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采用右腋下Denis Browne微创小切口径路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切口径路不同分为正中切口径路组和右腋下Denis Browne微创小切口径路组,每组各3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在麻醉诱导后(T1)、关胸前(T2)、术后30 min(T3)、1 h(T4)、2 h(T5)5个时间点监测静态肺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两组患者Cs、Cd在关胸前(T2)比麻醉诱导后(T1)水平降低(P〈0.05),术后30 min(T3)到达最低,直至术后2 h(T5)尚未恢复术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右腋下Denis Browne微创小切口径路组从关胸前(T2)开始均低于正中切口径路组(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DenisBrowne微创小切口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胸肺顺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腋下竖直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经腋下竖直小切口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既往行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均一次手术成功.无手术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均〈0.05).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均〈0.05).治疗费用降低(P〈0.05)。结论:采用腋下竖直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费用低等优点,尤其在无胸腔镜的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任春霞  姜小鹰 《护理研究》2006,20(8):2009-2010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术后早期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差异。[方法]对30例心内直视术后病人进行24h连续的有创测压和无创测压监测,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在心内直视术后早期8h内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h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术后早期采用有创血压监测,能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心内直视手术8h以后可以用无创血压监测替代有创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情况、手术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患者病情实际出发,合理选择适当的术式、最佳的治疗方案方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清cTnⅠ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光化学法检测34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观察组)术前,术后6、12、24、48、72h和32例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对照组)术前,术后12h的血清cTnⅠ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抑制酶动力学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活性。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cTnⅠ水平和CK—MB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h血清cTnⅠ水平和CK—MB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血清CK—MB活性术后6h开始升高,术后12~24h达高峰,术后48~72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血清cTnⅠ水平术后6h开始升高,术后12h达高峰,术后72h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12h血清cTnI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K—MB活性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可引起心肌损伤。血清cTnⅠ水平检测优于血清CK—MB活性。血清cTnⅠ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一种更有效、便捷的口腔护理工具,提高口腔护理质量,减少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患者口腔和肺部并发症。方法按入院先后将2011年6—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心内直视手术的1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口腔护理包,观察组采用新型口腔护理刷,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前后口腔黏膜损伤、口腔异味、口腔溃疡、清洁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士完成操作的时间等。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口腔异味、口腔溃疡、黏膜损伤及清洁度情况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口腔异味、口腔清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40.01)}VAP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士操作准备时间及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新型口腔护理刷在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口腔护理中应用对减少口腔和肺部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林州市人民医院进行二次妇产科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新式剖宫产,对照组行传统剖宫产,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剖宫产方法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后恢复排气时间较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腔粘连发生情况较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患者因腹腔粘连严重,在二次妇产科手术中出血量较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排气时间长,为提高二次妇产科手术的效果需谨慎第一次手术操作,减少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手术与常规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行腰椎间盘镜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开窗手术。并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1.43%,对照组优良率为93.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及不影响腰椎稳定性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肺保护作用。方法: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组)和实验组(肺灌注组),每组各20例,均为室间隔缺损,无合并肺动脉高压及其他心内畸形。对照组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开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CPB)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实验组患者体位、切口选择、建立CPB同对照组,阻断升主动脉后同时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分别在不同时点检测动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K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氧合指数(OI),监测气道峰压,同时获取少许肺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无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两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OI增高(P〈0.05),气道峰压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血清TNF-α、K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阻断后不同时点、SOD活性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主动脉开放后不同时点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可以减轻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全身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室缺患儿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室间隔缺损患儿104例。两组患儿均选择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抽签法将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2例,手术治疗过程中配合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52例,手术治疗过程中配合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儿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治疗,住院期间无术后死亡患儿,均顺利出院。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病例数、肺不张病例数、剧烈疼痛病例数、胸腔引流管引流量、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过程中,配合给予患儿舒适护理,可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更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腋下垂直小切口开胸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1例行胸部疾病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保留胸壁肌肉的腋下垂直小切口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后外侧开胸切口进行手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离床时间、止痛剂使用量、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曲马多用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无呼吸衰竭、手术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中出现大出血1例、切口皮瓣下血肿1例;术后发生肺炎、盘状肺不张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26%.对照组术中发生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1例;术后发生肺炎、肺不张6例,迟发性支气管胸膜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选择腋下垂直小切口能减少胸部手术的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6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34例经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腹腔镜组),28例常规开腹行溃疡修补术(开腹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比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70.1±4.2)min)与开腹组((64.6±3.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5.7±6.8)h)、住院时间((8.4±0.7)d)短于开腹组((69.9±6.4)h、(14.8±1.6)d)(P〈0.01);腹腔镜组镇痛药物使用比例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无切口感染、肠梗阻发生。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快通道外科(FTS)理念指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应用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2012年收治的6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运用FTS理念指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运用传统围手术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方法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皮肤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半流质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皮肤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上,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半流质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FTS理念指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治疗方法能达到很满意的效果,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相比,具有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4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57例)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B组(57例)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比术后视力、术后散光度数,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后3 d的视力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视力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散光度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散光度数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核硬度≤Ⅲ级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硬度≥Ⅳ级时,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治疗高龄白内障方面临床疗效确切,但核硬度≥Ⅳ级时,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有助于术后视力恢复,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有IVCF 置入指征的60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经股静脉组(30例)和经大隐静脉组(30例),分别经股静脉穿刺和大隐静脉切开置入IVCF,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6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IVCF置入,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大隐静脉组手术时间与股静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大隐静脉组手术切口长度长于腔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0,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股静脉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5.04、3.30,P均<0.05)。大隐静脉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和穿刺口点血肿明显少于股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67、7.93,P均<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及切口感染病例。结论因经大隐静脉置入IVCF、安全可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新型、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方法和术式优点。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确诊的4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术式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切口美容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临床疗效、切口美容评分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DDD模式下比较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心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对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行永久起搏器(双腔DDD)植入治疗的患者219例,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A组(RVA起搏)、B组(RVOT起搏),每组再根据患者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分为两个亚组。调取患者12个月的随访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术后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起搏治疗前后各项起搏参数、起搏QRS波群时限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12个月,A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较术中均有回落,LVEF较术前降低,LAD、LVEDD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电极阻抗较术中有回落(P〈0.05),起搏阈值、R波振幅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LAD、LVED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起搏QRS波群时限较A组显著缩短[(145.09±4.96)ms vs.(157.40±12.44)ms,P〈0.01]。对亚组进行分析发现:术前LVEF≥50%的患者,A、B两组仅LVEDD较术前有增大(P〈0.05),LVEF和LAD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LVEF〈50%的患者,A组患者的LVEF较术前降低,LAD、LVEDD较术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的LVEF、LAD、LVED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OT起搏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经过12个月的起搏治疗,对术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RVOT起搏能提供接近生理性的心室激动顺序,维持心室肌电-机械活动同步化,对患者心功能的损害小;对术前心功能正常的患者,虽然RVOT起搏提供了更为协调的心室收缩,但在保护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阻止左心室重构方面并未显示出优于RVA起搏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76例不伴有显著黏膜肥厚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组,38例行鼻内镜改良下鼻甲成形术(A组),38例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B组),比较两组治疗下鼻甲肥大的疗效。结果两组组内术前与术后比较,鼻阻力值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术前与术后1个月时鼻阻力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组内比较术后近、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组内比较术后近、远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下鼻甲成形术是改善不伴有显著黏膜肥厚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鼻塞的有效方法,近、远期疗效都比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