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目前由于胰岛来源匮乏,使得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故体外将胰腺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成为研究焦点。目的:于体外将小鼠胰腺干细胞诱导成胰岛样细胞团并对其进行相关检测,探寻一种胰腺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胰岛及鉴定的技术和方法。方法:体外获得纯化的小鼠胰腺干细胞,采用联合诱导剂对其进行成胰岛方向的诱导分化,并对诱导形成的胰岛样细胞团进行形态学观察、双硫腙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结论:实验通过细胞形态学和细胞生长特性的观察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体外成功获得了小鼠胰腺干细胞,采用联合诱导剂将其诱导成胰岛样结构,呈球形,以较细长的蒂部与瓶底连接,双硫腙染色将其染成铁红色。RT-PCR和Western blot法可分别检测到胰岛样细胞团的胰岛素mRNA和胰岛素蛋白。结果证实小鼠胰腺干细胞可体外诱导分化成含β细胞的胰岛样细胞团。  相似文献   

2.
背景:胰腺干细胞可在体外维持胰岛的结构,减少胰岛细胞坏死及凋亡,延长胰岛的体外存活时间,保护胰岛的活性。 目的:探索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共移植体内保护移植胰岛,提高胰岛移植疗效的可行性。 方法:将成年大鼠35只随机等分为联合移植组、单独胰岛移植组、单纯胰腺干细胞移植组、模型组及对照组,前4组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柠檬酸盐缓冲液建立糖尿病模型。联合移植组、单独胰岛移植组、单纯胰腺干细胞大鼠分别在左侧肾包膜下移植分离纯化孕16 d SD大鼠胎鼠胰腺干细胞和/或成年SD大鼠胰岛。 结果与结论:联合移植组大鼠移植后5 d内血糖可降至正常,血浆胰岛素达到正常水平,胰岛存活时间(18.2±2.4) d;单独移植组大鼠血糖可于移植后1周内降至正常,胰岛存活时间(14.4±2.1) d;两组胰岛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而其他组糖尿病大鼠血糖均未能降至正常范围。说明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共移植可延长胰岛体内存活时间,保护胰岛功能,提高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3.
背景:随着人类孤雌胚胎干细胞系的成功建立,对该细胞的进一步分化功能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类孤雌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的潜能.方法:自主建系孤雌来源人胚胎干细胞和正常来源人胚胎干细胞各1株,运用基于胰腺体内发育规律的改良5阶段诱导法诱导人孤雌胚胎干细胞为胰岛样细胞团,加入不同生长因子及诱导试剂对人胚胎干细胞分5阶段序贯培养.结果与结论:终末分化细胞光镜下呈团状聚集,RT-PCR、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分化细胞表达胰岛细胞特征性的基因与蛋白.胰岛素释放实验提示获得的细胞具有胰岛样生化功能.由人类孤雌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细胞团具备胰岛的基本特征,是未来治疗1型糖尿病的可用材料.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胰腺干细胞在体外诱导转分化效率和分化成熟度较低,哪些基因在转分化中起关键性调控作用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转分化的胰岛样细胞与天然胰岛细胞在成熟度上的基因差异,筛选对转分化起关键性调节作用的基因。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水平的对照实验,于2004-07/2006-04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D大鼠胰腺分离的胰腺干细胞转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团,SD大鼠分离的天然胰岛。方法:分离和消化SD大鼠胰腺,用差异性贴壁、低血清培养等方法纯化出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利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CK-19和PDX-1。通过含有exendin-4、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尼克酰胺等细胞因子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使之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应用双硫腙染色和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提取转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和天然胰岛细胞RNA,利用大鼠22000位点寡核苷酸芯片进行杂交,筛选差异性表达的基因,并进一步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验证13个相关基因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转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团和天然胰岛鉴定,差异性基因筛选和鉴定。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072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397个,上调10倍以上的基因35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675个,其中下调20倍以上的基因37个。上调10倍以上的差异性基因中与细胞组织和生物发生相关基因最多,下调20倍以下的基因中与发育相关基因最多。对选定的13个与胰岛细胞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PDX-1,PDX-4,PDX-6,Nkx2.2。Nkx6.1,Nkx6.2,Ptfla,Isll,Ngn3,Mytl,Ptfla,capn5,Ppy,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一步验证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转分化的胰岛样细胞与天然胰岛细胞基因表达差异显著,参与胰岛发育的关键基因表达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5.
