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粘连性肠梗阻大多发生于腹部手术之后,是所有腹部外科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6例,取得初步疗效。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7岁。胃大部切除术后2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粘连松解术后3例,外伤性小肠穿孔修补术后1例,小肠部分切除术后1例,阑尾切除术并腹腔引流术后6例,输卵管结扎术后3例。病例选择(1)有典型腹腔手术史;(2)有不完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诊断及治疗原则,总结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22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7例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22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5~11天,经再手术明确梗阻原因,术中证实粘连性肠梗阻10例,漏诊消化系统肿瘤3例,漏诊直肠癌2例,陈旧性粘连带致肠管卡压3例,遗漏多发肠石1例,合并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粘连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1例粘连性肠梗阻为术后16天再次手术,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梗阻点,故行梗阻远近两端侧侧吻合术,术后23天梗阻解除;其余21例经再手术后3~5天梗阻均解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见为肠粘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确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也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在腹部手术后的发生率为40%以上[1],因该病反复发作及术后有再次粘连的可能,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我院课题组在应用西医常规处理肠梗阻的基础上加用肠粘连通畅汤[2]治疗3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治疗过程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2~81岁,平均48.01岁;病程1月内4例,1月以上26例;胃肠道手术后14例,阑尾手术后7例,剖宫产术后4例,腹部外伤术后2例,胆道手术后2例,疝修补术后1例。对照组10例,男性…  相似文献   

4.
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72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观察 72例 ,其中男 4 9例 ,女 2 3例 ;年龄 15~ 74岁。均有腹部手术史 ,其中阑尾切除术 4 2例 ,胃大部切除术9例 ,肝破裂修补术 6例 ,肠破裂修补术 5例 ,胃穿孔修补术4例 ,脾切除 3例 ,胆囊切除术 3例。全部病例均有典型肠梗阻症状及体征 ,X线检查有气液平面。2 治疗方法所有治疗病例均为单纯性肠梗阻 ,一旦考虑有肠绞窄或肠坏死 ,必须采取手术治疗且勿延误时机。西医治疗 :采用禁食水、胃肠减压、输液、纠正水电…  相似文献   

5.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居各类肠梗阻之首,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1995年12月~2001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O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O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9~74岁,平均61.2岁。对照组30例中男23例,女7例;年龄40~73岁,平均60.7岁。两组均有腹部手术史,如各种腹部外伤术后、阑尾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后、肠套叠术后、妇产科手术后,其中阑尾切除术后最多,治疗组有11例,对照组有10例。距原手术时间最长达16年。两组患者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其中1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出现切口感染化脓,经引流换药而痊愈;1例术后发生肠瘘,再次手术后痊愈。全组无腹腔内出血及残余脓肿形成,无粘连性肠梗阻及阑尾残株炎发生。随访6个月,未发生肠粘连。结论阑尾管腔的阻塞和细菌感染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根据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等典型的症状体征本病诊断不难,老年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尽早行阑尾切除术,充分的术前准备、满意的麻醉效果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为腹腔(或盆腔)手术后的继发症之一,可发生在术后任何时期,但大多数在术后2a内出现,临床可分慢性部分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3类,针推对前2类肠梗阻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0例均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人(排外绞窄性肠梗阻);男18例,女12例;病情长者3a,短者3d;胃大部分切除术后15例,阑尾切除术后12例,胆囊切除术后5例,子宫次切术后2例。2 治疗方法2.1 针刺取穴足三里、天枢(新鲜伤口者除外)、上巨虚、下巨虚。采用泻法,强刺激,使针感上行至腹部,留针20min,隔5min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2.2 推拿2.2.…  相似文献   

8.
正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腹症,由于病人体质及失治、误治,肠梗阻可呈现不同证候,结合辨证论治,灵活使用"通里攻下法",可获满意疗效。兹举两位名中医治疗肠梗阻验案分析之。1徐景藩验案徐景藩先生是首届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病案~([1]):戴某,男,28岁。因腹痛腹胀呕吐入院。患者因急性右下腹痛,曾行阑尾切除术,后又因肠套叠再度行剖腹手术。术后仍经常有腹部阵痛,入院前20天起,腹部又阵发性胀痛,伴恶心呕吐。体格检查:上腹部压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西医常规对症处理、视患者具体情况合用中药粘连松解汤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32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腹部外科手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以及切口疼痛等。针刺可消除切口疼痛、术后腹胀、腹痛等不适,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一股资料选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腹部外科手术100例,其中胆囊切除术3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40例,肠梗阻术10例,剖腹产术20例。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于术后6小时针刺,以平补乎泻为主,年老体弱久病者以补为主,年轻体壮、病程短者采用以泻为主。主穴为合谷、足三里。伴恶心、呕吐者加内关,胆道手术加阳陵泉,阑尾手术加上巨虚或阑尾穴,肠梗阻、剖腹产加三明交。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  相似文献   

