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癎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约为1%,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胶质细胞占脑细胞总数的约90%,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其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对维护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至今未明.胶质细胞不仅与脑的正常生理活动、发育以及神经病理过程有明显关系,而且与神经元的功能活动以及损伤与修复过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研究表明胶质细胞在癫癎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癎性发作时胶质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形态改变、免疫表型改变和细胞增殖活动)、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物质、信息交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约为1%,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胶质细胞占脑细胞总数的约90%,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其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对维护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至今未明。胶质细胞不仅与脑的正常生理活动、发育以及神经病理过程有明显关系,而且与神经元的功能活动以及损伤与修复过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研究表明胶质细胞在癫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痫间性发作时胶质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形态改变、免疫表型改变和细胞增殖活动)…  相似文献   

3.
小胶质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在中枢神经系统分布较广,约占胶质细胞的10%-20%,在神经元的生理活动中起着支持、营养、保护及修复等重要功能,是神经组织不可缺少的成分。MG在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等病理状态下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并具有不同的免疫活性,目前被认为是神经系统具有代表性的免疫细胞。它在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被激活而发挥既保护又破坏的双重作用,犹如"双刃剑",因此,研究MG与神经系统损伤的关系,平衡MG的作用点,有助于提高神经系统损伤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对脑缺血神经元的保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近年来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后异常活跃。它可通过分泌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识别分子等修复损伤的神经元,促进轴突再生及诱导再生神经元的迁移。起到恢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作用。现综述如下。1 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对神经元的影响近10年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发育、突触传递、神经组织的修复与再生、神经免疫及多种神经疾病的病理机制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用选择性胶质毒素Fluorocitrate(FC)注射入无损伤的鼠脑,造成早期胶质细胞功能紊乱,而产生类似缺血半影区的改变,而且发现在缺乏正常胶质细胞时神经元对扩散性…  相似文献   

5.
正癫痫是神经元突发、异常、过度、同步放电引发的一种发作性脑功能障碍。癫痫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研究发现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免疫失调、神经元凋亡、自噬等因素,在癫痫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效应细胞,参与将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神经元凋亡、免疫调节等。本文就小胶质细胞在癫痫中的作用进行综述。1小胶质细胞的概述1.1小胶质细胞的类型与功能小胶质细胞外形和蛋白表达存在差异,不同条件激活的类型和功能状态也有差异[1]。小胶质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体积较小,呈梭状,有树枝状分支;激活后,细胞体积变大,  相似文献   

6.
星形胶质细胞与癫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支持成分,参与多种生理、病理功能。星形胶质细胞具有对各种神经损害产生强烈反应的特性。在病理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内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对疾病的神经损害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星形胶质细胞解剖、生理星形胶质细胞起源于外胚层,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星形胶质细胞发出突起附着在毛细血管壁上或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将中枢神经系统与中胚层组织分开。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部,胶质细胞充填于神经元胞体及其突起之间,并将突触结…  相似文献   

7.
睡眠障碍指睡眠量和质的异常。睡眠障碍可以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导致许多高级中枢活动的改变。过去的研究多关注于睡眠障碍时,神经元的改变。现有研究发现,神经胶质细胞在睡眠障碍中也起重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多种睡眠障碍,包括睡眠剥夺、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嗜睡中发生形态和数量的改变,相关蛋白表达也发生变化。这可能是睡眠障碍后神经系统发生反应和调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演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点燃后各期的病理特点、时序及机制。方法 针对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行Nissl、免疫组化和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 癫痫持续状态后超急性期(4h),CA3区神经元呈嗜酸性变性、胞浆深染;急性期(24h),嗜酸性变性最为显著,神经元固缩、核仁消失、突起断裂,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缄默期(7d),CA3、CA1区及门区神经元大量坏死、脱失,胶质增生肥大,海马构筑紊乱;慢性期(6w),CA3、CA1区出现胶质瘢痕,遗有形态正常的神经元,且颗粒细胞层增厚。结论 癫痫时海马神经元先于星形胶质细胞发生病理改变,二者均参与癫痫发生。  相似文献   

