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1983年5月至1993年5月施行限制性门腔侧侧分流并脾动脉,冠状静脉结扎术的直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症62例,经随诊,累积死亡率5.3%,上消化道再出血率8.8%,脑病发生率8.8%,优于同期其他分流术。  相似文献   

2.
食道胃底静脉栓塞及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中  杨振东 《医学争鸣》1996,17(2):127-128
报道了自1986年11月-1995年1月间采用食道胃底静脉栓塞及脾切除术门脉高压症106例的临床疗效。术后8.5年累积死亡8例,3,5及7年生存率分别为93.5%,88.0%和88%;术后再出血13例,术后1,3及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1.9%,7.8%和18.0%;食道静脉曲张减轻、消失率达84.2%。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用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36例,随访3个月~5.5年,食管静脉曲张11.5%消失,61.5%好转,27.0%无变化;脾亢消失;免疫指标2年内无明显变化。血管数字减影显示,剩余脾与腹膜后组织建立了丰富的侧支循环,使门脉血向腹膜后分流。该术式采用断流方法,保证了门脉向肝性血流,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保留了脾功能,消除了脾亢,余脾与腹膜后组织建立侧支循环,降压作用肯定。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1987~1997年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122例病人经随访,发现术后发生再出血17例(13.9%),分别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10例(58.8%),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例(23.5%),胃溃疡出血2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例。再出血病例行非手术治疗9例,死亡3例。手术治疗8例,死亡1例。作者认为门静脉高压胃粘膜病变是术后再出血的重要原因,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等易诱发再出血,联合断流术(断流+分流)、分流术对治疗及防止术后再出血有效。口服心得安等药物对防止再出血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周任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34-135
目的总结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经验。方法对38例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脾腔静脉端侧吻合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结果38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并好转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近期无出血,术后随访1—5年,平均4.2年,再出血1例(2.6%),无肝性脑病发生,5年生存率为97.4%。结论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肯定,是一种合理、可靠、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1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9例成功,1例失败。建立分流后门脉压从术前的(3.91±0.51)kPa降至(2.25±0.31)kPa(P<0.01);门脉主干的血流速度从术前(15.80±7.10)cm/s增至(46.73±5.98)cm/s。呕血、黑便得到控制,脾脏不同程度的缩小,腹水在术后3~5d内明显吸收。9例随访3个月~2年6个月,术后3个月内无1例再出血,1年内再出血2例,出现肝性脑病2例,分流道狭窄1例,阻塞1例。TIPSS创伤小、成功率高、适应症广,是治疗晚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治疗门脉高压症1例姜卫剑,任安,周正(放射诊断科普外科)患者男性53岁病案号554002因反复呕血、黑便1.53,再次发作3d,以乙型肝炎后肝硬化(CbildB级)、门脉高压症、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脾功亢进,于1993年12月4日...  相似文献   

8.
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196例,急诊手术57例,择期手术139例。计脾切除57例,断流术81例,分流术58例。术后近期再出血20例(10.2%),住院死亡22例(11.2%)。认为单纯性脾切除虽可治愈脾亢,但远期并发食管贲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高(43.9%);断流术术式繁多,以食管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较为方便易行,适于急诊止血;脾肾分流近期疗效满意,若与门奇断流术(Hassab's手术)联合应用,更符合门脉高压症之处理。此外,肠系膜上静脉与腔静脉端侧吻合术能选择性分流肠系膜区血流,减压效果确切,可用于脾切除或脾肾分流术后,以及断流术后再出血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限制性近端脾肾分流在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体会.方法 就我院对6例门脉高压症采用限制性近端脾肾分流术,采用分流口径为0.8~0.9cm,分流后测得自由门静脉压为17~20cmH2O.结果 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腹腔创面出血再次手术止血.术后随访0.5~3年,吻合口通畅,无再次出血.结论 对有出血史,肝功能ChildA-ChildB的病人,采用限制性近端脾肾分流治疗门脉高压症病人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92~1998年开展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11例,采用单根涤纶线连续缝合门腔静脉吻合口,限制吻合口扩张,以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2~58岁。择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术中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5例(研究组)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联合术中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的疗效,并与26例(对照组)同期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食管曲张静脉消除率、门静脉血栓形成率及胃黏膜病变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诊12个月,研究组食管静脉曲张清除率96%(24/25),对照组50%(13/26)(P<0.01)。研究组无复发出血,对照组复发出血率为11.5%(3/26)(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分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8例患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加重,其中一人出现胃黏膜病变出血(P<0.05)。研究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8%,2/25)明显低于对照组(34.6%,9/26)(P<0.05)。结论:脾切除联合术中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食管曲张静脉消除率高,可避免术后胃黏膜病变加重,且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可重复实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4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2次,然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针对门静脉癌栓(部分包括肝内肿瘤)行外照射治疗,6MV-X线,DT45~60 Gy,2~4 Gy/次,3~5次/周,12~30次完成,放疗结束后6~8周观察癌栓及肝内肿瘤的近期疗效,随访1、2年生存率,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门静脉癌栓完全缓解3例(8.8%),部分缓解16例(47.1%),稳定9例(26.5%),进展6例(17.6%),癌栓治疗有效率为55.9%,肝脏原发肿瘤完全缓解2例(5.9%),部分缓解15例(44.1%),稳定10例(29.4%),进展7例(20.6%),肝内肿瘤治疗有效率为50%.1、2年生存率分别为44.1%、23.