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肺结核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结核是最常见的胸部疾病之一。近年来肺结核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免疫损害患者的增多是结核病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1~ 3] 。肺结核的影像检查方法有常规X线胸片、CT、HRCT等。本文着重介绍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1 肺结核的基本病理表现认识肺结核的病理表现是理解其影像的基础。肺结核的主要病理改变为渗出性改变、增殖性改变和干酪性坏死。此 3种病变 ,尤其是前 2种 ,常同时存在。渗出性病变为肺泡内的结核性炎性渗出 ,经治疗后可残存不同程度的纤维瘢痕组织。增殖性病变是结核肉芽肿 ,即结核结节。干酪性坏死为特异性坏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X线检查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胸部阴影的诊断效果。材料与方法:132例胸部阴影患者用两种方法检查对比分析。结果:X线检查肺肿瘤多见团块状阴影或合并肺不张影像;炎症、结核多见斑片状阴影或合并肺不张影像。纤支镜确诊125例,确诊率94.7%,其中肺肿瘤的确诊率为94.9%,肺结核为92%,炎症为100%。胸部X线检查与纤支镜检查符合率为80.8%。结论:胸部X线检查可为纤支镜检提供重要的影像资料,但对病变性质、类型等的确定多有不足。纤支镜确诊率高,能对病变的性质、类型、病因等提供可靠的依据。较好地弥补了胸部X线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胸膜肺结节病2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介绍胸膜肺结节病(PPS)的概念,临床、影像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诊疗进展.方法 报告2例PPS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转归.通过文献复习,总结国内外PPS的临床特征、诊疗进展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病例特征:青年男性,因"呼吸困难"就诊,对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不敏感;肺功能检查显示弥散障碍,胸部高分辨CT(HRCT)提示Ⅲ期肺结节病分别合并弥漫性胸膜增厚/胸腔积液;通过胸膜(胸腔镜)、肺或支气管活检,组织病理发现胸膜、肺或支气管非干酪样肉芽肿浸润,除外结核、真菌感染后,确诊PPS.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1例患者恢复正常,另1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皮质类固醇相关性肺结核,全身播散,死于结核性脑膜脑炎.通过文献复习,总结归纳如下:PPS以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为主要就诊症状,体征为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或气胸.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PPs易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胸部放射影像学检查尤其是HRCT可发现与胸膜病变同时存在或继发的Ⅰ-Ⅳ期肺结节病,Ⅲ或Ⅳ期为主;肺功能检查多提示弥散障碍,二者均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 PPS相对罕见,病理生理基础为肺实质、胸膜非干酪肉芽肿浸润,确诊依赖胸膜、肺、支气管活检.HRCT可灵敏准确地反映胸膜、纵隔及肺实质病变.目前推荐激素治疗,起始剂量为泼尼松0.5mg/kg,1次/d,治疗过程中应密切随访皮质类固醇相关性结核的早期征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肺结核不典型X线影像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肺结核19例均采用X线机摄取胸部直立后前位及侧位片。全部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结果:本组病例中11例病变分别位于两下肺,3例位于肺门区,2例位于舌叶,3例位于左、右上肺。结论:肺结核的发病出现新趋势,中老年结核增多。其X线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应结合临床资料,病理形态特点以及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和CT这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菌阴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0例结核菌培养阴性肺结核患者,分别进行CT和MRI检查,采用单盲法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类及影像学分析,并对这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菌阴肺结核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和MRI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0%和68.3%,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对结核球的显示方面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在钙化显示方面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在干酪样病变、空洞型病变及结节或肿块型病变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菌阴肺结核患者结核球病灶的检出,MRI明显优于CT;对于菌阴肺结核的干酪样、空洞样、肿块样及结节样病变,两者的诊断价值相当,影像诊断作用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6.
