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崔泽敏  吕兴  蔡定邦  文忠 《华夏医学》2004,17(3):322-323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膜成形术 (PBPV)治疗小儿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7例单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 (PS)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 PS的轻重 ,3例选择单球囊法 ,4例采用双叶球囊法 ,进行瓣膜扩张术。结果 :7例患儿 PBPV术后 ,即时跨瓣压力阶差 (Δ P)均显著下降 (ΔP<2 0 mm Hg)。结论 :PBPV是简便、安全、经济的治疗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合并先天性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和肺动脉瓣上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近10年经临床、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证实为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和瓣上狭窄共45例。行瓣膜扩张术前先确定瓣环大小、瓣口面积、跨肺动脉瓣压差。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直径大20%~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右心室的跨瓣压差(△P),观察比较PBPV术后肺动脉瓣的开放、心电图及肺动脉瓣、三尖瓣的返流情况。结果:45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患儿中,42例扩张成功,成功率为93.333%。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狭窄(轻度)病例组及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病例组中,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术前、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小于3.810 m/s时,PBPV术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下(轻度)狭窄有效方法。对于肺动脉瓣狭窄合并肺动脉瓣上狭窄的患儿(肺动脉瓣上狭窄内径大于5 mm),PBPV术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肺动脉瓣狭窄合并瓣下狭窄(轻度)或瓣上狭窄病例组中,对于瓣环发育良好和轻中度肺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的患儿,PBPV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解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行2次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的发生率,并探讨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中远期再手术的原因。方法 对1999年5月~2004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收治的86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2次PBPV术的发生率及其再手术的原因。结果 86例中有3例行2次PBPV术。其中2例原跨瓣压差过高需行2次手术,另1例发生再狭窄行2次手术。结论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中远期疗效与多种因素有关,需加强PBPV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4.
Inoue球囊导管经皮瓣膜成形术治疗成人肺动脉瓣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蒙华  吴文森  李勉 《广西医学》2000,22(2):236-237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例成年人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用Inoue球墨行经皮肺动瓣成形术。结果:2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noue球囊导管行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成人肺动脉瓣狭窄具有操作简单,7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可顺序扩张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Inoue球囊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成人肺动脉瓣狭窄(PVS)的临床疗效.方法:成人PVS患者56例,采用PBPV进行治疗,并以超声多普勒评价其疗效.结果:56例行PBPV患者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由(103.4±27.2)mmHg(1mmHg=0.133kPa)降至(49.5±17.6)mmHg(P〈0.01),右房压由(17.2±5.5)mmHg降至(9.2±4.4)mmHg(P〈0.01),肺动脉压由(14.8±3.2)mmHg升至(22.1±5.3)mmHg(P〈0.05),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P)由(78.2±26.1)mmHg降至(22.8±12.4)mmHg(P〈0.01).多普勒超声随访:术后3mo△P较术后即刻进一步显著下降(P〈0.05).结论:INONUE球囊PBPV治疗成人PV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方法。方法:3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心导管测量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造影后,插入一定外径的球囊导管,以4atm的压力在3~5s内充盈球囊,扩张肺动脉瓣至球囊腰状征消失。结果:经球囊扩张后,病人的右心室压和肺动脉跨瓣压差均下降到正常,右心室造影显示肺动脉瓣狭窄征象消失。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10个月,疗效进一步提高。