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合并下腔或下肢静脉血栓的布加综合征(BCS)的应用价值。方法全组29例BCS,造影发现下腔静脉(IVC)肝段上方狭窄或闭塞,同时伴有IVC血栓形成,部分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腘静脉置管溶栓后,其中25例二期行血管腔内成形术。结果 18例血栓基本消失或明显缩小、管腔通畅,其中6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12例行球囊扩张加支架成形术;9例患者溶栓后陈旧性血栓范围仍然广泛,其中7例行腔内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2例有明显出血倾向后停药,闭塞范围仍然广泛,无肺栓塞发生。25例随访2~62个月,平均31个月,21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2例明显缓解后复发,2例未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84.0%。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BCS合并下腔或下肢静脉血栓的溶栓效果优于全身用药,溶栓后介入治疗微创,疗效好,可作为此类疾病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2年6月期间因膜性或短段闭塞性IVC型BCS合并IVC血栓形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小球囊预开通治疗及可回收支架治疗患者的疗效。结果 128例患者中,9例行搅拌溶栓治疗(搅拌溶栓组),56例行小球囊预开通治疗(预开通组),63例行可回收支架治疗(可回收支架组)。除可回收支架组有1例患者于术中发生支架断裂、行外科手术外,其余127例患者的介入手术均成功。术后可回收支架组发生支架移位2例,余2组无并发症发生。预开通组与可回收支架组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回收支架组的住院费用高于预开通组(P〈0.01)。术后128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18-66个月,平均44.2个月。随访期间,搅拌溶栓组有1例、预开通组有6例、可回收支架组有6例患者发生原闭塞处的再次狭窄闭塞,预开通组与可回收支架组的再次狭窄闭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经再次扩张治疗后未再发生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结论搅拌溶栓技术治疗IVC型BCS合并IVC新鲜血栓形成安全而有效;小球囊预开通技术及可回收支架技术治疗IVC型BCS合并IVC陈旧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满意,且前者更经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以小球囊预扩张联合导管溶栓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纳入33例接受小球囊预扩张联合经导管溶栓治疗及血管成形术的单侧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其中14例病变仅累及髂动脉、8例仅累及股动脉、11例同时累及髂股动脉;记录治疗情况及随访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下肢动脉彩超及CT血管造影。结果 33例均治疗成功,经导管溶栓时间为3(2,4)天,25例血栓完全溶解、8例血栓部分溶解;溶栓后22例接受单纯球囊扩张、11例接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33例靶血管及膝下流出道血流均通畅。共随访(19.5±8.2)个月,期间7例出现下肢动脉再闭塞,经二次球囊扩张及植入支架后恢复通畅;无截肢及死亡病例。结论 小球囊预扩张联合经导管溶栓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143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介入方法治疗布加氏综合征 143例的临床经验。 方法 男 92例 ,女 5 1例。年龄 6岁~ 6 5岁 ,平均 34 8岁。共 6种病理类型 :①下腔静脉 (InferiorVenaCava ,IVC)完全阻塞 71例 ;②IVC狭窄 36例 ;③IVC膜性阻塞伴小孔 2 9例 ;④肝静脉 (HV)膜性阻塞 3例 ;⑤近期IVC血栓形成 4例 ;⑥以上IVC病例中同时合并HV阻塞 14例。治疗方法包括 :(1)经股静脉行IVC破膜扩张或狭窄扩张 77例 ;(2 )经股静脉行IVC破膜扩张或狭窄扩张后IVC支架置入术 6 2例 ;(3)经皮经HV破膜扩张 3例 ;(4)经股静脉行IVC置管溶栓 4例 ;(5 )介入治疗后附加降低门脉高压手术 16例。 结果 介入治疗成功率90 2 % (12 9/ 143) ,IVC压力下降范围 (3~ 2 9)cmH2 O ,平均 12 1cmH2 O。发生并发症 8例 ,肺栓塞、支架迁移及支架术后HV阻塞各 2例 ,心包填塞和血胸各 1例。死亡 5例 ,2例死于肺栓塞 ,3例IVC支架术后二期附加肠腔侧侧分流术后死于肝昏迷 ,围手术期死亡率 3 5 % (5 / 143)。单纯IVC扩张病例复发率10 4% ,IVC扩张加支架置入术病例复发率 1 6 % ,其余各组尚无复发者。 结论 ①IVC或HV局限性病变且无继发新鲜血栓者 ,应首选行破膜扩张术。②IVC破膜扩张后出现弹性回缩或复发者应行IVC支架术。③IVC病变合并HV闭塞者 ,IVC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或闭塞的效果。方法 对肝移植后3例门静脉狭窄及2例闭塞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对3例门静脉狭窄、1例门静脉闭塞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造影示狭窄消失,血流通畅;对1例门静脉闭塞行球囊扩张并置管溶栓术,术后3天造影示门静脉通畅,血栓减少。1例术中发生肋间动脉出血,未见门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4例症状逐渐消失、肝功能逐步恢复,随访期间门静脉通畅,1例支架内见少许附壁血栓;1例术后胆总管狭窄,植入胆道支架后,因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死亡。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或闭塞效果良好;对移植后急性血栓形成可行球囊扩张术联合置管溶栓。  相似文献   

