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感染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基因变异角度研究HBV隐匿性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不明原因的肝炎患者104例,收集临床资料及血清,套式PCR扩增HBVS、X、C基因,检测隐匿性HBV感染者。HBVS、X区扩增产物测序和变异位点分析,发现可能的和HBV隐匿性感染有关的变异位点,分析HBV基因变异在HBV隐匿性感染中的作用。结果检测出隐匿性HBV感染13例。S基因区未发现有义突变,X基因区及重叠核心启动子区、增强子Ⅱ区发现多位点变异,推测与HBV隐匿性感染有关。结论X基因区及重叠核心启动子区、增强子Ⅱ区多位点变异可能是HBV隐匿性感染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世界范围的健康问题。儿童时期感染,易发展成为慢性HBV感染,并可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阻断儿童时期的HBV感染,将显著影响慢性HBV感染的流行及其不良后果的发生。为了解杭州市萧山区儿童HBV感染的现状,对萧山区2004—2006年入园的新生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检测。若HBsAg(+),则增加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小金县餐饮业服务人员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避行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检测1968份血样,HBV总感染67人,总感染率3.41%,其中(大三阳13人,占19.40%,小三阳19人,占28.36%,其他感染模式35人,占52.24%)。男性39人,感染率58.21%;女性28人,感染率41.79%;男女之比为1:0.74;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根据2005年-2007年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小金县乙肝病毒(HBV)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建议加强乙肝预防工作,提高人群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4.
唐建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281+271-281,271
目的观察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的结果,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武冈市妇幼保健院产检为HBsAg阳性的产妇45例,产后对其乳汁进行乙肝病毒检测,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母血HBV DNA(+)和母血HBV DNA(-)在产妇乳汁中检出HBsAg(+)、HBe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检为乙肝病毒携带的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应以乳汁进行HBV DNA的鉴定结果作为参考,加上随访母乳喂养儿的情况,综合评定后才能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肝病人以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抗原)的检测作为早期诊断乙肝病毒(HBV)感染及其传染性的依据。方法491份样品采用ELISA法做HBV—M、HBV—PreS1抗原及PCR法做HBV—DNA检测,并进行分类计算统计。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模式的样品做HBV—PreS1抗原及HBV—DNA检测,两者符合率达90%以上;尤其是急性肝炎两者符合率达97.89%。结论HBV—PreS1抗原检测可用ELISA法,方法直接,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作为临床上判断乙肝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es。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是目前临床诊断乙肝病毒感染和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被广泛应用.对HBV感染的诊断已从免疫学检测发展到核酸检测水平.患者血清的HBVDNA定量测定对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HBVDNA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ELISA)法对2943份检测阳性的病人中血清学标志物常见模式分布情况.及HBVDNA拷贝数与血清学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2种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肝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评估输血传播乙肝病毒感染风险。方法对淮安市中心血站2016—2017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两种ELISA试剂和NAT联合筛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9 373名无偿献血者中,检出HBsAg阳性492例,阳性率为0.45%。ELISA阴性的血液标本中共检测出40例NAT阳性,经拆分,全部为HBV DNA阳性;经随访,未发现HBsAg阳转者,全部为隐匿性感染,感染率为0.037%。结论淮安地区献血者HBV感染呈低流行状态,输血传播乙肝病毒感染风险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探讨劳务工血清乙肝标志物与乙肝DNA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法对235份深圳市外来劳务工的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五项检测,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患者的HBV-DNA水平。结果在235例感染乙肝病毒的外来劳务工中,30岁以下劳务工患者占总的乙肝病毒感染人数的74.89%。大三阳(1,3,5阳性)和小三阳(1,4,5阳性)患者占劳务工乙肝患者总数的77.45%,其乙肝DNA的检出率分别为97.8%和68.8%,HBsAg(+)和HBcAb(+)患者的HBV-DNA的阳性率为76.5%。结论乙肝五项不足以真实反映乙肝患者的病毒复制水平,对于年青外来劳务工乙肝五项异常者必须进行DNA测定以正确判断患者的传染性,从而为乙肝的防控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HBV感染的特殊形式,由于HBV表面抗原(HBsAg)的缺失,其检测依赖于高敏感性的PCR方法。本文就其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慢性HBV相关性肝病,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肝癌及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关系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曹建秀 《中国校医》2008,22(4):441-441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之一,有报道全国13亿人中约有1.2亿人感染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约10%。HBsAg和抗-HBs的检测是目前判断患者病情及乙肝免疫效果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洛阳市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于2006年9~12月对全市城乡12所中小学校727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11.