背景:损伤胰腺提取液含有胰腺再生过程的特异性生长因子,能够促进β细胞系增殖和胰岛素分泌,可能有助于胰岛再生和细胞分化。目的:观察损伤胰腺提取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5-06/2007~03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完成。材料: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只,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活化素A、视黄酸、胰蛋白酶抑制剂为Sigma公司产品,链脲菌素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大鼠腹腔注射链脲菌素,2d后血糖浓度超过10mmol/L时取其胰腺组织,在含有胰蛋白抑制剂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制备匀浆,2次离心后取上清,即为损伤胰腺提取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当传代细胞生长至70%~80%融合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以体积分数为0.02的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11d;活化素A+视黄酸组以活化素A、视黄酸各自诱导24h,再以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尼克酰胺、尼克酰胺+exendin4各自诱导3d;活化素A+视黄酸+损伤胰腺提取液组在前组基础上添加损伤胰腺提取液;损伤胰腺提取液组单纯以损伤胰腺提取液诱导11d。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对分化细胞表型进行检测,ELISA法检测细胞胰岛素的分泌水平。结果:活化素A+视黄酸组、活化素A+视黄酸+损伤胰腺提取液组有较多的胰岛素阳性反应细胞出现,且后者形成的胰岛样结构较前者大而多;损伤胰腺提取液组可见较少的胰岛素阳性反应细胞及胰岛样结构。各诱导组均检测到胰岛素1mRNA的表达,培养上清中均可检测到胰岛素的分泌,且活化素A+视黄酸+损伤胰腺提取液组胰岛素分泌水平〉活化素A+视黄酸组〉损伤胰腺提取液组(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呈阴性表达。结论:基于前期活化素A、视黄酸及其他成熟因子的诱导方案基础上,损伤胰腺提取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诱导分化效率。  相似文献   

6.
与胎鼠胰腺干细胞共培养保护大鼠胰岛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如何保护胰岛功能一直是胰岛移植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很多研究表明,干细胞除了自身具有较强的增殖分化能力之外,还可通过分泌一些细胞因子或者通过细胞一细胞接触、融合等方式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维持正常组织细胞功能.本实验利用胎鼠胰腺干细胞与大鼠胰岛共培养,观察其在保护胰岛功能、延长胰岛体外存活时间方面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4在深圳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体质量500 g、孕16 d的雌性SD大鼠1只,10周龄、体质量200~250 g SD大鼠20只,雌雄不限,均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分离纯化孕16 d SD大鼠胎鼠的胰腺干细胞,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术鉴定;采用胶原酶V消化、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纯化SD大鼠胰岛,并应用双硫腙鉴定.按随机对照表法将胰岛培养分单纯胰岛培养、胰岛与胰腺干细胞联合培养两组,15孔/组.③实验评估:观察胰岛形态变化及胰岛存活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胰岛素分泌量并计算刺激指数.结果:①胎鼠胰腺干细胞培养传代3代后免疫细胞化学可见巢蛋白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巢蛋白阳性细胞含量占74.1%.②单纯培养组培养3 d时,胰岛生长状况较好,轮廓清楚,培养7 d时.胰岛结构变松散,边界不清,培养超过14 d后,胰岛结构均己破坏.联合培养组培养3 d时.胰岛生长良好,大部分胰岛悬浮生长,部分胰岛与贴壁干细胞松散黏附,培养7 d后大部分胰岛仍完整,培养14d时仍可见完整胰岛.③联合培养组培养7,14d时胰岛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培养组(P<0.01);④高糖刺激下联合培养组培养7 d时胰岛素分泌刺激指数明显高于单纯培养组(P<0.01).结论: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联合培养可以明显延长胰岛体外存活时间,并保持良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学术背景: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的胰岛细胞可以发挥对血糖的生理性调节作用。大量研究证明可以从胚胎干细胞、胰腺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肝脏干细胞或脐血干细胞等诱导分化出胰腺β细胞。目的:深入认识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腺β细胞的研究现状。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6—07的相关文献,检索词“stem cell,differenliation,culture,pancrea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2000-01,2006—07的相关文献,检索词“干细胞,胰岛,诱导分化”,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42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干细胞和干细胞向胰腺β细胞诱导分化相关的文章。②若内容相似,选取首次实验报告及近5年较权威杂志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或类似的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干细胞向胰腺β细胞诱导分化方面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1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胰岛移植是目前治疗Ⅰ型糖尿病和部分Ⅱ型糖尿病效果最理想的方法。由干细胞诱导分化得到的胰腺β细胞可以发挥调节血糖的作用,在许多小鼠糖尿病模型研究中起到了降低血糖的作用。目前用于诱导分化为胰腺β细胞的干细胞来源包括胚胎干细胞、胰腺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肝脏干细胞或脐血干细胞等。在不同的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腺β细胞的研究中,分为体内和体外两种诱导分化方法,而体外诱导法多数采用分步诱导的方式,也有部分实验利用基因技术的方法进行诱导。