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长路 《养生月刊》2009,(7):625-625
中医最早的典籍<黄帝内经>指出:"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祖国医学的"天人相应"学说,把月球的规律性变化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联系在一起.从广义上揭示了月亮变化与机体发病间存在的普遍性规律.  相似文献   

2.
<正>"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此语出自《素问·八正神明论》,"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写(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写(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  相似文献   

3.
月相,是指人在地球上看到月亮明亮部分的各种不同形状,如新月、上弦月、满月、残月等。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发现了月相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灵枢·岁露论》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人血气积,肌肉充……至其月郭空,则人气血虚,卫气去,肌肉减。”说明人体气血盈衰与月相变化是有关系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温长路 《气功》2009,(7):625-625
中医最早的典籍《黄帝内经》指出:“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祖国医学的“天人相应”学说,把月球的规律性变化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联系在一起。从广义上揭示了月亮变化与机体发病间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把月亮与女性的月经联系在一起,也是我国先人的创造,李时珍解释说:“女子,……,月事一月一行,……,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祖国医学的这一认识,与现代医学家们研究出的结果无二:大多数女子的月经周期与月亮的盈亏呈同步反应,即朔日(农历初一)开始来潮,望日(农历十五或十六)开始排卵。在与月亮盈亏周期相反的时间里怀孕者(即月圆时来月经.月亏时怀孕),异位妊娠(宫外孕)的发生率相对就高。法国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由于受月亮盈亏对人精神、情绪的影响,月圆时受孕的,妊娠正常,生的孩子健康;月亏时受孕的,易发生宫外孕、流产、早产,并易出现胎儿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5.
彭思菡 《中医杂志》2006,47(9):715-715
1完整性和系统性《内经》与《难经》相比,在论述时间治疗学上更系统完整。《内经》论述天时对人体的影响可总结为生理病理因素两个方面。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此系《内经》对正常生命活动与天时变化关系的概括。以自然界季节周期言,《内经》认为,五脏随四季的转换而各有所主。如肝主春,脉弦;心主夏,脉洪;脾主长夏,脉软;肺主秋,脉浮;肾主冬,脉沉。以月周期言。《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相似文献   

6.
子午流注服药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人生活在宇宙中,必然要受各种条件的影响。《灵枢·岁露篇》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至月廓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这种天人相应的理论,是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今之释虚实者,大都囿于“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种含义。其实《内经》中所论虚实的意义甚多。兹略述如次。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语出自《素问·通评虚实论》。张志聪注解曰:“邪气者,风寒暑湿之邪;精气者,营卫之气也。盖邪气有微盛,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夺,失也,或为邪所夺也。”象这样用邪盛正衰来分虚实,乃虚实的基本概念,在临床上运用得最广。二、以正气本身来分虚实《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亦说:“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于腑。”《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  相似文献   

8.
随月亮盈缺调治妇科病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学习先父经验,随月亮盈缺调治多种妇科病证,如上弦调经、下弦安胎、月望逐瘀、月朔止带等,顺其势而调治,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介绍如下: 一、上弦调经,温养补益为主经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故血生而泻,是谓脏虚。”(八正神明论)说明了上弦时月由缺渐盈,人亦相应这个规律,阴津营血正处于生发之时,因此利用这一时机,对血虚、血寒的月经后期、血虚或肝肾阴亏的痛经、气虚的月经先期、肾虚的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属于虚寒者的月  相似文献   

9.
<正>失眠症,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范畴。早在《灵枢?大惑论》即指出卫气留于阳分,阳跷脉盛,可出现不寐,"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可见自《灵枢》始即对不寐的病因病机多有论述,涉及营卫气血,五脏六腑,阴阳跷脉,但纷繁复杂,常令后学难抓要点。王居易教授精研针灸理论和临床,对经络、腧穴结构理论均有独到见解,特别善于  相似文献   

10.
正失眠,中医又称"不寐"或"不得眠",是以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或睡而不酣时易惊醒,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症。《灵枢·大惑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难经·四十六难》认为"气血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是"卧而不寐"主要病因。《诸病源候论·大病后不得眠候》曰:"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荣卫未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  相似文献   

11.
月亮盈亏变化与针灸临床之关系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周期规律运动对人体气血盛衰变化的影响是:在初一时,气血始生,正气始行而渐充;到十五月圆时气血旺盛,正气最强;从十六开始,气血渐衰,抵抗力逐渐减弱;到三十月廓空时,气血最弱而抵抗力最差。于是,根据月周期规律运动而确定的针灸治疗原则是:“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此外,还对根据月亮盈亏而产生的针灸禁忌进行剖析,并阐述了月周期规律运动对针灸临床治疗的影响,提出了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及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经络之气即神气,基于中医卫气与神气理论,笔者认为重症肌无力病机在于大气亏虚(以卫气为主)、神气失养及大气郁滞(以卫气郁滞为主)、神气不通,即卫气虚滞、神气不达,治当以调补卫气,通络达神。“调”即调节,即是要调畅卫气的气机,卫气郁滞者,需排除阻碍卫气运行的障碍,如内舍于脏腑经络的湿热、痰湿、滞气、瘀血或其他内外邪气;“补”即补益卫气,其方法主要有补益肺气、脾气、肾气3种。卫气亏虚重在于补,辅之以调;卫气郁滞重用调法,辅以补法,卫气虚滞并重者则调补结合。卫气得补得调,神气得以温养护卫。久病入络,重症肌无力多有络脉瘀滞之象,为加强通络之力,临床可选用一些擅入络脉药物协助通络,使神气达于肌肉,肌肉则能动作。  相似文献   

