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寻常狼疮1例     
患者女,63岁。因右肘关节皮肤出现红色斑片50年,右面部皮肤红色斑片1年,于2004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3岁时,右肘关节皮肤外伤后,出现约5分钱币大的红斑,微痒,给予外用药物治疗无效,皮损出现破溃、流脓、干燥结痂,逐渐向周围扩大。近1年来,患者右耳前下方又出现与右肘部相类似的皮损,且不断扩大。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无肺结核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内科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耳郭及耳前面颊后外方、右耳后及耳郭皮肤可见7cm×8cm、右肘关节皮肤可见10cm×10cm的暗红色斑块(图1A、B),边界清楚,皮损有浸润,表面高低不平,…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17个月,以右上臂紫红色斑块伴痒痛1年于2002年10月就诊。初起患儿肌内注射乙肝疫苗后1周于注射部位出现暗红色硬结,逐渐增大,成大片紫红色斑块。病程中时有痒痛,无其他不适,此前未经诊治。既往体健,尚未发现其他遗传病及先天性疾病,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病史。发育良好,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上臂外侧及肩胛部可见16cm×8cm大小紫红色形状不规则斑块,表面无糜烂渗出,触之硬,皮温高,轻压痛。血常规:白细胞8.6×109/L,中性粒细胞0.34,淋巴细胞0.60,红细胞3.93×1012/L,血小板119×109/L。取局部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85岁。右侧面颊部肿物3年余。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部出现一肿物,约绿豆大,无自觉症状,后肿物逐渐增大至拇指甲大,偶有轻微痛痒感,搔抓后易破溃出血。患者一般情况可,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面颊部可见一1.8 cm×2.0 cm×2.5 cm结节,暗红色,表面呈蕈样增生,质地中,活动度差,触之有轻度浸润感(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 3.06×10~(12)/L,HGB 98g/L;血沉44mm/h;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4岁.颜面部起红斑,伴脱发、乏力4月.患者4个月前出现面部蝶形红斑,伴脱发、乏力,1个月前红斑加重,双下肢起瘀点,逐渐增多.既往体健.体检:内科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部可见蝶形红斑.躯干、四肢、双手足散在暗红色丘疹、结痂.双下肢散在红色瘀点.实验室检查:血WBC 3.2×109 (4~10×109/L), HGB 108g/L(110~160g/L),PLT 97×109/L(100~300×109/L).  相似文献   

5.
例1 男, 12岁10个月, 全身反复红斑、脓疱9年, 加重3个月于2020年12月入院。9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弥漫性红斑、脓疱, 伴高热, 结合皮损病理表现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 先后使用阿维A、环孢素、甲氨蝶呤及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等治疗, 病情可缓解, 但仍反复发作。3个月前皮损复发, 2周前皮损突然加重, 伴持续性高热, 最高39.9 ℃。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无特殊, 无银屑病家族史。入院体检:体温39 ℃, 身高143 cm, 体重34 kg, 心肺腹部等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泛发性水肿性红斑, 上覆米粒大小脓疱, 融合形成脓湖, 伴黄色云片状鳞屑(图1A);束发征、地图舌均阳性;关节无肿胀, 活动自如。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77 mg/L(参考值:< 8 mg/L, 下同), 白细胞计数17.11 × 109/L(4 × 109/L ~ 10 × 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3.15 × 109/L(1.4 × 109/L ~ 6.5 × 109/L);白蛋白45.4 g/L(35 ~ 55 g/L)。肝肾功能、乙肝病毒抗原抗体...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男,27岁。双足背红斑伴瘙痒半年,双下肢环形瘀斑及结节2个月。既往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病史4个月。皮肤科检查:双足背散在红斑,双下肢多发黄豆至鸡蛋大结节,浸润明显,表面可见紫癜样改变,部分皮损呈环状,少数皮损破溃及结痂。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总IgE 712 kIU/L,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3.0×109/L,白细胞分类:EOS 0.29。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及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MPO)均(-)。鼻窦CT:鼻窦炎。肌电图:双下肢周围神经中度受损,双下肢感觉神经中度受损。下肢血管超声:右侧足背动脉闭塞。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血管周围及皮下脂肪组织可见大量EOS浸润,局部区域可见嗜酸性肉芽肿结构。诊断:EGPA。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 7岁, 因全身反复红斑、丘疹、水疱伴高热14个月、加重2周于2008年7月就诊。