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新生儿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干预后,观察组家长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率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神经后遗症发生率及不良预后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6个月龄、12个月龄PDI评分、M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新生儿缺血性脑病舒适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水平,保障临床安全,改善患儿预后,为成功康复提供强有力的条件,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抚触护理联合游泳在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按照护理保健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均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对照组仅仅给予抚触,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游泳,比较两组的体格及神经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发育总分和附加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身高、体重和头围的增长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抚触护理联合游泳能够显著促进新生儿的体格和神经发育,加快新生儿生长,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安全管理在降低神经专科护理管理医患纠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其实施安全管理;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神经专科护理,比较两组(安全管理实施前后)的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安全相关指标评分.结果 观察组医患纠纷发生率2.0%,与对照组的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房管理、护理书写、消毒隔离、急救管理及药品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神经专科护理中应用安全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安全质量,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企业管理理念实施早产儿出院后管理对早产儿智能发育和气质的影响。 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 110 例早产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5 例。 实验组采用企业管理理念实施早产儿出院后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健模式。共 96 例早产儿完成了研究。 比较两组早产儿 4 月龄、 6 月龄和 12 月龄神经心理发育检查得分和 2 月龄小婴儿气质问卷、 12 月龄幼儿气质评估表得分情况。 结果 实验组早产儿除 4 月龄精细动作和适应性能区发育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余各能区发育商及总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2 月龄实验组和对照组早产儿气质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月龄实验组早产儿 E 组例数多于对照组早产儿( P<0.05 )。 结论 应用企业管理理念实施早产儿出院后管理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的智能发育和气质培养。  相似文献   

5.
郑丽敏 《临床医学》2013,(11):95-96
目的 观察新生儿早期综合干预对其智力发育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8月出生的新生儿210例,生后一般状况良好,其父母均健康,除外先天发育障碍、智力低下、遗传、躯体性疾病新生儿,干预组112例,对照组98例,两组婴儿均给予常规喂养、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动作、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等领域的干预训练.干预期为1~6个月,比较两组婴儿4~6个月时智能发育和各能区发育情况.结果 干预组神经心理发育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早期干预可促进其神经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早产儿神经发育及奶摄取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降生的124例早产儿为受试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MC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早产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KMC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KMC干预。比较干预后1、2、4周时两组早产儿奶摄取量变化,分析其月龄6、12个月时神经发育情况[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差异。结果:干预后2、4周时,两组早产儿奶摄取量较干预后1周时均明显增加(P0.05);干预后1、2、4周时,KMC组早产儿奶摄取量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月龄6个月时,两组早产儿GDS各项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龄12个月时,两组早产儿GDS各项评分均较月龄6个月时有显著升高,且KMC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可显著改善早产儿奶摄取量,对其神经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胎膜早破合并感染低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室及门诊就医的100例胎膜早破合并感染低体重早产儿,按照就医时家长的自愿原则进行建档,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选择同期的50例足月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给予循证护理模式。采用患儿神经行为发育评估法对两组早产儿在矫正月龄3,6,9,12个月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估,健康对照组同时进行发育评估。三组患儿在12个月时进行发育商测评。统计分析患儿不同模式下神经行为发育的情况及12个月后两组患儿成活率比较。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3,6个月时植物神经调节系统、行为调节系统、运动发育评分显著改善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三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变化在12个月时指标变化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PDI,MDI明显低于观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MDI,PDI明显升高。(3)观察组患儿12个月后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合并感染低体重早产儿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低体重早产儿的成活率,同时改善了患儿神经行为发育,更好地保证了产妇及患儿的后期健康。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102-3103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日龄28d神经行为评分以及12个月时动作能、言语能、应人能、应物能等4个能区的智能发育商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龄28d神经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个月时动作能、言语能、应人能、应物能等4个能区的智能发育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智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吕红梅 《妇幼护理》2022,2(5):1177-1180
目的 分析对新生儿运用袋鼠式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在本院出生的 100 例新生儿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 用袋鼠式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新生儿的体格发育情况、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 果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 5d 的体重、身长与头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 5d 时的新生儿神经行为量表 (NBNA)发育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出院前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90.00%(P<0.05)。结论 对于新生儿运用袋鼠式护理可有效 促进其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提升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游泳对婴儿行为神经发育、心理发育及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选取条件的6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36 h即开始进行游泳,每天1次,并延续至3个月.在第1,14,28天对新生儿进行行为神经评分,在第90天进行神经心理发育、社会适应行为检查,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第1天行为神经评分为(39.71±1.51)分,对照组为(39.52±1.2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8,P>0.05);观察组新生儿第14天行为神经评分为(43.00±1.77)分,对照组为(41.71±2.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5,P<0.05);观察组新生儿第28天行为神经评分为(46.23±1.76)分,对照组为(44.65±1.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4,P<0.01).观察组智龄、发育商、大动作、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评分分别为(3.59±0.28),(115.74±8.54),(124.90±12.10),(118.52±14.92),(131.87±25.73)分,对照组分别为(3.32±0.34),(105.94±8.97),(113.26±15.24),(103.13±14.85),(117.13±23.49)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43,4.409,3.332,4.071,2.356;P均<0.05).