In Italy, about 7 % of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is represented by immigrants originating from geographic regions at high endemicity for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occult HBV infection (OBI) includ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HBV-genotypes in a population of immigrants serologically negative for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Between May 2006 and May 2010, 339 immigrants were tested for markers of HBV, hepatitis C virus (HCV)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s. HBV-DNA was tested by using nested-PCR assays on three different genetic region. HBV-DNA was detected in plasma samples of 11/339 (3.2 %) patients. Most of them had no serological markers of HBV infection, 3/58 (5.2 %) were anti-HBc-alone, and 4/13 (30.8 %) were anti-HIV positive. HIV positivity was the only factor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er probability of observing OBI (OR = 16.5, p < 0.001). No HCV co-infected patients were found. Genotype D was detected in 9/11 (81.8 %) OBI cases, while the remaining two (18.2 %) were classified as genotype E. Although OBI was found at lower rate than expected among immigrants from highly endemic countries, anti-HBc alone positivity was confirmed as a sentinel marker of occult HBV infection. Nevertheless, a marked heterogeneity of HBV markers was found among HBV-DNA positive subjects. Our finding evidenced the predominance of HBV-genotype D viral strains among OBI cases, also in those from geographical areas where overt HBV infections are mainly sustained by viral genotypes other than 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同时探究其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77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临床特征分为六组:慢性HBV携带组(10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21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3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1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HBsAg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血清HBsAg和HBV DNA需要经常用对数转换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sAg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80(6.69 ~ 8.32)、7.11(5.42~8.27)、6.57(5.66 ~ 7.53)、6.38(4.39~ 7.40)、6.22(4.84~ 6.91)、6.13 (5.48~7.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4和0.390,P<0.01).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的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6,P<0.01);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HBsAg定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不同,血清HBsAg定量与患者HBV DNA水平和年龄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血清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流行情况,探讨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和S区氨基酸突变的情况。方法 对长沙地区检测结果为HBsAg-/HBV DNA+的无偿献血血液样本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对其中的OBI样本进行HBV病毒载量检测和S区基因扩增,分析血清学标志物抗HBs与病毒载量检出与否的关系,并对扩增产物进行HBV基因分型和突变位点分析。结果 2019年1月—2020年1月长沙地区173 893份无偿献血标本共确认58例OBI样本,OBI流行率为0.033%;共发现7种血清学模式,抗HBc单独阳性最多,占38.98%,所有样本中抗HBc阳性率为89.83%;16例样本能检测出病毒载量,其中14例样本浓度小于100 IU/ml;抗HBs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病毒载量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75.0%(12/16)样本扩增出S区序列,基因型均为B型,均发生突变,其中11例的HBsAg抗原决定簇及周边主要亲水区域(major hydrophilic region, MHR)发生氨基酸突变。结论 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的OBI感染率在全国属于偏低水平;HBV基因型主要是B型,MHR区的氨基酸突变可能是造成OBI的原因,突变有本地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449例乙肝感染者血清的HBV—DNA含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在不同HBV—M模式中,HBV—DNA与preS1总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在模式HBsAg(+)、HBeAg(+)和HBcAb(+)中血清HB—D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在278例HBV—DNA阳性的标本中,HBV—DNA与preS1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HBV—DNA与HBeAg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preS1阳性组HBV~DNA定量值显著高于preS1阴性组。