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其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不仅适合于工程院校课程的教学改革,同样适用于中医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在CDIO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初步探索出适合中医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全球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在其教育理念下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进行设计与实施,以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为导向,以真实、典型的工作环境为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旨在培养出更加契合社会、医疗科研单位要求的中医人才,对中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地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CDIO和LBL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人数相当的2015级中医学专业2个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LBL教学,实验组采用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和LBL(Lecture-Based 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质量评定、学生问卷调查和综合应用考核结果分析评价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教学质量效果、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综合应用考核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实施CDIO和LBL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CDIO的教育框架和理念来指导《中医基础理论》课的改革,并按照CDIO标准来设计和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期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高等院校七年制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摸索和建立符合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途径、多方法综合教学模式,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基础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建立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相似文献   

6.
23.“藏象”和“藏象学说”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即是体内的脏腑功能活动反映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即通过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的学说。 24.脏腑可以分成几类?各有何共同生理特点? 按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三类。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故曰  相似文献   

7.
明确学术组织的使命、理念及愿景,才能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任务,才能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中医基础理论分会于第13次学术年会通过会议形式征询,首次提出本分会的使命、理念及愿景,为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实现科学交流、塑造科学规范和方法、培育科学新人等功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导学互动的加式教育"即BOPPPS有效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推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方法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导言、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小结这六个部分,师生互动的参与式学习是其精髓所在,该教学模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安排更加条理化合理化,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特点适当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65.气的含义和生成怎样?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是不断运动、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生成除与先天禀赋、后天营养状况及自然环境等有关外,主要与脾胃、肺、肾的生理功能正常及相互间的平衡协调有关。脾胃是一身气血生化之源,先天之精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生理作用。肺的呼吸功能,也依赖于水谷精气的不断供养。因此,脾胃的运化功能,在气的生成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66.试述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组成及其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中医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的开展,更好地提高自学复习的效果,以全国中医院校统编教材为兰本,根据全国中医专业专科必考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特邀山西中医学院的教师,编写了复习题解,按照考试安排,分期陆续登出,供广大应考者和中医工作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阴阳 2.经络 3.津液 4.疠气 5.证 6.反治 7.台病求本 8.宗气 9.格阳 10.肾主纳气  相似文献   

12.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采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又有进一步并较深入的进展,从愈来愈多的单位与学者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这一事实,是非常令人欣喜的,这标志着中西医结合在向理论上结合这一高级阶段迅速发展。现将很局限所接触了解的进展情况作一介绍,实不能以此概括全面。(关于舌诊、活血化瘀等方面另有专文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别论就是另一种提法或观点。笔者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认识到中医理论自构建以来沿用自今,二千余年,有的提法并不客观和规范,亟待审理。故将本人通过深入研究所得之成果在此提出与同道交流切磋。希望通过交流争鸣,最终达成共识,从  相似文献   

14.
中医基础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基础理论问题陆广莘(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法自然得道者多助中医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中医药学的特色。中医学特色问题,首先是中医理论的特色,它涉及中医理论是关于什么研究对象的理论;是指导什么实践目的的理论;是诊...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是世界医学科学的一枝独秀。在承认中医的科学性前提下,我们认为科学具有相通的共同点。长期以来,许多学者一直强调中西医的不同点,而忽视了她们的共同点。本文从当前用西医(现代医学)解释中医基础理论的成功案例,例证现代医学解释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性、可行性。用现代医学解释中医基础理论虽然尚处于有争议的初级阶段,但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这一新思路,不仅有利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甚至有助于用中医理论指导现代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骨折病治疗中都根据肾主骨、肝主筋为理论,骨折虽属暴力所致的局部病变,但可以影响到五脏,特别是肝肾之功能的失调。临床实践认为,气血津液是充养骨骼的重要物质,肝主筋、肾主骨是骨骼盛衰的重要保证,阴阳平衡是筋骨劲强的基本条件。因此在治疗骨折中除正确地复位与固定之外,内治必须结合卫气营血、经络等学说,从整体出发进行辨证施治。正确应用阴阳学说进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对提高疗效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集某中医药大学附属门诊中药饮片目录537味中药作为基础数据,参照《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和《中国药典》对中药名称及性味归经进行规范整理,按照模型定义构建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图谱数据,模型之间通过中药方剂和中药的性味归经作为纽带进行关联.使用Django框架和AntV G6开发可视化界面,并以经方麻黄汤为例进行全方面分...  相似文献   

18.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科,是学习中医及其他课程的基础课、入门课,而中医基础理论在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模式、概念体系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与西医课程有很大的差异性,对于西医临床专业学习中医的学生具有很大挑战性,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往往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学习中医的热情和信心。如何使这些学生更容易接受中医理论,以后方便临床是我们教学老师面临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注重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彤 《中医教育》2003,22(2):31-32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来说,如果中医基础理论学得好,学习中医学的其他课程就有一种登堂入室的感觉。因此,有必要进行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法的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利于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的一些教学法。1适用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法1.1融会贯通法信息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整体性,而中医学又是一门注重整体性的科学。所以在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时要把握好整体性原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这门专业基础课,针对现…  相似文献   

20.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中医学下的二级学科 ,内容包括内经、证候、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中医诊断、方法学等多个三级学科。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 ,学科之间的不断交叉 ,边缘学科的兴起 ,要求重新对学科设置进行调整。应该从大学科概念出发 ,探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学科建设。大学科应该是几个相关学科的重叠、交叉 ,其目的是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产生本学科中新的理论和技术。树立大学科观念 ,有利于通过知识交叉、学科交叉产生新的知识 ;有利于使具有不同知识的科研人员能更容易地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有利于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