结论 游泳能促进婴儿行为神经发育、心理发育,提高其社会适应行为,是值得推广的保健与健康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常规出院后随访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不良情绪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健康责任、自我实现、营养、运动、应对压力、人际关系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居家认知行为疗法出院随访可有效提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抚触对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新生儿儿科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3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191)及对照组(n=191)。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性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抚触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12个月,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后体质量、身长、头围、增长情况。同时应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及Gesell婴幼儿发育诊断量表对2组患儿智能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3、6个月后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6、9、12个月后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6、9、12个月后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行为评分及神经行为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抚触能有效促进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智能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有利于改善患儿远期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对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智力发育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HIE患儿9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基于循证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神经发育、运动功能变化等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6个月后体重、身高、神经发育评分及MDI,PDI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粪吸入综合症、营养疾病发生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念的精细化护理能明显促进HIE患儿体格、智力及神经发育,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出生的6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合理喂养、预防接种、基础护理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随访时,两组患儿在3个月的发育指数、运动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6个月、12个月时的发育指数、运动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12个月时的身高、体重、头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不良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充分发掘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机体潜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教育与护理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148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家长均接受早期教育与护理培训,对照组家长均未接受早期教育与护理培训.比较2组婴儿家长早期教育及护理知识知晓率,并比较2组婴儿1岁时生长发育情况、发育商及四病发病率.结果 观察组婴儿家长早期教育及护理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婴儿1岁时体质量、身高均显著重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儿1岁时大运动、语言能力、精细运动发育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儿1岁前四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教育与护理培训有助于提高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照护过渡干预方案对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分析照顾者过渡护理需求,构建照护过渡干预方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照护过渡干预方案)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50例.比较2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神经心理发育指标.结果 2组早产儿干预后体质量、身长及头围指标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体质量、身长及头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千预后3个月各项神经心理发育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照护过渡干预方案应用于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在改善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及神经心理发育方面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的护理教育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并在儿保科建档随访登记的218例早产儿,按照家长接受程度、配合程度分为干预组114例,对照组104例。干预组的早产儿从住院到出院后由资深护士进行系统的护理教育、技能操作指导。对照组给予早产儿一般护理和常规育儿指导。观察两组早产儿纠正月龄6个月及12个月体重、身长、头围等体格发育情况;采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分别于纠正月龄6个月、12个月测评智力发育及心理运动发育。[结果]干预组6个月、12个月体重、身长、头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纠正月龄6个月、12个月行《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交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系统的护理教育干预不仅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和智能运动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减少疾患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0~1岁20项神经运动评估在高危儿监测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儿保科门诊婴幼儿42天体检中发现的高危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生后2个月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及营养评估。观察组出生后2个月(均为纠正月龄)除进行常规的体格发育检查,营养评估外均行20项神经运动检查,对可疑患儿(≥1项异常)进行指导家庭训练,在6个月内每隔1个月复查1次。6个月后视情况2~3个月复查1次,指导患儿至1周岁,观察比较两组患儿MDI(智力发育指数)、PDI(运动发育指数)数据。结果两组患儿6个月时MDI、PDI数据与1岁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比较两组患儿MDI、PDI数据,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危儿1岁时转归情况比较,观察组正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岁20项神经运动检查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工作质量也得到了提升,抓紧了治疗的黄金时间,定期用此方法复查,同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婴儿早期教育家庭跟进服务模式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桂香  高丽娟  徐文静  陈鸥 《护理研究》2009,23(32):2994-2995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与护理家庭跟进服务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及长春市妇产科医院正常出生的足月健康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从出生开始即进行系统、规范的家庭早期教育与护理干预.3个月去家庭进行1次体格测量及家庭早期教育训练与护理指导,每个月到儿童保健门诊进行1次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对照组不做家庭跟进服务,只做一般体格检查和Gesell婴儿发育量表测试.[结果]两组婴儿在12个月时体重、身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育商在12个月时比较,观察组在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发育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家长学习班培训前后知识掌握率分别为28.45%和90.52%.家长对医务人员家庭跟进服务综合能力满意度为92.24%.[结论]突破传统的医疗服务范围,将母婴早教深入到家庭对婴儿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96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髋关节置换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髋关节置换常规护理外,制定健康宣教计划,阶段性落实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髋关节功能、Barthel指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