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其最大特点是患者每次月经来潮时少腹疼痛。一般多见风寒、虚寒、虚热、气滞、血瘀、痰阻等几型。痛经一证,从证状分:经前或经期有腹痛拒按为实;经后腹痛喜按为虚;行经后期腹中冷痛,喜温为寒;经期提前,腹中热痛属热。  相似文献   

2.
温针灸腰夹脊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经是临床常见病。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多见于未婚或未产妇女,指女性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经行小腹疼痛及腰骶部疼痛。严重时可伴发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厥,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一种疾病。笔者结合临床,采用温针灸腰夹脊穴,获得较满意疗效。1 一般资料 45例痛经患者,均来自针灸门诊。其中学生25人,干部3人,农民7人,工人10人;年龄在16~32岁之间;病程最长15年,最短2年。未婚33人,已婚12人。经前腹痛28人,经后腹痛11人,混合型腹痛6人。  相似文献   

3.
痛经临床上是以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是妇科常见病。本人自1996年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观察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15~20岁8例,20~30岁10例,30~40岁9例,40~45岁14例。痛经发生在经前10例,经期15例,经后4例,经前至经期8例,经前至经后4例。疼痛均为少腹冷痛,得热则减,肢冷畏寒为主。  相似文献   

4.
痛经论治     
妇女在经前、经期或经后发生腹痛或其他不适,影响工作和生活者称痛经。中医过去称为“经行腹痛”、“经期腹痛”或“行经腹痛”。一、痛的症状(一)时间1.痛在经前者:大多在经前2~3天开始,月经来潮后1~2天加剧,嗣后则逐渐缓解。2.痛在经期者:月经来潮后1~2天开始,很剧烈,以后逐渐减轻、消失。个别病例到月经将完仍有疼痛。3.痛在经后者:月经基本干净或干净后开始,痛势多不剧烈,常绵绵不休,持续5~7天方渐消失。  相似文献   

5.
1症状(1)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多限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肛门或大腿。约有30%~50%的患者出现此症状。①痛经。最为常见,约占50%,一般为经前1~2天开始有下腹部疼痛,月经第1~2天最剧,以后逐渐停止。痛经为周期性,随局部病变加重而逐年加剧。②性交痛。主要是深部盆腔疼痛,可能与性生活时引起盆腔器官移位、直接压迫宫骶韧带附近的病灶或牵动腹膜而致的疼痛有关。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病变导致子宫后倾固定的患者。(2)月经异常:15%~30%的患者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前点滴状出血或不规则子宫出血等,这些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傅青主女科》经前、经后腹痛诊治特色和临床医案用药。[方法]通过阅读研习相关文献和医案,论述《傅青主女科》经水未来腹先疼和行经后少腹疼痛的用药特色以及名老中医郭贞卿治疗痛经的用药经验。[结果]傅青主诊治妇人经前腹痛与经后腹痛,分期而治,主用宣郁通经汤与调肝汤,重在宣郁疏肝、平调肝气,擅用白芍、当归养血补血、柔肝止痛等。郭老以宣郁通经汤为基础,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分方、分时而治,切中病机,明效大验。[结论]临床上痛经之证多寒热夹杂,宣郁通经汤与调肝汤二方不应仅仅局限于治疗经前、经后腹痛,临证辨证加减,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7.
青春期原发性痛经是临床常见病,导师辨证求因,运用经前温补肾阳、经期祛瘀止痛、经后益气调经之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香附在痛经方剂中的炮制方法与配伍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香附的痛经复方共71首,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筛选等功能,研究香附在痛经方剂中的炮制方法与配伍规律。结果:香附在经期腹痛的方剂中最多见,较少出现在经后腹痛的方剂中。痛经方剂中香附多生用,经前腹痛方剂中炒香附使用频率居第二位,经期腹痛方剂中制香附使用频率居第二位。配伍出现频率较高的是香附-当归、香附-川芎、香附-白芍。经前腹痛的方剂中亦多用香附配伍延胡索等;经期腹痛的方剂中亦多用香附配伍木香等;经后腹痛的方剂中常用香附配伍艾叶等。结论:香附治疗痛经依据疼痛发生时期的不同而有炮制、配伍之异。  相似文献   

9.
自拟痛经方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廷生 《广西医学》2009,31(6):853-854
目的观察痛经方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43例患者均服用自拟痛经方,1剂/d,并配合针灸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穴位,采用人工手法刺激留针40min,经前3d开始治疗,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本组43例,临床痊愈24例占55.81%,显效13例占30.23%,有效5例占11.63%,无效1例占2.33%,总有效率97.67%。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痛经散敷脐治疗原发性病经50例,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系门诊病例,均属原发性病经。年龄17~29岁。病程1个月~5年。经前腹痛26例;经期腹痛21例;经后腹痛3例。兼见面白肢冷21例;恶心欲吐11例;经血暗红挟块17例;剧痛昏厥1例。2药物制作及用法痛经散组成及制法:当归、川芎、制乳香、制没药、制延胡各30召,吴萸、细辛、肉桂、小茴香、艾叶各15g。并将上药烘干,研成极细末,装瓶密封备用。用法:经前3天或临经腹痛时,取痛经散5g/次,用陈酒适量调成糊状软膏摊放敷料上,用75%酒精清洁济眼及…  相似文献   

