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南平市实施健康教育后目标人群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认知的改变,评估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2014-2015年,选取顺昌、建瓯、邵武和浦城作为项目县,每县选择3个项目乡(镇)的中心小学,对5年级学生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在每个项目乡(镇)选择3个未开展过地方病健康教育的行政村,开展社区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活动,对健康教育前后的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进行对比.结果 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小学生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从基线调查的61.1%上升到89.6%,育龄妇女知晓率从基线调查的61.8%上升到87.0%,小学生、育龄妇女知晓率在健康教育后均有提高;不同县市健康教育前后知晓率比较,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邵武最高,育龄妇女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均类似.结论 南平市目标人群健康教育干预前碘缺乏病知晓率不高,健康教育项目的开展,提高人群碘缺乏病知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8-2011年保山市小学生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而在该人群中评估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成效。方法:按照年度《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任务安排,结合我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实际,每年在各县开展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健康教育活动。选择3个项目乡,在各项目乡中心小学校随机抽取4-6年级的班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采用国家标准问卷分别于干预前、后对学生进行知晓率调查。结果:2008-2011年间,各年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较当年干预前有所提高,且通过干预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国家标准(>80%),累计四年来全市小学生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由85.26%提高到97.37%,提高了12.11个百分点;知晓率趋势分析显示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保山市开展重点人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项目以来小学生知识知晓率较2008年均有所上升,且通过健康干预后均超过90%,小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重庆市碘缺乏病病区人群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干预效果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重庆市范围内选择13个项目县,在每个项目县选择3个项目乡,每个乡在中心小学校4~6年级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活动;在上述项目学校的乡,选择3个村,开展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在项目实施前后分别调查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71.71%上升为效果评价的94.25%(x2=632.06,P< 0.01),平均提高22.54个百分点;家庭主妇平均知晓率由基线调查的57.32%上升为效果评价的88.49%(x2=431.55,P< 0.01),平均提高31.17个百分点.所有项目县均达到了碘缺乏病的健康教育项目的控制指标.结论 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提高项目试点地区小学生、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应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甘肃重点人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全省每年选取29个项目县(市、区),在每个项目县(市、区)选择3个项目乡开展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在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项目县小学生、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后,小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由基线调查的57.67%和70.82%,提高为效果调查的89.59%、90.95%;育龄妇女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由基线调查的58.20%和60.53%,提高为效果调查的82.18%、83.94%。结论: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了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索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以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为调查工具,对四川、甘肃、陕西3省项目村648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参与情况。结果 6道健康知识题均回答正确的居民为243人(37.5%),均回答错误者为19人(2.9%)。女性居民健康知识高得分组者是男性居民的2.161倍,参加讲座、同伴教育、获得宣传材料居民的健康知识高得分组者,分别是没有参加相应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2.720、2.147和2.159倍(P<0.01)。结论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举办讲座、开展同伴教育、发放宣传材料是有助于居民健康知识水平提高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地震灾区小学生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地震灾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以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为调查工具,采取干预前后自身比较方法 ,对四川、陕西、甘肃10个县(市)四年级小学生进行效果评价,基线调查和评估调查时使用相同的问卷。结果经过为期0.5a的健康教育,3省小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显著性提高(P值均0.05);除四川省小学生常用警示标识知晓率的提高无统计学意义外,甘肃和陕西2省小学生对常用警示标识知晓率提高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省小学生健康危害行为发生率并未全部降低。结论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显著,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仍存在对其健康构成威胁的行为,应成为日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刘丽华  于颖慧 《中国校医》2019,33(5):333-334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口腔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前、后学生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评价实施效果,为进一步改进现有的健康教育模式与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办提供的调查问卷,在所有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学校中随机抽取6所学校作为口腔健康教育强化推广试点学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对从中抽取的1 334名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健康教育后,张家港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健康教育前提高3.35%~34.37%。 