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95.5~1996.4逐月对山东费县黑线姬鼠繁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雌鼠占55.05%,3~10月是雌鼠主要繁殖期,其间有2次妊娠高峰,随鼠龄增长怀孕率升高;雄鼠在雌鼠繁殖期睾丸下位率不低于53%。怀孕率与种群数量有一定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农田黑线姬鼠发生规律及防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黑线姬鼠发生规律及防制研究初报江苏省南通县植保站(南通,226300)张夕林,张治,徐树高,陈云辉黑线姬鼠是我县农田害鼠优势种,一般占总捕获量的50%以上。为了探索该鼠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1989~1992年进行了种群发生规律及防制技术研究。现...  相似文献   

3.
中粳稻区黑线姬鼠发生动态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 ̄1994年研究了黑线姬鼠发生动态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4 ̄5月、9 ̄10月为繁殖高峰,5 ̄6月和10 ̄11月为数量高峰,水稻不同生育期害鼠密度与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早春为防治适期,在现有的生产水平条件下,防治指标为3 ̄4%,主害期防治指标为6 ̄7%。  相似文献   

4.
5.
黑线姬鼠是吉林省多种生境中的优势鼠种。本研究表明,黑线姬鼠在四种生境中的构成比超过30%,年度间构成比有差异。各生境中幼、成比不同,年度间幼、成比有所差别。各生境性比(♂∶♀)基本一致,且多种生境中大于1;年度间性比有所差别。黑线姬鼠密度逐年下降,但降低幅度逐年减小。每年呈双峰型规律消长,高峰出现时间较稳定,即每年6~7月和9~10月。上述规律同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疫区黑线姬鼠中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用Balb/c鼠在实验条件下进行研究,证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存在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为解决EHF病毒在中国EHF主要宿主动物种群中的传播途径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阐明“鼠传人”的途径,在本室负压隔离器内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对不同来源毒株(从黑线姬鼠分离的遵义后坝株和自永春褐家鼠分离的R26株)、不同感染途径(气溶胶、口饲、滴鼻和划皮)都能发生感染,从试鼠特异性IgG抗体产生滴度看,气溶胶易感染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结果还显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对从本种分离的毒株更敏感。从褐家鼠产生的EHF IgG抗体滴度看,一般均低于黑线姬鼠,是否与感染量多少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实验进一步证明,黑线姬鼠毒株和褐家鼠毒株,可致两种试鼠相互感染。由此可见,姬鼠型疫区演变为混合型疫区是必然趋势。基于此点,控制疫区褐家鼠数量,不仅能防止疫区蔓延扩大,且可阻断黑线姬鼠病毒传播给褐家鼠。因此,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东北中俄边境地区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及体外寄生蚤、蜱、革螨、恙螨的种类组成及寄生习性。方法采用笼日法捕鼠,收集鼠体外寄生虫。结果在东北中俄边境地区5县市捕获鼠3 351只,其中黑线姬鼠1 964只(58.6%)为优势种群。不同县市、生境和月份的黑线姬鼠数量组成有所不同。在黑线姬鼠体采获蚤、蜱、革螨、恙螨7 732只,计18属34种,其中蚤8属11种,蜱2属2种,革螨6属13种,恙螨2属8种,优势种群为栉头细蚤(28.8%),同源栉眼蚤指名亚种(23.8%),二齿新蚤(19.7%);全沟硬蜱(90.8%);耶氏厉螨(53.5%),厩真厉螨(40.0%);田宫新恙螨(66.4%)。黑线姬鼠体染蜱率(69.2%)及指数(8.7只)最高。结论本调查结果为东北中俄边境地区5县市的黑线姬鼠的种类数量及体外寄生蚤、蜱、革螨、恙螨的种类组成,寄生习性的深入研究和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黑线姬鼠和布氏田鼠对一些食物的实验室适口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用于防治黑线姬鼠和布氏田鼠的配制毒饵和捕鼠诱饵。方法用玉米粉(黑线姬鼠)和兔料(布氏田鼠)作标准饵,大米、小麦、花生米、黄豆、高粱米、荞麦、小米、玉米(整粒或渣)、黄米和莜麦作候选食物,对试鼠进行实验室单笼饲养有选择摄食试验。结果黑线姬鼠对被筛食物的适口性,以花生米最好,摄食系数为1.62,其次是高粱米(1.19)、大米(1.13)、小米(1.11)、小麦(1.10)、玉米粉(0.39),黄豆和荞麦最低,摄食系数分别为0.19和0.17。布氏田鼠对食物的适口性,也以花生米最好(1.80),其他依次为莜麦(1.54)、黄米(1.12)、小麦(1.07)、小米(1.00)、荞麦(0.95)、玉米渣(0.87)、大米(0.79)、高粱米(0.74),黄豆最低(0.30)。结论防治黑线姬鼠,可用大米、小麦、高粱米或小米作基饵配制毒饵;防治布氏田鼠则可用莜麦、小麦、黄米、小米或玉米渣作基饵配制毒饵。捕鼠器捕鼠,花生米是2种鼠的最佳诱饵。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感染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实验结果表明:经肌肉和腹腔接种病毒,褐家鼠可于第7~9天检出肺抗原,第9~17天检出血清IgG抗体;接种病毒后第1天即可出现病毒血症,且持续到第10天。黑线姬鼠可于第5~15天检出肺抗原,第5天开始检出血清IgG抗体;接种病毒后第5天出现病毒血症,同时唾液中带有病毒。该实验未证实鼠尿、粪带有病毒,有待重复实验。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地区黑线姬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黑线姬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敏感性,为检验该鼠的抗药性提供参数。方法实验室做单个笼养无选择摄食试验:雌雄分开,随机分组,按7个不同食毒期供给浓度为0.0005%的溴敌隆毒饵。用Bliss计算机程序,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黑线姬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0.05,PLFP50〉0.05);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毒力回归线y=3.54+2.90x,LFP50和LFP99及其95%置信限分别是3.18(2.44~4.14)d和20.12(8.42~48.06)d。结论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致死99%敏感靶标鼠种的食毒期(LFP99)取整天数作为抗药性检验标准,哈尔滨地区黑线姬鼠摄食浓度为0.0005%溴敌隆毒饵21d存活即为抗性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黑线姬鼠在不同生境的密度及越冬鼠年龄组成。方法;在样方内,以步测法寻现鼠洞,并挖洞捕鼠;草垛则以搬迁捕尽法,坟地采用计算洞口数来估计鼠数;鼠龄采用体重法划分。结果:1984年11月至1985年3月,调查岗地农田88.8hm^2,共捕获黑线姬鼠76只,平均密0.86只/hm^2。  相似文献   

