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在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时神经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2004年12月—2009年6月入住康复病房的9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时收集每位患者病史,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和损伤情况(病因、损伤水平、损伤分级、受伤或发病时间、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等),并记录出入院MBI评分、ASIA评分。结果:完全性SCI患者康复介入时机≤90d和90d间比较时,MBI评分增加值、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无明显差异,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康复治疗时间有差异;不完全性SCI患者康复介入时机≤90d和90d间比较时,康复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MBI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有差异;康复介入时机≤90d时,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患者间比较,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康复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MBI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有差异;康复介入时机90d时,完全性与不完全性SCI患者间比较,MBI评分增加值、ASIA轻触觉评分增加值、ASIA针刺觉评分增加值无明显差异,ASIA运动评分增加值、康复治疗时间有差异。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促进不同程度SCI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尤其是对不完全性SCI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颈髓损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2组康复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2组康复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综合康复组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明显下降,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提高(P〈0.05);2组康复训练过程均未对肺部感染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颈髓损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综合康复治疗可帮助患者建立康复观念。  相似文献   

3.
陈明远  梅翠红 《护理研究》2006,20(11):2939-2940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16例脑梗死病人,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2周内开始康复治疗。晚期康复组在发病2周后开始康复治疗。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和MBJ入组时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均可明显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  相似文献   

4.
58例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后接受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3d以内)9例,中期治疗组(3周以内)24例,晚期治疗组(3周以上)25例。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13个月(平均5个月)分别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观察高压氧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3组患者感觉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组恢复明显,尤以运动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价改善显著(运动评分18.9比11.2和6.8),中期治疗组感觉功能恢复较晚期治疗组显著,痛觉和触觉分别提高到12.7和9.2,但运动功能恢复不明显,部分患者有所改善。结论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且疗效与伤后接受治疗的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8例脊髓损伤患损伤后接受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3d以内)9例,中期治疗组(3周以内)24例,晚期治疗组(3周以上)25例。在患治疗前和治疗后3~13个月(平均5个月)分别对患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观察高压氧对脊髓损伤患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3组患感觉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早期治疗组恢复明显,尤以运动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评价改善显(运动评分18.9比11.2和6.8),中期治疗组感觉功能恢复较晚期治疗组显,痛觉和触觉分别提高到12.7和9.2,但运动功能恢复不明显,部分患有所改善。结论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且疗效与伤后接受治疗的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介入时机对脊髓损伤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5-05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康复组(早期组)和晚期康复组(晚期组)。两组均给予系统康复训练,早期组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开始心理康复治疗,晚期组在入院后2周开始实施,观察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A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早期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与晚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IM、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早期组提升幅度更加明显,与晚期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WHO-QOL-100量表各因子分均有所提高,但早期组提升幅度更明显,治疗后总分较晚期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康复介入时机对患者的康复有直接影响,心理康复介入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7.
宗俊学  芦琳  芦璐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597-4597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山东省交通医院收治21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早期康复组与期康复组各108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d开始康复。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d开始康复。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训练。采用改良巴式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FMA和MBI入选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30d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lt;0.01),早期康复组较晚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更大(P&;lt;0.01)。结论早期与晚期康复均可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手术时机对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室微创穿刺引流并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手术时机对患者预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对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行脑室微创穿刺引流并脑脊液置换术.对照分析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病死率和住院天数。结果:A组(超早期)、B组(急性期)和C组(亚急性期)3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C组,A、B两组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C组,而死亡率低于C组,A、B两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较C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型脑室出血患者在24h内行脑室微创血肿清除并脑脊液置换手术,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减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88 例,按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分为治疗组(2周内,50 例),对照组(3个月,38 例).康复评定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Ba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康复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及其他物理因子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 Bathel指数评分及FIM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对颅脑损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60例,其中32例为康复治疗组,采用促醒疗法、运动疗法、日常活动训练,以及支具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60天后,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85.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均有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苏醒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综合康复治疗对于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肯定的效果,应早期介入。  相似文献   