9.
星形胶质细胞调节突触可塑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年脑组织细胞中占90%的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是简单的大脑填料,支撑和营养神经元以及清除突触间隙中过多的离子和神经递质。但近年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间的关系远非如此简单,这些新揭示的功能包括调节突触数目、结构和功能变化,调节神经传导和神经分泌等。在脑发育成熟、学习记忆等生理过程和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突触数目、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某些变化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突触可塑性。现就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调节突触可塑性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反复超同步异常放电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国内外的研究发现,癫痫发作后存在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变性、坏死及中枢神经髓鞘脱失等病理变化,而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在以上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Gary等[2]对混合大脑皮质培养的细胞进行双相脉冲电刺激后发现,轴突接触、信号传递及神经元的活性能促使OLs存活,这说明神经元的活性能成为OLs生存的条件之一.研究证明OLs的主要功能包括:(1)包绕神经纤维的轴突而形成髓鞘[3];(2)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存活及功能发挥[4];(3)表达抑制性蛋白,阻止神经纤维的过度生长[5].近年来,关于OLs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研究发现OLs可能与癫痫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复习了国内外关于OLs与癫痫发病研究的相关文献,以OLs的生物学功能在癫痫发病中发挥的作用为重点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癫痫是神经系统第二大类疾病,其发作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两者之间的不平衡而引起的神经元的异常活动。研究者们逐渐发现,脑内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的失衡,主要与离子通道功能障碍以及神经递质的改变有关。近年来人们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已由器官、组织水平逐渐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除神经元之外,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也参与了癫痫的发生与发展。众所周知脑内细  相似文献   

12.
癫痫是一种以具有持久的致痫倾向和相应的神经生物、认知、社会心理等方面改变为特征的脑部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药物干预癫痫的新靶点。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离子通道、递质转运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等在癫痫发病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对癫痫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鸟内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变化的时空效应及相互关系。方法:以红藻氨酸诱发的大鼠复杂部分性癫痂发作为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原位显示癫痫发作后15、30、60、90、120、180min6个时间点海马神经元Fos蛋白及星形胶质细胞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相互关系及分布规律。结果:致痫后15min海马内GFAP表达开始增多,60min达高峰。Fos阳性神经元在癞痴诱发后30min开始出现,120min达高峰。海马内GFAP阳性细胞与Fos阳性神经元分布规律基本一致。结论:在癫痫病理状态下,海马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略早于神经元,两者之间分布呈平行关系,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复杂的信息通讯,以复合体的形式其同对各种病理生理刺激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4.
神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细胞,对神经元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形成髓鞘和修复等多种功能。星形胶质细胞作为神经胶质细胞中的一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在创伤性脑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结合相关文献综述介绍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病理过程及其中潜在的细胞及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癫痫是一组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对神经的发育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尽管研究报道,小胶质细胞可通过增加炎症介质等生物活性物质介导癫痫发作,但对于炎症介质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仍缺乏全面了解。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变性、神经发生及突触修剪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癫痫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进一步研究小胶质细胞在癫痫发作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明确小胶质细胞在癫痫中的分子机制,可为临床治疗癫痫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57-62]  相似文献   

16.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细胞。在人类大脑的全部细胞中,星形胶质细胞所占比例可达20%~30%。数量众多的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与其所占比例相对应的重要生理功能,例如为神经元供能、调控神经系统的离子和代谢平衡,以及维持大脑与血脑屏障结构等。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非常主动地参与到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和病理过程中。本文对星形胶质细胞的起源、生理功能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在脑或脊髓创伤后的神经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神经系统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可提供神经保护因子,清除细胞碎片并调控神经修补过程。而另一方面,小胶质细胞会产生高水平的促炎及细胞毒性介质从而阻碍CNS修复,促使神经元失能及细胞死亡。小胶质细胞的双重特性可能与其损伤后的表型及功能反应有关。本综述探讨近年来有关脑和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表型的研究,以及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血管、少突胶质细胞生长及再生中的可能发挥的作用。并简述已知的调控表型转换的分子机制,着重探讨可以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的治疗途径。了解小胶质细胞表型调控机制有助于我们增加神经系统损伤恢复的知识,并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星型细胞在癫痫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 ,反应性胶质增生是癫痫的显著病理形态学特征。星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起引导和支持神经元迁移 ,保持神经元的微环境 ,通过免疫原介导细胞及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此外星形细胞在癫痫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炎性反应与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与癫痫的发病密切相关。在炎性反应过程中,血脑屏障完整性被破坏,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胶质细胞活化、增生,分泌大量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并上调其相关受体。这些反应进一步使神经元兴奋性增高,诱导癫痫发作;产生细胞兴奋性毒性,诱发神经元死亡,破坏脑组织,形成海马硬化等病理改变;使病程迁延反复,产生对常规抗癫痫药物的抵抗等。本文主要对炎性反应与癫痫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相关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炎症/免疫异常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小胶质细胞激活后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损伤作用的可能机制。阐明帕金森病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 建立原代小胶质细胞培养。筛选和鉴定的方法,以细菌细胞壁脂多糖为工具药激活小胶质细胞,通过免疫组化,MTT,ELISA等方法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数量和功能的文化。结果 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体积增大,OX-42表达上调,释放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合成超氧阴离子(O2)及分泌细胞因子TNF-α量显著增多,而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可能与释放NO,O2^-及细胞因子TNF-α等细胞毒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