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石江  高声甫 《江苏医药》1990,16(4):187-188
本文报告外科治疗成人假性动脉干4例,均用带单瓣真丝涤纶补片跨瓣环加宽右室流出道,并用涤纶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术后随访3~8个月疗效满意。我们认为肺动脉分支和左室内径大小基本正常是选择手术的要点,术中应严密修补室间隔缺损并建立右室与肺动脉间低阻通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合并心内畸形的同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本院共收治动脉导管合并心内畸形28例,13例在体外循环前心包内游离动脉导管,应用丝线结扎动脉导管,15例在体外循环转流开始时压迫动脉导管,阻断分流。阻断主动脉后切开肺动脉后修补动脉导管(其中9例直接缝合,6例补片修补),均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无肺部、脑部并发症、声音嘶哑及导管再通等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动脉导管合并心内畸形同期手术治疗,无论是选用心包内游离动脉导管后结扎还是切开肺动脉直接修补,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带单向活瓣补片矫治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心包片缝制于中央打孔的涤纶补片上形成单向活瓣,用该补片修补15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早期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术后无早期死亡,6例出现低氧血症需呼吸机支持;术后2周复查心脏彩超,12例活瓣已关闭,3例存在右向左分流;其中1例术后2个月活瓣关闭.结论 带单向活瓣补片修补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术后早期特定情况下活瓣开放,出现右向左分流,可以有效缓解右心室后负荷,使患者能度过术后危险期,减少围手术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行循环下经肺动脉行动脉导管缝合术的手术方法。方法2001年10月至2008年3月对直径〉8mm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动脉导管未闭采用并行循环下经肺动脉行动脉导管缝合术63例,其中单纯动脉导管未闭22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4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经积极治疗治愈;63例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无再通,无灌注肺发生。结论并行循环下经肺动脉行动脉导管缝合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手术风险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片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对象均为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腹股沟疝患者,以收治时间和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平片组33例,采用平片疝修补术:填充组29例,采用填充式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异物感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术中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术后随访,平片组术后异物感发生率明显少于填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片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异物感少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成人房间隔缺损(房缺)手术治疗经验,方法:43例病人均在全麻常温体外循环下手术,采用直接缝闭24例,补片修补19例,同期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9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结果:术后1例因引流液偏多行二次开胸探查术,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成人房缺一经确诊均应积极手术治疗,避免严重肺动脉高压发生,围术期的处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时机及材料的选择、手术技巧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总结158例颅骨缺损修补术手术材料、手术时机的选择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的经验.结果 采用硅胶涤纶网修补116例,钛金属板修补29例,自体颅骨修补13例.头皮下积液26例,皮下感染6例,外形缺陷3例,术后癫痫5例,手术去除修补片6例.结论 合理选择颅骨修补材料、选择适宜的时机、术中精细操作、提高手术技巧,能有效地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长生  李波  成亚东 《河北医药》2001,23(3):198-199
目的:探讨31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4例(4.43%)残余分流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单纯室间隔缺损、多发室间隔缺损、室间膜部瘤、高效缺损、法洛、四联症等残余分流进行分析。结果残余分流主要原因是技术问题,对于直径<0.5cm无症状者,可观察治疗,≥0.5cm有症状或进行性肺动脉压增高者,应及早二次手术。结论术中仔细探查、提高技术水平是预防残余分流的关键,根据情况适时治疗残余分流。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15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115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病例,其中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者96例,膜周型者19例。手术均采用全身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修补有16例行直接修补,余均采取补片修补术。对于主动脉瓣的病变,施行瓣膜成形术92例,5例无法作瓣膜成形者则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18例单纯行室间隔补片修补术对主动脉瓣未作特殊处理。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4个月至2年,死亡10例,心功能Ⅰ级72例,Ⅱ级31例,Ⅲ级2例。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进行同期外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TOF)外科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7例18周岁以上的TOF患者实施根治手术。经右房或右室流出道切口完成疏通和室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均采用涤纶片修补,21例单纯补片加宽流出道,5例行跨环补片。结果死亡2例,死亡率7.4%。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灌注肺合并肺部感染1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二次气管插管1例。结论成人法洛四联症的根治手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彻底的畸形纠正和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房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指征,手术治疗原则和围术期处理特点,以提高其手术效果。方法对肺动脉收缩压>8 kPa(1 kPa=7.5 mm Hg)的患者定为重度肺动脉高压,全组34例患者中32例在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以自体心包片4-OProlene线连续缝合法完成房缺修补术。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0 min,转流时间1842 min,平均28 min,呼吸机辅助时间2242 min,平均28 min,呼吸机辅助时间2294 h,平均36 h。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房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应尽早手术,以免发展到艾森曼格综合征,高龄,心功能不全或心原性恶病质并非手术禁忌。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适当延长呼吸支持时间并加强围术期治疗,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房缺患者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Rastelli手术治疗右室双出口合并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严重狭窄经验及效果。