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耳内窥镜鼓室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渗出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4例(36耳)鼻咽癌放疗后渗出性中耳炎行经耳内窥镜鼓膜置管术,并观察听力、中耳功能的变化.结果:治愈12耳,占33.33%.有效14耳,占38.89%.总有效率72.22%.无效6 耳,占13.89 %.出现并发症 4 耳,占11.11%,患耳长期流脓.结论:经耳内窥镜鼓膜置管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渗出性中耳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观察176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情况,对中耳积液耳聋者行鼓室穿刺抽液处理。采用χ^2检验比较患者年龄、性别、鼻咽原发病灶大小、部位以及放疗前后有否分泌性中耳炎等因素与放疗后产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48.9%,而放疗后6个月内的发生率为51.2%。患者年龄(P=0.367)、性别(P=0.126)及鼻咽原发灶大小(P=0.147)等因素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无显著影响,而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和鼻咽肿瘤侵及侧壁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长期存在显著相关,P值均为0.000。结论: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鼻咽肿瘤侵犯侧壁是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长期存在的危险因素。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耳聋实行多次鼓室穿刺抽液和适当选择助听器是目前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射治疗对中耳功能的影响及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绎鼻咽癌患者中 功能的影响,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观察16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及中耳压的改变。结果 鼻咽癌患者施疗后中耳炎的发生率为41.6%(102/245只耳),其中放疗后6个月之内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达47.1%(48/102只耳),放疗所致分泌性中耳炎与电离辐射对中耳的直接损伤和放疗前中耳负压的升高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是放射治疗对鼻咽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观察104例(208只耳)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结果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44.1%(64/145只耳),放冶后6个月,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达高峰,为50.1%(33/64只耳)。放疗所致分泌性中耳炎与电离辐射对中耳的直接损伤和放疗前中耳负压升高有密切关系。结论 改进放射治疗设野技术,使用有效药物,采取鼓膜置管和鼓膜切开等方法对防治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有一定用处,但其耳瘘发生率很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颈部肿块(A组)、耳鼻症状(B组)、颅神经侵犯(C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148例鼻咽癌患者进行电子喉镜检查并活检以及MRI检查,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在判断咽旁间隙、颈动脉鞘浸润及颅底破坏方面较准确,结合电子喉镜下鼻咽活检,可以提高鼻咽癌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结论电子喉镜联合MRI检查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肿瘤防治研究》1975,3(4):35-38
 提高鼻咽癌治愈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但由于鼻咽部位置隐蔽,检查方法较困难。 所以, 寻找简便可靠, 能在基层推广使用的诊断方法是解决鼻咽癌早期诊断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们在学习了国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从1973年11月起开始使用自制之尼龙丝取材器对鼻咽癌初诊患者及部分非鼻咽癌患者进行鼻咽部细胞学检查, 获得较为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影响因素探索耳聋的处理方法。方法:观察22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发生情况,对耳聋者鼓室行穿刺抽液。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鼻咽肿瘤T分期、侧壁侵犯、放疗前分泌性中耳炎等因素与放疗后出现耳聋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发生率为46.82%,放疗后6个月内发生率为52.42%。患者性别、年龄、鼻咽肿瘤T分期等因素对放疗后耳聋的发生无显著性影响(P〉0.05),肿瘤侵犯鼻咽侧壁和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与放疗后耳聋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结论:肿瘤侵犯鼻咽侧壁和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是放疗后耳聋的危险因素。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处理目前比较好的是重复鼓室穿刺抽液配合适时倒佩戴助听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影响因素探索耳聋的处理方法.方法:观察22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发生情况,对耳聋者鼓室行穿刺抽液.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鼻咽肿瘤T分期、侧壁侵犯、放疗前分泌性中耳炎等因素与放疗后出现耳聋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发生率为46.82%,放疗后6个月内发生率为52.42%.患者性别、年龄、鼻咽肿瘤T分期等因素对放疗后耳聋的发生无显著性影响(P>0.05),肿瘤侵犯鼻咽侧壁和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与放疗后耳聋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结论:肿瘤侵犯鼻咽侧壁和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是放疗后耳聋的危险因素.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处理目前比较好的是重复鼓室穿刺抽液配合适时倒佩戴助听器.  相似文献   

