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存在供髓来源困难,又受年龄限制。自体骨髓移植(ABMT)不存在髓源困难,基本上不受年龄限制,但复发率较高。为减少ABMT后白血病复发,目前有许多学者正在探索企图净化残留在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后进行ABMT。此种骨髓净化后的ABMT,在我国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应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体外净化骨髓中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免疫学方法特异性最强,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1988年5月~1989年7月,我们对4例普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患者缓解后,采用单克隆抗体55(McAb55)在体外净化骨髓中残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外半固体培养技术,研究了1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和其中5例缓解期患者经IL-2体外诱导激活的骨髓LAK细胞对K_(562)白血病细胞系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正常骨髓粒单系造血祖细胞集落(CFu-GM)的效应。结果显示:AML初诊及缓解期骨髓LAK细胞对K_(562)肿瘤细胞均有杀伤活性,缓解期骨髓LAK活性明显高于急性期,而对正常CFu-GM集落产率无明显抑制作用。为临床使用,尤其是ABMT的骨髓净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急性白血病在国内外已引起广泛重视。然而,自体骨髓中残存的白血病细胞是ABMT后导致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清除此类白血病细胞,即骨髓体外净化已成为目前ABMT的主要研究课题。我们自1988年以来,进行了微波对白血病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应用微波净化的ABMT治疗急性白血病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一般情况见表1。ABMT前行全面查体,发现并清除隐性病灶。自预处理前3天起迁居层流病室(100级),严密隔离,直到周围血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时为止。在隔离期进无菌饮食,口服肠道消毒剂(新霉素、复方新诺  相似文献   

4.
用人类胎肝低分子天然抑瘤物(LMW-NTS)对13例缓解期(CR)急性白血病体外净化后自体骨髓移植(ABMT)。其中ALL4例(CR_13例,CR_21例),ANLL9例(CR_17例,CR_22例)。12例获造血重建,1例死于霉菌败血症。移植后持续缓解8例,缓解时间>12个月7例,>6个月1例。4例移植后3~6个月复发。本文对该净化方法及ABMT近期疗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已广泛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由于供髓者缺乏,使部分病人不能进行ALLO—BMT。利用患者自身缓解期的骨髓作自体骨髓移植(ABMT)是另一可行的治疗途径,但其复发率较高。近年来,许多学者为减少白血病的复发,正在探索净化残留在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然后行自体骨髓移植,但目前净化方法尚不成熟。吴祖泽等人研究结果表明,在人胎儿肝脏中存在着一类天然的,低分子量的,对白血病细胞有一定程度选择性抑制作用的抑瘤物,利用这种低分子抑瘸物可在体内净化白血病细胞。我们以Dexter等的骨髓细胞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为基础,以低分子天然抑瘤物为净化剂,对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_(2a)、M_(4c)),首次完全缓解期(CR_1)病人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研究白细胞介素Ⅱ(IL-2)和α-干扰素(IFN-α)联合激活对白血病缓解期骨髓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的影响,以及对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并观察其对正常造血的影响。方法:标准4h^51Cr释放实验测定激活的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细胞毒作用;集落培养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激活的白血病缓解期骨髓对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IL-2和INF-α单用虽均能增强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NK活性和诱导LAK细胞的产生,但两者联合激活的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NK和LAK活性,明显优于IL-2和IFN-α的单用(P<0.05)。在体外净化实验中两种细胞因子均能激活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细胞对K562细胞的净化作用,但两种联合作用最强,且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为两者联合组33.33%(4/12),Rt-pcR法,而IL-2作用次之为66.67%(8/12),最后是IFN-α为91.67%(11/12)。两种细胞因子中以IFN-α单用对CFU-GM的抑制有一定影响(P<0.01),而IL-2和两者联合对激活骨髓的CFU-GM无明显影响。