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鼻鼽,古代又称鼽嚏、鼽鼻、鼽水、鼻流清水等,《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1]曰:"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礼记·月令》言:"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此是关于鼻鼽最早的记载。《素问·脉解》[2]:"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  相似文献   

2.
刘春松 《新中医》2015,47(7):310-311
<正>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1]。鼻鼽最早的记载,始见于西周《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当时人们已认识到鼻鼽与气候、环境的异常有关。鼻鼽一名,首见于《素问·脉解篇》,曰:"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素问玄机原病式》:"鼽者,鼻出清涕也。"鼻鼽  相似文献   

3.
总结现代临床辨治经验和认识,认为鼻鼽发病与脏腑虚损关系密切。气虚则温煦、防御及固摄作用减退,鼻窍功能失常;肺气亏虚,则鼻失温养,肺不主涕;脾气虚弱则清气不升,鼻窍失养;肾气不足则精气不布、肾阳失温煦,鼻窍功能失常,而成鼻鼽。  相似文献   

4.
曹良东  田策  王丹  郑莉  吴节 《河南中医》2012,32(11):1466-1467
鼻鼽的病位在鼻,其本与肺、脾、肾三脏阳气虚损有关.温补阳气可使阳气得以疏通,脏腑得以温煦,脏腑功能正常发挥,则阳气自然充足,作用发挥充分.故在鼻鼽的治疗当中应当重视阳气的作用.治疗方法上可采用中药、针刺、艾灸、拔罐等多种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鼻鼽的病机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气虚或阳虚,病因多为素体亏虚、外感邪气、饮食失节等,病性多属虚实夹杂,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下,临床应用中药内服、中医外治法(针刺、艾灸、拔罐、穴位贴敷等)等治疗鼻鼽,疗效较佳。该文通过整理古籍文献,结合临床所见,发现鼻鼽的发病除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外,还涉及心、肝二脏,因此临床辨证应基于五脏、八纲理论,明确鼻鼽病位、病性,明辨缓急,对证施治,以提高临床疗效。该文试从五脏角度探讨鼻鼽的病机及针灸应用。  相似文献   

6.
钟萍  田理指导 《四川中医》2010,28(12):46-48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世简称之为《内经》,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本文将其中对鼻鼽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认识整理叙述,以期对本病的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鼻鼽属祖国医学鼽窒、鼽嚏等范畴,为儿科常见难治病,现代医学多采用免疫疗法、激素吸入、抗组胺药物等治疗方法,多伴有不同程度毒副反应,且远期疗效不佳。中医治疗小儿鼻鼽有独特优势,但文献研究多以腑脏虚损、寒热等观点立论。根据本病发病特点,提出伏风理论,并从消风论鼻鼽辨证治疗,在发作期、缓解期分别治以疏风宣肺化痰通窍、扶正治本消风,颇有收效。  相似文献   

8.
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特征的鼻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在临证中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辨治:肺气虚寒,卫表不固;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肾阳不足,温煦失职;肺经伏热,上犯鼻窍.归纳起来一为肺脾肾阳气亏虚,风寒外袭;二为肺经风热,热邪外越而发.但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鼻鼽与肝胆关系亦非常密切,现结合医案论之.  相似文献   

9.
鼻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过敏性鼻炎,其发病与外感六淫有着密切关系。现代中医多从风寒之邪论治,以热论治比较少见。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等角度对古代医家以热论治鼻鼽的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以期为现代临床预防和治疗鼻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鼻鼽相当于西医学的变应性鼻炎,为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脏腑虚损,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邪气乘虚侵袭,使肺失通调,津液停聚,壅塞鼻窍,邪正相搏于鼻窍所致.本病虽表现在肺系,其病机变化与脾、肾也有一定关系.笔者根据临床观察发现该病临床从肝论治,疗效亦较显著,现举临床案例3则,希望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1.
分析古今文献对鼻鼽的论述,归纳鼻鼽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的古今治疗,认为对鼻鼽的辨证分型、针灸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规范化,以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田理教授从肺、心两脏入手治疗变应性鼻炎,使用玉屏风散合炙甘草汤加减,其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13.
鼻鼽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其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李良主任医师为“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导师,从医40余载,善于治疗内科杂病,他通过总结大量临床经验,提出鼻鼽病与先天禀赋异常相关,主要病机为肾阳不足、肺气虚弱、复感外邪,以调整禀赋、温补肾阳为主,兼以祛风宣肺开窍为治疗大法,自拟方药,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4.
从"五脏相关"论治疑难病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正华 《中医杂志》2007,48(4):335-335
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曾说过:“研古渐深方悟细,临证愈久始知难。”的确,临床疾病众多,证候错综复杂。笔者依据《内经》“五脏相关,移皆有次”之旨,辨治疑难病,略有体会,今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以飨同道,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5.
鼻鼽发病与风有着密切联系,与鼻鼽相关的风既包括外风,又有内生之风,王士贞教授治疗鼻鼽采用祛风散寒、培土祛风、治血祛风法,临证疗效确切。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鼻鼽的古文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鼻鼽为过敏性鼻炎的古病名,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历代医家都各执己见,故将其按照运气学说,寒邪,火热,外寒内热,经脉失调,胞痹以及正气虚衰等致病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并将其中的用穴规律进行总结,以期对本病的现代针灸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鼻鼽是指以鼻痒、流清涕和鼻塞为主症的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笔者数年来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本病3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39岁;病程最短者半天,最长者5年。主要症状为突发性鼻酸鼻痒,继而喷嚏连发,流出大量清水样鼻涕以及鼻塞和暂时性嗅觉丧失。鼻粘膜肿胀、色淡白。亦可兼有不同程度的头痛、耳鸣。  相似文献   

18.
鼻鼽是以流出清涕,不辨香臭为主的一种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过敏性鼻炎等病症.该病临床常反复发作,顽固难愈,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近几年笔者采用自拟祛湿止鼽汤治疗本病患者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浅析古代医家以热论治鼻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文静  熊永伟  田理 《光明中医》2010,25(7):1156-1157
<正>有关鼻鼽的记载,最早见于西周《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而正式称之为鼻鼽则首先见于《素问·脉解篇》,曰: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此后对鼻鼽的病  相似文献   

20.
鼻鼽为中医病名,首见于<素问·脉解篇>"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传统名称为"鼽嚏".鼽,见于<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历代医家对鼻鼽均有论述,但将鼻鼽作为专病进行论述且较全面的,当数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此病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发、流清涕不止、鼻塞为主要症状的鼻病,应包括现代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非变应性嗜酸细胞增多性鼻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