结论:地皮球囊肺动脉瓣扩张术可以夫代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方法。方法 :3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 ,经股静脉穿刺 ,心导管测量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造影后 ,插入一定外径的球囊导管 ,以 4atm的压力在3~ 5s内充盈球囊 ,扩张肺动脉瓣至球囊腰状征消失。结果 :经球囊扩张后 ,病人的右心室压和肺动脉跨瓣压差均下降至正常 ,右心室造影显示肺动脉瓣狭窄征象消失。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2~ 1 0个月 ,疗效进一步提高。结论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扩张术可以替代外科手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 ,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 ,易被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总结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BPV)在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小婴儿中的即刻治疗效果及6~32个月随访情况.方法 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复日.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PBPV的18例6个月以内重度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小婴儿.年龄8 d~6个月(86 ±63)d,其巾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11例,包括2例新生儿.12例采用全身麻醉,6例采用骶管加静脉复合麻醉.球囊直径为5~15 mm,其中6例患者应用2个球囊依次进行扩张,10例患者应用1个球囊扩张.结果 18例患儿中,2例因导管或球囊未能通过肺动脉瓣放弃扩张,余16例扩张成功,成功率88.9%.扩张后即刻导管测右心室与肺动脉收缩期压差自(87±24)mm Hg降至(30±19)mm Hg(1 mm Hg=0.133 kPa,P<0.01),扩张过程中或扩张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32个月,16例肺动脉跨瓣压差进一步降低或不变,2例逐渐升高,行第2次扩张,再扩张率12.5%;三尖瓣反流随访过程中均减轻共至消失;除1例为中度肺动脉瓣反流外,其余均为轻度;临床均无症状,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在重度和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小婴儿中应用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患儿痛苦小,应作为该类患儿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皮穿刺球囊血管成形术疗后天性周围血管疾病和冠脉疾病,人们已积累了许多经验。近年来,这一技术也被用于治疗瓣膜性主动脉狭窄、缩窄、术后再狭,以及周围动脉狭窄和瓣膜性肺动脉狭窄。 Kan等首先于1982年报告了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瓣膜性肺动脉瓣狭窄成功。先天性肺动脉瓣瓣膜狭窄(Congenital ValvularPulmonary Stenosis,CVPS)患者经球囊扩张成形后,左室收缩压和右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显著降低,脉动脉口面积明显扩大。经过许多作者这几年的实践,证实了PBPV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判明影响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疗效的因素和术后心脏形态学的变化。方法:用逐步回归法对82例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跨瓣压差、球囊/瓣环比值、肺瓣口面积和球囊充盈时间进行分析;对术前和术后的右室腔直径、右室壁厚度和ECG的Rv1行t检验;对术前、术后和随访所测量的跨瓣压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术前跨瓣压差(12.34±0.73)kPa,术后压差(4.79±0.36)kPa,下降百分比为(59.45±2.14)%(P<0.001);设术后残余压差(A)为因变量,术前跨瓣压差(X)、球囊/瓣环比值(Y)、肺瓣口面积(Z)和球囊充盈时间(W)为自变量,得回归方程为A=13.46+0.3208X-6.9626Y-0.7535Z,R2=0.6506;4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7±26.3(38~126)个月,平均随访压差(3.73±0.42)kPa,随访压差较前明显降低(P<0.001);随访所测量的右室腔直径、右室壁厚度和ECG的Rv1较治疗前有显著良性转归(P均<0.05)。结论:PVS严重程度是影响PBPV疗效的关键因素,术后心脏形态学可以发生一定程度的好转,但大年龄患者的好转机会小于儿童。提示PVS一经确诊,即应行PBPV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3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期间,所有术者心功能持续改善;2例发生再狭窄;2例遗留永水平左向右分流。结论:PBMV术后可保持较好的远期疗效,不失为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三种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乙烯单囊法、双球囊法及Inoue球囊法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效果及选择要点.方法对42例先天性PS患者分别采用单囊法(n=15)、双球囊法(n=9)及Inoue球囊法(n=18)行PBPV治疗,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及瓣膜最大开放直径.结果PBPV术后右室收缩压、右室流出道收缩压分别由(14.69±6.01)kPa和(12.16±3.48)kPa下降至(8.14±5.26)kPa和(5.39±2.21)kPa,肺动脉收缩压由(1.57±0.56)kPa上升至(2.75±0.62)kPa.肺动脉瓣最大开放直径由术前的(8.90±2.06)cm上升至(17.16±2.16)cm.