肺结核球是胸部CT检查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肺内孤立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难点之一。关于结核球的X线与CT征象文献报道较多。大多认为病灶内钙化及卫星病灶是结核球的特征性表现之一。本文发现灶周肺气肿也是结核球的一种可靠征象,可以作为结核球的特征性表现之一,本文就我院1998年10月至2001年4月收治的32例肺内孤立结节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高分辨率CT诊断早期和(或)活动性肺结核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评价抗结核化疗前后早期和 (或 )活动性肺结核的高分辨率CT(HRCT)征象。方法 总结了 2组共 10 0例肺结核病例的HRCT检查所见。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依据痰抗酸杆菌染色阳性 (75例 )及治疗期间获得的一系列胸部影像学改变 (2 5例 )。对另 5例死于肺结核的尸体肺予以病理 影像对照。结果 在初诊组 (6 6例 )与复发组 (34例 )肺结核HRCT检查中 ,小叶中心病变 (93例 ,占 93.0 % )、树芽状 (76例 ,占 76 .0 % )及支气管管壁增厚 (70例 ,占 70 .0 % )均为检出率较高的征象 ,与其他征象检出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小叶中心病变是早期和 (或 )活动性肺结核最常见并较有特征性的HRCT征象 ,若再与其他有较高特异性的HRCT征象及临床资料相结合 ,则有助于早期和 (或 )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一般为良性,可累及淋巴结、肺胸膜、皮肤、骨骼等器官。在诊断时,少数可以从颈部淋巴结、皮肤结节或支气管镜检查得到病理诊断。多数除胸部影像外无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支持。胸部影像便成为唯一的诊断依据。当影像表现较典型时,诊断不困难,但有将其误诊为肺癌或淋巴瘤而进行抗肿瘤治疗的病例。而不典型结节病有时与肺结核、肺炎间质纤维化,肺癌淋巴瘤难鉴别,延误时间可长达一年以上。  相似文献   

9.
SARS的胸部X线表现及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胸部X线影像及变化规律。方法临床诊断为SARS者46例,每间隔2~4d摄胸片复查,分析全部胸片的影像表现和动态变化。结果 首次胸片正常但不能排除SARS,在拍摄病变初期X线胸片的30例中,4例在发病10d后才发现胸部异常。病变早期胸片表现以单发小片状阴影为主(66.7%,20/30)。动态观察病变的影像变化快,而且病程中严重程度有反复,8例患者肺内病变吸收缓慢。死亡患者肺内有多发弥漫病变及病变逐渐减轻者各3例。结论 胸部X线检查可用于SARS的早期发现及显示病程的变化。但对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胸部块影的X线与CT特征及其与纤维支气管镜所见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25例肺部块影,均行胸部正侧位片及CT平扫和增强检查,采用纤支镜检查对照分析。结果普通胸部X线诊断符合率64.0%,CT诊断符合率84.0%,对胸部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优于常规胸片。纤支镜检查符合率88.0%,纤支镜检查对肺周围型病变存在一定局限性,可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同样能得到准确诊断。结论胸部X线、CT检查对多数疾病可作出准确诊断,肿块阴影、结节阴影和肺门肿块多见于肿瘤,班片状阴影多见于炎症和结核。纤支镜检查对胸部块影的病因和性质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例良性病变患者18F-FDG PET显像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良性病变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特点。方法  19例良性病变患者中活动性结核 13例 ,其他良性病变 6例 ,均经病理及细菌学检查确诊。分析良性病变1 8F FDGPET显像的病灶形态及放射性分布 ,计算标准摄取值 (SUV) ;并与CT或MRI及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活动性结核患者 13例 ,病灶均表现为1 8F FDG高摄取 ,SUV为 3.1± 1.8(2 .6~ 5 .7)。 7例肺结核病灶表现为 2个或多个条索状、网状、片状及不规则形 ,放射性分布不均匀 ,可见 1处或多处放射性缺损影 ,病理检查证实结核病灶内有干酪样坏死 ;淋巴结结核和脾结核各 1例 ,病灶内皆见放射性缺损影 ,手术及病理检查见病灶内有干酪样坏死 ,另 1例淋巴结结核表现为结节状 ;2例腰椎结核见相应腰椎体及椎间隙不规则的条索状浓聚影 ,其中 1例伴双侧腰大肌寒性脓肿的患者见相应部位大片状不均匀浓聚影。1例腹膜结核PET显像见腹膜及肠系膜明显增厚 ,弥漫性高代谢 ,CT也有相应表现。②余 6例良性病灶均见局限性结节状或团块状高代谢灶 ,SUV为 4 .5± 3.1(2 .5~ 11.5 ) ,影像学表现与CT或MRI相一致 ,病理检查未见病灶内坏死改变。结论 良性病变亦可出现1 8F FDG高摄取 ,仔细分析病灶形态及放射性分布有助于鉴别诊断 ,但有时难以与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肺结核病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县2002年8月-2005年8月有完整临床与X线影像资料的198例患者、综合分析他们的X线影像特征。结果:多形态的病理改变为肺结核的重要特征,且病灶可发生在双肺的任何部位。讨论:由于胸部X线检查特异性较差。因此首诊比较困难,动态观察是鉴别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对不确定病期的患者则应追踪观察六个月。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肺癌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肺癌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为X线胸片、CT、MRI等,其中高电压胸片、高分辨CT是早期发现及鉴别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螺旋CT的影像重建技术和MRI对于肿瘤的分期有重要价值。中央型肺癌的早期X线表现为支气管的阻塞性改变,HRCT显示支气管狭窄、管壁增厚及管腔结节。周围型肺癌的早期X线表现为肺内结节或小斑片阴影,HRCT显示结节有分叶、空泡或细支气管气像、边缘毛糙及胸膜凹陷征。CT或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明显强化。