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寻求人性化、个体化、家庭化的产科服务模式。方法将160对母婴分为两组,试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母婴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调查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促进产妇和家属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科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产妇148例,按接诊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天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产后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及产后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成功率98.6%和产妇及家属满意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应用于产科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徐丽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25-27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正常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取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及其丈夫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产妇对其丈夫的满意度及产妇丈夫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结果 实验组产妇及其丈夫对护士服务满意度、产妇对其丈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01);实验组产妇丈夫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能提高产妇满意度及产妇丈夫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12月来我院住院分娩600例产妇,将2011年7~9月分娩的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0~12月分娩的产妇30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试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调查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促进产妇和家属掌握母婴健康知识和育儿技能,提高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410例住院产妇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将2010年5月410例住院产妇作为观察组,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新生儿护理方法的掌握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改善护患关系,增强产妇育儿信心,更适应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LDR)中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及效果,寻求人性化、个体化、家庭化的产科服务模式。方法将2012年1月~10月入住我院LDR产妇80例作为试验组,由专科护士对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宣教均在床旁进行。取同一时间段内入住产科普通病房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宣教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DR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宣教知识,获得了更高的满意度,促进产妇产后恢复和新生儿健康成长,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3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选派专科知识丰富、母婴护理业务能力强、素质高、善于沟通的高级护理人员经过标准化职业培训后承担此项工作.新生儿的一切护理均在母亲床旁进行,责任护士对产妇及家属一对一的进行讲述和操作演示,邀请产妇及家属参与共同操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对未掌握内容者进行强化训练,直至产妇及家属基本掌握.比较2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它有利于产妇早日恢复健康,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有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分析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产妇抑郁情绪发生率及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总分低于对照组,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产妇及家属对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活动过程中,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符合现代产科护理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新模式,使护理工作更贴近临床,让产妇及家属在医院就能够掌握产后护理相关知识及技能,大大缩小了产妇及家属与医护人员的距离,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得以降低,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得以提升,有效减少或防范医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试验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并调查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及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个体化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增强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结合新生儿智护训练在产科病房应用及效果.方法 试验组及对照组各90对母婴,试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及新生儿智护训练,对照组实施传统封闭护理模式.结果 试验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结合新生儿智护训练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产妇和家属较好地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产妇床旁康复及新生儿床旁护理在产褥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把2012年6月~2013年3月足月正常分娩的产妇254例按住院卡末位数单双号分为试验组131例和对照组123例,试验组实行产妇床旁康复性护理及新生儿床旁护理,对照组对母婴采用常规产后护理,比较两组母婴患病率、产妇对母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晚期产后出血、尿潴留、乳汁淤积及乳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感染等发病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护士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新模式应用于产褥期管理中,可减少母婴患病率,促进产妇的康复和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育儿技能,为出院后产妇自我保健及科学育儿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0名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名,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性质量管理,对照组实施传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健康教育的满意人数为92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11,P<0.05),观察组其他项目满意人数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优点、乳房护理方法、产后营养活动等方面健康知识各项目的掌握正确率分别为95%,97%,96%,明显优于对照组86%,8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10,5.837,5.207,2.445;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的掌握率分别为90%,92%,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2%,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7,8.59,7.02;P<0.01)。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性质量管理,可提高产妇的满意度,有利于产妇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育儿技能。  相似文献   

13.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11月~2008年4月5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选择2008年5月~2009年3月545例产妇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实验组在哺育知识掌握率、母乳喂养成功率、护理满意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的护理,能提高产妇相关哺育知识,增强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在我科进行分娩的初产妇26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134例。对照组初产妇施行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干预模式;而观察组初产妇则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模式,并分别对两组初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改善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联合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家庭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家属知识掌握度、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联合家庭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初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初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00对母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对,观察组实施新生儿床旁护理,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均有母婴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能及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促其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享受到家庭化、个性化的产科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产科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产科就诊的产妇2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名。干预组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时长分别为(6.1±1.2)h、(8.9±0.9)h,第二产程时长分别为(0.9±0.6)h、(1.5±0.3)h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6,7.08;P<0.05)。干预组护理知识、母乳喂养、自我保健知识掌握率分别为98.3%,93.3%和85.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69,7.467,4.471;P <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9.2%,对照组为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P <0.05)。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能够缩短产程,提高产妇对自身和新生儿护理等知识的掌握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责任包干制和床边工作制相结合的个人负责制护理工作模式与层级护理模式的效果,以探讨群众满意、患者安全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方法采用抽签法选择神经外科、骨外科、心内科、妇科4个病房作为试点病房设为研究组,实行责任包干制和床边工作制相结合的个人负责制护理工作模式,以相同方法选择4个非试点病房作为对照组,继续实施层级护理模式。比较该护理模式实施6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不能自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6.1%,对照组患者为81.0%,两组在服务态度[(3.57±0.89)分比(3.17±0.76)分]等5个维度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0,0.72,0.25;P〈0.05);研究组能自理患者满意度为94.9%,对照组为83.9%,两组在基础护理[(3.70±0.64)分比(3.37±0.65)分]等3个维度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P〈0.01);研究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5.2%,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8,P〈0.01);研究组发生不良事件2例,对照组发生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P〈0.05)。结论实行责任包干制和床边工作制相结合的个人负责制护理工作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母婴宣教中应用赞赏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产妇为对照组,98例产妇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除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外,给予赞赏教育。[结果]实验组母乳喂养技巧掌握情况、母婴护理操作技能、住院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赞赏教育进行健康宣教能有效促进母乳喂养,提高产妇对母婴护理知识的认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组负责制护理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初产妇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小组负责制护理。结果观察组在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母乳喂养、臀部护理、沐浴等方面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组负责制能够有效改善产后护理质量,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