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锋  罗润娥 《光明中医》2001,16(1):27-28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积”“胁痛”“膨胀”等范畴,在现代多由肝炎失治不愈发展而来。病因乃由一是正虚之人(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壮人无积,唯虚人则有之”)感染疫毒湿浊之邪,留而不去,日久伤人气血,阻滞气机,气血郁滞;二是其病久不治愈,病人性情抑郁而致肝气郁滞不疏,横逆克土犯脾,又使脾气损伤:一方面则气血(阴精)化源不足,一方面则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而阻遏气机,气滞血瘀;三是患病之后,饮食不节,恣不忌口,饮酒酗酒及恣情纵欲,又损伤肝肾,使患病之肝脏雪上加霜。其病机则多形成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气滞湿阻血瘀,痰瘀…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消渴"、"骨痿"、"骨痹"的范畴.其病机特点为饮食不节、久食肥甘致脾胃升降失常,痰湿内停;津液输布失常,积聚成痰,阻滞气血,久则成瘀.痰瘀积聚日久,脾肾亏虚.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气亏血少,津液匮乏,骨失所养而痿;肾虚则骨失髓养而致骨痿.痰和瘀是该病的病理基础.治疗以化瘀泄浊,培补脾肾并重为原则.  相似文献   

3.
痹病因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因Et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痹阻气血所致。在痹证的辨证论治过程中不可忽视正气的盛衰,尤应重视后天脾胃的重要作用。基于痹病的病因病机,结合殷海波教授临床治验,探究顾护脾胃在痹病论治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痹”也称“痹证”,《金匮要略》称为“湿痹”、“风湿”、“历节病”等。其形成是由人体营卫不和,气血凝涩,脏腑功能下降,腠理不固,外感风寒湿邪;或因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正邪相搏,闭阻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相似文献   

5.
嗓音病是指人的发音器官、发声功能及发音异常的一种疾病[1],属中医学“喉喑”范畴,又有“暴痦”“卒痦”“久痦”及“久无音”之称.其病机多为素体不足,卫外不固,风寒热邪趁虚而入,内伤七情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咽喉病后余邪未清,迁延不愈,结聚于喉;或发声过度,耗气伤阴,喉咙脉络受阻,喉部失养,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结于喉...  相似文献   

6.
张永文  张晓立  程艳 《河南中医》2016,(7):1294-1296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日久,失治误治,痰瘀阻络,或劳欲过度,损伤肾气,或年老体虚,肾元不固,肌肉筋骨失其濡养,皆可导致关节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的中医病因有:病久失治,素体虚弱,年老体衰。其病机特点:久病则瘀血阻络,多兼痰浊阻络,病久则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该病可分为瘀血阻络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等。由于瘀血阻络是RA关节畸形的重要发病机制,故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疾病,属于中医学“肺胀”、“喘病”、“咳嗽”等范畴。由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不断增高,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对此作一概述。1 病因病机研究 孙氏认为本病多由肺系疾患日久或迁延失治,损伤正气,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致使气机郁滞,痰阻气道,痰瘀互结而为本虚标实之证。梁氏认为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证,本属肺脾肾虚;标乃风痰瘀阻。洪氏认为痰瘀阻肺、气机不利为其基本病机。这已被近年来有关瘀血的研究结果所证实;而且“痰证”本身,一方面是气道炎症的产物,另一方面也多表现为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属中医"骨痹"范畴,多因脏腑经络失调,阴阳气血亏损,气机阻滞,痰瘀互结,热毒内蕴所致。其病位在骨,病本在肾,为本虚标实之证;以五脏亏虚为本,气滞、痰阻、血瘀、毒结为标;早期以邪实为主,后期以本虚为主。临证时宜辨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热毒炽盛、痰毒瘀阻、脾肾阳虚5型,分别以骨痹系列方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ankyiosing spondylitis,AS)属中医“痹病”、“骨痹”范畴,主要是由于肝肾气血不足,卫阳不固,感受风寒湿邪,外邪流注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可将其分为肝肾亏虚、湿热阻络、寒湿阻络、痰瘀阻络4个证型。西医认为这是一种累及  相似文献   

10.
一、久痢之机内虚为本吴鞠通认为导致久痢的病因是脏气本虚。他在《温病条辨》久痢的条文中常提到:“老年久痢,脾阳受伤……肾阳亦衰”,“久痢伤肾”,“久痢阴阳两虚”,“久痢伤及厥阴”,凡此等等,都说明久痢之因,内虚为本。或因脏气本不足,或因误治、失治日久损伤脏腑之气,或因年老、病后元气衰弱所致。吴氏虽然强调久痢以内虚为本,但并不忽视寒热错杂、虚中有实之变。他认为,痢疾之名虽有数十种之多,究其病因,湿热者最为常  相似文献   

