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及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城市3所高校不同年级585名学生进行自杀意念、自伤行为、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家庭环境和简明应对方式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中有过自杀意念的占20.9%,5.7%有过≥1次自杀行为;11.6%的大学生有过自伤行为;自杀意念组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曾经有过自杀和自伤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女生(OR=2.391)、消极应对方式(OR =2.796)、抑郁状态(OR=1.071)、存在自伤行为(OR =4.003)以及有过≥1次自杀行为(OR =5.492)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家庭环境亲密度(OR=0.879)可能是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未发现童年时期父母的关系以及童年时期是否受到成年人虐待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相关.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较高,受性别、抑郁状态、家庭环境、消极应对以及曾经的自杀和白伤行为经验影响.  相似文献   

2.
了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生的正确洗手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选取上海、广州、北京的34所民办随迁子女小学4 089名四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用自填结构式问卷了解被调查学生近1周的洗手行为(包括洗手频率和方法)、学生与家长对洗手相关认知及家庭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生正确洗手行为率仅为28.2%.家长对洗手必要情境认知的正确率(75.0%)高于小学生(41.6%)(x2=174.485,P<0.05),但家长对洗手方法的正确认知率仅为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小学生正确洗手行为呈正相关的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OR=2.09,95%CI=1.44~3.05),呈负相关的有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OR=0.57,95%CI=0.33~0.98)、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较低(OR=0.53,95%CI=0.33~ 0.86)、家长对洗手情境认知不正确(OR=0.53,95%CI=0.33~ 0.86)、小学生对洗手情境认知不正确(OR=0.24,95%CI=0.20~ 0.28).结论 中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生的正确洗手行为整体上不容乐观,并且存在家庭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的不平等.要加强对随迁子女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洗手必要性和正确洗手方法的健康教育,尤其是男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母亲文化程度较低者.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社会支持、遭遇负性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以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974名,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在974名大学生中,138人曾有过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揭示,因其貌不扬而被歧视(OR=3.365),曾遭受暴力(OR=2.988),单亲家庭(OR=2.965),有饮酒、吸烟或药物依赖(OR=1.827)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家庭关系融洽(OR=0.618)和大学生具有自信心(OR=0.390)是预防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学生遭遇负性事件后可能产生自杀意念,应采取多种预防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医学生的人格、健康危险行为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问卷、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对北京市两所医学院校在校大学一年级12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选出12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打架行为、严重伤害行为、被迫性行为、不安全性行为、吸烟、醉酒行为、孤独感、情绪不好、失眠、无望感、PDQ-4得分高、网络成瘾行为.logistic回归主效应模型显示男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可疑危险因素是失眠(OR=4.98)、严重伤害行为(OR=4.43)、不安全性行为(OR=2.63)、不良情绪(OR=2.32)、无望感(OR=1.98)和PDQ-4得分高(OR=1.09);女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可疑危险因素是打架行为(OR=7.10)、孤独感(OR=4.42)、被迫性行为(OR=4.19)和网络成瘾行为(OR=1.39).结论 医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母亲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青少年自杀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青少年不良行为调查表和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对随机抽取广东省广州市78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广州市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0.67%;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生(x2=9.58,P=0.002);自评学习成绩不同等级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1,P=0.001);有自我伤害行为的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无自我伤害行为者(x2=39.12,P=0.001);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母亲更多采用过干涉过保护(t=2.52,P=0.013)和拒绝否认(t=3.33,P=0.001)的教养方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母亲教养方式为拒绝否认(OR=1.109)是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良的母亲教养方式是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了解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小学生普及科学、合理、适龄的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抽取16所贵州省和安徽省以农村户籍为主的小学,对2506名五、六年级在校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2.7%,其中有关青春期发育的性别差异(67.4%)和对性态度认知(39.5%)知晓率较低;女生较男生、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六年级学生较五年级学生对青春期知识的知晓程度略高.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级[OR=0.72(0.61~0.86)]、同伴接纳[OR=0.70(0.53~0.96)]和家庭亲密度[OR=0.75(0.63~0.88)]对农村地区小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结论 贵州和安徽农村地区小学生特别是男性、非独生子女、五年级学生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在男女青春期发育差异和对性态度认知等问题上.要从增进同伴接纳、提高家庭亲密度等方面提高青春期知识知晓水平,普及性教育.  相似文献   

7.
