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发现兴奋性氨基酸受体(EAA-R)以来,绝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受体所介导的兴奋性氨基酸(DAA)的毒性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时,脊髓内EAA-R的分布、合成发生变化,因此,EAA-R也是影响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3.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分属两个受体超家族的二十余种亚基已被克隆。兴奋性氨基酸的复杂作用源于受体的多型性,受体的多型性则来自不同亚基组合方式的变化。对各种亚基氨基酸序列-功能关系和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亚型多样性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D α 氨基磷酸基戊酸 (D AP5)对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作用。方法 切断大鼠左侧坐骨神经约 6mm ,形成缺损 ,用硅胶管套接神经断端 ,建立坐骨神经损伤再生室模型。再生室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 10 μl。给各组大鼠分别蛛网膜下腔注射浓度为 2 μmol/L(小剂量组 )、2 0μmol/L(中剂量组 )、2 0 0 μmol/L(大剂量组 )的D PA5 10 μl,对照组为无菌生理盐水 10 μl。 12周后取再生神经行电生理、光镜、电镜及图像分析检测。结果 大剂量组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快 ,再生神经纤维直径较大 ,神经纤维数明显增多 ;与中、小剂量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均P <0 0 1)。结论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D AP5可以促进损伤神经再生 ,但其作用与浓度和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最多的非特异性兴奋性氨基酸,它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调节。谷氨酸可由多种前体物质合成,脑内含量丰富,尤以大脑皮层、尾状核、小脑和海马含量最高。谷氨酸在谷氨酸能神经元内被摄入、聚集、贮存于囊泡内,囊泡载体具有高度特异性,不运载别的...  相似文献   

6.
兴奋性氨基酸与脑缺血损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脑缺血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增加是引起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原因,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神经毒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拮抗剂对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兴奋性氨基酸及受体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奋性氨基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递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以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为主.研究表明谷氨酸及受体参与从神经元信息传递到神经可塑性及神经营养、发育等一系列生命过程,与学习、记忆形成机制密切相关,而且还影响认知功能.病理情况下,细胞外间隙中谷氨酸浓度增高能产生兴奋性神经毒性,其毒性作用与和细胞内Na 、Cl-、H2O、Ca 超载、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的介导有关,促发多种急慢性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兴奋性氨基酸与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奋性氨基酸与神经系统疾病董瑞国综述庄柏翔审校近年来,随着对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AminoAcid,EAA)研究的深入,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病生、预后、治疗等方面有着密切关联。本文将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着重...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及其继发损伤时的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Allen’s打击法以50g/cm和100g/cm致伤大鼠脊髓,于伤后1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24小时取伤段脊髓,用氨基酸微量检测技术测定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含量。结果显示:脊髓损伤(SCI)后10分钟两个致伤组ASP、Glu均较对照组(单纯椎板切除无损伤)明显升高;但伤后1~24小时两组AS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2小时和24小时降低最显著,ASP在8小时虽也降低,但较2小时略回升;50g/cm组伤后1小时、4小时、8小时Glu含量较10分钟时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100g/cm组伤后2小时、24小时Glu降低最明显。结果表明SCI后兴奋性氨基酸EAA存在两个高低不同的反应峰,提示EAA参与了SCI后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观察了解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在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Longa's方法建立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了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2小时,单纯缺血3小时,缺血2小时-再灌注1小时,缺血3小时-再灌注1小时,Glu和GABA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生再灌注损伤时,Glu和GABA的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过程中,脑组织内不仅是Glu和GABA含量发生变化,而且二者比例严重失调,以上两个方面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含有孤束核中央亚核(NTSc)疑核神经元密集区(AMBc)及孤束─疑核传导束的脑片,注射生长抑素(SST)于AMBc区,对N—methyl—D-aspartate(NMDA)引起的疑核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有易化作用,而注射cysteamine耗竭内源性SST后,NMDA的去极化作用减弱;NMDA受体阻断剂D,L—2—amino—7一pbospho-noheptanoicacid(AP─7)使疑核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幅度降低,而SST可翻转AP—7的抑制效应;对non—NMDA介导的疑核神经元膜去极化,cysteamine亦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甘氨酸(glycine)可阻断SST易化疑核神经元的去极化作用。这些结果表明,SST对疑核神经元兴富性氨基酸(EAA)受体介导的兴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血液内兴奋性氨基酸测定的意义王介明陈乐然梁建华石江增靳宝华李香蕊刘素芬王东雨作者单位:071000保定市脑血管病医院(王介明梁建华石江增靳宝华刘素芬);保定市脑血管病研究所(陈乐然李香蕊王东雨)我们于1993年2月至1994年3月,对住院治...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患者血浆抑帛性氨基酸变化及兴奋性氨基酸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目前对兴奋性氨基酸(EAA)和抑制性氨基酸(IAA)的临床研究较少,从临床方面探讨EAA,IAA在脑梗塞发展中的作用可为今后临床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病人急性期和病后2周血浆EAA和IAA的含量进行测定,进行病人自身前后对照并并一30例正常人对比,结果脑梗塞病人急性期血浆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牛磺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病后2春血浆  相似文献   

15.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环节:突触间隙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升高,谷氨酸转运蛋白异常导致的谷氨酸摄取减少,谷氨酸受体缺陷及钙离子结合蛋白的异常导致的运动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稳态失衡。对于各环节在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6.
脑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影响的近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奋性氨基酸或其类似物可引起脑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树状突肿胀、坏死,并且与低血糖、脑缺血或癫痫时脑的病理变化有关,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或受体阻滞剂可减轻其对脑组织尤其是海马区的损伤.本文综述了兴奋性氨基酸对脑的兴奋毒性作用及作用机理的近年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急性颅脑损伤后的神经生化改变是影响神经细胞恢复和转归的重要因素。目前对颅脑损伤后氨基酸的变化,尤其是兴奋性氨基酸对神经细胞的兴奋毒性作用已引起广泛重视。本文报告30例颅脑损伤后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对其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线粒体钙、钙调素含量的变化,研究分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与钙平衡紊乱的变化和作用。方法:测定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和缺血30min再灌注12h组,脑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线粒体钙、钙调素的含量。结果: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线粒体钙、钙调素含量显著性高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30min再灌注12h组同假手术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们从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钙、钙调素含量升高证实钙平衡紊乱参于兴奋性氨基酸的缺血再灌注脑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9.
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兴奋性氨基酸作为中枢兴奋性神经递质,当其细胞外水平过高时,则具有神经毒性损伤作用。近年研究显示,兴奋性氨基酸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该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脑缺血的有效药物。本文就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实验性脑缺血在体及体外兴奋性氨基酸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体全脑缺血模型及体外海马脑片缺血孵育,观察脑缺血兴奋性氨基酸(Glu,ASP)的改变,发现脑缺血及再灌注早期,体内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Glu,ASP)显著降低,体外海马脑片孵育介质液中Glu,ASP缺血时显著增高,提示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并讨论兴奋性氨基酸改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