结论: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可以在体外通过多种方法诱导分化得到胰腺β细胞,但得到的胰腺β细胞数量及其诱导分化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人胰岛素基因及某些血糖调节酶基因的克隆,以及重组载体为基础的基因克隆技术的建立,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容易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且具有体外扩增明显而无致瘤性的优点.目的:利用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蛋白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PDX-1)基因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基因修饰向胰岛样细胞的分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基因学体外实验,于2008-01/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糖尿病患者,由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干细胞中心提供.方法: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技术构建PDX-1基因的cDNA,酶切后插入经相同酶切处理的含绿色荧光蛋白的空白载体PEGFP-N1,构成重组质粒,再进行Bgl Ⅱ、HindⅢ双酶切筛选、鉴定并测序.Percoll法分离培养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当细胞汇合至90%时胰蛋白酶消化传代.转染前1 d加入无抗生素培养基,将第3代细胞按5×105接种于6孔培养板,适量重组载体及脂质体溶解后混合形成DNA-脂质体混合物,培养5 h后更换普通培养液.同时设立对照组,在6孔板中进行空白质粒转染.主要观察指标:脂质体介导转染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DX-1蛋白的表达;双硫腙染色鉴定细胞分化情况.结果:通过测序、凝胶电泳、酶切等确定PDX-1基因已正确插入重组质粒.荧光显微镜下,成功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出绿色荧光,质粒转染效率约70%.转染8 d的细胞PDX-1呈阳性表达,对照组细胞PDX-1呈阴性.转染后14 d可见半悬浮的胰岛样细胞团,双硫腙染色呈棕红色,而未转染的对照组细胞双硫腙染色不着色.结论:PDX-1基因重组载体能够导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且稳定表达,并可以转化为胰岛样细胞.  相似文献   

9.
背景:胚胎干细胞、胰腺干细胞、肝卵圆细胞、小肠上皮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那么脂肪干细胞是否也可以呢?目的:探讨兔脂肪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以常规方法从兔脂肪抽吸物中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传2代后,用高浓度葡萄糖(25mmol/L)培养液DMEM以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尼克酰胺诱导兔脂肪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第2代兔脂肪干细胞经过高糖诱导后,细胞形成细胞团;并且形成了双硫腙染色阳性的细胞团;免疫细胞化学表明诱导后细胞内的细胞胰岛素染色阳性。说明兔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这种胰岛β样细胞具有表达、储存胰岛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胰岛干细胞转分化胰岛样细胞与天然胰岛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目前在胰腺干细胞体外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转化效率,转分化胰岛样细胞的成熟度,能否代替天然胰岛的功能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实验将分离纯化、扩增的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并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与天然胰岛功能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 07/2005-04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暨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SD大鼠10只,采用差异性贴学、低血清培养等方法纯化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后,在含exendin-4、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尼克酰胺等细胞因子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将其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以DTZ染色和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分离纯化SD大鼠天然胰岛,对胰岛样细胞团与天然胰岛进行葡萄糖刺激试验,检测培养液上清液中胰岛素和C肽的水平.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从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分离纯化的细胞呈CK-19染色阳性,PDX-1染色阴性,表明为胰腺干细胞.诱导4周后,细胞逐渐汇聚成胰岛样细胞团,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证明有胰岛索分泌.②葡萄糖刺激实验显示,在低糖和高糖刺激下,胰岛样细胞团胰岛素的分泌量约为天然胰岛的1/30和1/35,C肽分泌量为天然胰岛的1/32和1/26.结论:目前胰腺干细胞体外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成熟度与天然胰岛仍然存在较大差别,其在功能仅为天然胰岛的1/30~1/3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胎儿胰腺干细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及治疗大鼠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9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人胰腺干细胞为本实验室冻存的1株传至50代的人胎儿胰腺干细胞。采用DMEM/F12培养液,添加B27、1g/L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1g/L牛血清白蛋白、10mmol/L烟酰胺、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1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应用双硫腙染色、RT-PCR及葡萄糖刺激试验对该胰岛样细胞团进行鉴定。采用完全随机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链脲菌素注射组24只,正常对照组6只。