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钦州市正常成年人腰椎椎管及侧隐窝CT表现,测量椎管径线和面积,确定其测量标准参考值,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影像信息,进一步提高腰椎椎管狭窄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 利用本医院现有的螺旋CT机选取无腰腿痛等症状的健康体检者及轻微外伤者,经有关辅助检查完全排除椎管狭窄者共120例(男60女60)作L4、L5椎体水平腰椎管扫描,然后测量椎管横径、矢状径、侧隐窝前后径及椎管截面积,统计分析并确定本市正常成年男女两组下段腰椎椎管横径、矢状径、侧隐窝前后径及椎管截面积的正常参考范围.结果 钦州市正常男女成人L4~L5椎管矢径宽度95%正常参考范围男性分别为13.2~16.0 mm、13.2~16.7 mm,女性分别为12.8 ~ 15.9 mm、12.9~ 16.4 mm;L4 ~L5椎管横径宽度95%正常参考范围男性分别为24.0~31.1 mm、25.1 ~31.8 mm,女性分别为22.0~30.7mm、23.7~31.2 mm;L4~L5侧隐窝宽度95%参考值范围值男性分别为4.6~5.8 mm、4.5~6.1 mm,女性分别为4.1~5.7 mm、3.7 ~6.5 mm;L4~L5椎管面积95%参考值范围男性分别为254.25 ~ 320.11 mm2、261.53 ~330.51mm2,女性分别为238.93 ~ 315.37mm2、253.47 ~318.55 mm2.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钦州市正常成年人下段腰椎L4、Ls椎管横径、矢状径、侧隐窝前后径及椎管截面积的CT测量指标,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椎管狭窄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信息,进一步提高早期腰椎椎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成人腰椎管MRI几何测量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腰椎管狭窄病人腰椎管径线和面积,并通过与无症状正常成人对照,确定其测量标准值,进一步评价不同测量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成人200例和腰椎管狭窄病人200例,行下腰段L3-4、L4-5及L5-S1水平MR I扫描。测量指标包括:矢状位椎管径矢、韧带间径、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各项数据均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对照组各项指标测量值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之间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矢状位椎管径矢在不同椎间盘水平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韧带间径在不同椎间盘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硬膜囊和椎管面积:L3-4与L4-5椎间盘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者于L5-S1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⑤狭窄组:与中央椎管狭窄密切相关的各项指标测量结果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矢状位椎管径矢、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及韧带间径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正常国人成人下腰段L3-L5椎间盘水平椎管各项径线及面积MR I测量指标,在不同椎间盘水平应有不同的界限值。研究发现椎管径矢仍是诊断中央椎管狭窄的良好指标,椎管面积和硬膜囊面积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对正常成人下腰椎侧隐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人下腰椎侧隐窝的形态和测量方法,探讨对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方法:采用尸体标本解剖与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和表面遮掩显示相结合方法对侧隐窝进行观察,选择椎体上1/4横断面作为研究平面,测量120例下腰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椎管正中矢状径,计算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值,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下腰椎侧隐窝分三型:三角型?三叶草型和牛角型;正常成人双侧侧隐窝矢状径不对称,右侧略大于左侧(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率相对恒定(P>0.05),正中/右侧=3.93,正中/左侧=4.03?结论:椎体上1/4横断面为侧隐窝入口平面,利用矢状径比值的方法来判断侧隐窝狭窄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椎板间撑开减压椎管成形(DLP)手术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的应用体会。方法:1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DLP手术治疗。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57岁,平均病程25个月。单纯中央椎管狭窄5例,侧隐窝狭窄7例,椎间孔狭窄2例。涉及节段包括L4-5狭窄8例,L3-4狭窄2例,L3-5狭窄4例。结果:1例术中撑开时发生椎板、棘突骨折,其他病例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平均失血量150ml,平均住院时间10d,未发现其他并发症。多数病例自觉疗效满意,术前症状缓解,行走距离明显增加。结论:腰椎板间撑开减压手术能有效扩大术野,满足减压操作需要。手术操作便利、安全。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镜术定位相关的国人腰椎管CT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量L4、L5腰椎管横径及棘突中线至侧隐窝的距离,以确定国人椎板间隙途径腰椎间盘镜穿刺点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CT测量成年男、女各25例L4、L5椎体下缘水平腰椎管横径及棘突中线至侧隐窝的距离,分别计算男、女两组间数据的均数、标准差;分析两组间的统计学差别。结果:男、女两组在L4、L5腰椎管横径及棘突中线至侧隐窝的距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合并,L4、L5腰椎管横径测量结果分别为(21.82±1.59)mm、(24.68±1.72)mm;L4、L5棘突中线至侧隐窝的距离分别为(10.91±0.79)mm(、12.31±0.84)mm。结论:国人下腰椎椎管测量值有别于其他人种,国人椎板间隙途径腰椎间盘镜穿刺点应为棘突中线旁10 mm。  相似文献   

6.
