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通过对部分试点学校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的评估,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4~7月在北京市西城区和河南省新乡市8所中学对462名学生开展以生活技能教育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并用定性问卷和定性的学习体会评价教育效果。结果开展专题教育前,在学校学过有关HIV/AIDS知识学生的比例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63.8%)高于高中(52.5%),北京市西城区(80.6%)高于河南省新乡市(41.6%)。高中生看过有关描写性行为的书刊、录像、影碟制品的比例(34.9%)高于初中(11.4%)。教育后,艾滋病3条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由教育前的70.3%提高到92.7%,学生对日常生活不传播艾滋病知识的正确回答率由教育前的55.2%~83.5%提高到93.2%~96.9%.对如何避免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由教育前44.5%~77.7%提高到72.7%~95.9%;教育后,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愿意与HIV/AIDS感染者同班学习的比例由教育前的32.8%上升为58.9%。结论在中学开展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非常有效,应推广这种参与式的教育模式,同时要调动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创造有利于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
浙江某地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艾滋病健康教育后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中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126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讲座、观看VCD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教育,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愿意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并帮助艾滋病感染者的学生从干预前的41.08%上升至干预后的62.17%(χ2=367.28,P<0.01),63.23%的学生能接受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工作和学习;干预后有64.86%的学生认为在感染艾滋病后应该坚定信心,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的52.96%(χ2=120.69,P<0.01)。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科学、合理、实用的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监督评估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查阅文献法、头脑风暴法、Delphi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估指标。结果指标体系分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评价用表和学校工作监督评估用表。前者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5个观测点。后者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0个观测点。2轮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分别为85%,94%。第2轮修改后,变异系数均20%。结论该指标体系涉及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级、二级和三级人群,可以对所有健康教育的参与者进行全面、完整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教育工作者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贵州省教育工作者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培训效果,为加强贵州省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和宣传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方式,对贵州省320名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前后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结果贵州省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了解在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预防与治疗方面知识的正确认知率在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对艾滋病的关爱态度正向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贵州省教育工作者在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关爱态度方面通过培训后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政府部门在师资培训方面应加大投入并扩大培训面。  相似文献   

5.
多媒体教学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教育的有效方式,为研究适合我国高校的艾滋病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承德市592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课堂教学,并在教育前后配合问卷调查,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在若干种教育形式中,以多媒体课堂教学最受大学生欢迎。讨论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生活技能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课程的需求,以及该课程对大学生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建立大学生生活技能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生活技能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选修课,共9周18个学时.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切入口,为学生提供生活技能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通过课程前后2次问卷调查,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和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及态度进行评估.结果 教育后,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和态度有了明显转变,接受教育后学生上网查阅学习资料的比例较教育前显著增加(P<0.01),而聊天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健康相关态度也有了明显的正向改变,6个问题中有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后学生心理社会能力 "总分"、 "好"、 "有能力"、"快乐"4个方面评分均高于教育前(P<0.05).教学内容和互动式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有效性及课程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减少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评价很高.结论 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生活技能教育,是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开设相关生活技能教育课程是必要、有效且可行的,可以在高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项目县开展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并在全省推广。方法将项目县开始基线调查数据与2005、2006、2007、2008年专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项目县开展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效果。结果在中学长期、持续地开展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从基线调查的19.32%,提高到2005年的60.74%、2006年的83.04%、2007年的86.39%、2008年的89.70%;对艾滋病持正确态度人的比例上升,从基线调查的17.12%,提高到2008年的84.30%。结论在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同时应不断探索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青少年的主要人群,使其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态度,并通过其影响力的传播扩散,将对社会起到比较好的作用。所以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并进行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对酒泉市某高职学院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从知识、歧视的变化对艾滋病知识信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AID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病,目前正以难以遏制之势在全球流行,我国也面临着艾滋病蔓延的严峻形势,新疆更是排在全国第2位.调查资料显示,艾滋病病毒感染有70%~80%是20~29岁的年轻人,而艾滋病是可以通过改变认识和行为方式进行预防的.