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黄锟  陶芳标  高茗  李光友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895-896,898
目的了解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发生率、应激强度以及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加强中专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市2所中专学校1602名在校女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焦虑、抑郁症状的评定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生活事件评定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S),应对方式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评定。结果中专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2.46%,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92%。较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方面的问题,有明显抑郁、焦虑症状女生的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高于无明显症状者,其积极应对较少而消极应对的倾向大。应激量高、消极应对水平高的女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共存的检出率高。高年级、积极应对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是抑郁、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中专女生抑郁、焦虑发生情况不容乐观,负性生活事件发生频度较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付方式问卷和压力反应问卷(SRQ)对河南2所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主要生活事件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男生生活事件部分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一学生人际关系得分最高;主要采用成熟应对方式,男生求助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大学生应激反应符合正常水平。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间显著相关;不成熟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应激反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5.8%),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应激反应间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会芹  刘晖  李瑗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466-467,469
目的探索抑郁与归因方式、自尊和应激的关系,为大学生抑郁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整群抽取的647名大学生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自尊量表(SES)、归因方式问卷(ASQ)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施测。结果相关分析发现,生活事件、归因方式均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生活事件与自尊及归因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路径分析发现:有5条路径显著影响抑郁的发生。归因方式对抑郁直接发生影响;自尊直接影响抑郁,同时也可通过归因方式为中介对抑郁发生影响;生活事件对抑郁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可经由自尊和归因方式为中介影响抑郁的发生。结论大学生抑郁的发生与负性生活事件、自尊以及归因方式密切相关,其中自尊和归因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紧张性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为进一步科学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依据。方法 以新乡市 3所高校 6 0 7名一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简易应付方式问卷 ,分别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结果  6 0 7名大学生有心理症状 ,占 14 .99% ;心理问题组紧张性生活事件的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心理问题组消极应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积极因子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心理问题组SCL - 90总分和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正相关 ,与积极应对因子分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紧张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与非受虐组大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儿童虐待史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流调用抑郁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河南省某高校73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33名大学生中,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者34人,报告率为4.64%,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虐待组在抑郁、神经质、精神质、消极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受虐组(P值均<0.05),内外向得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积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非受虐组。神经质、内外向可以解释躯体虐待组抑郁总变异的62.5%,神经质、内外向及应对方式可以解释非受虐组抑郁总变异的44.4%。结论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因素影响有所不同,可从人格与应对策略2方面着手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6.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应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一系列的压力,而生活事件又是构成这些压力的主要应激源,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该文就近年来有关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概念、分类、差异性研究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述情障碍和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大学生述情障碍、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为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表、特质应对问卷和流调用抑郁量表,对整群抽取的河南省某高校的73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抑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生源大学生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县城及城市生源大学生(P值均<0.05);自觉经济条件差的大学生抑郁水平显著高于自觉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P<0.01)。在控制人口学等变量基础上,述情障碍、消极应对方式与积极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抑郁有直接影响,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8%;述情障碍还通过对消极应对与积极应对影响,对大学生抑郁产生间接作用,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9.7%和27.9%。结论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述情障碍对抑郁可能有直接影响,应对方式作为"中介变量"调节述情障碍与抑郁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生活事件与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抑郁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等社会因素 ,导致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明显增多。有关资料显示 ,以前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躯体疾病 ,现在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已上升为主要原因[1] 。为了解生活事件以及个体对生活事件所采取的应付方式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 ,笔者对 2 43名护理专业大中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抽取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共 2 49人 ,发放问卷 2 49份 ,回收问卷 2 46份 ,有效问卷 2 43份 (其中中专 10 4人 ,大专 13 9人 ) ,平均年龄 (2 0 .46± 1.72 )岁 ,…  相似文献   

9.