2007年5月左右无明显诱因下患儿出现发热, 体温最高40 ℃, 面部、四肢出现红斑、水疱, 予对症治疗可好转。上述症状反复发作, 每次于蚊虫叮咬后加重, 多次诊断为"慢性EB病毒感染", 予抗感染、退热等处理皮疹均可消退。就诊前2周, 患者再发高热, 最高39.5 ℃, 全身多发红斑、丘疹、结节, 部分中央坏死。体检:左下颌角有一直径1.5 ~ 2.0 cm大小的质软淋巴结, 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四肢散在分布绿豆至蚕豆大小暗红色丘疹、结节, 部分破溃结痂;全身多处可见凹陷性瘢痕及色素减退斑(图1A、1C)。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生化、抗核抗体谱、抗可溶性抗原抗体谱、腹部B超、胸部X线检查均无异常。嗜酸性粒细胞计数5.6 × 109/L(参考值:0.05 × 109/L ~ 0.50 × 109/L, 下同);EB病毒IgM阴性, IgG阳性, EB病毒DNA阳性。右上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部分表皮坏死, 表皮下裂隙形成, 真皮和皮下组织小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密集淋巴细胞、部分嗜酸性粒...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60岁。因右侧面部肿物3个月于2014年1月6日就诊我科。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部出现一绿豆大结节,无自觉症状。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查:右侧颧部可见一0.5 cm×0.5 cm淡红色结节,隆起于皮面,无破溃,触之稍硬,皮损表面光滑,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图1A),周围无红晕。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5 mm范围皮肤组织,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可见分叶状增生性鳞状上皮组成的瘤团。团块外周为呈栅  相似文献   

9.
胫前黏液性水肿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26岁。因双下肢斑块伴微痒不适1年余,于2005年4月10日来我科就诊。曾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病史2年,服用过丙硫氧嘧啶、左甲状腺素、普奈洛尔治疗。体格检查:双眼球明显外突。甲状腺Ⅱ度肿大,质硬,心率128次/min,律齐。皮肤科检查:双侧小腿胫前中下1/3区见多个圆形、卵圆形暗红色坚实水肿性斑块或结节(图1A),直径1.5~3.0cm,皮损凹凸不平,压之无凹陷,皮温不高,无压痛,表面皮肤紧张、菲薄,干燥发亮,毛囊口扩大呈猪皮样外观。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4.2×109/L、单核细胞0.15,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12nmol/L(正常值1.23…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5岁,因全身多发丘疹、脓疱、溃疡1月余,加重10 d就诊.患者自述1个多月前于阴阜部出现一个米粒大红色丘疹伴明显瘙痒,当地医院皮肤科诊断为丘疹性荨麻疹,给予对症治疗后皮损逐渐消退,3d后全身散发米粒至黄豆大小红色丘疹,迅速发展为脓疱、结节,数天内中央发生破溃,形成溃疡,出现脓性分泌物,患者自觉轻度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病程中伴发热,最高可达38.7℃,为求进一步诊治,于我院住院治疗.自述半年前有过非婚性接触史,否认其他慢性病史及手术外伤史.体检:一般情况较好,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检查:面部、头皮、躯干、四肢及阴阜部可见散在的多发黄豆至鹌鹑蛋大小红色丘疹结节伴脓疱、溃疡,溃疡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不等,伴脓性分泌物,边缘隆起,呈穿凿样,周围伴红晕,部分溃疡表面结黑色痂,呈蛎壳状(图1A);口腔黏膜未受累.患者左小腿伸侧的溃疡性皮损内可见数条1 cm长的白色蛆虫(图1B),但全身其余皮损内未见蛆虫.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0 × 109/L,中性粒细胞0.79,淋巴细胞0.09,单核细胞0.12,中性粒细胞计数10.23 × 109/L,单核细胞计数1.6 × 109/L;肝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32(+),HIV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分泌物细菌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药敏试验提示对头孢类药物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2岁,因右腮部肿胀1个月,红色丘疹20 d,于2014年11月24日来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腮部肿胀,约拳头大,无自觉症状,无发热等不适,当地以腮腺囊肿行手术治疗,术后肿胀略有改善,病理报告为淋巴细胞增生.20 d前肿胀加重,面积扩大,表面出现黄豆大淡红色丘疹、结节,自觉略痒.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腮部及颈部可触及一直径10 cm × 10 cm皮下肿块,质中等,浸润感明显,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较差,无压痛;表面皮肤淡红色,其上见密集的绿豆及黄豆大淡红色丘疹、结节,部分皮疹融合(图1).实验室检查:除嗜酸性粒细胞分类0.12,计数0.61 × 109/L[参考值(0.02~0.52)× 109/L];IgE 734 IU/ml(0~100 IU/ml)外,其余检查包括空腹血糖、肝肾功能、血脂均无异常.腮腺CT检查:右侧下颌部及腮腺区可见软组织增厚,肌间隙显示毛糙,双侧颌下区及腮部可见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较大直径1.5 cm.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增多,血管、附件周围团灶状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少许肥大细胞浸润,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层见淋巴样滤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图2).腮腺淋巴结病理:淋巴滤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于淋巴滤泡间.诊断:木村病.  相似文献   

