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改变。方法对15例PD患者和健康人进行VEP检查,对其双眼P100潜伏期、P100波幅进行比较。结果PD患者组双眼VEP的P1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P100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VEP可客观地反映PD患者视觉通路内多巴胺变化所致的视觉通路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
视觉诱发电位对眼外伤视功能鉴定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李六一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3371-3371
目的:研究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对眼外伤视功能鉴定的价值。方法:对98例眼外伤患分组进行P-VEP检测,并与48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98例眼外伤患与48例正常对照组P-VEP比较,P100波潜伏期及P100波幅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眼外伤眼底异常组P100波峰潜伏期较对照组及外伤后眼底正常组明显延迟。眼外伤眼底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P100波峰潜伏期及P100波幅差异均无显性意义。结论:P-VEP检测可以对眼外伤致视神经病变及伪盲做出客观、正确的判定。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觉诱发电位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视觉诱发电位(VEP)表现,评价VEPP100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VEP P100异常与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是否合并DR将64例糖尿病人分为两组均行VEP,NCV,SEP检测,VEP与正常组对照,结果:26例合并DR的糖尿病人及38例正常眼底的糖尿病人的VEP P100分别与正常人比较,VEPP100潜伏期: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VEP P100波幅;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VEP P100异常与NCV,SEP无相关性(r=0.076,P&;gt;0.05,r=0.0.75,P&;gt;0.05),结论:DR的VEP表现以VEP P100波幅降低为主;VEP检测可为临床早期诊断DR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接受左旋多巴治疗后视觉诱发电位(VEP)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PD患者31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同意服用左旋多巴17例为PD-T组,不同意服用左旋多巴14例为PD组,分别行VEP检查,比较N75、P100、N135潜伏期及P100波幅变化。结果:治疗前PD-T组与PD组在N75、P100、N135潜伏期及P100波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D-T组在N75、P100、N135潜伏期缩短,P100波幅升高(P0.05或P0.01)。结论:VEP检查可以用于PD患者的视觉障碍研究;早期PD患者使用小剂量左旋多巴对视觉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德山  高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782-1783
目的 探讨头痛各中医证型与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关系。方法 76例头痛患辨证分为痰浊型、瘀血型、肾虚型、肝阳型;对照组为健康人,均进行VEP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痰浊组N65波潜伏期明显缩短,肾虚组N125波潜伏期显延长,肝阳组既有N65波潜伏期显缩短,有N125波潜伏期的显延长,但血瘀组各波潜伏期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血瘀组P100波幅、N125波幅均显降低,肝阳组P100波幅、N125波幅均显增加,而痰浊组、肾虚组各波波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头痛不同证型之间的VEP变化有一定规律,可以作为头痛中医辨证分型和中医治疗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在眼外伤性视神经挫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患者进行VEP测定,并与自体健侧眼或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60例患者中单眼挫伤者56例,双眼挫伤者4例,共64眼,VEP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有2例3眼VEP波幅明显降低(4%),单纯波幅异常降低者48例40眼(71%),波幅降低伴有峰潜伏期延长者10例12眼(19%)。所有外伤性视神经挫伤与自体健侧眼和正常对照比较,P100波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P100峰潜伏期仅有12例稍有延长,与正常值比较无明显差异伊〉0.05)。结论 VEP对眼外伤后视神经损伤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对于眼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患者视觉、脑干及体感诱发电位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仪对46例PD患者分别进行VEP、BAEP、SEP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50例作对照。