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桂芳  陈超群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264-1265
龋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把龋病列为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龋病注重于预防,防治龋病最廉价、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口腔健康教育,使学生获取口腔保健知识,增强口腔健康意识,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行为的重要形成期[1].为探索在学生中更好防治龋齿的有效途径,笔者于2012年5月对浙江省临海市河头镇中心小学四~六年级528名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并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了解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小学生普及科学、合理、适龄的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抽取16所贵州省和安徽省以农村户籍为主的小学,对2506名五、六年级在校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2.7%,其中有关青春期发育的性别差异(67.4%)和对性态度认知(39.5%)知晓率较低;女生较男生、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六年级学生较五年级学生对青春期知识的知晓程度略高.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OR=0.72(0.61~0.86)]、同伴接纳[OR=0.70(0.53~0.96)]和家庭亲密度[OR=0.75(0.63~0.88)]对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结论 贵州和安徽农村地区小学生特别是男性、非独生子女、五年级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男女青春期发育差异和对性态度认知等问题上.要从增进同伴接纳、提高家庭亲密度等方面提高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普及性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的可行性,评价其对提高师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抽取正定县2个乡镇中学和4个村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及任课教师共1535名师生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对师生进行现场结核病防控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后,教师和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控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提高24.9个百分点,33.1个百分点和54.1个百分点,与干预前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能显著提高师生结核病防控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岱山县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探索学生防治龋齿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研究要素基本相同的2所学校所有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210人)和对照组(240人),对实验组学生及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问卷对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学生口腔卫生基本知识知晓率、正确刷牙率分别从79.52%,60.95%上升到89.71%,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患率、龋均分别从48.57%,1.81下降到22.5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保健健康干预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纠正不良行为,降低患龋率。  相似文献   

5.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改善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以等比例概率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15所小学1 60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形式为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最后进行干预的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相关营养知识总知晓率从68.07%上升到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000.00,P<0.01).经过调整之后,除关于素食的正确观点干预前后无统计学意义(Z=-0.08,P=0.940),其他13项调查内容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知晓率均为干预后高于干预前.经过调整混杂因素后,营养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后(81.39%)高于干预前(66.46%)(Z=-35.92,P<0.01).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的干预手段对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的提高是有效的.但是部分知识的干预效果相对较差,是今后健康教育的重点干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生溺水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连平县元善镇所有中小学校作为干预研究现场,以小学三至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干预过程采用12种健康教育方式,以水域安全和溺水预防知识为主要内容,为期1年.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信息.结果通过1年的强化健康教育,学生溺水知识得分增加了13.21分(95%CI:12.51~13.90);男、女生分别增加了12.77分(95%CI:11.77~13.77)和13.80分(95%CI:12.82~14.78);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增加了15.51分(95%CI:14.30~16.72)、10.78分(95%CI:9.50~12.05)和12.77分(95%CI:11.84~13.71).溺水危险行为发生率从干预前的41.4%降至干预后的32.2%,下降幅度为22.2%;男、女生分别下降了15.6%和35.2%;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下降了13.8%、29.3%、26.3%.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率由干预前的5.6%降至2.3%,降幅为58.9%.因溺水需现场救治、门诊/急诊治疗、住院治疗的人次数分别从干预前的399人次、78人次、36人次,降至干预后的175人次、32人次、14人次.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农村地区学生溺水相关的安全知识,降低溺水相关的危险行为,减少溺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金坛市小学生膳食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江苏省金坛市小学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水平,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饮食习惯。方法 选取金坛市2所小学307名五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膳食指南相关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选择其中1所学校为干预学校,进行相关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另1所学校作为对照,3个月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学校学生基线调查和终期调查营养知识得分分别为(4.51±2.32)、(9.82±2.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4,P<0.05);对照学校学生基线调查和终期调查营养知识得分分别为(5.18±1.98)、(5.86±1.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学校小学生健康教育干预后的营养知识明显提高,饮食行为趋于合理,听说过膳食指南的学生由15.5%(17/109)提高到84.4%(92/109)(χ2=103.21,P<0.05),每天吃早餐的学生由59.8%(65/109)上升到72.5%(79/109)(χ2=4.01,P=0.045),每周不吃膨化食品的学生由16.5%(18/109)上升到35.7%(39/109)(χ2=10.4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可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其饮食理念和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8.
农村健康教育效果评价(365300)福建省清流县卫生防疫站邱少凡调查方法在东华乡5个自然村中随机抽样150人作为调查对象,在实施教育前后各进行一次健康知识测验,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前后对照以此判定教育的效果。调查内容设计乡、村健康教育达标卫生知识、行...  相似文献   

9.
李荔  冯敏  毕小艺  李晓辉  杨博  张倩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3):334-336,341
目的 探讨运用多种学龄儿童营养健康指南对小学学生知信行的干预效果,为指导学生合理膳食,改善不良饮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成都市1所学校食堂供餐小学为干预校,另选条件相当的1所小学作为对照校.对干预校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营养宣教干预,对照校不提供干预措施.干预前后抽取三至五年级学生共589名进行问卷调查(终末调查558名...  相似文献   