6.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血栓为临床治疗难点,安徽省阜阳市第二医院自2003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75例BCS合并IVC血栓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人工血管搭桥、溶栓、支架压栓等方法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低副肝静脉(AHV)压力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27例BCS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8)岁;AHV开口病变者9例,下腔静脉(IVC)病变者12例,AHV与IVC混合病变者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AHV造影并测压以及腔内治疗。9例AHV病变患者行AHV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AHV压力从(25±4)cm H_2O(1 cm H_2O=0.098 k Pa)降至(17±3)cm H_2O;12例单纯IVC病变患者中10例行IVC球囊扩张成形术,2例行开放手术,术后AHV压力从(27±6)cm H_2O降至(15±4)cm H_2O,肝段IVC压力从(27±5)cm H_2O降至(14±3)cm H_2O;6例混合病变患者术后AHV压力从(28±6)cm H_2O降至(14±4)cm H_2O,IVC压力从(26±5)cm H_2O降至(13±4)cm H_2O。所有患者术后3 d腹部症状均有明显缓解,IVC存在病变者,双下肢沉胀感明显减轻,治疗有效率100%;未出现出血和肺栓塞并发症;23例患者随访4~54个月,术后6个月时多普勒超声提示原有病变通畅率100%,后期2例出现IVC再闭塞,再次行球囊扩张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降低AHV内压力有助于缓解BCS患者症状,应重视AHV的存在和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双向插管技术治疗下腔静脉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向插管技术治疗下腔静脉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79例患者采用双向插管技术开通闭塞段下腔静脉,然后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植入支架56例。结果 79例患者技术成功率100%,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双向插管行下腔静脉开通术是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腔导管抽吸术联合置管溶栓及血管成形术治疗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74例BCS合并IVC新鲜或以新鲜血栓为主的混合血栓患者分为血栓抽吸组(32例)和单纯溶栓组(42例)。血栓抽吸组接受大腔导管抽吸联合经导管溶栓及血管腔内成形术,单纯溶栓接受行经导管溶栓及血管腔内成形术,比较2组血栓清除效果、溶栓时间、溶栓药用量及并发症。结果2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血栓抽吸组平均溶栓时间、尿激酶平均用量少于单纯溶栓组(P均<0.05)。血栓抽吸组Ⅲ级血栓清除12例、Ⅱ级19例、Ⅰ级1例,单纯溶栓组分别为17、20及5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血栓抽吸组2例(2/32,6.25%)、单纯溶栓组3例(3/42,7.14%)出现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大腔导管抽吸联合溶栓及血管成形术治疗BCS合并IVC血栓可缩短溶栓时间,减少溶栓药用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介入治疗的选择和疗效. 方法 138例BCS根据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和肝静脉造影分为4种主要类型(I型,IVC膜性狭窄、闭塞;Ⅱ型,IVC节段性狭窄;Ⅲ型,IVC节段性闭塞;Ⅳ型,IVC基本通畅)和9种亚型.治疗方法:经股静脉、右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放置术;经皮经肝、经右颈静脉或下腔静脉行肝静脉PTA和支架放置术. 结果 I型成功率100%(83/83),Ⅱ型成功率75.0%(9/12),Ⅲ型成功率81.6%(31/38),Ⅳ型成功率60.0%(3/5).死亡1例(0.7%,1/138).并发症4例(2.9%,4/138),其中误穿心包2例,支架脱落1例,肝脏出血1例.治疗成功的126例随访3~96个月,平均26个月.复发8例,其中2例死亡;肝癌死亡2例. 结论介入治疗BCS创伤小,操作简单,相对安全,疗效满意,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多侧孔溶栓导管经腘静脉入路留置溶栓的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96例采用腘静脉顺行法穿刺留置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治疗前后健、患肢周径差,静脉通畅率及静脉通畅评分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96例患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经过5~14天留置导管溶栓后血栓大部分溶解,下肢肿胀消退;在手术及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溶栓治疗结束后双下肢周径差≤1.5cm,术后静脉通畅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9.71±2.42)分vs(3.41±1.92)分,Z=1.72,P0.05)],静脉通畅率为(71.42±14.13)%。82例患者通过3~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5.11±3.33)个月,通过超声及临床症状体征的评估,介入治疗的有效率为95.12%(78/82)。结论采用经腘静脉入路留置自制溶栓导管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其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3年9月15例BCS根治术后复发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5例患者,年龄30~68岁,平均46.4岁;共行18例次介入治疗(1例3次,1例2次),其中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10例次,置管溶栓后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5例次,下腔静脉、肝静脉及副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2例次,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并下腔静脉支架植入1例次。