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进行外科治疗时的护理要点。方法对骨科行脊柱后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27例患者采用手术清创及双套管置管冲洗灌注引流,同时行抗生素治疗,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d,所有患者在相应的外科处理和抗生素治疗后伤口均未出现窦道和不愈合。结论伤口清创、双套管冲洗引流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是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后体位护理、管道护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细致的出院指导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患者,在彻底手术清创的基础上,采用保持伤口有效对位冲洗,引流通畅,保持抗生素的有效输入,加强营养,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15例早期伤口感染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6~36个月无复发。结论对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的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感染伤口的顺利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1年1492例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两组:感染组11例,非感染组1481例,进行感染风险因素评分(infectionriskfactorscore,RFS),比较两组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保留内置物情况下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的成功率、分析失败因素及处理策略,探讨何种状况下需清创同期取出内固定。结果1492例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切口感染11例(0.74%),感染组与非感染组RFS分别为2.64±0.24和0.78±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9例保留内置物情况下采用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成功6例。另3例2次清创取出内固定后继续冲洗引流:2例感染彻底控制、1例伤口愈合后1个月血液感染继发颅内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术前长期口服激素同时RFS≥3分患者,采用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同时取出内固定,感染彻底控制。结论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保留内置物情况下彻底清创后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滴注应用抗菌药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术前长期口服激素同时RFS≥3分患者,彻底清创同时取出内固定有利于感染彻底控制。  相似文献   

4.
背景:脊柱后路术后迟发性感染有一定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多见于有内植入物存在,无内植入物者发生率较低.当感染发生时,感染与内固定是否一定有相关性,术前无法有效的通过临床症状判断,影像学检查亦不能给予完全肯定.术中处理方法常见报道为切开清创,置管冲洗.目的:探讨碘海醇及亚甲蓝在脊柱后路迟发性感染并窦道形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与内固定的关系.方法:选择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脊柱后路迟发性感染并窦道形成患者,起病时间为初次术后3个月,其中有内固定者21例,无内固定者9例.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前常规窦道内注入碘海醇造影拍片,明确窦道的深度及基底部宽度,指导术中麻醉方式及手术范围,消毒铺巾完毕后伤口内注入亚甲蓝2 mL,对窦道壁组织进行染色,术中清除亚甲蓝染色组织,清创后放置引流,Ⅰ期缝合;对照组按常规切开清创、置管冲洗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目测类比评分及再感染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5.26±7.66) min,出血量为(50.61±11.11) 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46±9.22) min,(80.48±11.47) m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伤口均完全愈合,术后随访1,3,6,12个月,患者均未再出现伤口再感染症状.两组术后目测类比评分随着时间推移均逐渐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碘海醇及亚甲蓝可以有效的应用于脊柱后路迟发性感染并窦道形成患者,无论有无内固定,均有利于术前评估选择麻醉方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腰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钉道迟发性感染翻修术中使用自制的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7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发生钉道迟发性感染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清创,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治疗,感染治愈后行Ⅱ期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7例患者钉道迟发性感染均获治愈.行Ⅱ期翻修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无感染复发迹象.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能有效治愈钉道迟发性感染,维持原螺钉孔道,为Ⅱ期翻修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对收治的9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操作、器械消毒、患者身体健康状态差等是感染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红、肿、热、痛、压痛、渗液,伤口裂开,窦道形成。血沉、C反应蛋白是诊断术后感染的敏感化指标,细菌培养是金标准。敏感抗生素+病灶清创灌洗引流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结论围术期提高对感染的重视程度是预防感染的重点;敏感抗生素+病灶清创灌洗引流是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薛镜  宋跃明  刘浩 《华西医学》2014,(4):685-68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21~64岁,平均44.6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清创,保留原有内固定,并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治疗方式。结果患者经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1~3次,平均2.1次,每次3~7d;所有患者接受6~38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伤口均愈合,无腰痛、切口疼痛、红肿、渗出及窦道形成等;再次行影像学检查未见骨质破坏;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是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疾患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8例胸腰椎疾患行脊柱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患者进行内固定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抗感染等治疗。结果18例患者随访12—28个月,均无窦道再形成,2例除腰部残留轻微疼痛外,其他病理性疼痛消失,X线片及ESR、CRP均正常。术前及术中脓液取样行细菌培养,培养时间延长至7d以上,其中10例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3例微球菌、2例粪链球菌、3例无菌生长。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由致病菌弱细菌所引起,发展慢且较局限。通过内固定物取出、病灶清除、持续灌洗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肢严重皮肤剥脱伤并开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积极配合抢救,严密观察局部清创、氯霉素盐水彻底冲洗,内固定术后保持引流通畅和功能锻炼.结果38例患者均抢救成功,32处骨折功能基本恢复,无继发伤肢坏死和褥疮发生.结论采用0.2%氯霉素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内固定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有效进行康复指导,可大大提高治疗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上颈椎后路手术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治疗感染的方法.方法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术后发生感染的5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感染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时间为3~10 d,所有患者均有高热、伤口疼痛,进而出现伤口流脓、流液等症状,术后给予伤口冲洗、充分引流及有效抗生素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5~12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发生再次感染及迟发感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上颈椎后路手术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操作、局部解剖特殊性、内植物的压迫及排斥反应有关;积极引流、冲洗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