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军  张惠明 《四川医学》2011,32(9):1438-1440
目的评价早期高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接受静脉营养的早产儿95例随机分成3组,高剂量组于生后24h内给予3g/(kg.d),每日递增0.5g/(kg.d),预期峰值为3.5g/(kg.d),中剂量组于生后24h内给予2g/(kg.d),每日递增0.5g/(kg.d),预期峰值为3.5g/(kg.d),低剂量组于生后24h内给予1g/(kg.d),每日递增0.5g/(kg.d),预期峰值为3g/(kg.d)。比较3组患儿的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血尿素值、血氨值、三酰甘油值及生后28d内发生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结果 3组资料比较,高剂量组的体重下降百分比、体重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3组各项血清学指标及生后28d内发生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高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出生后24 h内在成都玛丽亚妇产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每组40例。高剂量组静脉注射氨基酸3.0 g/kg,中剂量组静脉注射氨基酸2.0 g/kg,低剂量组静脉注射氨基酸1.0 g/kg。观察三组早产儿出生后1周时静脉氨基酸及肠内营养摄入量的情况、临床有效性、出生后7 d内体质量变化情况、7 d后实验室指标以及对耐受性。结果高剂量组早产儿总蛋白摄入量为(3.58±0.08)g/(kg·d),高于中剂量组[(2.52±0.10)g/(kg·d)]和低剂量组[(1.57±0.14)g/(k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恢复出生质量时间、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2)d、(11±3)d、(20±6)d,均低于中剂量组[(11±3)d、(14±4)d、(24±7)d]和低剂量组[(14±3)d、(19±5)d,(29±8)d],头围增长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0.99±0.23)cm/周比(0.90±0.11)cm/周、(0.79±0.15)cm/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耐受率为90.0%(36/40),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65.0%(26/40)、57.5%(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剂量的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有显著的效果,有效地促进了胎儿的生存发育情况,利于胎儿的远期成长,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静脉营养疗法对早产儿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五年住院早产儿存活率与开展周围静脉营养的关系。结果 开展静脉营养后早产儿存活率由54%提高到78%。结论 在早产儿中开展静脉营养疗法可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而且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在基层医院可以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静脉营养疗法对早产儿存活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五年住院早产儿存活率与开展周围静脉营养的关系.结果开展静脉营养后早产儿存活率由54%提高到78%.结论在早产儿中开展静脉营养疗法可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而且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在基层医院可以实施.  相似文献   

6.
我院儿科于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6月 ,采用外周静脉营养治疗危重早产儿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危重早产儿 30例 ,均为我科新生儿室住院的患儿 ,其中男 18例 ,女 12例 ;入院时时龄 17 3±15 6h ,胎龄 31± 3周 ,出生体重 172 5± 2 75 g。 30例中 ,单纯生活能力低下 10例 ,呼吸衰竭 5例 ,频繁呼吸暂停 4例 ,肺炎 4例 ,消化道出血 4例 ,新生儿颅内出血 3例。全部危重早产儿 ,均于生后第 2~ 3d开始使用全胃肠道外营养 (TPN) ,病情好转后改为部分胃肠道外营养 (PPN) ,营养液均采用周围静脉途径输入。总液量…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强化静脉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我院对34例早产儿应用部分静脉营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出生体重在1000~2000 g的早产儿15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在出生24 h内输入高剂量氨基酸(2 g/kg以上,每天递增1 g/kg,直至3.6 g/kg),对照组出生24 h内输入低剂量氨基酸(1 g/kg,每天递增0.5 g/kg,直至3.6 g/kg)。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与入院1周后血尿素氮、前白蛋白、血浆剩余碱含量,以及早产儿营养干预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入院干预1周后血尿素氮(5.4±0.4)mmol/L、前白蛋白(198.5±10.5)g高于对照组(4.4±0.8)mmol/L、(170.5±10.2)g(P<0.05),血浆剩余碱含量(3.0±0.6)mmol/L低于对照组(3.7±0.7)mmol/L(P<0.05)。结论早期高剂量小儿氨基酸在早产生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保证生长发育质量,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体重增长中的意义.方法 按使用静脉营养和不使用静脉营养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儿的体重增长,平均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①使用静脉营养组的早产儿体重增长较不使用组快;②使用静脉营养组的早产儿平均住院天数较不使用组短.结论 静脉营养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改善原发病、提高其生存质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静脉营养又称全肠道外营养(totalpnrenteral nutrition.TPN)是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以维护细胞、组织及器官的功能与代谢,利于疾病康复或生长发育的一项措施。自2006年1月我科采用静脉营养治疗早产儿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对象:2005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强化静脉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早产儿随机分为强化组46例,对照组42例.强化组24h内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初始量各为1.0g/(kg·d),以后每天各增加1.0g/(kg·d),氨基酸最大剂量3.0g/kg·d,脂肪乳最大剂量3~3.5g/(kg·d);对照组42例,生后第3天静脉应用氨基酸,以后每天增加O.5g/(kg·d),最大剂量3.0g/(kg·d),生后第4天开始用脂肪乳,初始量0.5g/(kg·d),以后每天增加0.5g/(kg·d),最大剂量3.0g/(kg·d).除静脉营养方式不同外,其它治疗均相同。营养液采用“全合一”方式,经外周静脉24h均匀输入。