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液体金属的特点,将变阱宽方阱链流体状态方程进行了简化。在将金属视为球状分子的前提下,简化后的状态方程包含3个分子参数:硬球直径、方阱阱深和对比阱宽。方程中硬球直径参数可直接采用金属原子本身的直径替代,方阱阱深和对比阱宽则可通过液态金属密度的实验数据回归得到。建立的两参数状态方程已被应用于包括熔融态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等液态金属及其合金的密度计算中。结果表明,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用简化的状态方程关联16种液态金属的密度,总的平均偏差为0.16%,结果令人满意,该方程还能预测高压下的密度。采用与温度无关的可调参数后,该方程能进一步计算合金在不同温度、压力和组成下的密度。  相似文献   

2.
结合水溶液粘度的溶质聚集模型和拟二元方法,作者提出了一个适用于水-有机溶剂-盐三元溶液粘度关联的拟二元溶质聚集模型(PSAV),能够成功地应用于以盐饱和与不饱和水溶液粘度的关联,平均相对偏差约1.0%,比作者早先提出的拟二元局部组成模型(平均相对偏差为2~5%)有较大的改善。对于盐不饱和溶液,模型参数随浓度和温度呈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压力型Eyring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链流体状态方程建立了一个高压流体混合物的粘度模型。对20个不同的二元体系和1个三元体系,温度在273~373 K,压力在0.1~73M Pa下,共3 075个数据点的计算表明:用一个与温度无关的可调参数,本模型能相当满意地关联高压混合物的粘度,预测结果与文献数据相当吻合,总的平均误差为1.47%,预测平均误差为2.62%。对于烃类混合物,本模型明显优于f-SRK和f-PRSV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准确预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线性梯度条件下溶质保留时间的数学模型。方法:应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了溶质保留与梯度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采用了两种不同品牌色谱柱及两种中药提取液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两种不同色谱柱的实验数据均能很好拟合预测模型,对粉葛提取液中14个组分和金银花提取液中13个组分保留时间预测总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64±1.25)%(n=84),(1.28±0.95)%(n=78),明显低于两种常用梯度保留公式的预测偏差。结论: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计算简单且对复杂体系中弱保留及强保留组分均能准确地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声光可调滤光器-近红外技术(AOTF-NIR)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麸炒白术水分和浸出物含量检测模型。方法将样品分成校正集和验证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检测模型,并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模型的可靠性。结果麸炒白术水分检测模型的主因子数为4,理论相关系数=0.983 4,预测相关系数0.957 4,外部验证平均相对偏差为4.99%。浸出物检测模型的主成分数为8,理论相关系数0.957 2,预测相关系数0.908 8,平均相对偏差为4.87%。验证集10批麸炒白术的水分含量、浸出物含量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功建立麸炒白术的水分和浸出物近红外定量检测模型,可以准确预测麸炒白术的水分和浸出物含量,为麸炒白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环保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进行动态汽-液平衡试验,在压强为0.493~1.474MPa下,测定了我国三种主要原油的直馏汽油,煤油馏分的一百多个窄馏分的相平衡常数。考察了Soave方程、SHBWR方程及G-S关联、C-S关联等汽-液平衡模型,对我国主要原油馏分汽-液平衡计算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oave方程,C-S关联能较成功地描述汽-液平衡关系,可用于我国馏分油的汽-液平衡计算。两模型温度预测的绝对平均误差为6.8℃,平衡常数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39%和4.77%。G-S关联对非含氢馏分油预测精度较C-S关联差,如果以SRK方程代替RK方程计算汽相逸度系数,混合模型的预测精度未提高。SHBWR方程对温度的预测较差,对平衡常数的预测尚可,交互作用因子的引入对此方程预测精度的提高并无显著效果。采用Roess式计算临界温度,Soave式计算蒸汽压参数,Lee-Kessler式计算临界压力及偏心因子,其预测温度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7.
在Eyring速率过程理论和Shealy和Sandler的水溶液溶质聚集(SA)模型的基础上,作者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水溶液粘度的新模型(SAV)。从二元水溶液粘度数据关联得到的模型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水溶液中结构效应比热效应对粘度有更大的影响,过量焓和过量活化焓及过量熵和过量活化熵之间分别存在随温度而变的比例常数。对二元水溶液粘度的关联误差一般在1%左右,利用该模型能够满意地根据二元参数预测三元水溶液的粘度数据,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8.
