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运动伤害的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毅娟  星一 《中国校医》2009,23(1):118-120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对危险的认识和应变能力较差,伤害严重威胁他们的健康和生命,是青少年死亡和疾病的首要原因.运动伤害是伤害的一种,是青少年伤害的主要原因[1-3].  相似文献   

2.
孙屹立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0):1257-1258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及其相关资源,导致身心依赖,从而引起个体的心理与社会功能损害[1].有研究表明,体育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6.9%,网络成瘾倾向率达27.0%[2],远高于2005年全国青少年调查数据[3].目前,伤害已取代传染病,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导致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4-5].关于网络成瘾与伤害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术界还存有争论[6].有研究显示,体育院校大学生是伤害的高发人群[7-8].为探讨体育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与伤害发生之间的关系,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手段,降低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及伤害的发生率,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戴月  袁宝君 《中国校医》2009,23(2):189-191
伤害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WHO报告称伤害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死、致残最主要的原因[1].在我国,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伤害呈上升趋势[2],成为我国5~19岁儿童青少年主要的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4.
伤害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自身特点,是伤害的高发人群.为探讨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强度及其特征,为预防青少年伤害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10月笔者对宁阳县中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5.
谌丁艳  周丽  吴宇  罗青山  王赟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737-1739
伤害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每年有580万人死于伤害,约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0%[1].在我国,伤害年发生率为16.1% ~21.9%,每年因伤害死亡人数高达(70~75)万人[2-3].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有研究指出,我国青少年的伤害发生率高达50%[4],伤害已成为我国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5].伤害不仅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学习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其较高的发生率和致残率,也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因此,了解儿童青少年的伤害特征,对于早期发现问题、确定高危人群及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对深圳市2010-2013年间监测到的2 477例中小学生伤害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对不同类别学生的伤害特征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伤害是大多数国家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死、致残最主要的原因[1].在我国,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伤害呈上升趋势[2],成为5~19岁人群主要的致死原因.该文通过对江苏省苏州、徐州、南通、泰州17所学校初中和高中年级学生的伤害情况分析,为预防与控制伤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严志玲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633-1635
伤害是儿童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可导致儿童少年死亡、残疾,而且严重影响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和学习.伤害比疾病更加常见,后果更加严重.它威胁着儿童少年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伤害已构成青少年死因的首位[1].WHO将意外伤害的预防列为"2000年人人健康"全球战略的目标之一[1].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疾病谱的变化,伤害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青少年的首位死因[1].伤害与不健康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关系越来越密切[1].这些健康危险行为可能给青少年的健康和完好状态乃至成年期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笔者于2008年3月以沈阳市大学生为研究群体,调查健康危险行为,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吸烟、饮酒、药物滥用、不安全性行为、缺乏体育锻炼以及各种导致伤害的行为被称为健康危害行为[1].青少年是人生的过渡时期,这些健康危害行为对青少年和成年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2-3].为了解宿州市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现状,并为开展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干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笔者于2005年对宿州市中学生健康危害行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近20 a来,随着我国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疾病谱发生改变,伤害、糖尿病、肥胖等慢性退行性疾病正逐渐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1-2].青少年健康问题与行为密切相关[3].不健康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行为,不仅影响青少年青春期的健康,而且直接或间接损害其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4].为了解上海市金山区青少年日常饮食行为和体育锻炼行为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笔者于2013年对金山区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欧阳叶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2):1916-1920
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CB)是近年来广泛出现的社会问题,是以骚扰、羞辱或伤害他人为目的,使用电子媒体表达对同伴的蓄意敌对行为[1].据统计,美国有20 %的10~18岁青少年遭受过网络欺凌;4 000名韩国中学生中14.6 %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16~18岁英国青少年有16.22 %近6个月中有过多次网络欺凌[2-4].我国调查研究显示,10 574名青少年中有336名受到过网络欺凌[5].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生伤害的现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新峰  孙业桓 《中国校医》2009,23(3):365-367
根据1990年WHO报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非故意伤害是青少年致伤、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  相似文献   

13.