结论 健康教育后,张家港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平顶山市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为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平顶山市选择郏县、汝州市作为项目县,每个项目县选择3个项目乡,每个项目乡所在中心小学4~6年级学生及村民为主要对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相同的调查问卷对项目乡抽取部分五年级学生及20—50岁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以及人体缺碘的主要危害、预防缺碘方法等知识。结果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价小学生均为540人、家庭主妇均为270人。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56.36%(913/1620)提高到93.89%(1521/1620)(P〈0.01),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62.22%(504/810)提高到89.01%(721/810)(P〈0.01)。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小学生及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防病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驻马店市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2012-2016年,每年分层随机选择中心小学5年级学生和所在地3个村家庭主妇为调查对象,分别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并于2016年开展实施健康教育项目5年后碘缺乏病知识调查。结果 2012-2016年,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较基线调查显著提高(P值均<0.01),且基线调查时知晓率小学生(53.83%~72.78%)、家庭主妇(50.78%~72.00%),及干预后知晓率小学生(86.44%~94.56%)、家庭主妇(87.11%~95.44%)均逐年增高(P值均<0.05)。2016年碘缺乏病防治总知晓率,小学生为57.96%,家庭主妇为65.66%,农村均低于城区(P值均<0.01)。小学生获得知识最多的是健康教育课(61.47%),家庭主妇是电视和广播(83.90%)。结论驻马店市目标人群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总体效果较好,但持续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0.
濮阳市地方病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濮阳市各项目县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碘缺乏病和饮水型氟中毒知识的知晓率,评价健康教育项目效果。方法按照《河南省地方病健康教育项目方案》要求,对项目小学的学生和项目村的家庭主妇进行地方病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之后,在项目县、乡、小学和村开展系列健康教育干预活动,2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实施后,小学生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9.89%提高到干预后的95.27%,家庭主妇从55.2l%提高到92.72%;小学生饮水型氟中毒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7.22%提高到干预后的89.89%.家庭主妇从46.89%提高到87.67%;“向父母讲过碘缺乏病知识”的小学生从干预前的2.80%增加到干预后的97.79%,能正确回答“炒菜时,碘盐应该什么时间放?”的家庭主妇从干预前的59.01%增加到干预后的98.42%;“愿意饮低氟水”的小学生从干预前的39.20%增加到干预后的74.45%,家庭主妇从干预前的74.32%增加到干预后的88.89%。结论健康教育项目对提高目标人群地方病知识、改善相关行为有明显效果;在加强大众媒体宣传的同时.应建立“学生一家庭一社区”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浙江省初中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关态度及行为状况,初步评价在初中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385名初中生在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1个月分别下发同一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题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健康教育后比健康教育前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可以接受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学习、生活的学生由健康教育前的46.62%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62.09%(P<0.01)。结论通过专题讲座、小册子、VCD等多种形式,在初中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及健康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为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对深圳市南山区15所中学4794名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及知识获得途径、健康需求等。结果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知识、预防知识正确回答率分别为58.9%、74.5%、64.9%;除预防知识外,男女生其他两类知识正确回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初高中学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70.5%)、宣传栏(54.3%)、报刊杂志(50.7%)等。结论中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还不完善、不系统,应根据初高中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了解北京市延庆区高中生性行为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情况,为今后针对学生群体的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5-7月在北京市延庆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收集1 484名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性行为和健康教育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中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28.4%,39.7%的学生报告有恋爱经历,性行为发生率为8.3%,第1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5.5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年级、每个月可支配生活费用越多、有过恋爱经历、对在校期间的性行为态度越宽容者越容易发生性行为(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将学校作为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在安徽省城市初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方法在城市初中学生中发放印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图文的作文簿,并要求以艾滋病为主题写作文,与此同时开展多种形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同样的抽样方法和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6.2%提高到干预后的84.7%(χ2=661.062,P<0.01)。干预后,无偿献血知识、艾滋病治疗知识、美沙酮知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个与性有关的知识点、1个无偿献血知识点、2个美沙酮知识点、1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识点干预后知晓率仍然低于80%。