11.
林何梅 《全科护理》2013,11(6):485-487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脊髓损伤病人心理状态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菠萝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途之家"所管辖的36例脊髓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两组病人均进行康复治疗,支持性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支持性心理干预,干预前后3个月两组病人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心理状态,用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估病人躯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干预后病人的SAS、SDS、FIM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可以减轻社区脊髓损伤病人的抑郁心理状态,改善躯体功能恢复,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SCI)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HBO组(A组)28例、晚期HBO组(B组)32例及对照组(C组)26例。C组采取常规处理(包括脱水剂、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胃黏膜保护药物、康复训练、针灸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SCI发生12h以内辅以HBO治疗,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SCI发生3d以后辅以HB0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三组患者ASIA感觉、运动功能评分及MBI、FIM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组间治疗后ASIA感觉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ASI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间MBI及FIM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O能显著改善急性SCI患者脊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独立能力,且越早开始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和Delphi法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构建标准化、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方法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2011年6-12月,选取上海市两所三级综合性医院骨脊柱科和骨创伤科住院的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住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组(简称方案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肢体主动和被动锻炼的方法、疼痛的汇报和缓解方法、出院后各种并发症预防方法与重要性等方面,方案组患者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缩小、便秘和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方案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能提高脊髓损伤患者对肢体功能康复知识的认知水平,并且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脊髓损伤整体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40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自尊量表(SES)、遵医行为量表、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负性情绪、自尊水平、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睡眠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尊重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减少脊髓损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遵医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四肢联动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脑出血、脑梗死、颅脑损伤所致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四肢联动康复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常规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FMA)积分法、Barthel指数(MBI)评分法、国际通用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S)评定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CNS评分较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及MBI评分较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起了重要作用,联合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器训练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心脏节律变异性(HRV)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变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7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0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脊髓损伤部位的不同,分为颈髓损伤组(31例)、胸髓损伤组(20例)、腰髓损伤组(9例),同时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颈髓、胸髓组代表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的低频检测结果为(299.28±310.25)ms^2、(254.16±221.71)ms^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32±320.14)m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各段(颈髓、胸髓、腰髓)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同时各组脊髓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5)。结论HRV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脊髓损伤部位诊断及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科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79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5步模式自我效能提升训练。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调查表分别调查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遵医率,于患者入院24小时内、入院1个月、入院3个月各评定1次。结果:两组患者GSES得分、MBI评分、QOL得分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分别为6.67、12.68、5.61,P〈0.05),但在时间序列、组间和时间序列的交互效应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调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训练增强了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信心,消除了负性因素影响,提高了遵医行为,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利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因此建议对脊髓损伤患者常规开展自我效能提升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锰卟啉(MnTBAP)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对脂质过氧化水平,细胞凋亡,脊髓组织变化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后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损伤组(SCI组)及治疗组。应用改良的Allen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予椎板切除处理;治疗组注射MnTBAP(10mg/kg);损伤组仅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点检测SOD,MDA的含量,并采用TUNEL法计算细胞凋亡率;术后第l周至第8周,每周采用改良BBB评分对动物进行行为学检查;术后4周行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损伤组比较, MnTBAP治疗组伤段脊髓组织SOD含量显著增加(P〈0.01),相反,MDA含量明显减少(P〈0.05)。损伤后第3、7、14天治疗组凋亡细胞率明显低于损伤组(P〈0.05);自第1周开始MnTBAP治疗组BBB评分明显高于损伤组(P〈0.05)。4周后HE染色示损伤组脊髓大量瘢痕连接,结构紊乱,局部伴明显空洞形成,神经元胞体萎缩变形,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而MnTBAP组脊髓组织空洞显著较小,周围存在较多的神经元细胞,液化坏死现象及炎症细胞较少。结论 MnTBAP可以发挥SOD活性,降低SCI早期脊髓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脊髓MDA水平及凋亡率,有效减轻脊髓继发损伤,从而达到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难治性癫痫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难治性癫痫术后未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统计2组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手术伤口愈合及疼痛、癫痫发作、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并统计康复介入时机进行分析。结果:治疗7d后,2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伤口未愈且有疼痛患者比率、癫痫发作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d后,2组肢体运动、言语、认知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2组术后康复介入时间统计,大多术后康复介入时间都在14d(85.0%)。结论:癫痫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介入是安全的,时间可于术后2周内开始。  相似文献   

20.
徐青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5):442-443,445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首发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100例首发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于入院1周内开展心理干预.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改良Bar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