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麻风病患者的麻风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强的松对麻风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2012年惠州市麻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确诊麻风病例均采用足量规则的抗麻风联合化疗,对出现麻风反应的患者选择强的松治疗,根据全身症状、皮肤症状和周围神经受累情况不同制定两种强的松治疗方案。结果 60例麻风病患者中,有28例发生33例次麻风反应,其中9例发生Ⅰ型麻风反应10例次,17例发生Ⅱ型麻风反应21例次,2例发生混合型麻风反应2例次;18.18%麻风反应发生在麻风病确诊之前,63.64%麻风反应出现在联合化疗后12个月内;麻风反应以皮肤损害和周围神经受累为主要表现;强的松治疗麻风反应治愈19例次,显效7例次,进步6例次,无效0例次,恶化1例次,有效率为78.79%。强的松治疗后9例患者出现胃部不适,1例出现下肢水肿,1例出现血压升高,10例出现满月脸,对症处理和解释后均能坚持治疗。结论联合化疗前发生的麻风反应容易造成临床医生误诊,麻风病患者联合化疗后12个月内麻风反应发生率高,强的松治疗麻风反应的疗效肯定,但治疗过程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江苏省宝应县麻风社会医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日两国五十年来麻风流行动态的数学模型特点,首次提出分段函数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两国麻风流行的特征(中国指数-幂函数模型,日本:指数-指数函数模型)。根据日本冲绳和中国某县实地调查资料,从理论上阐明了麻风罹患率动态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借鉴挪威消灭麻风的经验,利用数学模型预测我国2000年可以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桂林市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永葵 《华夏医学》2004,17(3):399-400
目的:了解桂林市麻风流行及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至2003年底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1738例,治愈1597例,尚有现症患者15例,比患者数较多的1961年减少了97.3%。结论:桂林市麻风流行趋势持续下降,并保持在低流行水平,控制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邹兴梅  梁东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5):639-639,623
报道BL型麻风Ⅰ型反应后升级转型为BT 1例。2002年7月初诊为BL并实施MDTMB方案治疗。2004年4月出现I型麻风反应,麻风反应后近6个月转型为BT。本例BL患者在接受MDT治疗后期出现I型麻风反应的症状和出现反应时间符合I型麻风反应的升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麻风患者误诊入院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收集误诊入院的6例麻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结果患者隐瞒病史、临床表现不典型、医生警惕性下降和诊断水平不高是主要原因。结论 在麻风已逐步进入低流行的情况下,提高医生的警惕性和诊断水平是防止麻风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以灰色动态模型预测麻风患病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志智 《广西医学》1999,(1):173-175
原国际麻风协会主席勒夏教授和我国著名的麻风病学专家李桓英教授把麻风的患病率视作麻风流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综合指标之一,其可反映发病情况和防治管理水平(1)。因此,做好麻风患病率的预测可以了解流行趋势。笔者试用灰色动态[GM(1.1)]模型对广西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们防治麻风的基本办法是建立麻风院,隔离治疗有传染性病人;对非传染性病人采用送药到户,在家治疗的办法。而我们从1956年起对玉林县的传染性和非传染性麻风都采用了在家治疗的药物隔离方法。与贵县采用的建立麻风院的人身隔离治疗方法相比较,玉林县防治效果较好。现将24年来的做法和流行病学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麻风病被误诊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分析3例不同型别麻风病例临床资料。结果:3例误诊病例从不同的临床初发症状到确诊,平均误诊时间达9年之久。结论:麻风误诊原因主要在于临床医生麻防知识缺乏且宣传培训力度不够所致。故应在麻风低流行情况下加强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麻风防治知识水平,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对社会、家庭和患者自身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麻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 ,而眼部麻风则是指麻风累及眼部组织 ,临床上以麻风性角膜溃疡和麻风性虹膜睫状体炎为多见 ,如不及时治疗 ,往往导致失明 ,以致病人生活难以自理。麻风眼病所致的面部畸形 ,使病人遭受家庭和社会的排斥与岐视 ,给患者精神上产生巨大压力 ,影响了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 ,积极认真地对麻风眼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 ,从而减轻麻风眼部的畸形及并发症 ,是麻风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将我所 1 996年 1 2月至 1 998年 1 2月收治的 6 1例麻风眼病患者预防护理实施情况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 1例麻风…  相似文献   

10.
2003年2月我科先后收治2例院外长期以“恶性淋巴瘤、结节病”治疗的瘤型麻风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例1男,21岁,农民,未婚。三年前右大腿开始出现结节,之后四肢、面部、躯干相继出现类似皮疹,部分皮疹破溃,无明显痒痛。当时在外院作病检,诊断“结节病”,给予“氯喹、强的松  相似文献   

