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6例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采用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改变情况、术后恢复状况、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住院费等。结果:观察组术前1 d与术后8 d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8 d体质量及人血白蛋白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术后8 d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术前1 d(P0.01)。观察组患者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平均住院费、医药费、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加快肠功能恢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的可行性。方法将腹部手术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肠内营养组(EN组)2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EN组术后经空肠造口管滴注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混悬液共7d。术后8d进行人体测量,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白蛋白监测,并比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EN组胃肠排气恢复明显快(P〈0.01);前白蛋白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腹部中大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EN)肠外(PN)联合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肠外联合组(EN+PN)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剂免疫指标变化、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第8 d与术前比较:PN组的体重下降明显(P<0.05),EN+PN组(联合组)的各组血清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肠道功能恢复、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PN组减少(P<0.01),各项细胞免疫指标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应用到全胃切除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黄健捷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886-88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和标准肠外营养组(PN组),分析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营养及免疫指标变化、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第9天与术前比较,PN组的体重下降较明显(P<0.05),EN组的血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EN组均较PN组减少(P<0.01),各项细胞免疫指标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可明显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营养方式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9例及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7例,并分别进行不同营养支持,观察体重损失率、术后排便时间、7d下床活动患者比例、食欲正常患者比例、住院天数、营养费用、并发症;并观察术前、术后3d、术后7d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结果EN组肠功能恢复较PN组早,平均住院时间少于PN组,营养费用明显低于PN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损失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7d能下床活动者和食欲正常者的比例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和术后3d,PN组与EN组血清白蛋白、总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EN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快恢复肠道功能和体力,提高机体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态的改善起重要作用,更符合现代营养支持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护理。方法:将2008年1~11月在我院因胃癌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后的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与肠外营养治疗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营养指标(体重指数、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改变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术后1周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 82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根据不同的营养途径方式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7例(EEN组)、全肠外营养组35例(TPN组),给予术前术后营养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术前术后营养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的变化,以及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营养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EEN组术后第9天各项营养指标较术前及同期T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TPN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安全、有效,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8例胃癌全胃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的体重、营养状态、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体重、氮平衡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肠内营养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少于肠外营养组。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9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组60例和对照组(常规禁食、补液)30例.EN组为术后次日起应用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胃潴留、腹胀、腹泻、呕吐、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鼻黏膜损伤发生率;监测术前及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体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 EN组术后排气与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胃潴留、腹胀较对照组少(P<0.05).EN组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明显升高(P<0.05);术后体重减轻较对照组少.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精心的护理是确保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EN)与标准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EN和PN组,两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到术后第10天进行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术前和术后11天测定体重,测定血中白蛋白、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测定血中谷氨酰胺含量,计算累积氮平衡.结果术后11天与术前比较,PN组的体重、白蛋白下降较明显(P<0.05).术后11天血中谷氨酰胺,PN组下降也明显,与术前、EN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累积氮平衡(mg·kg-1/11 d),PN组为(114.6士19.5),而EN组为(203.6±31.8),EN组明显优于PN组.体液免疫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EN组术后11天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PN组与术前相比较,尚有差异.结论EN支持和标准PN支持相比较,有更好的代谢效果,能更好地恢复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刘雪芹 《全科护理》2011,9(19):1729-1730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与术后7 d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三野清扫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和标准肠外营养组(PN),并分别不同营养支持,观察体重损失情况,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前、术后第8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结果EN组肠道功能恢复较PN组早,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体重损失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术后第8天EN组较P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EN应用于食管癌三野清扫术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尽早恢复,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更符合现代营养支持要求。  相似文献   

13.
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病人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胃癌根治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CEP组),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免疫指标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CEP组明显低于TPN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和体质量(BW)在营养支持后均有所下降(P<0.05),TPN组淋巴细胞计数(LY)减少(P<0.05),CEP组LY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营养及免疫指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在加快免疫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全肠外营养,能更好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肠内营养与肠外(静脉)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免疫功能、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2009-2011年间92例确诊胃肠道恶性肿瘤并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42例(肠外营养组),在术前1d及术后3d和7d抽取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状况,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发热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体重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升高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的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8+细胞、CD4+/CD8+比值降低,但是观察组的回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具优越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能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5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支持和术后恢复,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全胃切除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全胃切除患者 ,2 0例术后行肠外营养治疗 (对照组 ) ,2 0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 (实验组 )。结果 :实验组的胃肠动力比对照组的恢复早 (P <0 0 5 )。治疗前两组病人血蛋白指标 (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 )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均升高 ,而实验组血蛋白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两组病人血蛋白指标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均升高 ,而实验组血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肠外营养支持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06年8月因胃癌进行全胃切除术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经外周静脉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实验组50例经空肠营养管给予输注肠内营养液。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进行营养状态评价,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术后营养支持使病人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肠内营养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并发症少。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防治感染性并发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06年8月因胃癌进行全胃切除术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经外周静脉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实验组50例经空肠营养管给予输注肠内营养液。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进行营养状态评价,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术后营养支持使病人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肠内营养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并发症少。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防治感染性并发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胃切除术的6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给予肠内外混合营养,对照组给予单纯肠外营养,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血清中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IgG以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混合营养可以有效缩短胃癌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肠内免疫营养剂应用于围手术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剂(瑞能),观察其对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于术前3d接受EN支持,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瑞能)至术后7d;对照组术前常规膳食,术后给予TPN。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2天和第7天分别检测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观察两组病人相关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剂EN,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利于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预后改善,是围手术期胃癌病人营养支持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