结论:IL-2能激活白血病缓解期骨髓的NK细胞的活性和诱导LAK细胞的产生,IFN-α能增强IL-2激活白血病缓解期骨髓对白血病细胞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血液恶性肿瘤疾病,虽然近代联合化疗的进展能够使急淋和急非淋的完全缓解率分别达到80~90%和60~80%以上,但五年无病生存率只有10~20%左右,而骨髓移植可以通过预处理摧毁白血病组织并重建造血,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其中异基因型骨髓移植(Allo-BMT)可使50~70%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获得长期无白血病生存,而自身骨髓移植(ABMT)也可达到30~45%的良好效果,且没有Allo-BMT的供髓困难问题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但是ABMT中存在着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回输自身骨髓中残存白血病细胞,这是导致ABMT后白血病复发率显著增高的重要因素,因为ABMT时至少需要10~(10)个有核细胞,其中白血病细胞约占0.1%,因此含有10~7个白血病细胞足以导致移植后白血病复发,这是近年来开展体外净化工作的理论根据。所谓体外净化(Purging invitro)就是指通过某种技术和方法在体外清除白血病患者缓解期的自体骨髓或外周血中残存的白血病干/祖细胞(L-CFU)而保留正常造血细胞,使病人接受大剂量放化疗的预处理后能重建造血及免疫功能。近年来有人将Allo-BMT中去除T细胞的体外过程也称为体外净化,本文不包括这一过程。体外净化方法很多,其中包括(1)物理学方法如速度或密度梯度离心法、温热法、冷融法以及近年开展的逆流淘洗离心法等;(2)化学制剂法,主要是环磷酰胺衍生物(4-HC,ASTA-Z-7557等)应用;(3)免疫学方法,主要是单克隆抗体(McAb)及免疫毒素的应用;(4)生物学方法如LAK细胞、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以及胎肝低分子肿瘤抑制物的应用。本文就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净化骨髓残存白血病细胞的近期有关文献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髓移植(ABMT)对化疗、放疗较敏感,且在骨髓未受累及的各类肿瘤患者已取得了明显疗效,得到广泛的应用。ABMT的成功与否。采髓是很重要的一步。没有医护之间很好的配合,采髓就无法顺利进行,骨髓的数量与质量均难保证。我院自1997年4月~2003年11月进行ABMT12例。现将我们采髓的医护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 FISH方法直接在干细胞水平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患者自体骨髓体外培养前后的间期细胞进行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 ,从而探讨 CML 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对自体骨髓移植物的净化作用。方法 :分离初治的慢性期 Ph+ CML 7例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s) ,体外培养 10 d,用免疫磁珠 (MACS)富集培养前后的 CD34+ 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前后 MNCs中 CD34+ 干细胞比例 ,然后用 FISH方法检测其中 bcr/abl融合基因 ,同时分别用正常人细胞及 K5 6 2细胞株作阴性及阳性对照。结果 :(1) 7例患者骨髓细胞培养前后 CD34+ 细胞中 bcr/abl融合基因平均检出率分别为 85 .3%± 4 .9%和 78%± 5 .1%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 )培养前培养体系中 CD34+ 细胞数量为 (6 .0 6 0± 1.5 6 4 )× 10 5个 ,培养后体系中的 CD34+细胞数量为 (5 .974± 1.4 2 4 )× 10 5个 ,两者无明显差异 (P>0 .0 5 )。 (3)在对照组中假阳性率为 2 .5 % ,假阴性率为 2 %。结论 :自体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对 CML 病人的骨髓肿瘤细胞有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 ;FISH技术直接在干细胞水平检测 bcr/abl融合基因 ,且能定量分析 ,较传统方法更适合对骨髓净化进行评价 ,为骨髓净化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可靠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T)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对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患者24例,采用抽取自体骨髓血,经沉淀、离心、分离等处理后提取骨髓干细胞,腓肠肌多点注射方法,行ABMT.结果 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改善明显,有效率分别为75.0%、79.2%、83.3%.AB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由术前0.25±0.08提高至0.58±0.12(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 ABM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 2 0世纪 70年代自体骨髓移植 ( 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以来 ,其适应症不断拓宽。本文对超大剂量化疗后行 ABMT治疗晚期恶性淋巴瘤、肺癌进行了研究。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在我院经过临床、影像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骨髓检查无骨髓转移者。其中男性 2例 ,女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自体骨髓移植(ABMT)已成为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采用大剂量化疗后高温净化的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自体骨髓移植(ABMT)可有效地治疗白血病和某些实体瘤。而预处理是ABMT较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尽可能消灭体内的肿瘤细胞。与预处理方案相关的毒性(regimen—related toxicity, RRT)是移植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自1991年12月—1994年4月以9例实体瘤及白血病进行共10人次的ABMT,本文拟其移植预处理相关毒性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体外净化骨髓技术治疗恶性实体瘤 ,探索肿瘤治疗学的新方法。