对有关艾滋病防治态度的3个问题的平均正确态度持有率由干预前的83.6%提高到干预后的90.3%(χ2=118.133,P<0.01),向周围的人讲过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学生由干预前的33.8%提高到干预后的55.4%(χ2=188.814,P<0.0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发放作文簿及写作文活动等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开展初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但仍需要针对某些薄弱知识点开展针对性宣传。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中小学生近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坚明  栾玉明  黄佩贞  肖青 《中国校医》2010,24(12):906-908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学生近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全区近视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方式主要是派发宣传资料、举办讲座、健康教育课等。结果经过干预,初中学生对核心健康知识认知率由56.64%上升到70.16%(P<0.01);小学生由49.04%上升到64.98%(P<0.01)。在近视不良行为方面,小学生由22.54%上升到3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学习环境方面,认为家里灯光亮度正合适的中学生由干预前的77.90%下降为58.60%(P<0.05),认为课桌椅高度刚好合适的小学生由干预前95.80%下降到89.30%(P<0.05)。近视的中学生中,坚持戴眼镜的由22.90%上升到56.30%(P<0.05);小学生中,坚持戴眼镜的由5.00%上升到31.30%(P<0.05)。结论短期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近视健康知识知晓率,但对近视危险行为、学习环境改进、过度用眼和患病率影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赵伟  范舒云  梁海峰 《中国校医》2014,28(1):13-14,16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传染病及公共安全知识行为状况和进行健康教育干预,针对干预效果寻求有效方法途径。方法对在校一年级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不同专业38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后再次进行问卷测试并对结果分析。结果艾滋病等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共卫生安全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相关态度、行为形成情况,测试前后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学生健康防病知识和健康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关联;公共卫生安全知识、行为健康教育效果良好;尝试开展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治方面知识,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潍坊市城乡初级中学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以便制定科学防治措施。[方法]2008年12月.在潍坊市按照经济收入高低抽取高密市、昌邑市和临朐县,分别抽取城区、乡镇初中各1所,每所学校抽取1名健康教育教师及各年级1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051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2.19%。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密市为95.88%.昌邑市为82.18%,临朐县为97.86%(P〈0.01);初一学生为88.04%,初二学生为89.08%.初三学生为96.20%(P〈0.01);城区初中生为94.88%.乡镇初中学生为88.56%(P〈0.01)。调查学校的6名健康教育教师均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00.00%。[结论]潍坊市在初级中学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在校学生具有较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某地中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中学生健康素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某县随机抽取一所初中和高中,根据年级分层,在各层中随机选取学生共483人,采用统一制作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并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5.96%;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知晓率为68.51%,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P<0.0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为45.32%;基本健康技能掌握率为25.96%,初中生和高中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P<0.001)。结论 中学生健康素养亟待改善,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升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湖北医药学院不同专业大四医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为该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20名临床医疗系医学生和120名药护学院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口腔健康基本知识,对有效问卷进行回收统计并按医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分为“临床”组和“药护”组,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检验。结果240名大四医学生12条核心内容中除“选用小头软毛刷”一项知晓率较低外(68.75%),其余内容学生掌握率均在70%以上。120名临床医疗系医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均在70%以上。120名药护学生有2项内容知晓率低于70%,其他知识点回答正确率均在70%以上。健康教育前临床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药护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宣教后,240名医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优于教育前(P〈0.05)。2组医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医学院不同专业大四医学生对口腔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临床医疗系专业学生掌握情况优于药护专业学生。短期的口腔健康宣教有助于迅速提高医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对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并开展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现状。方法对大学46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大学生性知识掌握水平总体较低,性知识掌握状况城乡和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乏基本的预防性传染疾病常识;朋友同学和书籍是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对待婚前性行为持有较为宽容的态度。结论加强在大学生中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将对大学生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