利用120具中国成人的干燥椎骨,经过形态观察、测量和统计处理,报告了腰脊柱各平面椎孔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影响椎管和神经根管诸因素的数据资料。讨论了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从腰1~腰5(以下腰、骶简称为L、S)椎孔形状有从椭圆形演变为三叶草形的倾向,因而易导致下腰段侧隐窝或神经根管的狭窄。L_1~L_3椎孔正中矢状径(简称中矢径),逐渐变小,L_3~L_5又略增大,其大小可能与先天或发育因素有关;L_1~L_5椎孔的侧矢径越来越小,其大小还与年龄和脊柱退变有关。中矢径狭窄主要累及中央椎管内的马尾,侧矢径狭窄则主要累及侧隐窝或神经根管内参与坐骨神经组成的L_6和S_1脊神经根。从形态上可将腰椎管狭窄分为中央型、外侧型和混合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经背侧向腹侧减压结合椎间孔成型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腰椎管狭窄的高龄患者38例,L4/L5 间隙20例,L5/S1 间隙8例,L3/L4 间隙6例,L2/L3 间隙2例,L3/L4/L5双间隙1例,L4/L5/LS1双间隙1例。病程9~37个月,平均13.8个月,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结果:38例患者VAS疼痛评分术前为(8.2±1.4)分,术后1天为(2.3±0.9)分,术后3个月为(2.1±1.1)分,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与术后3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30例为优,8例为良。结论: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经背侧向腹侧减压结合椎间孔成型治疗有典型根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高龄患者,手术微创、安全,效果良好,手术者需要掌握合理的手术适应证,具有开放性手术经验和良好的椎间孔镜技术。  相似文献   

8.
应用低毒低渗非离子碘水溶性造影剂Omnipaque对42例腰椎管造影并作腰椎动力学研究。摄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腰骶硬膜囊矢状径及其前间隙距离的变化。结果非腰椎病组(20例),从屈曲到伸展在L_(3、4),L_(4、5)椎间水平硬膜囊矢状径均值由大变小,L_5、S_1水平变化不明显,但在其椎体间水平略有增加;椎管狭窄组(11例),伸展位时在狭窄节段明显减少,屈曲时增大;椎间盘突出组(11例),突出的节段矢状径均值  相似文献   

9.
李荣成 《河北医学》2005,11(12):1088-1090
目的:描述50岁以上中老年人脊椎狭窄的有关CT表现及测量,探讨中老年人脊椎狭窄的特征.方法:采用CT横断面薄层扫描,并测量硬膜囊矢状径、黄韧带前间隙、侧隐窝宽度,分析它们与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中老年人椎管狭窄多有椎骨小关节及侧隐窝狭窄,而黄韧带前间隙〈5mm是神经根压迫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球囊扩张减压术对退变性腰椎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退变性腰椎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需接受椎间孔镜下球囊扩张减压术治疗,分析术后治疗效果、椎间孔高度、侧隐窝宽度、椎间孔面积、下肢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指数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60例患者中,优32例,良25例,中3例,优良率为95.00%;术后各时间段,患者椎间孔高度与侧隐窝宽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段,患者健侧、患侧椎间孔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患者下肢疼痛程度明显低于术前,各项目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患者经椎间孔镜下球囊扩张减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患者功能障碍,利于改善病变椎间孔面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 8例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旁侧型 4 9例 ,旁中央型 11例 ,旁侧型 旁中央型 8例。全部病例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其中 :单一间隙减压髓核摘除术 35例 , 潜式侧隐窝扩大术 11例 ;双间隙减压髓核摘除术 16例 , 潜式侧隐窝扩大术 6例。结果  6 2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8个月至 5年 ,平均 2 5年。临床症状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 (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 ,优 39例 ,良 15例 ,优良率为 87 1%。结论 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结合影像学检查 ,采取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或扩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 ,侧隐窝狭窄明显时行潜式侧隐窝扩大术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28例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并经手术所证实。平均年龄为46.5岁。其中单纯侧隐窝狭窄症10例,合并中央型椎管狭窄症11例和合并椎间盘突出症者7例。采用部分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及减压合并应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随诊观察10~46月,平均16月。17例术前症状完全消失;9例根性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13.