13.
几种灭鼠药物现场毒杀黑线姬鼠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国农田灭鼠惯用急性杀鼠剂,造成大批非靶动物中毒死忘,且灭效不理想。抗凝血灭鼠剂能否用于农田灭鼠,关键在于鼠类能否连续吃到毒饵。我们选用急性毒力较强的抗凝血灭鼠剂,采用一次性少量多点投饵方法毒杀黑线姬鼠,灭效均高于急性灭鼠药磷化锌。其中以大降灭效最高,校正灭鼠率达80.96%;其次为敌鼠钠盐和溴敌降,灭效分别达87.01%和85.45%:磷化锌灭效最低,为70.16%,几种抗凝血灭鼠剂与磷化锌灭效相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黑线姬鼠在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6~1993年在安徽,江苏及陕西疫区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主要如果如下;(1)该鼠是田野中的优势鼠种,鼠密度高(21.16%~38.21%)或较高(8.18%~14.52%);(2)其季节消长与当地居民HFRS发病曲线相致;(3)该鼠携带HFRS病毒(HV)抗原了是性率高;(4)HV抗原阳性鼠的血,尿具有传染性;(5)鼠所带HV可通过5种途径(皮肤伤口,呼吸道,消化道,革螨或羌螨的叮刺,垂直  相似文献   

15.
0.005%氯鼠酮与0.05%敌鼠钠盐混配毒饵对农田黑线姬鼠的校正火效为96.6%,高于两药的单独使用,单用0.01%氯鼠酮的灭效为86.1%,单用0.1%敌鼠钠盐的灭效为73.7%,混配毒饵成本费比单用敌鼠钠盐低17.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摸清贵州省余庆县鼠种及优势种,研究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86—2001年每月定期在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分类鉴定,统计鼠密度和鼠种组成。结果:余庆县家栖鼠和农田鼠种有8种,褐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捕鼠数的83.97%;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优势种,占总捕鼠数的95.16%。家栖鼠类在每年3、10月出现两个数量高峰,农田鼠类在每年5—6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数量高峰。结论:黑线姬鼠、褐家鼠是我县监测和防制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为防制的关键时期,化学防治是灭鼠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长爪沙鼠种群数量变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长爪沙鼠的种群数量变动特征。方法 于 1984~ 2 0 0 2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区的农田、栽培牧草地和放牧场等不同生境内 ,利用直线夹日法调查。结果 该鼠属于种群数量极不稳定的种类 ,其年均捕获率变化经历了低谷—上升—高峰—下降—低谷 5个时期 ;各个时期在种群的数量、数量季节变动、睾丸下降率、雌性怀孕率、具有胎盘斑率、雌性参加繁殖率、二次产仔率、胎仔数、繁殖指数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初步分析了该鼠的种群数量变动因素 ,主要有怀孕率、种群数量、种间竞争等。结论 研究长爪沙鼠种群数量变动的特征 ,可为预测预报和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