致死性和非致死性伤害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农业是引起伤害的最危险行业之一,所以农民是伤害的高风险人群[1].此外,农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从业者家庭的其他成员,包括儿童和青少年,也一同参与农业劳动,并且其居住环境与劳动环境相同.因此,其家庭成员发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性伤害的风险同样较高[2].笔者通过介绍农业伤害的流行状况、饮酒的相关危害及饮酒与农业伤害关系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农业伤害主要危险因素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改变,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和生命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与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共同构成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负担[1].全国伤害监测数据显示,在职业构成中“中学生”始终位居前3位[2-4].据WHO报道,2012年全世界估计有74万名15岁以下儿童因暴力和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伤害所占比例接近90%[5].伤害(包括道路交通伤害、溺水、烧伤和跌倒)已成为导致世界5~15岁儿童死亡和终身残疾的三大原因之一[5],也是我国儿童的“头号”杀手[6-7].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由于在我国多数居住在边境、贫困地区,本课题组于2016年11月在云南省开展了人口较少民族儿童青少年伤害的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萍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6):740-742
青壮年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在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以20~29岁人数最多,占50%左右[1].与在校青少年一样,校外青少年处在身心突变、情感依恋和性需求强烈萌发的时期[2],但他们游离于学校教育圈外,比在校青少年面临更多的与毒品和性相关的诱惑或胁迫,既是易受伤害人群,又在艾滋病传播链中起重要作用[1].本文就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易感脆弱性和行为干预策略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意外伤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提高,以往主要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相继得到控制,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发达国家和地区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因素[1].在欧共体国家,每年大约有19万人死于伤害[2].中学阶段是人一生生命力最强、健康问题最少的时期,却是伤害的多发年龄段.1999年,我国有1.6万名中小学生因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自杀等导致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因意外事故而早早离开了人世.由交通事故、跌落、火灾与烧伤、溺水、窒息、自杀等产生的伤害已被许多学者视之为当今严重的社会、经济、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3].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对青少年体质水平重视程度的提高,各校对体育课设置频次及体育强度都有所提升,学生在校外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也日益增多,体育运动伤害发生频率随之增加[1-3].另外,学生在体育运动时自我保护意识较薄弱,预防和应对突发伤害的知识贫乏,对伤害的发生没有前瞻性和危机感[4].运动伤害一旦发生,不仅对身体造成损伤耽误学业,也给家庭及学校带来压力[5].为此,笔者在上海市长宁区随机选择2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于运动伤害的知晓程度及导致运动伤害的个性行为危险因素,分析其中的可控环节,探讨合适的干预方法,为后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活动,减轻伤害给学生、家庭及学校造成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静  万宇辉  陶芳标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751-1754
自伤行为(self-injury behavior,SIB)一般是指非自杀式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一种不以自杀为目的的直接地、蓄意地伤害自己躯体的行为[1],包括割伤自己、抓伤自己、打自己等多种形式[2],且大多自伤者表现为反复自伤[3].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是故意自伤行为的高发人群,且自伤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4-7].虽然青少年的自伤行为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相关的理论模型还很缺乏.本文就近年来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的理论模型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青少年自伤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鄞州区2001~2003年中小学生伤害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伤害已成为公共卫生的热点问题,而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0%~50%,估计全国每年约有4000万中小学生遭受到各种伤害,青少年已成为伤害的高危人群[1].为切实了解鄞州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流行病学特征,我们在2001年10月-2003年6月对6所学校学生伤害情况进行监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攻击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可以是身体、言语攻击,也可以是对别人权利的侵犯,在儿童青少年中大多体现为校园暴力[1].教育部统计显示,2016年5-8月共有68起校园暴力发生,75%的校园暴力发生在中小学生之间[2].有研究表明,犯罪的青少年中,48%在9岁时具有攻击性行为,70%在13岁时曾表现出攻击性行为[3].由此可见,儿童青少年时期的攻击性行为与随后的行为问题或犯罪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尽早识别儿童成长时期的攻击性行为并进行矫正,对于个体健康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攻击行为开展干预的实践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