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6例行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前瞻性观察3年,分期取静脉血,应用ACL-8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中FIB的含量,进行FIB水平变化与疾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血浆FIB水平较健康人和良性肿瘤患者均显著升高(P〈0.001);有淋巴结转移者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显著升高(P〈O.01),且随转移程度增高而升高;手术后缓解的患者明显下降(P〈0.01),未缓解的患者基本维持术前水平,当再度复发后增值更高。结论血浆FIB水平随恶性肿瘤的生长、发展、转移有动态变化,而这一动态变化与疾病的发生、治疗、预后等的进展程度呈正相关,检测FIB可作为肿瘤治疗期间的随访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博宁(帕米膦酸二钠APD)对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晚期恶性肿瘤骨痛患者静脉点滴博宁90mg一疗程,连用1-2个疗程,部分病例合并化(n=1)或内照射治疗(n=5)。结果:博宁对骨痛的总有效率为86.3%(19/22),合并化疗、^153Sm(钐)-EDTMP(乙二胺四甲基膦酸)治疗和单纯博宁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0.9%、80.0%、66.7%。获效时间1-20天,83.3%患者在两周内获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博宁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有效药物,能有效地缓解骨痛和活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化疗、^153Sn-EDTMP内照射治疗联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博宁(帕米膦酸二钠APD)对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晚期恶性肿瘤骨痛患者静脉点滴博宁90mg一疗程,连用1~2个疗程,部分病例合并化疗(n=11)或内照射治疗(n=5).结果:博宁对骨痛的总有效率为86.3%(19/22),合并化疗、153Sm(钐)-EDTMP(乙二胺四甲基膦酸)治疗和单纯博宁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0.9%、80.0%、66.7%.获效时间1~20天,83.3%患者在两周内获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博宁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有效药物,能有效地缓解骨痛和活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化疗、153Sm-EDTMP内照射治疗联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Yin L  Chen K  Li D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6):420-422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细胞中原发性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规律,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取安阳市肿瘤医院1994年11月~1995年9月术前未做治疗的恶性肿瘤切除标本151份,以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其mdr-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做比较研究。结果151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包括胃及贲门癌51例,食管癌46例,大肠癌16例,乳腺癌15例,甲状腺癌10例,肺癌9例,宫颈癌4例。mdr-1基因在上述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分别为33.3%、37.0%、31.3%、13.2%、40.0%、55.5%、0。结论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mdr-1基因的表达简单方便、可靠准确。mdr-1基因在临床常见恶性实体肿瘤组织中有较高的原发性表达,提示化疗时要区别对待,合理选药。  相似文献   

6.
7.
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微盘比色法对67例头颈部恶性肿瘤,50例良性病变,40例健康人血清一氧化氮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①恶性肿瘤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8.
抗抑郁药物在恶性肿瘤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的抗抑郁剂作为辅助性干预药物在恶性肿瘤疼痛伴发抑郁治疗中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组,全部患者在不受干扰、继续常规应用止痛药物的同时,进行抗抑郁药物辅助性干预治疗,抗抑郁药物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20mg/d(氟西汀组)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氯丙咪嗪250mg/d(氯丙咪嗪组)口服,分别于服药当日及服药后3周进行相关各项指标的评定比较。观察抗抑郁药物的应用对缓解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抑郁症状的作用及疗效;观察抗抑郁药物与止痛药物联合应用对患者疼痛程度、强度的影响;观察抗抑郁药物应用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氟西汀组患者抑郁情绪明显缓解,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丙咪嗪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绪也有一定的缓解,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NRS在两组患者中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丙咪嗪组患者在食欲、睡眠、日常生活三项不但未见改善,反而加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和生活乐趣四项治疗前后比较略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西汀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氯丙咪嗪组患者中出现锥体外系反应,较明显的抗胆碱样副反应、药疹和体位性低血压。结论 在恶性肿瘤的疼痛治疗中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单体(fibrin monomer,FM)水平来判断其是否与疾病进展和预后相关。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根据FM的参考范围,将患者分为正常组(FM≤6 μg/ml)和异常组(FM>6 μg/ml)。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进行了3年回顾性随访分析。本研究还利用Cox回归分析评价肿瘤预后因素,同时建立了诺模图模型来预测FM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本研究中异常组和正常组的比例分别为40.1%(63例)和59.9%(94例)。基于FM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分析得出,两组患者无年龄和性别差异,但在肿瘤的分化程度、T分期以及PLT、FIB、DD等指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FM正常组和异常组的3年生存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分别为72.3%和 42.9%,P=0.003)。通过多因素生存分析,我们确定FM可以作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用来预测FM对肿瘤预后影响的诺模图显示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为0.779 (95%CI:0.706~0.85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7%和79.0%。结论:这项研究表明,FM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的FM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细胞粘附特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对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的差异,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收集72例恶性肿瘤患者、33例同期的非癌症患者及35例健康成人的清晨空腹血浆,做体外细胞粘附试验.结果:肿瘤患者血浆的细胞粘附性显著低于健康成人及非癌症患者血浆的细胞粘附性,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细胞粘附性显著降低,在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及转移防治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层粘蛋白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锋  孔宪涛 《癌症》1994,13(4):319-321