方法 :13例实体瘤患者自体骨髓移植 6例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7例 ,预处理方案为全身照射加大剂量化疗或大剂量化疗 ,体外净化采用Polyerga 10 0 μg L加IL 2 10 0 0u ml加入骨髓 ,37℃孵育 6h ,观察与评价疗效及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 :13例中完全缓解 (CR) 8例 ,部分缓解 (PR) 2例 ,总体治疗有效率 76 .9% ;移植相关死亡 2例 (15 .4% ) ,随访 3~ 2 6个月 ,现存活 8例。结论 :Polyerga加IL 2净化自体骨髓 ,可起到清除残留微小病变的作用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实体瘤的缓解率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微波体外净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长期疗效。方法 自体骨髓35例,自体骨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7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4例。移植前采用微波体外净化自体骨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结果 76例病人造血均获造血重建,随访5年,5年生存率37.1%,其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5年生存率4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年生存率33.3%。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吴军 《广东医学》2001,22(9):861-862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stemcelltransplanta tion ,ASCT)是保证大剂量化疗和放疗安全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措施。但不论是自体骨髓移植还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中残留肿瘤细胞对移植后复发和总体治疗疗效均有直接影响。因此如何清除移植物中污染的肿瘤细胞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应用的体外净化的方法较多 ,主要有物理学 (高温、冷冻、微波、光等 )、化学 (各种化疗药物 )、生物学 (长期液体培养、反义技术、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物 )、免疫学等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免疫净化方法 (i…  相似文献   

17.
反义技术在体外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以基因治疗为主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广泛地引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的体外净化。笔者介绍反义技术在体外净化中的一些研究进展。1 反义技术用于体外净化的作用原理大多数肿瘤是异常基因表达、正常基因表达下调或过度表达的结果。反义核酸的策略是将与癌基因或异常表达的正常基因互补的反义核苷酸 (DNA或 RNA)导入肿瘤细胞 ,与肿瘤细胞内相应的 DNA或 RNA结合 ,阻断癌基因转录和表达 ,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生长。例如 ,大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存在有染色体易位 ,并表达为具有 CML 特异性的 bcr/abl…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环磷酰胺(CTX)50mg/kg、足叶乙甙(VP-16)200mg/m~2(—2,—1天);全身照射(TBI)6.0Gy(0天),为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不冷冻、不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移植后患者造血功能重建较顺利,随访病人无病生存期已分别超过27,23,17个月。提示该预处理方案所致的骨髓外毒副作用相对小。  相似文献   

19.
自身骨髓移植(ABMT)能够有效地提高急性白血病的长期存活率。近年来,我科在强烈诱导和巩固化疗的基础上,从1991年5月起已成功地进行了4例急性白血病的ABMT。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病例及方法一、病例资料:见表1。二、ABMT前的体内净化除例1外,其余3例在ABMT前1月内均接受了以中剂量阿糖胞苷为主的移植前强化治疗。剂量为1.0g/m~2/天,分2次静滴,疗程4天,在骨髓开始恢复时采集骨髓。三、骨髓的采集、保存和回输骨髓采集的时机为化疗后骨髓增生活跃时。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从髂后上棘多部位穿刺采集骨髓,按2:1比例与肝素抗凝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2(IL-2)、γ-干扰素(IFN-γ)用于自体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净化及用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净化效果.方法:将IL-2、IFN-γ与模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缓解期的骨髓在培养体系中分别培养 1~6d,通过RT-PCR方法来检测缓解期骨髓中bcr/abl mRNA消失情况.结果:模拟缓解期CML骨髓经与IL-2、IFN-γ 24h、48h和 72h培养后用RT-PCR方法仍可检测到bcr/abl mRNA,而经 6d培养后则已测不到.若将IL-2、IFN-γ合用,经 24和 48h培养的骨髓可检测到bcr/abl mRNA,但经 72h和 6d培养后便检测不到,而对照组在 1~6d培养后仍可检测到该基因.结论:初步实验结果表明IL-2、IFN-γ对缓解期骨髓中的K562白血病细胞系具有净化作用,若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RT-PCR可作为评估净化效果较为敏感和较为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