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螺旋CT对于病变的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及仿真支气管内镜可从多个角度显示病变的形态,对病变的鉴别诊断起辅助作用。对于肺癌转移的诊断方面,CT及MRI可较准确地判断淋巴结转移,三维CT血管重建(CAT)及MR血管成像(MRA)可准确地诊断肿瘤对血管的侵犯。MRI是确定胸壁转移的可靠方法。中心型肺癌需与肺结核及慢性肺炎鉴别,周围型肺癌应与结核球、慢性炎性结节等肺内孤立结节病变鉴别。在充分发挥X线胸片及HRCT检查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选择其他影像方法进行综合影像诊断,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膜结核瘤的CT影像征象、病理特点及其与胸膜、肺组织的关系,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和(或)细菌学证实或临床确诊患者65例的CT影像资料,并结合临床、病理分析胸膜结核瘤的形成机制及与肺、胸膜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中主要分布在青壮年男性,男42例,女23例,单发49例,多发病灶16例。以右下肺居多(38例),类圆形影最常见(50例)。形态主要表现为类圆形、"D"字形、椭圆形及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大多数与胸膜多呈宽基底相贴,边缘光滑。CT表现病灶密度均匀18例,不均匀41例,伴钙化6例,病灶中心密度较低38例。增强扫描15例呈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49例,32例呈不规则环形强化,病灶中心密度较低者40例。36例伴有肺内结核,59例伴有结核性胸膜炎,2例伴有脑膜结核。结论胸膜结核瘤多数为结核性胸膜炎吸收过程中被纤维组织包裹的干酪样坏死球形团块或由肺内结核蔓延至胸膜所致,其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临床病史,多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结节病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系统性疾病,以肺和胸部淋巴结受累最常见。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集聚,以及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形成。影像检查方法常为多层螺旋CT及PET/CT。仅依靠临床表现,肺结节病的诊断准确度为33%~42%,如辅以胸部X线检查可以提高至52%~76%,而结合高分辨力CT则能达到78%~80%。结节病诊断十分困难,且易误诊误治,因此明确诊断需要临床、病理及影像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57例经病理明确诊断,其中原发性肺癌47例(腺癌21例,鳞癌18例,小细胞癌3例,肺泡癌5例),转移性肺癌7例,结核3例.3例病理报告为慢性炎症,未做出明确诊断, 术后病理证实干酪性肺炎2例,真菌感染1例.6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0%,诊断准确率95.0%,并发症发生率21.7%(气胸7例,占11.7%,出血5例,占8.3%,针道出血1例,占1.7%).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准确、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诊断和鉴别肺内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拉萨地区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及其与内地患者CT表现的差异。方法分析101例不同类型藏族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表现,探究其与内地肺结核患者CT表现的差异。结果拉萨地区肺结核主要以浸润性肺结核为主,病变部位与内地文献报道无明显差别。影像学表现为较内地更为典型的肺结核CT征象,如渗出性、增殖性和干酪性病变,空洞及钙化。结论 CT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比较容易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典型肺结核的X线、CT表现,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得到证实的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资料,包括胸部CR片,常规CT及HRCT扫描,其中56例CT增强扫描.结果 不典型肺结核X线、CT表现有下列4种,以节段肺叶实变表现为主30例,结节肿块型3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8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型10例.结论 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多样,在诊断过程中综合各种检查手段,结合临床、检验化验等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19例恶性淋巴瘤的胸部病变X线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对恶性淋巴瘤胸部病变的认识。方法:对19例恶性淋巴瘤的胸部病变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X线胸片或胸部CT证实为胸腔内肿物、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浸润性或间质性病变、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通过组织学检查获得恶性淋巴瘤胸部损伤的诊断,标本取材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经皮针吸穿刺活检、局限性开胸肺活检和剖胸探查术。19例中,术前经X线影像诊断为恶性淋巴瘤者10例,肺门淋巴结结核2例,肺癌4例,肺炎3例。但是最终经病理确诊何杰金氏病4例,非何杰金氏病15例。结论:尽管此类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X线形态多样,但它们仍然可为诊断提供线索,此病的确诊需靠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20.
胸部病变的X线诊断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首先是定位诊断正确才可能有正确的定性诊断。由于胸部的解剖结构复杂,不同结构的病变可表现为类似的阴影,使X线鉴别诊断发生困难。本文以胸部肿块性病变为重点,讨论如何鉴别胸壁、胸膜、肺、纵隔和横膈的病变,以及和定位诊断有关的一些X线征象。近年来CT检查的应用,对胸部病变的定位诊断有很大的价值,但CT检查价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