了解小学生心理虐待发生率及其与家庭教养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基于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为主的儿童虐待干预项目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 方便整群抽取北京市4个区4所小学的850名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家长,进行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家长版)和父母教养行为量表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关联.结果 在过去6个月,有79.5%的小学生至少经历过1种形式的轻度心理虐待;小学生重度心理虐待发生率男生(25.4%)高于女生(17.4%)(x2=8.0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0.62,95%CI=0.42~0.91)、父母敌意教养(OR=1.89,95%CI=1.61~2.21)和过度反应教养行为(OR=1.30,95%CI=1.09~1.54)是儿童重度心理虐待的影响因素.结论 小学生心理虐待发生率较高,父母敌意和过度反应教养行为显著影响小学生心理虐待的发生.应重视未来开展以改善父母教养行为的儿童虐待干预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凉山州彝族小学生个人卫生行为现况,探讨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方法自拟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该地区387名在校小学生进行访谈式和自填式问卷调查。应用检验了解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现状,并了解个人卫生行为好坏与患病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彝族小学生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因素。结果彝族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良好率为59.10%,三年级(OR=0.24,95%CI=0.12~0.46)和五年级(OR=0.20,95%CI=0.10~0.39)的彝族小学生个人卫生行为习惯较差。非留守儿童(OR=2.24,95%CI=1.03~4.84)、有弟弟妹妹(OR=2.06,95%CI=1.17~3.63)和母亲为非农民(OR=2.86,95%CI=1.57~5.22)有利于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形成。三年级中女性(69.57%)个人卫生行为习惯优于同年级男性(37.33%)(=11.85,P0.001)。个人卫生行为习惯良好者腹泻患病率低于个人卫生习惯较差者(=11.15,P=0.001)。结论凉山彝族小学生个人卫生行为习惯较差,三、五年级是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的危险因素,非留守、有弟弟妹妹和母亲为非农民是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促进因素。应采取多形式健康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改善该地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探讨家庭关系、专业满意度、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等因素对其影响,为预测及预防大学生自杀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四川省成都市某大学大一和大二年级5 524名在校学生,利用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8%;有重大创伤(OR=1.524,P=0.001)、家庭气氛很不和谐(OR=1.826,P=0.029)、与母亲关系非常紧张和比较紧张(OR=4.301,P=0.004和OR=1.672,P=0.012)、专业不满意(OR=1.366,P=0.022)、躯体化(OR=1.617,P=0.001)、抑郁(OR=6.247,P=0.000)、敌对(OR=1.475,P=0.002)、精神病性(OR=1.531,P=0.020)、其他因子(OR=1.641,P=0.000)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人际关系敏感(OR=0.674,P=0.014)、积极应对方式(OR=0.575,P=0.000)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自杀意念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发生率,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大生自杀意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MSM)自杀意念现状,分析关联因素。方法以四川省绵阳市15~24周岁男男性行为者为对象,用滚雪球抽样法进行招募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关联因素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共合格调查350人,20. 0%产生过自杀意念,主要为情感因素占45. 7%; 6. 6%实施过自杀。是否有过自杀意念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分别为14. 3%、7. 9%(χ~2=2. 753,P=0. 097)。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历性虐待(OR=8. 748)、因性取向受过伤害(OR=2. 529)、性取向自我态度负向(OR=3. 164)、公开性取向受到家人冷落(OR=22. 727)、近6个月商业性行为(OR=4. 630)是YMSM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YMSM自杀意念发生率高,性虐待及社会、家庭和自我歧视影响明显,增大HIV感染潜在风险。减少歧视性环境和增强未成年人保护,是YMSM自杀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中学生性行为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学生性行为的现状,为制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政策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广州市8所中学约6 420名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有3.4%的学生曾经发生过性行为。男生的危险性行为的发生高于女生,初中生的危险性行为的发生高于高中生。性行为与吸烟、饮酒、自杀、吸毒等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均有关联性(P〈0.001)。结论应重视青少年过早性行为的发生,并及早干预,减少其他危险行为的发生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广州市中学生减肥行为情况,分析减肥行为与健康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广州市8所中学6420名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和父母文化程度的学生减肥行为。控制协变量性别、年级和父母文化程度,对减肥行为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7.8%的学生体重超重;3.6%的学生肥胖。不同性别、年级和父母文化程度的学生减肥行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认为自己超重与考虑自杀、曾经饮酒、少吃甜品和少吃豆奶类饮品呈正相关;正在尝试减肥与每周运动多于3次、伤心绝望、考虑自杀、曾经吸烟、曾经饮酒、曾有性行为和少吃甜品呈正相关。结论中学生是减肥行为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人群,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的不良减肥行为。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生近视防治知信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生近视知信行情况,为全区近视防治干预项目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广州市海珠区选择1所中学和1所小学,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初中生95人和小学生144人,对全部学生进行近视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近视核心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2.1%,且初中生的知晓率高于小学生;学生主要的不良行为是长时间看电视和学习;58.8%的学生通过戴眼镜矫正视力;36.8%的学生在上一周学习中出现了眼酸眼痛症状。