比较两组患儿营养支持9天后胆红素、尿素氮、甘油三脂、血糖等血生化指标和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存活者的静脉营养时间、体重增长、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儿胆红素、尿素氮、甘油三脂、血糖等血生化指标和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强化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强化组体重增长(g)高于对照组[(31.9±8.3)g/d比(20.9±7.5)g/dP〈0.01],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天)短于对照组【(8.9±3.50)比(12.8±4.0),(18.1±9.6)比(24.9±10.4)1,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均无静脉炎、氮质血症及高胆红素血症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早期强化静脉营养可以改善早产儿氮质平衡,加速体重增长,缩短静脉营养及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未增加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邱在军 《中外医疗》2013,32(21):43-43,45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在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4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静脉营养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体重增长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上都要比对照组低很多,两组数据差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静脉营养对早产儿的治疗可以有效的增加早产儿营养,增加早产儿的体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吴艳  钟晓云  蒋静  龚华  陈文  李刚  王琪 《重庆医学》2013,42(6):616-618,621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不同初始剂量氨基酸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62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根据氨基酸的不同起始剂量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测量其体质量、身长、枕额头围、上臂围等生长指标变化,监测血尿素氮、肌酐、胆红素、血气分析等血生化指标。结果 (1)各生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恢复出生体质量、静脉营养使用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出生后7日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素氮水平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H值、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剂量氨基酸摄入有利于早产儿早期达到正氮平衡,并且不会增加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损害、胆汁郁积症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外静脉营养在危重早产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围产新生儿学的日益发展,胃肠外营养支持已成为危重病儿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早产儿由于出生体重低、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在危重疾病期间,营养物质的及时合理补充对促进疾病治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999年10月~2001年3月采用胃肠道外静脉营养(TPN)治疗高危早产儿,结果提示胃肠道外营养可明显增加高危早产儿体重,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赵怡然  付洪涛  张芳  孙小亮  王彤   《四川医学》2023,44(5):462-465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氨基酸静脉输注对低体质量早产儿营养状态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出生的102例低体质量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按照不同剂量的氨基酸静脉输注分为两组,每组51例。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氨基酸静脉输注治疗,高剂量组采用高剂量氨基酸静脉输注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营养状态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总蛋白(TP)和尿素氮(BUN)]和生长发育指标[头围增长速度(HCGR)、身长增加速度(LIR)和体质量增加速度(BMI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Hb、ALB、PA和T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组干预后Hb、ALB、PA和TP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高剂量组HCGR、LIR和BMIR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高剂量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84%,低剂量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4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氨基酸静脉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改善低体质量早产儿的营养状态,促进生...  相似文献   

17.
杨才千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396-1397
目的分析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07年7月—2010年12月就诊于我科的70例早产儿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营养。观察2组早产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治愈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早产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营养支持是保证早产儿肠道外营养向肠道内营养过渡的关键,治疗早产儿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应用部分静脉营养(PPN)的临床意义和护理。方法观察组42例早产儿在静脉营养的同时,早期予以胃肠道喂养;对照组40例早产儿仅予以胃肠道营养;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平均住院时间、有无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u=6.165),且住院时间短p〈0.01(u=4.579),并发症少。结论早产儿应用部分静脉营养加早期胃肠营养,再过渡到全胃肠营养,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加以适时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质量和促进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需禁食的早产儿提供足够的能量,我科于1993年5月~1997年5月对25例早产儿应用周围静脉全肠道外营养(TPN),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静脉营养(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我院NICU病房收住的80例胃肠道不能耐受的早产儿应用PN,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理体重下降持续时间(6.72±1.28)d。PN结束时,体重75例增加,平均每日增加(20.54±6.32)g,治愈率93.75%(75/80),肠道外胆汁淤积(PNAC)发生率3.75%(3/80)。结论PN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短,体重增长快,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