11.
许辉  仇杰  陈中  郑阳  仇湘中 《陕西中医》2022,(9):1272-1274
仇湘中认为老年性膝骨关节炎以“虚、瘀、痰”为病机特点,因年老体衰、气血不能正常濡养筋骨,则肌肉不充,筋骨不坚,髓海失养,髓枯骨痿,发为本病。老年性膝骨关节炎“虚、瘀、痰”三者相互影响,“因虚致瘀、因虚致痰、痰瘀互结”。仇湘中采用平补肝肾、化痰逐瘀法治疗本病,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陈德济教授以自治痛风灵方治疗痛风 ,疗效很好 ,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陈德济教授认为痛风是由于脾肾两虚 ,运化失司 ,或因过食膏粱厚味 ,以致湿热内蕴 ,浸渍于肌肉关节 ,又兼外感风湿之邪 ,侵袭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痛风反复发作 ,病久必致肝肾阴血亏损 ,骨失所养 ,不荣则痛。急性期多为湿热蕴结 ,间歇期则多为肝、脾、肾虚 ,病理因素为浊毒瘀痰。陈教授尤其重视浊毒瘀痰在痛风中的重要性。他提出 ,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 ,血尿酸增高 ,体内“垃圾”的堆积导致了痛风的发作。体内“垃圾”中医称为“浊毒瘀痰”。陈教授…  相似文献   

13.
中风后抑郁症发病机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容  周治明 《河南中医》2010,30(4):335-336
从肾虚痰瘀阻窍、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病久气血暗耗成劳三个方面对中风后抑郁症的病机进行探析,提出在辨证治疗时,不能忽视其“虚”、“痰”、“瘀”的基本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麟 《吉林中医药》2004,24(12):54-56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属中医“痹症”范畴 ,历代医家称为“历节风”、“顽痹”、“骨痹”等 ,著名中医风湿病专家焦树德根据其发病及临床特征 ,定名为“痹”。兹将 2 0 0 1年以来中医治疗RA情况 ,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李宝丽等[1 ] 认为正气不足 ,卫外不固是发病的内在必然因素 ,风寒湿邪外侵是致病的重要条件。久痹不愈 ,气血运行不畅日甚 ,病及脏腑 ,内舍其合 ,肝肾亏虚 ,痰瘀互结 ,病位于筋骨 ,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怀君[2 ] 认为RA活动期主要病因病机为感受风热、热毒之邪 ,或风寒湿入侵机体 ,郁久化热为毒 ,导致气血雍…  相似文献   

15.
张兆杰 《北京中医药》2018,37(9):869-871
中医学认为肾精亏虚、督脉失养为脊柱退变性疾病发病的内在基础,外感风寒湿邪为外在诱因,日久痰浊瘀血痹阻督脉致使筋脉失养、骨枯髓减而致病。可分为以下5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痰瘀互阻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及督脉痹阻型。总体以补肾通督为基本治则,多选用补肾壮骨通督的药物如鹿胶、补骨脂、桑寄生、生地黄、熟地黄、骨碎补、菟丝子、枸杞子、羌活、独活等,并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之病机总属本虚标实,郭义教授认为瘀血为各标证之首,治疗时尤重气血,将畅气机、化瘀血贯穿始终,以调理气血为本病治疗之中轴,气血并治,以致调和;将本病辨证分为痰浊痹阻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和而不同,“和”方而治;并主张以人为本,因人制宜,重视患者的情志调理,是郭义教授同病异治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浅谈现代医学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之“痛风”与中医的“历节病”相类似。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与中医因内伤,气血亏虚,外感风寒湿邪,以致痰癖,阴火流注经络,风、寒,湿、痰、热(火)、虚交相为害,污浊凝聚,不得运行而作痛相关。  相似文献   

18.
高想  李靖 《新中医》2011,(2):142-143
痹病,或称痹证。是由于人体营卫气血失调,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或由内生湿、痰、瘀、热:或日久正虚,气血经络为病邪闭阻;或失于濡养,而引起经脉、肌肤、关节、筋骨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僵直、畸形、肌肉萎缩,活动障碍,甚或累及脏腑的病证。痹病的发病,不外乎本虚和标实两方面。标实之因有感受外邪、肝气郁滞、血瘀、痰湿等:本虚之因有肝肾亏虚、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并与时令节气、情志失调、饮食起居、年老体衰、劳损外伤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黄珊  白彦萍 《北京中医药》2023,(10):1088-1090
白彦萍教授将慢性皮肤病的关键病机总结为“风痰瘀邪久蕴不解,气血失和”,临床多从风、痰、瘀邪论治,而风有内风、外风之分,痰有夹风之痰与络脉顽痰之别,瘀有脏腑之瘀与络脉瘀结之异。因此在治疗上也有疏散外风、搜逐内风,祛风化痰、剔痰散结,以及活血化瘀、通络散瘀的不同。擅用蝉蜕、蛇蜕、僵蚕、全蝎、蜈蚣、土鳖虫、水蛭及各种蛇类药物,借虫蚁蠕动走窜之性,搜剔络中顽痰瘀血,驱逐内外风邪,松动病结,推陈致新。对于病久气血失和,延虚入络者,白教授在补虚的同时以少量虫类药入络达腠,起补而不滞、调畅气血之功。  相似文献   

20.
刘宝文教授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加之后天失调,损伤脾肾,气血亏虚,正气不足,邪毒乘虚而入,入骨伤髓,或邪毒内蕴,耗气伤血,邪正交争,致气血亏虚,久虚不复或正不胜邪,影响脾肾功能,无力抗邪,发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提出“扶正祛邪”、“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根据邪正盛衰态势,酌配扶正、祛邪药物;在组方遣药配伍中体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注意剂量比例,结合现代医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