基于COSMO-SAC模型计算了几类聚合物膜材料与不同溶剂间的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利用溶解度参数与相互作用参数间的关系, 分别通过线性拟合和最小二乘法获得了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和Hansen溶解度参数。与文献值比较,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计算结果的相对偏差区间为2.44%~17.31%,平均相对偏差为10.13%。当校正因子α=0.6时得到的Hansen溶解度参数相对偏差较小(6.64%),偏差区间为1.66%~13.60%;而α=1时得到的Hansen溶解度参数相对偏差较大(12.62%),偏差区间为5.56%~19.77%;α=0.6时得到的色散分量和偶极分量相对偏差较小,但氢键分量相对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Maxwell-Bonnel图拟合式、对比态Antoine方程及Pitzer-Riedel关联式分别求算饱和蒸汽压P^0,并用RoultK值(K=P^0/P),计算窄留分K值。根据实测的中原、孤岛和克拉玛依石油馏分低压K值,考察上述三式,结果表明:对比态Antoine式预测精度是最好的,其温度预测绝对平均偏差为7.0℃,K值预测平均相对偏差为15.6%,其他两模型偏差均较大。  相似文献   

10.
依据孤岛、中原、克拉玛依原油馏分油压力下(0.493~1.474MPa)228个窄馏分汽液相平衡常数,回归出K值关联式,该式对泡点温度预测的绝对平均偏差为4.7℃。根据实测数据,对常用热力学模型(SRK、SHBWR、CSGS)进行了适用性考察。结果表明,SRK方程预测精度最高,其对温度预测的绝对平均偏差为8.6℃,对K值预测的平均绝对相对偏差为8.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氨基酸-甲醇-水三元体系中溶质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为揭示蛋白质的稳定机制、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和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溶液热力学依据。方法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298.15K时甘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分别与甲醇在水溶液中的混合过程的热功率和稀释热功率,依据McMillan-Mayer理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得到氨基酸和甲醇相互作用的混合焓以及各自的稀释焓和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利用k值讨论了不同氨基酸与甲醇分子的作用机制。结论不同氨基酸与甲醇分子间的焓作用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氨基酸分子结构的差异,氨基酸的非极性侧基对焓作用系数有正贡献;脯氨酸特殊的五元吡咯环结构也表现出疏水性,对hxy值有较大的正贡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揭示蛋白质的稳定机制、蛋白质变性的原因、蛋白质工程设计和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溶液热力学依据。方法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298.15K时L-丝氨酸、L-苏氨酸分别与不同醇在水溶液中的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依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结果 获得了大量的混合焓和稀释焓数据,利用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讨论了羟基类氨基酶与醇的作用机制。提出用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的数目比值(n疏水/n亲女)来预测hxy的差别,发展了基团贡献法(SWAG)。结论 hxy为正值,羟基类氨基酸与醇相互作用过程中吸热效应为主,疏水效应占主导地位,表明在蛋白质由一级结构形成疏水内核折叠成二级结构的过程中羟基类氨基酸仍表现出一定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设计、合成抗肿瘤药物吉西他滨与聚谷氨酸的偶合物,通过调节连接子的结构以控制药物的释放,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方法 首先合成吉西他滨3′-或5′-的氨基酸酯衍生物,然后在DCC作用下,氨基酸的氨基与聚谷氨酸分子中的羧基缩合,得到以氨基酸为连接子的吉西他滨-聚谷氨酸偶合物;用紫外法测定偶合物载药量;用HPLC法测定偶合物在水溶液或血浆中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目标化合物11个,载药量为25%~30%。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偶合物在水溶性或血浆中能够稳定地释放游离药物,氨基酸类型及连接位置可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偶合物PG-Ala-3′-Gem的释放速率最快,4 h释放50%的药物,而PG-Val-3′-Gem和PG-Ala-5′-Gem在48 h分别释放30.3%和43.5%;偶合物在血浆中的释放速率略快于水溶液中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4.