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的58例门静脉高压症。结果:58例均为择期手术,术前及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9.83±3.86)cmcmH2O和(34.42±3.51)cmH2O,随访3月至7年,术后发生肝性脑病3例,再出血1例,腹水消退或好转率87.5%,曲张静脉消失或减轻率89.6%。结论: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手术,对照组给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在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而在无效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则明显降低,并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明确肿瘤类型并评估肝功能和门静脉高压程度,对于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临床疗效的改善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睿  贾蓬勃  王华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188-1189,1201
目的:探讨胃周血管离断及胃底环扎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消化道大出血中的效果。方法:对门静脉高压症并发消化道大出血32例患者行胃周血管离断及胃底环扎手术,其中ChildA级者4例,B级12例C级16例。结果:经随访1~7年,31例中26例无并发症发生,生存质量较高;1例术后近期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手术后1年死于肝衰;1例术后3年死于消化道出血;2例在随访中出现腹水。本组出血控制31例,出血控制率为96.88%,3~5年生存率为90.63%。结论:胃周血管离断及胃底环扎术对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大出血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次手术合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的评估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21例多次手术合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21例患者均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表现,其中3例食道静脉曲张,21例患者,胆汁性肝硬化者13例,血吸虫肝硬化5例,肝炎肝硬化3例,手术方法 :单纯胆道手术19例,胆肠吻合术合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2例,术中出血量约800-1600ml。术后2例胆漏,1例肠瘘,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肝功能失代偿,脏器衰竭。Child-Pugh分级,A级5例,B级9例,C级7例。结论针对胆道多次手术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手术风险较大,在注意结合术前风险评估的同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变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另外使用Child-pugh对于再次胆道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预防性断流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17例门脉高压症、肝功能为childA、B级,胃镜提示曲张静脉的直径>3 mm均存在红色征的患者施行择期预防性断流术,并对术后疗效及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进行追踪观察。结果:17例病人术后均取得满意疗效,随访1-7年,均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且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门脉高压症预防性断流术比较安全,疗效好,避免了急症手术死亡率高,合并症多的缺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开展T IPS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31例接受T IPS治疗并严格随访复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实验室指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手术并发症、抗凝药物服用情况和血栓形成、溶解情况等。结果在所有行T IPS患者的诊断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出血、酒精性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明原因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布加综合征、慢性乙型并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占比例分别为45.16%、16.13%、12.90%、12.90%、6.45%、3.22%、3.22%;术后6个月内再出血发生率为9.68%;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平均Child‐Puhg评分分别为(8.35±2.52)、(8.32±1.76)、(9.29±2.55)、(8.10±1.85)分,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肝功能Child‐Puhg评分高于术后1周、术后6个月( P<0.05);手术并发症腹腔出血、肝性脑病、支架狭窄发生率分别为3.22%、22.58%、12.90%;术后未服用抗凝药物、服用阿司匹林、服用氯吡格雷、服用华法林的比例分别为9.68%、38.71%、41.94%、9.68%;术后门脉血栓的形成(包括血栓增多)率为12.90%,血栓溶解率为100%。结论在我国,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患者是T IPS的主要来源,而乙型肝炎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病因;TIPS对肝功能Child‐Puhg评分无明显影响;肝性脑病、支架狭窄仍然为 TIPS术后主要并发症;规律服用抗凝药物可以溶解门静脉血栓和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一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腹水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以腹水原因待查入院,最后诊断明确的腹水患者89例,其中门脉高压组47例、非门脉高压组42例,分别测定其血清与腹水中总蛋白和白蛋白的量并作比较。结果:门脉高压组患者SAAG为(18.42±5.48)g/L,非门脉高压组患者SAAG为(8.07±3.25)g/L,门脉高压组明显高于非门脉高压组(P〈0.001)。SAAG对门脉高压相关性腹水诊断的敏感性为93.6%(44/47),特异性97.6%(41/42),准确性为95.5%(85/89),阳性预测值97.8%(44/45),阴性预测值93.2%(41/44),与腹水总蛋白(AFTP)诊断渗、漏出液传统分类方法相比,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在鉴别门脉高压相关性腹水和非门脉高压相关性腹水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高SAAG腹水大多与门脉高压有关,而低SAAG腹水患者,应努力寻找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诊断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