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跌倒、跌伤是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较易发生的不良事件。目的:调查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原因,分析跌倒与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生活环境因素的关系。设计:病例调查。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南三科。对象:调查2002-04/09解放军总医院南三科就诊近1个月内有过2次以上跌倒史的帕金森病患者37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近1个月内有过2次跌倒史的帕金森病患者。排除标准:①伴有痴呆或其他精神疾病。②合并脑出血、脑梗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影响运动功能疾病者。男31例,女6例,年龄6…  相似文献   

2.
李寰  智冬梅  石磊  程佳  刘宇 《护理学报》2016,23(10):44-48
目的:探讨奥塔戈运动对脑出血后遗运动障碍老年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跌倒效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8月—2015年8月,选取确诊为脑出血后遗运动障碍老年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接受定期电话随访,包括老年脑出血后保健知识及日常生活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塔戈运动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24周末评价2组的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跌倒效能。结果干预第24周末,观察组老年患者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跌倒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起立-行走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第24周末老年患者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跌倒效能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起立-行走耗时短于干预前(P<0.05)。结论奥塔戈运动能够提高脑出血后遗运动障碍老年患者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跌倒效能水平,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肺功能和血氧分压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Loewenstein认知量表调查,并以健康者为对照,试图发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认知功能在不同肺功能和血氧分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02-08/2004-06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曾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内科住院治疗后转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64例(患者组),男41例,女23例。①分组:按肺功能将患者分为肺功能较好组40例(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68.44%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59.62%)和肺功能较差组24例(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68.44%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59.62%)。按动脉血氧分压值将患者分为血氧分压偏高组27例[≥(8.05&;#177;0.83)kPa]和血氧分压偏低组37例[〈(8.05&;#177;0.83)kPd]。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常年体检的健康人69名为对照组,男43例,女26例。两组对象均自愿参加。②评估:肺功能评估和卧位血气指标检测采用肺功能仪;认知功能评估采用Loewenstein认知量表(共分7大部分和27项分测验:定向力16分;视知觉16分;空间知觉12分;动作运用12分;视运动组织28分;思维操作28分;注意力及专注力4分;总分为7项分测验得出的分值总和。各大部分满分12-28分,分值越高代表认知功能佳)。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4例,健康者69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组与对照组Loewenstein认知量表评定结果:患者组定向力、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注意力各项分测验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981~3.409,P〈0.05-0.01)。②不同肺功能患者Loewenstein认知量表评定结果:肺功能状态较差组患者定向力、视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注意力各项分测验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肺功能状态较好组患者0=2.271-3.107,P〈0.05-0.01),但两组间空间知觉分项测验评分相近(P〉0.05)。③不同血压氧分压水平患者Loewenstein认知量表评定结果:血氧分压水平明显偏低组的定向力、视知觉、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注意力各项分测验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血氧分压水平偏高组(t=2.160~3.247,/9〈0.05-0.01),但两组间空间知觉和动作运用分项测验评分相近(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伴有明确的认知功能障碍损害特征,肺功能损害程度重和血氧分压水平明显偏低患者其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步态能力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小血管病患者59 例,分为跌倒组 27 例、非跌倒组 32 例。运用神经心理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 (TUG)、简明运动试验(SPPB)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运动功能评价。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比较 CSVD患者总体运动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CSVD患者SPPB评分与注意/执行 功能评分的关系。结果:59例患者的总体运动功能与认知功能均存在减退。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入组患者 MMSE、MoCA总分与BBS评分及SPPB评分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SVD患者SPPB评分与注 意功能相关。结论:CSVD患者跌倒组步态与认知功能的障碍程度更严重,且步态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严 重程度相关,CSVD患者注意功能下降与其运动功能减退相关。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在我国6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大约占1.67%。以往的研究认为PD的运动障碍主要与纹状体对运动皮层的调节受损有关,对运动功能调节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以纹状体为主要组成的纹状体-丘脑-皮层(Striato-thalamo-cortical , STC)运动环路中,因为它能够解释包括运动迟缓,肌僵直在内的一系列运动障碍症状,但是近些年发现以小脑为中心的小脑-丘脑-皮层(Cerebel-lo-thalamo-cortical,CTC)运动环路,大脑小脑环路(cerebro-cer-ebellar circuits)等也参与了PD的运动障碍及认知功能改变,并可能为STC环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潜在补偿机制。小脑被认为参与了高级认知活动调节这一观点的提出,使得小脑在PD运动障碍及认知情感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或震颤麻痹(paralysisagitans)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表现为主。近年来,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特别是抑郁症状愈来愈备受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有学者报道其发病率最高可达90%。