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佳佳 《全科护理》2020,18(22):2850-2851
[目的]探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小儿高热惊厥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惊厥持续时间、发病次数、惊厥消失时间以及退热时间),统计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惊厥持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以及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病次数少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
霍晓  乔斐  魏丽丽 《妇幼护理》2023,3(7):1640-1642
目的 探讨分析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 120 例为研究对象。遵循数字随机表方式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60 例。 对照组患儿给予急诊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儿则予以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高热消退时间和惊厥持续时间、住 院时间,惊厥复发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高热消退时间、惊厥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0.16±2.66)h、(36.42±4.14) s、(6.36±0.73)d,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惊厥复发次数(1.97±0.62)次,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 研究组治疗期间惊厥复发间隔时间为(110.93±1.14)h,长于对照组患儿(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的护理体满意度(96.67%) 高于(81.67%)(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急诊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能够有效改善患儿高热惊厥症状,缩短患儿住 院时间,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187-4188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行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平均停止发作时间、不良后果发生率。对照组患儿惊厥停止发作平均时间为68.7±0.2s,观察组患儿惊厥停止发作平均时间为39.1±7.4s,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不良后果发生率为43.75%(35/80),而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后果发生率为7.5%(6/8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惊厥停止发生时间,同时也降低了不良后果发生率,大幅提高护理抢救效果,为挽救患儿生命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孟慧心 《妇幼护理》2024,4(2):319-321
目的 分析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接受针对性急救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高热惊厥消失时间、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高热惊厥患儿退热、惊厥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率与呼吸频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乙酰胆碱酯酶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吴林 《妇幼护理》2022,2(21):4988-4990
目的 探究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时应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84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42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急救护理,研究组给予 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相关指标、护理满意情况与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退热及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 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依从性和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能够 缩短治疗时间,改善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王敏 《妇幼护理》2023,3(15):3572-3575
目的 探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应用于小儿急诊高热惊厥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急诊高热惊厥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退热时间、惊厥发作次数、复发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问诊分诊时间、等候时间、转运时间、总急救时间、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惊厥发作次数, 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结合针对性急救护理模 式能够提高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抢救效率,缩短退热时间,减少惊厥发作次数和复发,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高热惊厥患儿开展针对性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收入诊疗的高热惊厥患儿 80 例,以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 体温、心率、体温恢复时间、实验室指标回归正常时间、惊厥控制时间,家长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护理前体温及心 率水平均较高且接近(P>0.05),护理后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体温恢复、实验室 指标回归正常及惊厥控制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有效率和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热 惊厥患儿严格开展针对性急救护理,能够改善预后,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高热惊厥患儿中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入院就诊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入院就诊后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抽搐惊厥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急诊抢救转住院时间、Ashworth痉挛等级、家长焦虑程度和随访1年高热惊厥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抽搐惊厥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急诊抢救转住院时间、患儿家长焦虑程度和高热惊厥复发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shworth痉挛等级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高热惊厥患儿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急救时间,促进其症状改善,预后良好,同时可降低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在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1日~2019年5月31日收治的280例高热惊厥患儿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效果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惊厥持续时间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分级护理应用在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能强化急救效果,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急诊高热惊厥患儿引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其急救效果、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高热惊厥患儿,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开展传统的护理照护,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开展干预。记录两组患儿的抢救转归结局;记录两组患儿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和体温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病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抢救前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抢救后的体温低于对照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高热惊厥患儿引入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能提高其急救效果,且能降低并发症及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对性急救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血液生化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观察急救护理效果。[结果]60例患儿惊厥消失时间为4.25h±0.53h,退热时间为25.84h±5.97h;60例患儿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患儿血钠、血钙水平均有明显升高,血糖明显下降(P0.01);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6.67%。[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抢救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病情缓解,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对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2020年6月1日~2021年8月31日收治的98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将2020年6月1日~12月31日入院的49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将2021年1月1日~8月31日入院的49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优化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优化组患儿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急诊分诊时间、转运时间及急救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优化组患儿家属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于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可缩短其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及抢救效率,临床效果更加突出,家属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4):2526-2527
目的观察急诊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实施急诊综合护理,比较并发症及退热时间。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综合护理干预小儿高热惊厥中应用效果显著,可较快促进患儿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黄茜 《妇幼护理》2023,3(15):3626-3628
目的 探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中,针对性急救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9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接收的 106 例急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体温、乙酰胆碱酯酶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 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急救时间、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 察组护理后的体温水平、焦虑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乙酰胆碱酯酶、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水平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高热惊厥者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 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减轻家长不良情绪,促进患儿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治疗的方法与经验,减少复发,降低发病的危险性。方法将上呼吸道感染导致高热惊厥的46例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加强救治及预后急救指导。对比两组救治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年内对照组复发率为34.78%,治疗组复发率为4.35%。结论对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加强护理及预后急救指导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6.
总结急诊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急救护理的体会.回顾性分析52例急诊患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按压人中、合谷穴等,及时给予镇静、解痉药物,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紧急处理.52例患儿中经紧急处理后惊厥停止而继续治疗并痊愈的有47例;紧急处理后惊厥症状减轻有5例.高热惊厥患儿大多数突然发病,病情较危急,认为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方法,严密观察病情是婴幼儿高热惊厥急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对性急救护理在高热惊厥患儿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确诊后均行急救处理措施并遵医嘱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护理模式配合,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患儿病情,改善患儿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敬星操 《妇幼护理》2022,2(5):1128-1130
目的 探讨针对性急救护理的实施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10 月期间 收治的 76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 急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依从性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苏醒钙结合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 儿的惊厥症状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在 护理后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苏醒钙结合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接受针对性 急救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效果,降低疾病的危害性,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高热惊厥患儿的发病特点、急救措施与护理体会,提高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6/2008-06儿科门诊救治的108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急救与护理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止惊药物和退热药物,吸氧、降温,加强监护等综合治疗和护理,108例患儿均转危为安。结论:迅速控制惊厥与降低体温是关键,建立静脉通道和吸氧是抢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疾病治疗中常规护理路径模式和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中进行高热惊厥治疗的小儿共82例,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路径模式,观察组给予患儿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观察两组患儿急救前后体温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急救后观察组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疾病治疗中全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所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路径模式,有助于降低患儿体温,优化患儿的临床指标,患儿及其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均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