10.
何舒青  陈晶琦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541-542,545
目的 评价对农村初中生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农村初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 先后对整群选取的安徽省2所农村中学257名(教育组)和332名(等待教育组)学生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育效果.结果 教育后1周,教育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正向态度和技能得分分别由10.91,23.02和2.35上升到23.20,29.70和2.97,均明显高于教育前(P值均<0.01).教育组学生知识、态度和技能得分增长值均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P值均<0.01).教育组学生更愿意与家人/朋友谈论预防艾滋病问题.结论 在农村初中生中进行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促进对艾滋病感染者不歧视态度的形成,有助于培养拒绝相关危险行为的技能,促进与家人和朋友交流.  相似文献   

11.
何敏  刘鑫  白林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426-427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必修课对大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影响,分析高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随机抽取上海财经大学1 046名大学生,采用自编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实施健康教育授课后,大学生健康概念理解的知晓率达90.69%;营养知识的知晓率显著上升。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心理行为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未授课学生,每日规律三餐,适当睡眠形成率分别为85.87%,89.51%;缺乏自信理解自己的正确率分别为28.19%,37.78%和42.63%。结论健康教育必修课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行为状况,但高校健康教育还应重视强化教育及完善复合式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南农村艾滋病流行区初中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现况,为农村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编问卷,对河南艾滋病流行区2所初中1 09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组间差异比较采用2χ检验、t检验与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学生艾滋病知识均分13.05分(满分20分),态度均分6.44分(满分10分)。艾滋病知识、态度得分有HIV/AIDS村的学生(14.10,7.24)高于无HIV/AIDS村的学生(12.65,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1,7.07,P值均<0.05)。不同艾滋病知识水平学生对HIV/AIDS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6,P<0.05),艾滋病知识水平高者对HIV/AIDS积极态度得分也高。结论农村初中生缺少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在艾滋病村进行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宣传教育对初中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南部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四川南部未受地震影响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未受地震影响的2所四川省农村初中所有初一年级留守儿童374人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评价量表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留守类型、不同看护人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社会支持、父母关心程度、看护人的要求程度、自评学习成绩。结论从父母、看护人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等外部保护因素出发,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QQ群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乙肝患者知识的影响,为有效进行乙肝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某高校大学一年级乙肝患者102例,按接受健康教育的不同方式分为QQ试验组、常规试验组两组,对QQ试验组采用QQ群网络健康教育方式,对常规试验组采用常规教育方式;选取同期未感染乙肝病毒的51名大一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措施,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后3组乙肝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干预前与干预后3组在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组间经方差分析,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D多重比较显示,干预后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QQ试验组的得分均值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与常规试验组相比,大学生乙肝患者更适合采用QQ群平台的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农村中小学生校园欺侮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开展综合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山东省某县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1742名学生,自行设计问卷对近一个月来校园欺侮现状和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各类欺侮的报告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欺侮的影响因素.结果 校园欺侮的报告率为40.5%,其中小学生校园欺侮的报告率为34.5%,初中生的报告率为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欺侮他人的报告率为20.5%,其中小学生欺侮他人的报告率为13.9%,初中生的报告率为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遭受欺侮的报告率为35.4%,其中小学生遭受欺侮的报告率为30.5%,初中生的报告率为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3.6%的学生有4种及以上欺侮他人的行为,有7.1%的学生有4种及以上遭受欺侮的行为.欺侮他人和遭受欺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性别、玩暴力游戏、学习成绩是中小学生欺侮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农村中小学生校园欺侮现象较为严重,应从个人、同伴、家庭、学校等方面开展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毒品防范教育对初中生毒品防范知识、态度的干预效果。方法用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礼泉县骏马中学初一和初二各两个班级共214个学生,对他们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分别在毒品防范教育前、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后学生对毒品基本知识各题回答的正确率明显高于教育前,学生教育前平均得分为6.73±3.15分,教育后平均得分为10.04±2.45分,经χ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教育后拒绝毒品正向态度率明显高于教育前,平均得分教育前为7.33±2.97分,教育后为12.35±2.65分,经χ2检验,均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在初中生中开展毒品防范教育是可行的、可取的,应该在全国推广;进行毒品防范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拒绝毒品的正确态度和信念。  相似文献   

17.
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健康教育效果,为进一步改善留守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6所小学和6所中学学生1 909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基线调查和干预5个月后效果评估.结果 调查对象干预前后营养知识得分分别为(5.9±3.5)和(9.8±3.1)分,父母不同外出状况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调查对象干预前后饮食行为得分分别为(5.1±1.9)和(5.8±1.2)分,父母不同外出状况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留守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促进健康饮食行为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成都市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与歧视状况及艾滋病知识与歧视的关系,为高校更好地开展艾滋病知识教育与反歧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成都市11所高校的1 053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与歧视态度调查,分析不同特征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歧视得分差异,并构建艾滋病知识对不同同伴关系艾滋病歧视的作用路径。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分与歧视总分呈负相关(rs=-0.13,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艾滋病知识总分对艾滋病歧视总分有预测作用(β=-0.12,P<0.01)。艾滋病知识对亲密、一般、陌生同伴关系的艾滋病歧视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0,-0.24,-0.18,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得分与其歧视态度相关。应该在艾滋病知识教育中增加更多反艾滋病歧视的内容,以减少大学生对HIV/AIDS患者及艾滋病相关人群普遍存在的恐惧和污名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技能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订和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北京市6所高校905名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及健康技能调查.结果 大学生健康技能掌握率为68.95% (624/905);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及是否选修健康教育课大学生健康技能掌握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专业类型、健康知识得分对大学生健康技能水平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结论 大学生健康技能水平与专业因素有关.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技能方面的教育和咨询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大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