11.
中医外治为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以下简称本病)是乳房部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疾病,以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为特征,一般经前加剧而经后减轻。好发于20~44岁妇女,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本病属中医“乳癖”范畴,多由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所致。西医治疗多用激素制剂,能暂时缓解症...  相似文献   

12.
中药针灸治疗痛经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春莹  马振洪 《农垦医学》1999,21(5):352-353
痛经是妇女常见病,主要表现是行经当中,或经行先后发生,下腹部纯痛或阵痛,同时多有腰痛、腹胀,严重的可疼痛难忍,伴恶心、呕吐、头晕、手脚发凉,甚至影响工作。一般多由寒凝血运滞涩,或热郁气滞不畅,或气滞血行不畅,或血瘀阻塞难行,或血虚冲任失养。中药及针灸治疗此症,效果满意。现选多年来在治疗痛经当中所运用的一些疗效较好、不难掌握、容易配制、便于应用的小方介绍如下:1、寒凝痛经月经周期错后,经前或经期腹痛腰痛,得热即轻,不喜揉按,月期量少、质稀、色黑,脉多沉弦、舌淡、苔白腻。(1)吴英四物汤。当归9克,酒…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认为:痛经多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导致行经不畅,即所谓“不通则痛”,亦可由于血虚胞络失养所致。痛经之辨治一般为经前腹胀痛多属实证,胀甚于痛属气滞,痛甚于胀属血瘀,经后腹痛多属虚症喜按为虚,拒按为实,绞痛为寒,刺痛为淤,得热痛减为寒,得热  相似文献   

14.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其临床主症是指妇女在行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或腰骶疼痛、胀痛,甚则剧痛难忍,影响正常工作或日常生活。笔者从1996~1999年对60例痛经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60例青春期痛经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年龄14~19岁,平均年龄15.6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4年,疼痛持续时间最短者1d,最长者7d。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属寒凝型[1]。1.2 治疗方法治以散寒逐瘀、温经止痛为主。主穴:任脉的中极、腰骶部次及脾经…  相似文献   

15.
1 选择对象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8月门诊原发性痛经病人 38例 ,均未婚未育 ,年龄 16~ 32岁 ,平均年龄 2 3岁 ,其中经前疼痛 8例 ,经期疼痛 2 5例 ,经后疼痛 5例。2 方法与结果用白芷 15g ,香附 10 0g ,当归 2 0g ,红花 10g ,切碎后加醋10 0g拌匀 ,将其用文火炒热 ,用布包好后热敷。同时加用消炎痛 5mg ,3次 /d ;硝苯地平 10mg ,3次 /d。于痛经发作时间服用 ,7d为一个疗程 ,如疗效不显 ,可在下次痛经时再继续 2~ 3个。患者服药二个疗程后疼痛消失 ,停药后不复发为治愈 ;服用三个疗程后 ,疼痛消失为有效 ;服用三个疗…  相似文献   

16.
加减膈下逐瘀汤治疗子宫术后痛经86例陈美蓉(安徽省宁国县中医院242300)关键词加减膈下逐瘀汤;子宫术后痛经痛经,可因人工流产、宫内置节育器等子宫手术为诱因,引起以经前或经期少腹部疼痛,其病机气滞血瘀。1991~1995年,笔者对这类痛经,用“加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经汤原方原量结合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温经汤原方原量经前3d水煎内服,配合三阴交、关元、气海先针后灸。结果:123例患者中,治愈41例,显效46例,好转3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1%。结论:温经汤与针灸并用能起到温通经脉、养血祛淤的作用,对痛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1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 ,临床以月经前后或经期小腹疼痛为主要表现 ,患者以青少年女性为多。笔者自 1996年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患者 13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人 ,其中年龄最大者 40岁 ,最小者 16岁 ;已婚者 42例 ,未婚者 94例 ;病程最长者 6年 ,最短者 3个月。经前痛者 2 5例 ,经后痛者 30例 ,经期痛者 81例。属原发性痛经者 10 7例 ,继发性痛经者 2 9例。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女子每次行经期间 ,或经来前后 ,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 ,剧痛难忍 ,或恶心…  相似文献   

19.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退行性、增生性的病变。情志内伤或情志失调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以乳房肿块疼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的主要特征,属中医“乳癖”、“乳核”范畴。笔者采用乳核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1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刺八髎穴治疗原发性痛经3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病。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针灸疗法,通过针刺八组穴,对3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中,年龄13~41岁,平均27岁;病程最短3个月~10a,平均5a;未婚24例,已婚14例;经前腹痛16例,经期腹痛15例,经后腹痛7例。妇科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中医辨证:气滞血瘀型14例;寒湿凝滞型8例;肝郁湿热型10例;气血亏虚型6例。2治疗方法取双侧八穴。采用毫针刺法,上、次直刺5~6.7cm,中、下直刺1.6~3.3cm。针刺得气后,均匀捻针1min,使针感扩散至骶部及小腹,气滞血瘀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