单囊法、双球囊法及Inoue球囊法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分别为(2.40±2.05)kPa、(3.29±2.25)kPa和(2.52±1.95)kPa;收缩期右室至肺动脉总压力阶差分别为(2.40±2.05)kPa、(4.98±4.26)kPa、(6.16±6.93)kPa和(5.65±4.75)kPa.平均随访(2.5±1.6)年,超声多普勒测肺动脉瓣流速从术后的(2.38±1.89)m/s降至(2.22±1.96)m/s,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3.02±1.9)kPa降低至(2.86±2.04)kPa.结论①3种PBPV方法治疗PS均可取得较好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②对瓣环较小的低年龄患者,应选用聚乙烯单球囊法;而对瓣环较大、主肺动脉扩张的大龄患者应首选Inoue球囊法,聚乙烯双囊法偶可作为Inoue球囊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10年临床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旨在研究本院400 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10 年的临床经验。 方法:采用改良的Inoue 方法。 结果: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即刻成功率98.3% (344/350),术后二尖瓣面积明显增加,达(1.11±0.29)~(2.19±0.40)cm 2。105 例随访9个月~8 年6 个月,二尖瓣再狭窄率为11.4% (12/105),死亡率为2.9% (3/105),二尖瓣置换术为3.8% (4/105)。 结论: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近、远期疗效均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术 (PBMV)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早期开展的 37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进行了分析。结果 PBMV的成功率为 94 5 9%。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改善 ;平均左房压由术前的 (3 37± 0 85 )kPa ,降至 (1 5 0± 0 78)kPa(P <0 0 1) ;平均二尖瓣口面积由术前的 (1 0 3± 0 2 6 )cm2 增至(2 0 9± 0 38)cm2 (P <0 0 0 1) ;平均左房大小由术前 (4 6 5 0± 7 5 1)mm减至 (37 12± 6 2 1)mm(P <0 0 5 ) ;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 (P <0 0 5 )。仅 1例发生有症状的急性心包填塞 ,经紧急心包穿刺抽血减压后治愈 ,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 PBMV术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好 ,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我院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结果和经验。方法 采用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 4 5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结果 术前肺动脉跨瓣压力阶差 (△ P) 5 1.3± 2 4 .2 mm Hg,球 /瓣比为 1.3 5± 0 .17( 1.12~ 1.75 )。术后即刻效果良好 ,95 .6%的病例△ P<2 5 mm Hg。经 2~ 3 0月随访无再狭窄 ,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为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肺动脉瓣狭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在育龄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术后妊娠对心功能?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2011年12月9例行PBMV的育龄期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女性患者,观察术前?术后及孕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出院后随访2.5~7.0年?结果:手术前后左心房压力?二尖瓣跨瓣压差及二尖瓣瓣口平均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例患者无1例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均正常妊娠,孕期随访患者心功能?二尖瓣瓣口面积无明显变化?孕前及产后二尖瓣跨瓣压差?瓣口平均面积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自然分娩,胎儿Apgar评分9~10分?结论:PBMV术在重度二尖瓣狭窄的育龄期青年女性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的经皮球囊成形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经PBMV治疗的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33 例与无外科手术史的二尖瓣狭窄患者(313 例)进行比较,并随访观察。 结果:PBMV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二尖瓣外科术后再狭窄患者瓣口面积(MVA)由(1.03±0.28)cm 2 增至(1.94±0.27)cm 2 (P< 0.001),原发性二尖瓣狭窄者瓣口面积由(1.12±0.45)cm 2 增至(2.22±0.26)cm 2 (P< 0.001),血流动力学两组无显著差异。其中19例随访(4.3±2.1)年,MVA 为(1.81±0.27)cm 2(与术前比较,P< 0.001,与术后即刻比较,P> 0.05),发生再狭窄3例,已成功行第二次PBMV。 结论:PBMV治疗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近期、远期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可重复性的特点,可避免或推迟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