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知晓率和预防意识,开展行为干预,纠正不良行为,以降低近视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发生状况及其与学习负担的相关性,为预防和干预中小学生自杀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杀问卷和学业负担问卷,于2019年2-3月抽取河南省45个样本县(市、区)、793所中小学107 65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河南省中小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的报告率分别为8.8%,5.4%,3.0%。不同性别、年级、城乡、寄宿状况中小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1 670.88,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有快慢班、考试频次、课外补习时间、学习压力、近视状况对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尝试均有正向预测作用(OR=1.05~1.43,P值均<0.05),课程开设、学习态度、学校态度、自我期望均有负向预测作用(OR=0.44~0.90,P值均<0.01)。结论河南省中小学生的自杀心理行为应引起重视,学业负担是导致中小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中小学生减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目前广州市中小学生减肥行为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04年3~4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州市8所小学四至六年级、9所中学初一至高三的822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认为自己体重偏重和太重的学生中只有19.4%是真正超重和肥胖的,有73.8%的人在调查前的1个月中曾经通过锻炼的方式来减肥或防止增重。有23.4%的男生和31.5%的女生报告近一月内有不良减肥行为(节食、长时间绝食、无指导服减肥药、催吐或腹泻行为),其中以通过节食、减少热卡或脂肪的摄入来减肥或防止增重为主,占26.1%,女生的发生率(31.5%)明显高于男生(23.4%)(P<0.01);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超重与肥胖、性别、学生类别(初中生)、消极和焦虑情绪和学习成绩与青少年不良减肥行为显著相关,其OR值分别为4.135、1.853、1.157、1.386、1.138和1.093。结论 中小学生是不良减肥行为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人群,提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来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的不良减肥行为。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合肥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学校及卫生部门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2680名中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60.53%的学生有过骑车违规的行为,36.11%的学生报告在过去1年内至少打架1次,10.87%的学生考虑过自杀,6.04%的学生曾制定过自杀计划,2.49%的学生曾实施过自杀,4.30%的学生曾离家出走,24.15%的学生报告有吸烟史,50.91%的学生报告曾喝过酒,0.64%的学生报告使用毒品,3.92%的学生报告有网络成瘾。结论合肥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普遍存在,迫切需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改善学生生活技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行为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行为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66所大中学校119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22%的中学生看过色情书籍和音像制品,农村(16.46%)高于城市(14.44%);男生(25.07%)高于女生(6.23%);职中生最高(25.41%),普通中学(13.93%)高于重点中学(1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的学生中,曾发生性行为率高达22.35%.在高中、职中学生中,35.82%曾单独约会异性朋友,34.95%有亲密行为,7.26%曾经发生过性行为,2.10%学生有被迫性行为,73.97%从学校接受过有关艾滋病知识教育,63.44%知道艾滋病病原体是病毒,31.76%对艾滋病感染者持正确态度.8.87%大学生有过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占68.52%.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行为频发但预防教育不足,要加强对青少年性观念及行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大学生自杀倾向现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所高校1 24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8%的学生曾感到非常悲伤和无望持续2周以上,9.0%的学生曾想过自杀,4.6%的学生曾经为如何自杀制定过计划,2.5%的学生曾有自杀行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来源地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来自城镇、男生、低年级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较高。自杀倾向与吸烟、物质滥用等危险行为关系密切。结论大学生自杀倾向状况值得关注,应在教育系统内引入促进精神健康和预防自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熊金辉  位照国  侯欣宇  张笑盼 《中国校医》2022,36(7):518-521+549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防治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MHS-CA)、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DSM5-L1CCSM)、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对深圳市某学校914名初中生进行相关评估,进一步分析结果。结果 该校18.9%的初中学生两周内存在自杀企图,20.9%曾有过自杀经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志行为(OR=0.923,95%CI:0.868~0.981)、儿童期躯体虐待(OR=1.977,95%CI:1.076~3.630)、物质滥用(OR=4.148,95%CI:2.898~5.939)可能是初中生自杀企图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意志行为(OR=0.898,95%CI:0.844~0.955)、童年期躯体虐待(OR=2.409,95%CI:1.313~4.421)、物质滥用(OR=4.991,95%CI:3.475~7.170)也是初中生自杀经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该校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较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精神行为症状、童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自我伤害流行特征,探讨自我伤害与自杀相关行为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16所学校初一至高三5 807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参与调查的中学生35.6%报告发生自我伤害,7.0%经常发生自我伤害行为;女生自我伤害报告率高于男生,初二女生和初三男生是自我伤害发生的高发年级;重点高中、单亲和重组家庭学生是自我伤害的高发人群;自我伤害行为发生越频繁的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报告率越高,与无自我伤害行为发生者相比,经常发生自我伤害行为者自杀相关行为报告率增加5.7~12.3倍。结论 北京市中学生经常性自我伤害与自杀相关行为密切相关,二者高发年龄一致。应尽早对青少年开展心理行为干预和生命教育,及时发现自我伤害高发人群,开展自杀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