方法分析23例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早期疗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Rastelli手术,经右心室切口用人工血管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形成左心室至主动脉的内隧道。切断主肺动脉,闭合近端,用异种带瓣牛颈静脉建立右心室流入道至主肺动脉的外管道。结果2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3例死亡。结论Rastelli手术是治疗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严重狭窄的满意术式,可以达到根治效果。但远期存在二次手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对照组采用心脏停跳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无死亡,均痊愈出院;对照组患者术后有1例患者死亡,余均痊愈出院。治疗组术后患者低心排综合征及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死亡、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根据具体治疗方式,将6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3组,即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组(封堵组,21例)、体外循环辅助下活瓣补片修补术组(活瓣组,20例)、保守药物治疗组(药物组,20例)。封堵组采用开胸封堵器闭合缺损,活瓣组应用体外循环右向左单向活瓣补片修补,药物组应用单纯药物治疗的方法,通过6min步行试验检测随访效果。结果治疗后第6个月3组间6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封堵组(333±18)m,活瓣组(331±21)m,药物组(337±20)m](P〉0.05);第12个月封堵组与药物组间6min步行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8±20)m比(333±21)m,P〈0.05];第18个月复查封堵组6min步行距离为(376.4-21)m,活瓣组为(360±19)m,药物组为(330±19)m,封堵组与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个月复查封堵组6min步行距离为(381±17)m,活瓣组为(365±20)m,药物组为(333±19)rn,3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0个月复查封堵组6min步行距离为(390±20)m,活瓣组为(380±21)m,药物组为(330±18)m,封堵组与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瓣组与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6个月复查封堵组6min步行距离为(415±18)m,活瓣组为(400±19)m,药物组为(329±18)m,封堵组和活瓣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于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技术或活瓣修补技术效果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在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随访中,6min步行试验是一种切实可行而且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指证。方法采取中低温体外循环常规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144例,并同期纠治其它心内畸形36例。结果治愈140例(97.2%),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4例。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掌握其手术指证,是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40例儿童完全性房室隔缺损(comple atrlovcntricular septal defect,CAVSD)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RastelliA型32例,B型1例,C型7例。40例CAVSD(不包括过渡型)中22例采用单片心包补片法纠治,18例用双片法纠治。结果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7.5%。死亡原因:1例因重度肺动脉高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及心肺功能衰竭;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严重低心排;1例合并主动脉缩窄及右室双出口术后12天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远期死亡1例,为二尖瓣返流并发肺炎心力衰竭。结论CAVSD易在早期并发梗阻性肺血管疾病,手术应在3~12个月内进行。手术要点除完善闭合房室隔缺损外,特别注意恢复二尖瓣功能;术后处理应严格防治肺动脉高压,控制血压,以减轻二尖瓣再损伤和反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早期防治各种并发症的措施。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手术矫治婴儿VSD194例,男108例,女86例;年龄58d-12个月,其中6个月以下者72例;体质量2.8~8.5kg,其中3~5kg81例。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直径5.0—16mm,平均(9.1±3.4)mm。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VSD修补手术。术后早期加强处理,防治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早期房室传导阻滞5例,肺部感染17例,肺不张8例,经积极治疗后愈;无肺动脉高压危象或心力衰竭发生。全组随访2—24个月,无特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早期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治疗婴儿VSD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接受TCPC的1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包括三尖瓣闭锁9例(其中1例为双向Glenn术后5年),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4例,右室双出口伴其他畸形2例,单心室1例,均采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术后无1例死亡,均痊愈出院,3例术后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无明显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达到89%~97%,恢复良好。结论 TCPC方法简便易行,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加强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情况下,TCPC治疗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成年人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选取48例22岁以上继发性房间隔缺损患者,年龄22~65岁,其中男15例,女33例,合并肺动脉高压14例,心律失常28例房缺修补采用直接连续缝合或补片修补。结果全组48例无手术死亡,随访半年以上心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成人房间隔缺损应尽早手术,采用补片修补时,自体心包为首选。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以及合并症的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体外循环手术中使用氧合血进行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3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试验组在体外循环中采用氧合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两组患儿在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6、12、24h时抽取动脉血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水平。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6、12、24h时的氧合指数(QI),并记录气道峰压和呼吸机辅助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12、24h的OI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12h的气道峰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12、24h时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合血持续肺动脉灌注能减轻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在体外循环中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