11.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麻风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澄迈县麻风基本消灭达标后 ,为巩固成果 ,做好疫情监测工作 ,通过业务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减少误诊与漏诊。现将BT麻风误诊 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36岁。农民 ,已婚 ,右指溃疡并缩短 4年 ,左足外侧溃疡 ,加重 15d。患者 4年前双臂出现红斑 ,不痛不痒 ,自用草药、消炎药膏 ,皮损未见好转 ,之后右姆指、食指、中指相继出现水疱破溃、渗液 ,骨质逐渐吸收变短 ,以食指为甚。随后左足外侧也出现类似病变 ,且日渐加重。曾在镇医院以非特异性溃疡治疗 ,效果不佳 ,于 2 0 0 1年9月来本所诊治。丈夫、子女、亲属及其邻居均无麻风…  相似文献   

12.
麻风病是一种免疫性传染性疾病,目前处于低流行状态下。本文报道3例特殊的麻风病患者,在诊治的过程中出现血疱、脓疱,后继发溃疡,最后确诊为瘤型麻风伴露西奥现象。治疗以WHO推荐的联合化疗药物多菌型方案口服,清除体内麻风杆菌为主,露西奥部位外用雷佛奴尔溶液湿敷、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康惠尔溃疡贴,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清麻风病在我县的流行情况,了解和掌握全县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治疗麻风病患者,我县对1954年-2007年底这53年间发生的麻风病例进行了分析,现将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全县自1954年-2007年底的各种统计表、疫情登记薄、卡片、原始病历进行了资料汇总整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青海省(1954年—2008年)麻风防治成果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青海同仁、玉树两院麻风病防治各种统计表、疫情监测系统登记表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结果: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1 638例,其中多菌型1 003例(61.23%),少菌型635例(38.77%),累计治愈患者1 483例,治愈率达90.53%,目前尚有活动性病人16例(其中多菌型10例,少菌型6例),麻风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及流行趋势呈现持续稳定下降,流行区范围明显缩小。结论:麻风病人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黄河两岸以及隆务河谷地区,青海的西北部病人分布较少,东南部较多,形成了以东多西少,南高北低的流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大城市中 ,麻风患者少见 ,但是散发的麻风病人依然存在 ,易造成漏诊或误诊 ,延误病情。现介绍 3例麻风患者误诊情况。病例 1:男 ,5 4岁 ,干部。因全身皮疹 6年 ,加重 1个月入院。 1991年初 ,患者全身出现红色皮疹 ,迅速增多。同时双眉毛开始脱落。 1992年 4月 ,因右足溃疡不愈 ,院外行“骨髓炎清除术”。当时X光片示 :右足拇趾融骨性破坏区 ,相邻骨质疏松。 1992年 6月全身皮疹加重 ,躯干四肢出现硬结 ,双手背水疱 ,伴发热。当时皮损活检 ,病理报告诊断为“痘疮样银屑病” ,住院治疗。给予抗生素及抗组织胺药物治疗 1个月好转出院。住院…  相似文献   

16.
1资料与方法本文分析的资料来源于《福建省麻风流行病学资料汇篇》中收集至1984年的漳州市麻风病流行的有关资料,以及防治工作年报表,联合化疗报表,病人个案登记表,汇总、统计、处理。2流行概况麻风病在全市11个县(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麻风病人大多数分布于沿海地带,龙海、东山、漳浦、诏安四个县是主要流行区,麻风防治初期属高流行区(患病率>10/万)有6个县,中等流行区(患病率1/万~10/万)有3个县(区),低流行区(患病率<1/万)有2个县(区),其中龙海市累计发现麻风病人数达2132人,占全市病人总数25.2%。至2004年底,全市累计登记麻风病人8468…  相似文献   

17.
建国前,麻风在广西流行极其严重,据记载,麻风患病率有的地方达1‰。建国后经“积极防治、控制传染”,到1988年经验收已有13个县基本消灭了麻风,还有23个县市达到了基本消灭指标(未验收)。完成消灭麻风的任务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本文试就广西的麻风防治队伍现状作一粗浅的探讨。一、调查对象及方法采用问卷法及特尔非法调查广西区、地、市、县皮防院、站卫技人员的一般情况及心理需求、思想动态等。二、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8.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即有人发现频发反应的结核样型麻风,可出现瘤型症状,从而引起了学者们对此类麻风的注意和研究。此后有所谓“中间类”、“双形类”等报告。1953年第六次国际麻风会议分类中,正式列入了界线(双形)类麻风。但这时期对此类麻  相似文献   

19.
畸残的预防 (POD)是麻风防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应与消灭麻风病的工作同步进行。基于这一认识 ,广西麻风进入低流行阶段后 ,在防治对策上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 ,即在搞好麻风查治工作的同时 ,逐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麻风康复上来 ,特别是在POD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资料由本所疫情室提供 ,为全区 14个地市上报的统计报表以及疫情监测系统数据库的数据。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比较防残工作前后麻风畸残比、新发病人畸残比、复发病人畸残比的变化 ,评估防残措施的效果。2 措施及效…  相似文献   

20.
杨志明  刘超 《四川医学》1999,20(3):323-324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麻风病流行现状,评价麻风防治效果,提供消灭麻风病考核依据,现将我县1949~1998年麻风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及背景1.1资料来源:本县历年防疫站、麻风村及《洪雅县志》等麻风防治有关资料。1.2背景:洪雅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