结论HBV—DNA或preS1与HBV复制密切相关,preS1较HBeAg更能敏感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联合检测HBV—DNA与HBV血清学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中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前S1抗原、HBV—DNA和HBeAg在乙型肝炎感染期主要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五项”,用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PCR)检测HBV—DNA,对619例乙肝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9例中HBV-DNA阳性率78.4%[485/619],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69.34%[429/619],其中HBeAg阳性/HBeAg阴性[HBeAb阳性]又分为两组,结果:前S1抗原阳性率在EBeAg阳性模式组中明显高于HBeAg阴性/抗HBeAb阳性模式组,前S1抗原与HBV—DNA和HBeAg检测有明显相关性和互补性。结论前S1抗原的检测可以较好的反映HBV存在和复制的情况,前S1抗原作为辅助或补充指标联合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同步动态监测,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2006年10月,枣庄市薛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3个乡镇的610名农村居民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检测610人,HBsAg阳性者28人,阳性率为4.59%;抗-HBs阳性的362人,阳性率为59.34%,其中单项抗-HBs阳性、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246人(占检测总人数的40.33%);抗-HBc阳性的156人,占25.57%。HBV感染率为26.56%(162/610),〈10岁儿童最低(5.53%),50~54岁最高(60.00%),随着年龄的增大呈递增趋势(P〈0.01);农民为45.90%,其他人群为13.66%(P〈0.01)。[结论]薛城区农村人群HBV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卫生问题,但HBV感染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研究证实其主要与病毒本身因素、宿主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细胞因子在防御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宿主防御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有广泛影响。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索TNF-α启动子区域的4个位点(-308,-238,-863,-857)的基因多态性与乙肝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个研究结论有所不同,但大多数结果支持TNF-α基因多态性影响人体对HBV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re-S2抗原(前是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类隐性、显性感染中的地位及科研、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乙肝病毒隐性感染者(为主)及适量显性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同时检测感染者的Pre-S2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然后进行各类、群感染者之间的比较、分析。结果在乙肝病毒隐性感染者人群中,乙肝e抗原阳性人员、e抗体阳性人员的Pre-S2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3.10%、60.00%;“乙肝大三阳”人员、“小三阳”人员的Pre-S2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2.31%、62.50%。在乙肝病毒显性感染者——急、慢性乙肝患者两类对比人群中,Pre-S2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90.91%、61.54%。结论Pre-S2抗原在判断乙肝病毒突变、感染者尤其是隐性感染者血清的传染性强度方面,有较高使用价值和补缺作用;在判断隐性感染者的发展转化和显性感染者的临床转归方面,亦有较大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不同年龄组慢性HBV感染者HBeAg定量与HBVDNA载量的关系。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测定1039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HBeAg定量和HBVDNA载量。按≤20、21~40、41~60、≥61岁分成四个年龄组,对结果进行年龄组间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升高,HBeAg阳性率逐渐降低,HBVDNA阳性率变化不明显。≤20年龄组HBVDNA载量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龄组(P〈0.01),而其他三个年龄组间HBVDNA载量无显著差异(P〉0.05)。HBeAg定量与HBVDNA载量(对数)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由此可见,不同年龄组HBeAg定量与HBVDNA载量(对数)相关性不同,两者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药瘾病毒性肝炎患者多重病毒感染率及转归。方法对48例静脉药瘾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血清标志物及核酸测定,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8例静脉药瘾病毒性肝炎患者中,HBV、HCV双重感染率为31.25%,HBV、HIV双重感染率为4.17%,HBV、HCV、HIV三重感染率为62.50%;重型肝炎者占70.83%。重型肝炎患者住院时间为(48.67±19.25)d,与同期住院的非药瘾重型肝炎患者住院时间(65.32±31.49)d相比,明显缩短(U=4.25,P<0.01)。结论静脉药瘾者病毒重叠感染率高,且重型肝炎患者多,但相对非药瘾重型肝炎患者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