空腹12h后,两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70mg/kg体质量的链脲菌素和0.1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大鼠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48h、第5天和第8天空腹断尾采血,测定全血血糖浓度。选取连续2次血糖浓度高于16.7mmol/L的大鼠作为糖尿病模型。采用完全随机法从已成模的糖尿病大鼠中挑出18只分为3组:胰岛移植组9只,进行肾被膜下胰岛样细胞团移植,每只大鼠植入胰岛数(3000±100)个;干细胞移植组3只,肾被膜下移植未进行诱导的胰腺干细胞,细胞数约2×106个;糖尿病对照组6只,肾被膜下移植不含细胞的培养液。3组大鼠均于移植前及移植后48h测定空腹血糖浓度,每周定点测空腹血糖及称体质量1次。结果:18只符合糖尿病模型标准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成功将人胎儿胰腺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双硫腙染色阳性,RT-PCR检测表达胰岛素,经葡萄糖刺激能释放胰岛素。②共有22只大鼠糖尿病成模,成模率达91.7%。③胰岛移植组大鼠移植后2周内,血糖浓度均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血糖浓度范围;移植后第3周血糖浓度迅速上升,之后一直维持高血糖状态。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移植后血糖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移植后第6周血糖开始下降,之后维持于较低水平。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血糖浓度一直处于糖尿病血糖浓度范围内。结论:人胎儿胰腺干细胞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该胰岛团能分泌胰岛素,具有一定的抗大鼠糖尿病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前期实验采用药物诱导的方法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大鼠胰岛细胞共同培养及移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观察其在胰岛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及在体环境中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9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生殖遗传实验室完成,属于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1]实验材料:SD大鼠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脐带取自汕大附二妇产科健康足月妊娠剖宫产的胎儿,产妇及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实验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采用酶消法分离大鼠胰岛细胞.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大鼠胰岛细胞以半透膜相隔共同培养,在共培养的第3,7,14天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水平,RT-PCR方法检测PDX-1基因的表达,以单独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经尾静脉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人insulin基因表达.结果:[1]共培养条件下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由长梭形逐渐变圆,并聚集成团.[2]放射免疫法结果表明,共培养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分泌的胰岛素量也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3]未经共培养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PDX-1,共培养3d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达PDX-1,共培养7d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仍表达PDX-1,共培养14d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未表达PDX-1.[4]未经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鼠胰腺不表达人insulin基因,而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鼠胰腺在第60天时能够检测出人insulin基因.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在体内外的微环境中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学术背景:近几年采用胰岛细胞或胰腺移植治疗糖尿病取得一些疗效,但仍存在供体匮乏和免疫排斥两大难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成为胰岛样细胞。 目的:分析总结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向胰岛样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7—08/2007-08的相关文献,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insulin secreting cel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8/2007-08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分泌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08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 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向胰岛样细胞的诱导分化方面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2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①由于胰腺和神经系统具有相似的发育控制机制,目前认为神经生长因子可能是胰腺发育的关键信号。利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能力,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凶子将其诱导成为nestin阳性细胞,该细胞在添加含有胰岛细胞赖以生存的条件培养液中为适宜微环境,将被进一步诱导为胰腺样细胞。②目前针对胰岛素样细胞的鉴定与功能学研究有以下几方面:细胞形态学观察是否有类似胰岛样细胞团的聚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诱导后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的表达;用RT—PCR法对诱导后细胞的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基因表达测定;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索释放试验来研究诱导后?  相似文献   

14.