9.
张俊中  李孝丰  彭新 《肿瘤学杂志》2012,18(10):740-741
[目的]探讨PET/CT和MRI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经确诊的21例早期鼻咽癌和11例鼻咽部炎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PET/CT、MRI检查及鼻内镜下取材病理检查确诊.依据病理组织活检和临床随访分别评价PET/CT和MRI对鼻咽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并对两者的结果比较.[结果] MRI和PET/CT诊断鼻咽癌灵敏度分别为84.09%和97.67%;特异性分别为69.23%和57.14%;准确率分别为80.70%和87.72%;PET/CT在灵敏度方面较MRI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PET/CT和MRI在鼻咽癌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价值,两种诊断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应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提高早期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误诊漏诊1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995年 ̄1996年收治的15例鼻咽癌误诊漏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早期常见症状之一,本组66.7%(10/15)有颈淋巴结转移。提示鼻咽部检查应作为颈部肿块患者的一种常规检查;同时提出密切观察鼻咽部病变不甚典型的病例,必要时重复活检,以期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与鼓室注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8例,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64)和试验组(n=64)。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鼓室注药,试验组采用鼓膜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言语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5.6%和87.5%,试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和15.6%,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6,P<0.05)。试验组患者的言语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2,P<0.05)。结论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优于鼓室注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56例临床间接鼻咽镜检查阴性或可疑鼻咽新生物的患者,经造影检查均有阳性发现后作鼻咽活检确诊为鼻咽癌,从而归纳出鼻咽癌原发灶四点早期x线征。另一组讨论了鼻咽癌与鼻咽部其他疾病(148例)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56例临床间接鼻咽镜检查阴性或可疑鼻咽新生物的患者,经造影检查均有阳性发现后作鼻咽活检确诊为鼻咽癌,从而归纳出鼻咽癌原发灶四点早期x线征。另一组讨论了鼻咽癌与鼻咽部其他疾病(148例)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鼻咽癌的18F-FDG摄取与肿瘤组织葡萄糖易化扩散转运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42例早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检查,测定肿瘤最大值和标准摄取值(SUVmax和SUVmean);应用标准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亲和(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患者肿瘤组织葡萄糖易化扩散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结果:42例早期鼻咽癌组织的SU-Vmax与SUVmean分别为9.45±1.87和6.04±1.09;40例鼻咽癌组织Glut-1阳性细胞率为45.18%;鼻咽癌组织FDG摄取(SUVmax)和Glut-1表达的细胞阳性率呈弱相关(r=0.369,P=0.019)。结论:早期鼻咽癌组织FDG摄取与Glut-1过度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鼻咽癌的18F-FDG摄取与肿瘤组织葡萄糖易化扩散转运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42例早期鼻咽癌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检查,测定肿瘤最大值和标准摄取值(SUVmax和SUVmean);应用标准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亲和(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患者肿瘤组织葡萄糖易化扩散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结果:42例早期鼻咽癌组织的SU-Vmax与SUVmean分别为9.45±1.87和6.04±1.09;40例鼻咽癌组织Glut-1阳性细胞率为45.18%;鼻咽癌组织FDG摄取(SUVmax)和Glut-1表达的细胞阳性率呈弱相关(r=0.369,P=0.019)。结论:早期鼻咽癌组织FDG摄取与Glut-1过度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吕慧洋 《肿瘤学杂志》2014,20(5):427-428
[目的]分析鼻咽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4例误诊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误诊患者,其中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5例,淋巴结炎3例,鼻咽炎2例,血管性头痛2例,神经性聋1例,诊断不明1例。[结论]鼻咽癌的误诊率高,误诊诊断多样,应加强科普推广和对医生进行继续教育以增加对鼻咽癌鉴别诊断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社区鼻咽癌EB病毒血清学普查发现EB病毒抗体阳性人群 ,从抗体阳性者中发现早期鼻咽癌患者。方法 :社区血清学普查检出EB病毒抗体 (VCA IgA)阳性者 ,并应用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部 11977人 ,发现异常即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病理确诊 174例 ,早期 15 1例 ,早诊率 86 78% ,鼻咽原发灶位于顶后壁 95例占 5 4 60 % ,侧壁 60例占 34 4 % ,前壁 1例占 0 5 7%最少 ;68例原发灶直径 <0 5cm占 39 0 8%。结论 :鼻咽癌血清学普查作为初筛的手段 ,可以得出鼻咽癌的高危人群。间接鼻咽镜的应用 ,可以检出鼻咽癌临床早期患者 ,适用于社区 ,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大人群普查  相似文献   

18.
鼓膜部分切除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Zhou Y  Tang AZ  Tan SH  Li JE  Fang Q 《癌症》2005,24(1):121-123
背景与目的:对于放疗后咽鼓管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的分泌性中耳炎,目前的治疗方法疗效有限。鼓膜穿孔可以避免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本研究旨在探讨鼓膜部分切除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过综合的耳功能检测,确认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耳的咽鼓管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后,对16例(18耳)符合条件的患者施行鼓膜部分切除术,对术后患者的听力及其它症状进行超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鼓膜部分切除术后61%(11/18)残留鼓膜穿孔,患者听力普遍提高,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的30.1dB减至16.0dB,耳闷、耳鸣和头痛等症状基本消失。鼓膜部分切除术后鼓膜再愈合7耳(39%),术前和术后平均气骨导差分别是33.0dB和32.1dB。结论:鼓膜部分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而持久,对鼓膜再愈合耳的听功能无损害。  相似文献   

19.
血清唾液酸测定在鼻咽癌检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是鼻咽癌高发区,其发病率位于各种恶性肿瘤发生率的首位。血清唾液酸总量(TSA)检测在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和监测治疗疗效、癌的转移、复发及预后等方面已有许多报道,但在鼻咽癌专项研究报告较少。本研究目的是进行TSA检测,试图寻找一种特异、简便、适合大批量人群进行鼻咽癌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并用作监测疗效、预测复发和预后判断的指标。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98例鼻咽癌均选自本校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研究所,经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各类型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参见1988年长沙会议编写的《鼻咽癌诊治规范》。非…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张有望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文献报导鼻咽癌患者中Ⅰ期占2%~16%,Ⅲ期和Ⅳ期占58%~84%。Ⅰ期和Ⅱ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60%~80%。1992年闵华庆等报导421例鼻咽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