罗军  冯秀琴 《宁夏医学杂志》2002,24(11):673-67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手术方式及减压范围。方法 术前作出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CT显示椎间盘突出 ,单侧或双侧侧隐窝矢状径≤ 3mm。根据脊神经根受压的不同情况 ,分别采用单纯开窗潜行减压 ,扩大开窗减压进行治疗。术中摘除髓核后 ,分别探查减压同侧或双侧侧隐窝。结果 本组 46例 ,随访 9个月 - 2年 3个月 ,平均 1年 6个月。疗效优 38例 (82 .6 %) ,良 6例 (13%) ,可 2例 (4 .4%) ,优良率 95 .6 %。结论 侧隐窝狭窄采用有限减压 ,其减压充分 ,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椎管次环扩大术对胸腰段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 1 0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椎管次环扩大术 ,术后平均随访 2年 3个月 ,对术前术后伤椎高度、畸形角、椎管面积、矢状径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伤椎高度、畸形角、椎管面积、矢状径均有明显恢复 ,神经损伤均有FrankelI级以上的恢复。结论 对于胸腰段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应早期采取一期手术减压、内固定并植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椎管次环扩大术对胸腰段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10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椎管次环扩大术,术后平均随访2年3个月,对术前术后伤椎高度,畸形角,椎管面积,矢状径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伤椎高度,畸形角,椎管面积,矢状径均有明显恢复。神经损伤均有Frankel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 对于胸腰段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应早期采取一期手术减压,内固定并植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5例行颈椎椎管扩大术的病人,其中4例为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椎管的平均矢状径都在14mm以下;另1例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人。5例都有脊髓压迫症状。手术采用“双开门加植骨”的方式,在椎板之间植入自体肋骨。手术后椎管矢状径增加3.2~3.8mm,椎管平均面积增加44.2~85.7mm~2,比原来面积增加63~83%。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都恢复了原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潜式扩大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加椎管潜式扩大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患者.结果:通过随访67例,随访(1~8)年,近期优良率为95.5%,远期优良率90.38%,有效率98.0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常与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同时存在,必须同时处理好突出和狭窄两个方面问题,并保护腰椎的生物力学结构,后遗症少,病人康复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学创新》2015,(4):143-146
目的:探讨椎板及棘上-棘间韧带联合组织瓣植回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选取66例患者,男25例,女41例,年龄53~81岁,平均67岁。将部分腰背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椎板上骨膜保留,于病变节段下一椎间隙切断棘上-棘间韧带,用低速电动磨钻或骨凿,在关节突关节内侧,由下向上沿椎板矢状位全层楔形截骨,直至整个病变节段,向上牵开椎板及棘上棘间韧带,常规进行椎管减压,棘突椎板联合组织瓣植回术。结果:66例均得到随访,最长7年,最短8个月,平均46个月。总优良率89.3%。结论:本术式增加椎管矢状径,扩大椎管容积,有利于减压。椎板及棘上-棘间韧带联合组织瓣植回形成生理管性结构,恢复了脊柱三柱的稳定性,既防止硬膜与组织间瘢痕组织增生形成的医源性椎管狭窄,又防止脊柱后柱失稳。显露范围广、椎管减压彻底,使椎管重新成形,有效的预防术后脊柱不稳、顽固性腰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之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其中合并退变性腰椎管狭窄52例(44%)。由于二者具有共同的发病诱因,故一并讨论其诊断和治疗问题。诊断依据和手术指征是放射性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神经功能障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X线平片提示腰椎退行性改变,CT扫描证实有椎间盘突出,中央椎管矢状径<11.5mm,侧隐窝矢状径<3mm,黄韧带厚度>4mm或伴有骨化以及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方式是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间盘切除同时扩大侧隐窝以使被卡压的神经根获得彻底减压,使其能移动0.5~1cm。除有退变性或椎弓崩裂性滑脱不作融合术。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优良率86.5%,无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等并发症。为获得优良效果,作者强调在处理椎间盘突出的同时必须彻底解除侧隐窝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才能彻底根除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正常成人腰椎椎孔随年龄增长的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对200例受检者进行螺旋CT扫描,测量腰椎椎孔横径和矢径、关节突关节间距、侧隐窝矢径及夹角等参数。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女性40岁~49岁组b、L4、L;侧隐窝矢径,较其余各组减小(P〈0.05);男性L;侧隐窝夹角在50岁~59岁、60岁一组明显减小(P〈0.05),女性则主要表现在30岁~39岁组较大(P〈0.05)。②椎孔矢径与侧隐窝前后径及关节突关节间距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①腰椎椎孔的形态学变化受年龄因素影响;②椎孔径线与侧隐窝前后径及关节突关节间距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