抑郁可加重患者运动障碍和认知功能的损害,加速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励-协夫曼运动治疗(LSVT-BIG)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步行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4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BIG疗法组和常规康复组各20例,分别给予8周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帕金森病综合评价量表第三部分(MDS-UPDRS Ⅲ)、“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10m步行试验(10MWT)、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 2组MDS-UPDRS Ⅲ总分减少(P<0.05),TUGT时间减少(P<0.05),10-MWT时间缩短(P<0.05),步长增加(P<0.05),PDQ-39评分减少(P<0.05);组间比较,BIG组10MWT步行时间、步长、MDS-UPDRS Ⅲ总分及PDQ-39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善更佳(P<0.05)。结论:LSVT-BIG疗法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行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画钟测验在帕金森病患者认知、执行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画钟测验(CDT)在帕金森病患者认知、执行功能评估中的作用和特点。方法对107例帕金森病患者的画钟测验结果进行整理,并结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简易智力状况检查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认知功能正常组、轻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的画钟测验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呈递减趋势;②画钟测验只与MoCA呈正相关(P〈0.01),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MMSE、运动功能、受教育年限不相关;③不同画钟测验得分组的MoCA各因子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画钟测验得分只与复制立方和计算力呈正相关(P〈0.01),而与命名、记忆力、注意力、语言、抽象力、定向力均不相关。结论画钟测验能一定程度反映帕金森病患者认知、执行功能损伤的状况,对轻度损伤比较敏感,可作为评测认知、执行功能损伤的参考工具,尤其适合评测计算力和视空间能力。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继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AD)之后的第二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涉及运动及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非运动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样症状、自主功能障碍、嗅觉丧失、睡眠障碍等。认知功能障碍是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在疾病早期,主要是注意力、执行功能、工作记忆、视空间功能受损;在疾病进展期,PD最终会发展成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dementia,PDD),国外报道其发生率最高,达80%。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功能的改善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认知状态好者其运动功能恢复好,早期认知功能的评定可预测运动功能的预后,对患者各项综合能力,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十分有益。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和失语的关系,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设计:对比观察。 单位: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对象:选择2002-01/2005-05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均经脑CT或MRI证实;且均对评估和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其中偏瘫患者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龄34~78岁。失语症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4~78岁。非失语症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8~70岁。 方法:①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检查法评定是否失语。以失语商〈93.8为失语,〉93.8为非失语。②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上下肢合计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③采用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评定认知功能。内容分为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思维运作能力4大项检查,共22个分测验。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功能评定时间均为发病后半个月。样本组间均数行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瘫Fugl-Meyer积分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相关性处理采用多元相关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①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的相关性。②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失语的关系。 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的相关性:44例偏瘫患者认知功能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检查内容中的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积分和认知功能总积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34,0.598,0.500,0.548,P〈0.01),而思维运作能力评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0.310,P〉0.05)。②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失语的关系:失语症患者认知功能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中的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思维运作和认知功能总积分分别为(4.60&;#177;2.37),(15.10&;#177;6.02),(14.00&;#177;6.93),(12.33&;#177;6.77),(1.83&;#177;1.09)分,明显低于非失语症患者[(7.30&;#177;1.08),(23.20&;#177;1.11),(24.25&;#177;4.08),(24.20&;#177;5.43),(3.50&;#177;0.76),t=5.44~7.197,P〈0.05]。 结论:认知功能障碍较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程度较重;合并失语症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林玲  姜爱华 《中国康复》2022,37(3):162-165
目的:观察双重任务训练对于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PD-M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PD-MCI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对照组在健康宣教基础上增加运动训练,研究组在健康宣教基础上增加双重任务训练(即运动训练同时执行认知任务)。在训练前和训练12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单任务和双任务下TUG测试以评估PD-MCI患者认知功能、步行功能和跌倒效能。结果:训练12周后,研究组MoCA评分较训练前升高(P<0.05),2组MFES评分较训练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MoCA评分和MFE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12周后,2组单任务及双任务TUG较训练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单任务及双任务TUG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重任务训练能够改善早期PD-MCI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步行功能和平衡能力,增强患者活动时不发生跌倒的自信程度,从而降低其跌倒风险程度。  相似文献   

12.