薛朝霞  梁九清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71-1073,1076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路径模型图,为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某医科大学928名大学生施测生活事件量表(ASLEC)、冲动人格问卷(BIS - CV)、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自杀意念量表(SIOSS),并进行相关和复回归分析,探讨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活事件、冲动人格及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复回归结果显示:有6条路径显著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产生直接影响;冲动人格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自杀意念;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的中介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结论 冲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医科大学毕业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医科大学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18名毕业生进行测试.结果 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前三位依次为考试(就业)失败或不理想、升学或就业有压力、被人误会或错怪;应激量前三位依次为升学或就业有压力、考试(就业)失败或不理想、被人误会或错怪;男女生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毕业生对应激性生活事件以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为主;毕业生的消极方式与近一年的生活事件的应激总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就业问题是毕业生首要的应激生活事件,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某综合大学1447名学生,用自填问卷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郁量和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压力应对方式以积极的心理调节为主,自我防御和外部疏导使用较少。社会支持平均总得分为36.29分,不同亚群大学生间社会支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35.29%的学生可能或肯定有抑郁症状,有16.16%的大学生有焦虑症状。社会支持、积极的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呈负关联,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与抑郁、焦虑呈正关联。结论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抑郁情绪与负性生活事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研究生抑郁情绪状况及其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关系,为改善研究生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抑郁量表(CES-D)对石家庄5所高校751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1.2%。学习负担重、就业(升学)压力、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恋爱不顺利或失恋、考试失败、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被人误会或错怪等是研究生承受的主要负性生活事件。相关分析显示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的相关系数为0.469(P<0.01)。结论研究生抑郁情绪与负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工读生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特点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随机抽取杭州市工读学校学生进行调查、测试。结果工读生的应付方式以不成熟型应付方式为主:工读生的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因子和总应激量与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呈正相关,成熟型应付方式、混合型应付方式与工读生的各生活事件因子间并没有显著相关。结论工读生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状况的关系,为加强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5所中学的37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较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及健康适应有关的10项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可产生较大的应激影响;中学生抑郁检出率为38.4%,年级、家庭类型、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与中学生抑郁的发生存在相关。结论中学生抑郁情况不容忽视,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5.
生活事件可以造成个人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并要求个体去适应或应对[1].众多研究表明,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有关[2-5].生活事件能否引起心理生理反应进而导致心身问题,不仅取决于生活事件本身发生的频率和影响程度,还受个体的应对方式、归因风格、自我认知评价、人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3,6].应对方式为人们对内外环境要求以及由此产生情绪困扰而采用的应对方法、手段或策略[7].有关研究已表明,应对方式主要是作为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起作用[2-3].本研究以阿瓦山区佤族和汉族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改善该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探讨高中生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对抑郁的影响,为制定教育和心理辅导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应付方式问卷、自我和谐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从衡水市第十三中学、沧州市第一中学、西安市第五十三中学方便选取的389名高中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61.2%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不同家庭经济水平高中生的抑郁情绪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2.962,P<0.05).高中生抑郁水平与解决问题、求助、自我灵活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2,-0.175,-0.266,P值均<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1,0.228,0.247,0.280,0.341,0.149,P值均<0.01).结论 高中生抑郁情况较严重,且家庭经济水平、应对方式、自我和谐与抑郁情绪的产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焦虑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中学生的焦虑问题受到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国内对中学生焦虑情绪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较多[1-5].个体内在的个性特征和外在的负性生活事件是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四川省4所普通高中学校的艺术和体育生作为被试,对其焦虑情绪及影响焦虑的生活事件和人格特征进行研究,为针对艺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应对(coping)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视为超出自身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作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1]。已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或策略的发展既存在年龄或年级的差异,也有性别之间的差异[2-8]。另外,应对的应用研究及其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9-11]。参照Lazarus的认知评估的过程理论[12],假定在特定情境或生活事件中,作为个体人格认知单元的归因倾向会影响其应对方式的选择,笔者对哈尼族、傣族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研究,考察了生活事件、归因特点、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现报道如下。1对象…  相似文献   

19.
生活事件是人们在家庭、工作、学习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出现的各种刺激总和[1-2],根据其性质可分为正性生活事件(受欢迎的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不受欢迎的生活事件).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状况及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更有针对性地减少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的消极影响,有效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的关系,以便为该人群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对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在校学生469名进行测评。结果护理专业学生SCL-90均分与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SCL-90均分与生活事件总分(r=0.537)相关最密切。回归分析显示,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因子依次为学习因子、适应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结论应注意减轻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注重人际关系训练,提高应对挫折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