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对首台择期手术准时开台的效果。方法 2013年1~5月选择未实施时间管理的择期手术患者502例设为实施前组,2013年7~11月,实施时间管理的择期手术患者520例设为实施后组。比较时间管理前后首台择期手术准时率及手术室护士日加班时间、手术量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两组手术准时率、护士日加班时间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室工作满意率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实施前。结论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时间管理能明显提高首台择期手术准时率,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医生满意度,减少手术室护士加班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指纹考勤系统在首台择期手术准时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首台择期手术的4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巡回护士电话催促手术医生到位、护士长登记上报的方式管理。选择2012年11月采取指纹考勤系统管理的首台择期手术4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首台择期手术准时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因手术医生迟到造成首台手术未准时开台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加强首台择期手术准时开始工作的管理非常必要,指纹考勤系统提高了首台择期手术的准时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巡更棒采集时间点,提高第一台手术准时率从而提高手术室运营效率.方法:2012年8月开始在我院手术室实施的第一台手术应用巡更棒采集时间点后在医院OA信息系统上客观反馈,配套激励措施,控制手术准时率.结果:巡更棒采集时间法有效地提高第一台手术准时率.结论:应用巡更棒采集时间法采集的数据客观、透明度大,配套激励措施得当,能有效提高第一台手术准时率,促进手术团队人员的积极性,杜绝因手术时间拖延太长而暂停手术,使手术运营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基于六西格玛理念的精益管理法在优化胸外科日间手术管理流程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0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50例设为常规组, 将2021年5~11月50例设为观察组。常规组实施传统手术管理, 观察组应用基于六西格玛理念的精益管理法实施管理, 观察比较两组管理期间接台手术延迟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住院费用、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接台手术延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均P<0.05), 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在胸外科日间手术管理中应用基于六西格玛理念的精益管理法能有效降低手术接台延迟率, 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设立专职健康教育护士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11月随机抽取的320例择期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非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实施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将2015年12月~2016年4月随机抽取的320例择期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实施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的认知优良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手术室相关知识的认知优良率及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在择期手术患者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收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分片区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5~10月12947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室管理模式;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14300例手术患者设为实验组,实施医护一体化分片区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首台准时率、接台等待时间以及患者、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满意度、护士加班时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医护一体化分片区管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保证手术室各项操作规范、高效,减少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节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4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6—12月采用常规手术室管理的2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1—6月采用环节管理的2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从开台环节、手术接台环节以及术后激励措施等环节加强管理。比较两组首台手术开台准时情况以及连台手术接台准时情况。结果观察组首台手术开台准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连台手术接台准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环节管理能够提高首台手术开台准时率及连台手术接台准时率,有助于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工作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9—11月收治的100例入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交接;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运用品管圈管理对患者进行院内转运与交接,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转运交接过程中出现病情评估不及时、用物及病史资料交接不全等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品管圈管理能有效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质量,降低转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对院感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11月50例住院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4年9~11月50例住院手术患者为研究组,在原管理基础上加大力度,更加规范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住院患者实施规范的护理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耳鼻喉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3月在耳鼻喉科住院的择期手术患者215例设为对照组,2015年5-7月在我科住院的择期手术患者227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术前准备中,比较两组术前护理质量、患者术前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缺陷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思维导图能显著提高术前准备质量,保障手术的及时性,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时间节点管理在减少首台择期手术延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实行首台择期手术的患者79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6)和观察组(n=389),对照组采用一般管理方法,观察组制定具体节点管理方案,实施时间节点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等待时间、第1台择期手术延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接入前、麻醉前、手术前等待时间分别为(24.32±6.35),(24.08±6.29),(25.58±7.72)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9,7.22,7.82;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延误率为10.80%,对照组为25.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2,P〈0.05)。结论时间节点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手术等待时间及手术延误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与麻醉医生合作实施术前访视对手术前麻醉环境准备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择期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由麻醉护士与麻醉医生共同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由麻醉医生单独进行术前访视。统计两组患者麻醉环境准备所需的时间、准确率、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物品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物品准备准确率、麻醉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护士与麻醉医生合作实施术前访视,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有利于提高麻醉环境准备的效率和准确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麻醉、手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管理理念指导心外手术中医护合作管理缝针的效果。方法:在手术设备、环境、人员相对固定的前提下,选择2009年我院最初开展心外手术时的患者为对照组(n=40例);选择应用CQI管理理念探索出更为安全有效的术中缝针管理方法之后的患者为实验组(n=4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术中缝针缺失率、平均每台手术时间、手术医师及手术护士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术中缝针缺失发生率明显降低;平均每台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医、护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CQI管理理念指导心外手术中医护合作对缝针安全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COPD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表,有计划地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对其进行全程、个体化的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增进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使病人掌握相关知识,从而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行肘关节松解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0年5-11月和2012年6-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行肘关节松解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0年5-11月入院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6-12月入院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从入院开始,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认识,评估患者,采用多模式、个体化的镇痛措施,同时给予患者疼痛相关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h、24h,功能锻炼后2h的疼痛值,同时比较出院后1个月复查时的肘关节功能评分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2h、24h,功能锻炼后2h的疼痛值均低于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复查时的肘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肘关节松解术的患者中进行疼痛管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体化音乐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增加个体化音乐干预,从术后24h开始,至术后7天转出ICU结束。所有入组患者均于转出ICU当日采用PSQI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定;采用BPI量表于术后24h、48h、72h、96h、120h、144h、168 h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并于干预前(术后24 h)及干预后(术后168 h)评估两组患者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组睡眠障碍发生率(42.1%)明显低于对照组(56.3%),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干预组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发PSQI总分方面均有所改善(P0.05);在入睡时间方面无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48 h、72h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96h、120h、144h、168h干预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8h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日常生活、情绪、活动能力、人际关系、睡眠、兴趣)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音乐干预可以改善肺癌患者术后入住ICU期间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疼痛教育对开胸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35例行胸部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术前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由经过严格培训的疼痛教育小组开展疼痛教育,术后第2d下午由患者填写“患者疼痛认知及住院期间疼痛情况调查问卷”;出院前1d研究者统计每位患者的术后24h和48h睡眠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对术后疼痛控制的认识,所采取的疼痛控制行为及疼痛控制效果.结果:试验组对疼痛控制的认知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主动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主动进行深呼吸及咳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采取深而慢呼吸法、听音乐、保护手术切口法及选择自控镇痛泵镇痛和疼痛呼叫的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48 h疼痛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所经历的最痛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疼痛教育,可有效提高开胸患者的疼痛知识、态度及管理疼痛的能力,提高镇痛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管理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胃癌手术出院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PDCA管理(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PDCA管理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妇科手术前肠道准备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5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头低臀高侧卧位,使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灌肠液,一次性输液管代替橡胶管,吸痰管代替肛管,插入深度延长至30-50cm;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通肥皂水灌肠法清洁肠道。结果观察组灌肠后的灌肠次数、每次灌肠量、有便意的时间、腹痛情况、术中效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洁灌肠时采用头低臀高侧卧位和增加导管的插入深度,可以提高妇科手术前肠道准备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苏艳桃  郑惠霞 《全科护理》2013,11(23):2159-216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痔疮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痔疮病人80例,随机分为早期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早期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抑郁程度、术后排尿排便困难程度及术后自理能力恢复情况,并调查两组病人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早期护理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视觉评分法(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5%比5.0%,P<0.05);早期护理组可完全自理的病例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痔疮病人术后疼痛和改善病人术后情绪状态,明显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促进病人术后自理能力恢复和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