为了解中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掌握、认识情况,笔于2004年3~4月对奎屯垦区4所中学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人数与日俱增,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在已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占77.6%,高中生是青年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家庭、同伴教育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水平还很低[2],故针对高中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国城市高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情况和效果,为进一步制定高中生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109 754名城市高中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问卷111 670份,其中有效问卷109 754份(男生51 409份,女生58 345份),有效率为98.3%;河北省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生报告曾在学校接受过艾滋病教育的报告率分别为31.5%(430人)、32.6%(503人)、30.0%(418人),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1%(21 737人)、54.0%(19 212人)5、3.8%(18 569人)(χ2重点高中=380.849χ,2普通高中=270.842χ,2职业高中=305.048,P<0.01);中国重点高中预防艾滋病教育情况好于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好于职业高中;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类型、所在地区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学生比较,曾在学校接受过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和反歧视艾滋病的态度均明显好于未在学校接受过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学生(P<0.01)。结论 中国不同学校类型间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状况不平衡,应加强对职业高中学生艾滋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强化艾滋病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丹阳市2004~2006年高中学生HIV/AIDS知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丹阳市2004~2006年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每年对辖区内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2004、2005和2006年分别调查了314、987和825人。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各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2004年,并且对艾滋病3条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2006年均达85%以上。学生对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高于多数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程度差别较大。2006年学生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在51.2%~92.5%之间,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男、女生分别为87.1%和65.6%。趋势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男生来说,安全套的知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对于女生来说,母婴传播的知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2006年丹阳市的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高于85%,达到了示范区工作方案的要求。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非传播途径信息的传播仍需加强。同时发现,男生和女生对艾滋病信息的关注程度不同。建议分别针对男生和女生制作使他们感兴趣的宣传材料,以增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在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的近期效果,探索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重庆市选择沙坪坝和江津2个区分别抽取2所中学,在每所学校整群抽取8个班级,并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照组不进行教育。结果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主要传播途径掌握较好,教育后,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控制方面,效果尤为明显,且干预前后组内和干预后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后学生对HIV/AIDS态度认同率改变,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表现得均较为积极,且干预前后组内和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2次调查结果基本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结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近期效果明显,对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高中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过程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方式在上海市高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适宜性和可行性,以探寻适合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2002年4—9月选择上海市10所高中以及职业学校学生976名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在6个模块的预防艾滋病相关的健康教育中实施过程评价。结果 有95.7%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同伴教育的方式。在各个模块中,教学质量的评分都在4分以上(5分制),第1模块艾滋病和第3模块自我保护的教学质量评分最高都达到4.40分,第1模块艾滋病和第5模块自尊自爱责任感的内容适宜程度评分最高,达到4.33分。结论 在高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方式普遍受到学生欢迎;用同伴教育的方法进行艾滋病预防值得在中学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某农村社区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健康教育活动效果。方法对16名农村家庭主妇进行AIDS相关知识培训,以她们为主体将AIDS相关知识向家庭成员和社区人群传播,比较活动实施前后农村社区居民对AIDS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结果活动实施2个月、4个月、6个月后,社区居民对AIDS病原学知识得分由基线调查时的(2.01±1.597)分分别提高到(2.47±1.327)分(、2.87±1.336)分、(2.98±1.283)分(F=12.990,P<0.001);AIDS传播途径相关知识得分由(4.18±3.012)分分别提高到(4.88±2.623)分、(5.76±2.670)分(、5.93±2.342)分(F=11.659,P<0.001);防治相关知识得分由(3.38±2.736)分分别提高到(4.33±2.266)分(、4.47±2.276)分(、5.15±2.038)分(F=12.179,P<0.001)。活动实施后,社区居民对待AIDS患者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好转。社区居民会和感染者一起同席吃饭、喝酒的比例在26.1%~33.9%之间(χ2=...  相似文献   

16.
何舒青  陈晶琦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541-542,545
目的 评价对农村初中生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农村初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 先后对整群选取的安徽省2所农村中学257名(教育组)和332名(等待教育组)学生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育效果.结果 教育后1周,教育组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正向态度和技能得分分别由10.91,23.02和2.35上升到23.20,29.70和2.97,均明显高于教育前(P值均<0.01).教育组学生知识、态度和技能得分增长值均明显高于等待教育组(P值均<0.01).教育组学生更愿意与家人/朋友谈论预防艾滋病问题.结论 在农村初中生中进行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促进对艾滋病感染者不歧视态度的形成,有助于培养拒绝相关危险行为的技能,促进与家人和朋友交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行为干预对铁路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在改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合肥市某铁路施工企业在外施工的2个工地的流动人口进行干预研究。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干预对象进行为期4~5个月的小媒介宣传和同伴教育等综合干预,之后再随访调查。结果通过对比干预前943名和干预后随访到的671名建筑工地流动人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发现行为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使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知晓率普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因恐惧和歧视心理而采取消极态度者分别由9.8%、10.5%降至6.3%、3.5%(P值均〈0.05);承认最近3个月内有过非婚性行为者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4.8%下降到3.8%(P〈0.01);最近一次非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由干预前的41.9%提高到64.3%(P〈0.05),但在最近3个月内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频率干预前后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行为干预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是有效的措施;但要长期地改变民工与STI/AIDS有关的高危性行为应建立长效的行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