张冰  三瑛 《中国康复》2011,26(2):122-123
目的:观察认知训练对帕金森病(PD)认知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PD患者36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思维推理、记忆力及计算力等认知康复训练。结果:治疗8周后,36例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有利于PD患者认知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同时能改善患者抑郁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的认知功能,探讨PD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价患者认知功能、PD疾病严重度以及情绪状态。结果60例PD患者中28例有认知损害.发生率为46.67%(28/60),其中H—Y分期1~2期发生率为40%(8/20);2.5—3期发生率为40%(8/20);≥4期发生率为60%(12/20)。三组间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2.14,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认知损害与年龄、性别、UPDRSⅢ评分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分别=0.11、1.64、0.07,P均〈0.05),与病程、H—Y分期、文化程度、HAMD评分无关。结论认知损害在PD的不同阶段均可发生。年龄、性别、运动障碍严重程度为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神经内科患者意外跌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意外跌倒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安全防护措施,降低由于跌倒引起的不良后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2月9例住院患者发生意外跌倒的原因。结果9例患者发生意外跌倒的主要因素有:疾病因素占44.44%,环境因素占22.22%,防范意识差占33.33%。结论减少环境中不安全因素,利用科学评估工具,加强安全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对预防神经内科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Valpar职业评估训练系统(VCWS)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平衡功能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40例帕金森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Valpar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洛文斯顿认知功能测验(LOT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OTCA评分(总分和各项评分)、BBS评分、起立—行走时间以及PDQ—39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应用Valpar职业评估训练系统可以改善帕金森患病者的认知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平衡、步行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足反射区按摩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病例来源于200&;#177;03/2005—05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住院病房。将己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106例等量随机地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只给予单纯常规中西药物治疗,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加用足反射区按摩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反射区的定位与选取:肾-输尿管-膀胱、头、额窦、小脑与脑干、脑垂体。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以屈食指点、按法为主。并配合推、摩、掐、括等法刺激上述反射区。力度以患者出现较强的刺激感(酸、麻、胀、痛)但能忍受为度,心脏病患者及体质严重虚弱者力度宜轻。施术后患者尽可能多饮水。每足20min,双足全程约45min。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共治疗3个疗程。以简式的Fud—Meyer运动量表(I级:严重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50分;Ⅱ级:明显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50-84分;Ⅲ级:中度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85—95分;Ⅳ级:轻度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96-99分;Ⅴ级:正常,运动功能积分100分)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差:Barthel指数≤40分;中等:Barthel指数为41-60分;良好:Barthel指数〉61分)为指标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对照组中有3例因要求实施针灸治疗而退出实验,进入结果分析50例,观察组53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积分大于对照组(83.26&;#177;20.42,67.34&;#177;9133);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Ⅳ级以上占有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2%,30%,P〈0.001)。(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大于对照组(82.54&;#177;23.80,60.53&;#177;25.37);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达良好以上的占有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2%,42%,P〈0.05)。③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按摩足反射区有利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SAH)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aSAH患者72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出院时存在短程记忆、反应速度、注意力与计算力损害比例比同期研究组高(50.00%vs36.11%、27.78%vs13.89%、33.33%vs52.78%),研究组患者随访2个月时存在短程记忆、注意力与计算力损害的比例均比对照组低(8.33%vs25.00%、5.56%vs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MMSE与FCI评分明显上升,DRS评分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予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力的损害发生率,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张冰  三瑛 《中国康复》2011,26(3):217-218
目的:观察认知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障碍、心理状态及ADL的影响。方法:PD患者36例,均在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个体化思维推理、半侧空间失认和结构性失用、记忆力和注意力及计算力等认知训练。结果:治疗8周后,36例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配合认知康复训练有利于PD患者认知功能和ADL的提高,抑郁心理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采取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并观察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泗洪分金亭医院的123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61例给予美多芭治疗,研究组62例给予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治疗12周后评估疗效与安全性,并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Hoehn-Yahr分级、UPDRS评分、认知功能状态。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77.05%),Hoehn-Yahr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UPDRSⅠ评分、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UPDRS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6%)低于对照组(21.31%)(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采取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的疗效确切,在提高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用药安全性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首次发作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4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生存者功能恢复较差的强预测因子。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可信区间分析对预防脑卒中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区别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实用意义。目的:探讨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设计:3个月随访的单因素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对象:选择1999—05—08/2000-12—31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4例,男218例,女216例,年龄55—85(70.3&;#177;9.5)岁,均为新发脑卒中48h内入院,并自愿参加此项目。方法: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人文资料和临床资料。发病后7~10d和出院后3个月应用简易智能量表(由20题组成,共30项。分为5个方面: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及回忆、语言。每项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答不知道评0分,量表总分范围为0&;#177;30分)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测试。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为脑卒中后3个月简易智能量表分值低于划界值(文盲17分,≤6年受教育水平20分,≥7年受教育水平24分)。主要观察指标:①出院后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43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出院后3个月434例脑梗死患者中161例被诊断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7.1%(161/434),认知功能正常273例,为62.9%(273/434)。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73.0&;#177;7.0)岁,(64.5&;#177;6.6)岁,t=2.626,P〈0.01]。≤6年文化程度者比例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45.3%,22.7%,OR=2.823,95%可信区间为1.855&;#177;4.297]。简易智能量表评分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16.3&;#177;8.7)分,(23.4&;#177;4.2)分,t=3.352,P〈0.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年龄明显偏高,接受教育水平明显偏低,提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变量因素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