围手术期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心包填塞等并发症 。15例患者随访12~106个月,平均41.9个月,13例未出现复发症状及体征,1例肝静脉闭塞在外院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1例下腔静脉再次闭塞保守治疗。 结论:对于BCS根治术后复发患者,选择及时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改善累积通畅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CT对下腔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收集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329例下腔静脉型BCS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检查,并根据CT诊断结果制定介入治疗方案。以DSA治疗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DSA示下腔静脉不完全闭塞型BCS 108例,下腔静脉完全闭塞型221例;CT诊断下腔静脉不完全闭塞型99例,下腔静脉完全闭塞型230例。与DSA结果相比,CT诊断15例假阴性,6例假阳性。CT术前制定是否破膜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97.29%、86.11%、93.49%及93.94%,CT术前制定介入治疗方法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55%、100%、92.52%、96.49%和100%。结论 CT诊断下腔静脉型BCS准确率较高,且有助于制定介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312例经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总结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 (Budd Chiarisyndrome ,BCS)的经验。方法 对 312例BCS患者行下腔静脉 (inferiorvenacava ,IVC)造影 ,确定病变部位、类型 ,再用导丝硬头或穿刺针穿通阻塞部位、球囊扩张、内置支架。结果 本组 312例 ,扩张成功 2 71例 ,其中IVC 2 6 0例 ,肝静脉 (hepaticvein ,HV) 11例 ,放置IVC支架 195例 ,HV支架 1例 ,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术后发生急性肾衰 6例 ,肝昏迷 1例 ,急性心衰 2 1例 ,死亡 1例。并发IVC急性血栓形成 2例 ,死亡 1例。 2 0 3例获随访 6~ 10 4个月 ,复发 2 1例。结论 介入治疗BCS适应于多种病理类型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常继发于IVC滤器置入术后,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和肺栓塞(PE),慢性期表现为IVC狭窄、闭塞及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因此临床上推荐早期清除急性IVC血栓,减少并发症发生。AngioJet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清除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但对急性IVC血栓清除的方法及清除效果研究极少。本文旨在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IVC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行AngioJet治疗的58例急性IVC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安全性、PE发生率、血栓清除效果、滤器取出率以及住院时间和血栓治疗费用增加。结果 58例患者均放置了可回收型滤器,术后56例(96.6%)成功取出,2例(3.4%)3个月后失访未取出。行AngioJet治疗后,III级清除10例(17.2%),II级清除34例(58.6%),I级清除14例(24.1%);联合使用导管吸栓或导管溶栓后(CDT)血栓III级清除14例(24.1%),II级清除36例(62.1%),I级清除8例(13.8%);2例(3.4%)发生IVC阻塞,3个月随访通畅率96.6%;术前存在PE 16例(27.6%),术后出现PE或PE加重2例(3.4%),其余患者无变化或PE减轻,手术前后PE情况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升高,但均未达到急性肝损伤和肾损伤诊断标准。单纯应用AngioJet共22例(37.9%),术后住院时间增加(1.45±0.51)d,增加医疗费用(27 248±78)元;AngioJet联合导管吸栓和(或)CDT共36例(62.1%),术后住院时间增加(2.22±1.22)d,增加医疗费用(30 607±1 13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ngioJet清除急性IVC血栓治疗安全有效,未明显增加患者症状性PE风险,使用导管吸栓和CDT导管溶栓等治疗可增加血栓清除效果,但会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并增加血栓清除相关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顺行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下肢DVT患者,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诊断后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接受超声引导下Angiojet血栓抽吸及置管溶栓术,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63例中,54例置入可回收滤器,9例置入永久性滤器;可回收滤器回收率为88.89%(48/54),平均回收时间(5.48±2.10)天。超声引导下顺行穿刺静脉成功率100%(66/66),无穿刺并发症;治疗DVT效果优良率为84.13%(53/63)。抽吸血栓后9例出现血红蛋白尿,溶栓过程中7例出现黏膜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5.40%(16/6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2.74±6.21)个月,7例失访,1例死于恶性肿瘤,6例(6/55,10.91%)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结论超声引导下顺行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