11.
粘连性肠梗阻是在外科腹部术后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一般临床上肠梗阻分为血运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但在外科腹腔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以机械性的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多见。临床上有腹痛与反复呕吐、吐出物为黄绿色液体或胃内容物,术后患者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腹部有时可见肠型,患者腹部有压痛,甚至反跳痛及肌紧张的体征,腹部叩诊鼓音,听诊可听到高调亢进肠鸣音;X线立位腹部平片可见肠管气液平面。西医治疗肠梗阻以手术为主,保守治疗方法有胃肠减压、灌肠、肠外营养支持等。肠梗阻在中医中属于"肠结"范畴。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在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的同时,加以中药攻下通里,针灸活血行气,使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减少二次手术形成再次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手术治疗4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2例,再次出现肠梗阻1例,术后并发肠瘘1例;保守治疗26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及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完全缓解,平均住院时间11.3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腹腔污染重或创伤大的腹部手术,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1~2周,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很少发生肠绞窄坏死,应采取保守治疗,再次手术并发症多,疗效差,要特别慎重,保守治疗应重视生长抑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腹部外科手术后肠梗阻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术后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所有患者均先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监测,慎重选择中转手术时间与方法。11例保守治疗无效改为手术治疗。结果:63例保守治疗患者均治愈,1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为阑尾切除术后4~8 d出现肠扭转,2例为小肠部分切除术后胃结石排入小肠阻塞吻合口;2例为小肠部分切除术后空肠吻合处针孔外漏肠内容物,无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手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肠梗阻性质,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一旦出现体温持续升高,腹痛、腹胀进行性加剧或出现机械性肠梗阻及腹膜炎体征时,则应及时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14.
桃核承气汤为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4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学军 《西部中医药》2003,16(10):24-24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易造成肠瘘等不良后果。近年来笔者以桃核承气汤为主,配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64例患者中,男34例,女30例;20岁以下5例,21~30岁占22例,31~50岁占31例,51岁以上占6例。全部患者均诊断为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64例病例中胃肠道术后28例,脾脏术后6例,肝胆术后10例,阑尾炎术后20例。所有病例均有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的症状,大部分患者出现呕吐、腹部压痛,可闻及高调气过水声,X线腹透或立位腹平片有阶梯状气液平面。2治疗方法禁食,胃肠减压…  相似文献   

15.
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4月 ,笔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大承气汤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17~ 4 5岁。曾行手术 :胃癌根治术 2例 ,阑尾炎穿孔阑尾切除术 1例 ,肠破裂肠修补术 2例 ,肝破裂肝修补术 1例。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 5~ 10天 ,均为术后恢复进食 1~ 5天发病。症状为典型的肠梗阻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腹胀、不排便、不排气 ,以腹部胀痛为著 ,透视为肠胀气或 1至数个气液平 ,临床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2 治疗方法。西医的积极支持对症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分析经治的阑尾切除术后早期肠梗阻2例。结果:2例病人均经胃肠减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治愈。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最好是在一个月内及时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包括机械性、炎症性二种因素导致的肠梗阻,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①发生在手术后早期,常于术后5-9天左右开始出现梗阻症状。②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③肠梗阻症状体征十分典型。④虽有机械性因素,但大多数是腹腔内炎症所致粘连性引起,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利剑 《光明中医》2003,18(6):27-28
我院于 1 995年 5月至 2 0 0 3年 5月运用复方大承气汤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4 1例 ,有效率达87 6 %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4 1例病人中 ,男 2 9例 ,女 1 2例 ;年龄最小 7岁 ,最大 6 2岁。均有腹部手术史 ,最短者术后 6天 ,最长者术后31年。全部病例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排便、排气停止典型肠梗阻症状 ,肠蠕动功能亢进及闻及气过水声 ,腹部X线片可见液平和肠胀气。无休克及腹膜刺激征。1 2 治疗方法 病人入院后均常规补液 ,纠正脱水及酸碱平衡紊乱 ,禁食 ,腹胀明显者行胃肠减压。有感染者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LA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28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并与同期应用西医治疗的LA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比较。结果中西医治疗组有效率85.72%,4例因绞窄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有效率50%,10例无效后手术;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LA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降低手术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7年采用西医常规对症处理、视患者具体情况合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和肠粘连松解汤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结果10年间我院共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60例,总有效率为88.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腹部手术的病例日渐增多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也大为增加。笔者应用理气通下汤联合胃肠减压治疗腹腔术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 ,取得比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 :本文 42例既往均有腹腔手术病史 ,术后反复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闭、腹部膨隆 ,但无急腹症体征 ,手术后 6个月~ 1 0年不等。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2例中 ,男 1 6例 ,女 6例 ;年龄 1 0~ 75岁 ;单纯性阑尾炎术后 4例 ,化脓性阑尾炎穿孔术后 7例 ,盆腔手术后 7例 ,胃肠切除修补术后 4例。对照组 2 0例中 ,男 1 1例 ,女 9例 ;年龄 8~ 66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