利用酶联免疫吸咐法(ELISA)检测了135例恶性肿瘤患者清中层粘蛋白的含量。比较了良恶性肿瘤及健康成人血清LN的差别,对LN在癌变中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所有恶性肿瘤患者清LN值均高于健康对照(P<0.001),并且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01),良性肿瘤和健康组之间没有差别(P>0.05)。以正常人LN值上限为界,恶性肿瘤阳性分布率为74.8%,良性肿瘤13%,正常人假阳性为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癌痛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癌痛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癌痛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癌痛控制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癌痛可控、阿片有瘾、正确评估疼痛等癌痛知识方面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癌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情绪健康、个体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痛护理能够提高癌痛患者对治疗的认知,提高癌痛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3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局部过继免疫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an D  Zhu X  Huang Z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6):454-456
目的评价IL-2/LAK细胞局部过继免疫疗法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33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局部过继免疫治疗,采用IL-2每日10~20万单位局部注射,共10天;于IL-2治疗的第4~8天同时于局部注射LAK细胞1.0×108~5.0×108/d。结果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好转20例,稳定6例,治疗总缓解率21.2%,总有效率81.8%。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3%、83.3%、和75.0%。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免疫治疗后肿瘤局部大量CD3、CD4阳性T淋巴细胞浸润。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的毒副作用。结论局部应用LAK细胞与IL-2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疗效明显,方法安全。  相似文献   

14.
有关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亦军  石民生 《癌症》1989,8(4):325-327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简称M·P·M·N)早在十九世纪人们已认识其存在,但未给予足够重视。随着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及患者平均寿命的廷长,使人们逐渐对此病的诱发因素,类型、诊断及预防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将有关M·P·M·N研究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抗坏血酸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06例肿瘤病人及50例健康人做了血浆抗坏血酸浓度的检测。结果:健康人血浆抗坏血酸均值为7.6±1.4mg/L(X±S);肝癌、肺癌、乳腺癌、鼻咽癌患者抗坏血酸水平均低于健康人(P<0.01~0.05;而胃癌、直结肠癌、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健康人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提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癌细胞的代谢使抗坏血酸消耗增加。而抗坏血酸的抗肿瘤作用又与肿瘤的类型及肿瘤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抗坏血酸水平的变化,对106例肿瘤病人及50例健康人做了血浆抗坏血酸浓度的检测。实验结果,健康人血浆抗坏血酸均值为(7.6±1.4)mg/L(x±s);肝癌、肺癌、乳腺癌、鼻咽癌患者抗坏血酸水平均低于健康人(P<0.05);而胃癌、直结肠癌、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健康人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在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癌细胞的代谢和浸润,使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血浆中抗坏血酸消耗增加。还对肿瘤患者放疗前后抗坏血酸的变化作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等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研究初步评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综合治疗科住院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在家属陪同及医师的指导下,分别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生活质量调查问卷(EORTCQLQ-C3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等调查量表,并对各量表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56例患者入组。所有患者中,18例有抑郁倾向,24例有焦虑倾向,16例焦虑合并抑郁。分析显示,有心理障碍组,除认知功能外,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功能评分明显较无心理障碍组低,而SCL-90评分及疲倦、疼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经济困难等方面,有心理障碍组评分较无心理障碍组明显升高。患者SAS、SDS评分与整体生活质量呈负相关,而与患者的症状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比例较高,且心理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主诉症状较多或者自觉生活质量较差的患者,需要更多地关注其心理状况,必要时进行一定的干预,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晚期患者疼痛规范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18例肿瘤晚期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疼痛规范管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疼痛管理,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3.8±0.7)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4±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高于对照组患者(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规范管理可减轻肿瘤晚期疼痛患者的癌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徐志  范贤斌  余友杰  袁芳 《中国肿瘤》2003,12(3):179-180
应用酶标法测定97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水平,并与健康者比较,显示TM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变化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成为临床肿瘤疾病普查和早期诊断蛋白质标记物的有效工具,同时为研究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技术平台。其中双向凝胶电泳一质谱技术具有高敏感性、高准确性、高通量,是研究蛋白组学重要的技术支撑,是筛选血浆肿瘤特异性标记物较为理想的方法。可以通过测定血浆肿瘤标记物来分析病程、监测复发或转移、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本文就双向凝胶电泳一质谱的蛋白组学技术在筛选血浆肿瘤标记物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