结果PD组VEP的P100潜伏期(115.3±10.7)m s较健康对照组(103.5±9.2)m s明显延长(P<0.01);PD组P100潜伏期延长与PD患者的病程及病情呈正相关(r=0.49,0.43,P<0.01);PD组BAEP的Ⅲ-Ⅴ及Ⅰ-Ⅴ波间期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D患者的VEP和BAEP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PD患者可伴有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模式脑诱发电位对早期未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价值。方法未经治疗的早期PD患者33例(PD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31例(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和瞬目反射的综合测试,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PD组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潜伏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V波潜伏期及Ⅲ-V波峰间潜伏期、I~V波峰间潜伏期和瞬目反射的R2波及R2’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早期存在视觉传导通路和脑干传导通路损害,对PD患者进行多模式脑诱发电位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诱发电位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觉功能的损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进行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检测,了解患视觉中枢受损程度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用Nicolet Viking Ⅳ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例2型糖尿病患(DM组)及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正常体检30例(对照组)进行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间VEP各项参数的差异,分析DM组VEP各项参数的变化与病程、血糖、血脂、肾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DM组20例(66.7%)有异常,与对照组比较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F=14.417,P<0.01),波幅下降无显性差异(F=2.886,P>0.05)。DM组VEP参数的改变与血糖、肾功随损害相关(t=3.7069,r=-0.370,x^2=4.00,P<0.05)。结论 VEP检测随较早期的反映患视觉中枢的病变。控制血糖、保护肾功能有利于减轻患祝量中枢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 ,PD)患者视觉电生理改变。方法 对 4 6例患者和 5 0例健康人的视觉诱发电位 (visualevokedpotential,VEP)进行分析。 结果 PD患者VEP的P10 0 潜伏期 (15 .3± 10 .7)ms较对照组 (10 3.5± 9.2 )ms明显延长 (P <0 .0 1) ;P10 0 潜伏期与PD患者的病程和病情呈正相关 (r =0 .4 9,0 .4 3,P <0 .0 1) ;美多巴治疗后 ,PD患者P10 0 潜伏期 (10 1.3± 6 .5 )ms较治疗前 (117.8± 9.5 )ms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VEP作为一种电生理检查 ,可客观反映PD患者由于视网膜内多巴胺变化所致的视网膜电生理改变 ,对PD的诊断及判断预后、观察药物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痛各中医证型与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关系。方法76例头痛患者辨证分为痰浊型、瘀血型、肾虚型、肝阳型;对照组为健康人,均进行VEP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痰浊组N65波潜伏期明显缩短,肾虚组N125波潜伏期显著延长,肝阳组既有N65波潜伏期显著缩短,又有N125波潜伏期的显著延长,但血瘀组各波潜伏期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血瘀组P100波幅、N125波幅均显著降低,肝阳组P100波幅、N125波幅均显著增加,而痰浊组、肾虚组各波波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头痛不同证型之间的VEP变化有一定规律,可以作为头痛中医辨证分型和中医治疗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视觉诱发电位(VEP)诊断视神经挫伤的意义。方法 通过对112例眼球钝挫伤(128眼)病例进行VEP检查。结果 单纯P100波幅降低共70例,占总病例的62.5%,P100波幅降低值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而P100潜伏期(38例延长)与健侧值和正常值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且P100波幅异常程度越明显,预后越差,VEP对视神经损伤程度反应灵敏。结论 VEP是一种客观、定量、定位评定视神经功能的方法,是目前视神经病变最敏感的客观检查方法 ,借此可以对眼外伤视神经损伤程度行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3.