学术背景:近几年采用胰岛细胞或胰腺移植治疗糖尿病取得一些疗效,但仍存在供体匮乏和免疫排斥两大难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成为胰岛样细胞.目的:分析总结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向胰岛样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7-08/2007-08的相关文献,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insulin secreting cel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8/2007-08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岛素分泌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08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向胰岛样细胞的诱导分化方面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2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由于胰腺和神经系统具有相似的发育控制机制,目前认为神经生长因子可能是胰腺发育的关键信号.利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能力,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将其诱导成为nestin阳性细胞,该细胞在添加含有胰岛细胞赖以生存的条件培养液中为适宜微环境,将被进一步诱导为胰腺样细胞.②目前针对胰岛素样细胞的鉴定与功能学研究有以下几方面:细胞形态学观察是否有类似胰岛样细胞团的聚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诱导后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的表达;用RT-PCR法对诱导后细胞的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基因表达测定;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试验来研究诱导后胰腺细胞的功能.结论:随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成胰岛样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解决糖尿病细胞治疗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方案.经过诱导分化所得到的胰岛样细胞,其胰岛素分泌量远小于正常胰岛细胞,因此目前急需解决在体外高效诱导且符合人生理的胰岛细胞,并将其安全移植入人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背景:1型糖尿病的胰岛移植治疗一直面临供体来源不足与免疫排斥两大关键问题,寻找一种自体来源的种子细胞通过组织工程方法制备类胰岛组织可以提供充足新型供体、降低异基因供体移植的不良反应。目的:分析成人脂肪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对葡萄糖敏感、可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性胰岛样细胞团的能力,探索体外制备类胰岛组织的技术路线。‘方法:首先分离纯化人体脂肪干细胞,采用新型植物诱导剂Conophylline与其他诱导因子的不同组合将脂肪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观察不同组合的诱导分化效率,并利用特异性染色、RT-PCR,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对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团在基因水平与蛋白水平上进行鉴定,最后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团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情况。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具有多能干细胞特性,可诱导分化为具有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浓度反应性类胰岛细胞团;Conophylline与尼克酰胺联合诱导可大幅度提高诱导分化效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由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胰岛样细胞存在数量少、胰岛素分泌量少以及能否达到临床移植要求等问题.目的:观察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人脐血干细胞体外向胰岛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5/09在辽宁省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细胞研究中心完成.材料:脐血来源于足月分娩的健康产妇,由沈阳市德济医院提供.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1组首先以低糖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添加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20 μg/L表皮生长因子,培养成巢蛋白阳性细胞后改为高糖DMEM培养液,添加2%B27和10 mmol/L尼可酰胺.诱导2组直接以高糖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添加20 mmol/L尼可酰胺、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2%B27及0.1 mmol/Lβ-巯基乙醇.对照组只添加与诱导组相同的培养液,不加入任何细胞因子.主要观察指标:诱导分化后对贴壁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胰岛素抗体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双硫腙染色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脐血干细胞通过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后,可见散在的胰岛样细胞或成群的胰岛样细胞群,呈Insulin阳性反应.诱导1组细胞散在或成群分布,诱导2组则多为散在分布的胰岛样细胞,且细胞相对较小,几乎没有胰岛细胞团.双硫腙染色后诱导1组有少部分较大的胰岛样细胞呈阴性,诱导2组细胞均呈棕红色阳性表达,未诱导的对照组细胞呈阴性.结论:人脐血干细胞通过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后具有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的潜能,但诱导1组中部分细胞可能是非胰岛索细胞,而诱导2组胰岛样细胞均一性较差,可能与胰岛细胞种类较多、大小不一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干(ES)细胞植人大鼠隔区和海马内后的分化情况,并对其作研究和分析。方法成年SD大鼠35只,体质量200~250g,雌雄不限。以SD大鼠为宿主,将ES细胞移植入宿主隔区和海马内,移植后l,2,3,4和8周后取脑,冷冻切片,进行Nissl,M6,NSE,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S细胞移植入大鼠隔区和海马内后,从第2周开始表达M6、GFAP、NSE等抗原,持续至第4周,主要位于移植区内,较少迁移。结论小鼠ES细胞移植入大鼠隔区和海马内后,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8.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基质中,具有横向分化潜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向3个胚层的细胞进行分化.目的:文章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神经元诱导分化及其机制、细胞移植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9/2007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07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章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发展现状及神经元诱导分化及机制和移植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的文献.文献评价:共收集到230篇相关文献,7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58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选取29篇文献进行分析,分别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8篇、神经元细胞方向分化及其机制17篇、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4篇.资料综合:由于尚未找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其在体内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如何限定体内外诱导条件使其向所需细胞或组织定向分化以及移植时机、是否具有致瘤性等问题尚需深入研究.但近来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的诱导方法和机制,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损伤方面取得很多成果.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获得、易培养、低免疫原性等特性,已成为具有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临床疾病潜在实用价值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