12.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5):257-259
正患者女,55岁。主诉:右侧耳前结节、破溃伴疼痛半年。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右侧耳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丘疹,伴有疼痛,自行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每日二三次),无明显疗效,皮损逐渐增大成结节,表面暗红色并有破溃,伴有明显触痛,遂于2016年3月10日至我院就诊,予以"盐酸金霉素眼膏"局部外用,1周后皮损表面结痂。  相似文献   

13.
大汗腺囊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56岁。鼻梁右侧褐色结节10年,于2004年8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0年前发现鼻梁右侧出现一粟粒大红褐色丘疹,略高出皮面,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丘疹逐渐增大,偶于不慎触碰后有少量出血,随后结痂愈合,未曾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鼻梁右侧可见一1.1cm×1.0cm大的半球形囊性结节,呈红褐色,半透明,表面光滑、发亮(图1),界限清楚,触之有囊性感。治疗:局麻下手术切除结节,充分游离切缘皮肤,减张分层细致缝合,6d后拆除缝线,伤口Ⅰ期愈合,随访3个月,效果满意。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瘤…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因脐部暗红色结节5月余就诊,患者于5个月前脐部出现红斑,后红斑上出现淡红色结节,皮损表面较光滑,渐扩大,部分结节融合成斑块,结节颜色渐加深呈暗红色,无明显痛痒感。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明显发热,感乏力,纳差,2、3个月前感腹部鼓胀不适,当地医院检查除B超示腹腔少量异常积液,未见其他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脐部可见黄豆至指甲大暗红色结节、斑块,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表面少量油性垢物,质地较硬,无触痛或压痛(图1)。皮疹处无脱屑、肿胀、溃疡、渗出。组织病理示: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可见弥漫性肿瘤细胞浸润,核大,胞浆丰富,明显异型,部分呈印戒样,并见腺腔形成(图2、3)。诊断考虑皮肤转移性腺癌( Sister Mary Joseph's nodule)。建议系统检查。1个月后外院确诊为结肠癌,予以手术治疗,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15.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右侧头皮皮疹偶伴疼痛3个月。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皮红色斑块、结节,进行性增大,偶有疼痛,未经诊治。患者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体检:右耳后淋巴结及颈部数个淋巴结肿大,约蚕豆大小,境界清楚,活动度可,压痛(+)。皮肤科情况:右头皮可见一约8 cm×6 cm大小红色斑块,表面凹凸不平,质软,边界欠清,中央可见结痂,周围散在黄豆大结节(图1)。辅助检查:患处真菌培养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51岁, 因全身皮肤红斑、水疱伴瘙痒3个月, 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红斑、水疱, 伴明显瘙痒, 1个月前累及全身。曾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5 mg/d)治疗, 病情缓解, 但减量后(地塞米松1.5 mg/d)病情反复, 故来我院就诊, 拟诊"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收入院治疗。患者2年前发现尿蛋白++、尿潜血++, 未系统诊治。体检:一般情况可, 血压140/87 mmHg(1 mmHg = 0.133 kPa), 各系统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口腔黏膜、头皮、颈部、躯干、四肢及掌跖可见大小不等红斑基础上尼氏征阴性的水疱、糜烂、渗出、结痂, 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图1A)。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00 × 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8.53 × 109/L[参考值:(1.8 ~ 6.3)× 109/L, 下同],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110(0.004 ~ 0.08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1.32 × 109/L[(0.02 ~ 0.52)× 109/L];尿常规示尿蛋白++++, 尿潜血+...  相似文献   

17.