对64例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分别采用视觉(图像)、听觉刺激诱发事件相关电位(ERP),其P3波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ERP中P3波潜伏期、波幅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01)。其中31例患者进行了ERP复测。两次P3波潜伏期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结果提示,ERP可作为观察颅脑外伤患者脑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其恢复程度的一种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老年性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性聋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老年性聋患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测,观察ABR各波出现率,潜伏期值及波间期,并以正常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结果:老年聋组ABR除V波外,两组各主波出现率差异均非常显(P<0.01),老年聋组的I,Ⅲ,Ⅳ波的潜伏期较对照组的Ⅰ,Ⅲ,Ⅳ波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均值有显性差异(P<0.05),波V潜伏期均值有极显性差异(P<0.01),老年聋组与对照组相比Ⅰ-Ⅲ,Ⅰ-Ⅴ波间潜伏期明显延长,均值有极显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性聋患不仅有耳蜗功能的损害,脑干传导通路也可发生病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帕金森病(PD)患痴呆组与非痴呆组的脑电图特点,探讨PD患痴呆与脑电活动的关系。方法:将经临床确诊的PD患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分别作脑电图(EEG)描记,结果:痴呆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非痴呆组(P<0.01);痴呆程度与EEG异常程度有关,痴呆组EEGα波低波幅,低波率,低指数及有泛化均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痴呆组异常EEG快波(β)与慢波(θ,δ)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以θ,δ波为(P<0.01或P<0.05)。结论:EEG可用以帮助判断PD痴呆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评价PD智能状况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文东  黄力  江波 《华西医学》2003,18(1):70-7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视力有损害但仍在0.1以上时,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特征。方法:对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视力在0.1以上可以进行P-VEP检查者16眼,进行P-VEP检测。结果:P100波形正常但延迟出现者2眼:波形延迟且畸形者2眼;波形正常但振幅明显降低者4眼;波形平坦者8眼。结论: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当视力仍在0.1以上时,P-VEP已表现为功能消失,P-VEP比视力检查更能反映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对黄斑的损害程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对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经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患者行VEP检查。结果比较视神经挫伤患者受伤眼与自身健眼的VEP结果。受伤眼VEP的P100波的振幅、潜伏期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患者视力损伤越严重,P100波的改变越明显。VEP检查能灵敏地反映视神经的损伤程度。结论 VEP能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早期临床诊断、视功能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对眼外伤视功能鉴定的价值。方法对98例眼外伤患者分组进行P-VEP检测,并与48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98例眼外伤患者与48例正常对照组P-VEP比较,P100波潜伏期及P100波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眼外伤眼底异常组P100波峰潜伏期较对照组及外伤后眼底正常组明显延迟。眼外伤眼底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P100波峰潜伏期及P100波幅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VEP检测可对眼外伤致视神经病变及伪盲做出客观、正确的判定。  相似文献   

19.
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皮—肌反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脑性瘫痪患儿下肢皮-肌反射(Cutaneomuscular Reflex,CMR)的异常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40例2-5岁脑性瘫痪患儿及30例正常儿下肢CMR进行检测。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I1、E2潜伏期延长(P<0.05),E2/E1波幅比降低(P<0.05);E2和I1+E2缺失率为51.72%;痉挛型偏瘫患儿CMR异常程度与临床偏瘫程度一致,轻重两侧间E2潜伏期比较有差异(P<0.05),E2/E1波幅比有显差异(P<0.01);(2)与对照组相比,手足徐运型脑性瘫痪患儿E2/E1波幅比增大(P<0.05),E1波幅显增高(P<0.01)。结论 (1)CMR异常改变提示痉挛型脑性瘫痪以运动皮层和锥体束损伤为主,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以锥体外系损伤为主;(2)CMR可以作为脑性瘫痪临床诊断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视网膜振荡电位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变化情况,分析两者在诊断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2002-01/2004-12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111例。按眼底改变将患者分为三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48例(96眼),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41例(82眼),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22例(44眼)。健康体检者35例(70眼),为正常对照组。用眼底摄片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进行视网膜振荡电位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观察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及其子波波幅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和振幅在各组的变化情况。 结果:纳入患者111例和正常对照者3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视网膜振荡电位: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前期眼底尚未发现异常时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和子波2已出现振幅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正常对照组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分别为(186.86&;#177;43.15),(205.64&;#177;33.95)μV;子波2分别为(53.26&;#177;17.81),(61.89&;#177;19.38)μV,P〈0.051,子波1,3则在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振幅明显下降[子波1分别为(11.07&;#177;7.20),(5.84&;#177;4.60),(16.85&;#177;8.97)μV。子波3分别为(24.51&;#177;10.88),(13.26&;#177;7.87),(30.81&;#177;15.13)μV,P〈0.051,子波4在各组振幅变化无明显差异。②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在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分别为(118.72&;#177;9.00),(120.27&;#177;9.63),(112.45&;#177;6.99)ms,F=16.287,P=-0.000]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振幅在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6.89&;#177;2.46),(3.65&;#177;1.96),(9.52&;#177;4.11)Ins,F=32.014,P=0.0001。并随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潜伏期延长和振幅降低更明显。 结论:①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及子波2能较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前期改变,当然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②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及振幅能提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故可作为判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