3S 1 ,2 ,3,4 四氢 β 咔啉 3 羧酸 ( 1 )是来自我国南方蔬菜的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吲哚生物碱 ,在水和有机溶剂中都很难溶解。考虑到引入氨基酸可以改善某些水溶性差的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 ,本研究对1进行氨基酸修饰。在H2 SO4存在下L 色氨酸与甲醛发生Pictet Spengler缩合 ,以 95 %收率生成 1。 1和Boc2 O反应以 76%收率生成 3S N Boc 1 ,2 ,3,4 四氢 β 咔啉 3 羧酸 ( 2 )。 2和L 氨基酸甲酯偶联 ,以90 %~ 98%收率生成 3S N Boc 1 ,2 ,3,4 四氢 β 咔啉 3 甲酰 L 氨基酸甲酯 ( 3a n)。皂化后 3a n以90 %~ 98%收率转化为 3S N Boc 1 ,2 ,3,4 四氢 β 咔啉 3 甲酰 L 氨基酸 ( 4a n)。脱Boc以 80 %~ 95 %收率生成 3S 1 ,2 ,3,4 四氢 β 咔啉 3 甲酰 L 氨基酸 ( 5a n)。体外和体内评价表明 ,引入L 氨基酸可以导致 1的抗血栓活性发生不同的变化。例如引入酸性和刚性环侧链氨基酸 ,1的抗血栓活性不增强 ,引入疏水侧链氨基酸 ,1的抗血栓活性适度增强 ,引入碱性和杂环侧链氨基酸 ,1的抗血栓活性明显增强。引入L 氨基酸导致 1的跨膜能力按与抗血栓活性相同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氨基酸标准溶液的最佳衍生试剂用量。方法:通过取20μl衍生试剂所能衍生的氨基酸标准液的最高浓度样品,依次减少衍生试剂用量,根据数理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峰面积与标准20μl所得峰面积有无显著性差异,探索各浓度范围的氨基酸标准溶液所需的最佳衍生试剂用量。结果:在浓度为0.75μmol/ml的氨基酸标准溶液中,加入17μl衍生试剂所得峰面积与标准20m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浓度为0.5μmol/ml的氨基酸标准溶液中,加入15斗l衍生试剂所得峰面积与标准20μ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当氨基酸浓度≤0.5μmol/ml时,衍生试剂用量为15灿l即可充分衍生;对于浓度≤0.75μmol/ml的氨基酸标准溶液,17μl衍生试剂为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首先通过结扎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10分钟再灌流7天,造成海马DND模型,以计数海马CA_1区神经元密度作为指标,观察谷氨酸钠和氯胺酮对海马DND的影响;用氨基酸自动分析技术测定脑缺血10分钟时背侧海马氨基酸含量。结果示谷氨酸钠加重海马DND损伤;氯胺酮对海马DND有明显保护作用;短暂性脑缺血10分钟时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升高。此结果均直接或间接说明兴奋性氨基酸在海马DND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氨基酸为主要成分并与多种微量元素复配而成的氨基酸营养液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使水稻产量提高4.44%~9.7%,且氨基酸的种类对水稻增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前OPA衍化法[1],对12例正常人血浆及1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血浆与房水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血浆和房水均能检出24种游离氨基酸。并把老年性白内障血浆和房水的各种游离氨基酸进行比较,发现老年性白内障的血浆和房水中,有19种游离氨基酸的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房水中有12种游离氨基酸浓度较血浆浓度显著下降,且大多数为亲水性氨基酸,有7种游离氨基酸浓度较血浆浓度显著增高。且大多数为疏水性氨基酸。讨论了这些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变化与营养、血-房水屏障以及蛋白质结构的关系。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形成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45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病例为临床创伤模型,前瞻地研究了不同氮源的代谢支持对血清与肌肉细胞内氨基酸谱的影响,以及观察了体重和氮平衡的变化.结果发现,根据患者血清各个氨基酸的变化,调整其含量组成,匹配较为合理的个体化氟基酸混合液有较多的优点:1.显著地改善了氮平衡,减少术后体重下降.2.可降低创伤后肌肉细胞内增高的苯丙氨酸值.3.由于补充了较多的生糖氨基酸,使血清和肌肉细胞内的生糖氨基酸维持在正常范围。4.能升高血清和肌肉细胞内精氨酸和鸟氨酸的含量.这些结果,均有利于机体创伤后氨基酸谱的正常化与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