13.
引言营卫气血在祖国医学上有重要的含义,以为人之所以能够生存,要依靠营卫气血的活动来支持;人们感患疾病,也不外营卫失调或气血不平衡所致;所以在许多医书上都有"和谐营卫"、"调理气血"一类术语来代表治病的方法和目标.考营卫气血这个名词的起源,始见于内经,仅灵枢一书上面就有"五十营"、"营气"、"营卫生会"、"卫气"、"卫气失常"、"卫  相似文献   

14.
王爱成  张蕴慧 《河南中医》2013,33(3):331-332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无全身不适,只有在查体时发现有异常的变化.无症状心肌缺血以虚为主并以心气虚为主,心气虚日久不愈易出现气血两虚、气虚血瘀、气滞血瘀,而心阳又根源于肾阳,只有心气旺血气充,气血运行正常才不会得病.因此,治疗初期以补心气为主,后期以活血化瘀为主,而调和气血,温补肾阳则贯穿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张学文教授治疗热病急症经验之一——毒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学文教授认为热病急症多为六淫化毒,毒灼气血为瘀,毒瘀交挟为外感热病急症之病机;正邪相拒、气血壅盛为邪之化火成毒之始因;邪遏阳气,阻遏气机,灼津耗血为瘀为毒;血气败坏为毒瘀交挟之结果,可见于卫气营血之不同病理阶段,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其治疗大法.方用清解汤.  相似文献   

16.
《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寿世传真》说:“吾人一身,所持精气神俱足,足则形生,失则形死。”兹试对气、血、精、神,略作浅述。一、气《医方考》指出:“气者,万物之所资始也,天非此气不足以长养万物,人非此气不足以有生。”即是说,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源,有温养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脏腑、经络之生理活动,津液之流动,血液之循环,以及津、液、精、血、水谷之精的转化等等,亦必赖此气。而气之生成源于肾,补充于脾,行之于全身。《难经·六十七难》有:“肾间动气,人之生命也,十二经脉之根本也,故名曰  相似文献   

17.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灵枢·口问》篇:“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中医认为,睡眠是人体阴阳消长出入变化所产生的,是人体气血运行和适应自然界变化而产生的必然结果。《灵枢·营卫生会》篇:“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抟,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风冷候导引法原文风冷者,由脏腑虚,血气不足,受风冷之气。血气得温则宣流,冷则凝涩,然风之伤人,有冷有热,若挟冷者,冷折于气血,使人面青心闷,呕逆吐沫,四肢痛冷,故谓之风冷。简析风冷候,是因为脏腑气血虚弱,感受冷风侵袭所致。因为气血感受温热则宣通流行,感受寒冷则凝滞,风邪伤人,有冷有热,若是冷风伤人,冷气使气血凝滞,则使人面目发青,心中烦闷,冷风入胃,则呕吐水沫,四肢冷而痛,所有这些症状称为风冷候。  相似文献   

19.
阑尾炎,古名肠痈。《灵枢·上膈》篇云:“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则肠胃充郭,卫气不营,邪气居之,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已留,留则痈成……”。又巢氏病源云:“肠痈者,由寒温不适,喜怒无度,使邪与卫相干,在于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蕴积,结聚成痈,热积不散血肉腐坏,化而为脓”。这些都说明了形成肠痈的内外因关系。综合起来不外湿热郁积、七情有伤、食饮不调、气血郁阻、瘀积不化;妇人则因产后瘀浊留积,或经行期间风寒内入,气化失常等而积瘀成痈。  相似文献   

20.
产后身痛是妇女在产褥期内,正气虚弱之时,感受外邪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麻木、酸沉、怕凉、怕风等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西医多用解热镇痛药盲目止痛,治标不治本,同时也会给哺乳期的婴儿带来不可预知的危害。中医认为气血亏虚是其根源,风寒湿邪是其诱因,笔者认为本病多为妇人产后营血亏虚,气随血伤,气血不足则肌腠、筋脉、关节、骨骼等失于濡养,气虚则卫气不固,外邪乘虚而入,留着营卫,营卫失和,气血痹阻不通而致,治疗上运用桂枝新加汤加减调和营卫以调理脾胃化生气血,寓补于无形之中,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总体治疗用时短,能较快缓解病情,无副作用,不影响母乳喂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