报告1例皮肤Merkel细胞癌。患者女,77岁。右侧颊部暗红色结节2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右侧颊部一2.5 cm×2.5 cm暗红色结节,表面附有少许鳞屑,有浸润感。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及皮下脂肪层嗜碱性细胞构成肿瘤团块,呈巢状或条索状分布,胞质及胞核淡染。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CK)20、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突触素(Syn)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阳性。诊断:Merkel细胞癌。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6岁。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于颈项部、左侧鼻根部、肘窝出现数个暗红色、蚕豆大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结节可自行消退。2个月后结节增多、扩大,累及躯干、四肢,部分表面溃烂。实验室检查示:血清LDH升高,EBV-Ig G(+),EBV-DNA定量﹤5.00+02 copies/m L(-)。外周血涂片及骨髓穿刺未见异常。彩超示:双侧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及左侧腘窝淋巴结肿大。PET-CT示:右侧上颌窦、右肺上叶、心包右缘软组织结节影代谢活跃;左侧锁骨上区、纵膈主动脉弓旁、胸骨旁、右侧腋窝、腹腔及右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代谢活跃;全身皮下、肌间多发软组织结节或肿块影代谢活跃。皮肤结节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致密单一核细胞浸润,可见异型细胞及不典型核分裂相。免疫组织化学:CD20(-),CD3(+),CD43(+),CD30(+),ALK(+),EMA(+),CD56(+),TIA-1(+),Granzyme B(+),CD15(-),MPO(-),CK(-),Ki-67(80%+)。纵隔淋巴结活检与上述结果一致。诊断: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Ⅳ期。确诊后转入肿瘤病区治疗,患者随访中。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8岁.因发现头皮结节1个月并渐增大,于2011年3月来我科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右侧颞部头皮出现一淡红色结节,无自觉症状,结节生长较快,无触痛,无破溃出血.患者既往体健,个人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部无异常.皮肤科检查:患者右侧颞部头皮可见一淡红色结节,直径约0.8 cm.表面光滑(图1),质中,无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变薄,表皮突消失;真皮浅、中层见以组织细胞及泡沫细胞为主的结节样混合性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多量Touton巨细胞,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符合黄色肉芽肿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2岁。枕部反复溃烂结痂4年。2年前诊断为鳞状细胞癌,行肿瘤扩大切除,右大腿中厚皮片游离移植术。术后7个月,原皮损处上缘再次出现糜烂结痂,溃烂面积逐渐扩大,疼痛明显。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枕部一约5.5cm×2.5cm大小的溃疡,至深筋膜层深面,表面凹凸不平,部分区域可见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WBC:10.3×109/L,NEU:7.10×109/L。头部MRI检查:颅骨及颅内未见确切异常,左侧枕部局部头皮软组织形态失常伴缺损。诊断:枕部鳞癌术后复发。前期治疗予以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后期行Mohs显微描记手术,创面游离皮片移植。术后恢复良好,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