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急性脑梗死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根据患者是否伴发急性脑梗死将其分为脑梗死组68例和糖尿病组92例,另选取8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检测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检测受检者的颈动脉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内斑块的形成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关系.结果 正常组受检者的血清同型半管氨酸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和脑梗死组(P<0.05);糖尿病组和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以及程度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的程度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r=1.634,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升高,且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与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238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正常组3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143例,测定3组血Hcy、UA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UA和Hcy呈显著正相关(r=0.576,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血Hcy、UA水平均高于颈动脉硬化组和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硬化组Hcy、UA水平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结论 高Hcy和UA浓度是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二者可能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依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是否≥10 μmol/L将254例ACI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高Hcy合并高血压)130例、高血压组(高血压而Hcy水平正常)42例、HHcy组 (高Hcy而血压正常)32例、对照组(血压、Hcy水平均正常)50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颈动脉超声、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H型高血压、Hcy、高血压、胱抑素C(Cyst-C)与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H型高血压组与HHcy组的Hcy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余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Hcy、Cyst-C水平有逐步升高的趋势;高Hcy加剧了斑块的不稳定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Hcy、Cyst-C、尿酸是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H型高血压组颈动脉病变程度最严重,H型高血压、高血压、Hcy、Cyst-C参与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ACI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以及高血压、高血脂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快形成中的机制与临床关系。方法 356例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分析斑块分布情况,根据有无斑块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颈动脉正常组,对两组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56例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289例(81.18%),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部,斑块组中男性所占比例高,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发生斑块率明显高与非斑块组。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高,高血脂、高血压是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彩超检查具有方便快捷、无创伤,不受设备条件限制,并能动态观察等优点,有提示潜在脑梗死患者及预测脑梗死复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44例复发性脑梗死和378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首次发病与复发组危险因素比较,复发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斑块、年龄、吸烟与首发组有着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脑梗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结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lO年5月.2011年5月期间的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一时间段的无脑血管病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监测其斑块情况,颈动脉路外端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Hey水平,根据H吖水平将观察组中患者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组(A组)及正常半胱氨酸组(B组)。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ey以及IMT值均更高,且相对于B组中的患者,A组中患者的血清Hcv以及颈动脉路外端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值均更高(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v值相较于无脑血管疾病患者更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朱荣志  周英  李其英  崔贤炉  徐爱琴 《安徽医药》2015,19(10):1955-1956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住院的154例资料完整的老年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另外选择92例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无脑梗死病史的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同时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率、软斑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异常率、发生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为斑块发生率及软斑发生率较高,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发生率及发生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率也较高;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8.
正我今年80岁,患有高血压三级(极高危);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冠心病,双支病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低钾血症。请问,如此多病该如何用药?广西陆先生陆先生:您的病根在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狭窄(即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导致血管壁斑块形成的因素之一,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重要的危险因素,它的发  相似文献   

9.
黄红星 《江西医药》2010,45(11):1106-110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和6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入组者与对照组间相关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关系。结果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高;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非脑梗死组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因素有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脂的关系。结果梗死组78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8%。对照组11例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1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超声检查可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老年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来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半胱氨酸水平分为研究组(H型高血压脑梗死,61例)与对照组(非H型高血压脑梗死,49例)。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脂、颈动脉斑块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两组脑梗死病情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较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脑梗死复发率较高(P 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98例急性脑梗死合并有高血压患者,测定半胱氨酸水平、高血压,分为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51例,非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47例,计算其首发性脑梗死和复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像技术检测颈部动脉颈动脉斑块。结果 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复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脑梗死组(P<0.05),H型高血压梗死组颈总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H型高血压脑梗死组(P<0.05)结论 H型高血压可能为复发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94例,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21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测血25-(OH)D及常规生化指标。根据脑梗死患者血清25-(OH)D水平分为缺乏组(A组)、不足组(B组)和充足组(C组),并对不同组之间临床指标及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比较,并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脑梗死患者吸烟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钙、25-(OH)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健康人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A组和B组颈动脉IMT、同型半胱氨酸、hs-CRP、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C组(均P<0.01);(3)A组和B组超声造影剂到达时间差(DAT)、超声造影剂到达各峰值的时间差(DTTP)、斑块增强强度(EI)、斑块增强密度(DE)水平,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Logistic回归风险显示吸烟、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颈动脉IMT、hs-CRP以及低水平25-(OH)D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低水平25-(OH)D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及性质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可能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方法 在我院住院患者中选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9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在1周内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做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2.92%,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28.89%,两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67.9%,非梗死侧检出率26.9%,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均密切相关.对高危人群,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及非颈动脉斑块组,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斑块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长期大量饮酒者均高于非颈动脉斑块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长期大量饮酒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应进行积极干预,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46例脑梗死患者及40名对照者的血Hcy水平并同时检测其血脂、血糖及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和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结果脑梗死组的血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叶酸以及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之间的血糖及血脂水平无差异。将脑梗死组按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斑块的数量分为无斑块组、单一斑块组和多个斑块组比较其血Hcy水平发现其组间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Hcy水平与IMT值成正相关关系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IMT值成负相关关系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形成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导致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增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108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同时检测2组血脂、FIB、UA及CRP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CAS斑块检出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的1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FIB、UA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有斑块亚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P<0.05).结论 CAS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TC、LDL、FIB、UA及CRP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及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及其与控制血糖、血脂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内膜-中膜平均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同时测定患者血糖、血脂等项目,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 4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在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存在不同程度的硬化,增加了大血管病的危险因素,LDL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尿酸、同型半光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例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标本,检测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IMT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组uA分别为(303.85±78.59)、(372.30±95.35)和(436.51±61.16)μmol/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EH患者UA及HCY水平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相关性。斑块形成组的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显着高于内膜正常组和中膜增厚组(P〈O.05),血尿酸亦与同型半胱氨酸里正相关(FO.45,P〈0.01)。结论血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老年心脑血管病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将455例住院患者予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尿酸血症、血脂的关系,又按年龄分成3组,分析组间各因素间关系.结果: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高尿酸血症与斑块形成有显著关系(p<0.05).中年期脑梗死、糖尿病与斑块有显著关系,老年前期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与斑块有显著关系,老年期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死与斑块有显著关系.结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是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斑块形成与冠心病、脑梗死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简便、无创、重复性好,对在不同年龄段并有相关疾病及危险因素的中老年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早期斑块及性质判断,可以提供临床积极干预的依据,及时预防治疗临床心脑血管事件,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