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清胱抑素C测定在早期肾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在对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微粒子增强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浓度;血清尿素(Urea)测定采用尿素酶法;肌酐(Cr)测定采用碱性苦味酸法。结果:肾病患者组中血清胱抑素C(Cys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CysC检测可作为诊断肾病和肾功能早期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的尿常规联合血清胱抑素C分析对首次发现糖尿病且为早期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2015年体检患者且纳入条件为检测血糖值>7.0 mmol/L。符合纳入条件的220例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尿蛋白和血清Cysc水平。结果观察组220例尿蛋白检测中159例为阳性,血清Cysc检测178例阳性,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的检出率不相同,两者联合检测则可以早期快速的对体检人群进行DN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 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肾小球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03至2013-12在火箭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尿白蛋白排泄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7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53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7例)。同时,对3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尿素氮(BUN)、肌酐(S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检测。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Cys-c为(1.56±0.59)mg/L, HbAlc为(8.32±1.58)%; 临床白蛋白尿组中血清Cys-c为(1.79±0.86) mg/L, HbA1c为(9.46±1.69) %; 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Cys-c(0.92±0.21) mg/L,HbA1c(5.13±1.65) %。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DN组的Cys-c、BUN及S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91.11%、62.22%、68.89%,Cys-c检测结果明显高于BUN和Scr,Cys-c分别与BUN、S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分度检测可以看出,将Cys-c作为内源性标志物比BUN和Scr更加敏感,更能敏锐地检测出肾小球的损害。结论 Cys-c、BUN及Scr均为检测DN患者肾小球损害的指标,但Cys-c在诊断早期DN患者肾小球损害上更加敏感,能够直观地体现肾小球滤过功能变化,值得临床方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标志物。方法测定97例本院门诊和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与6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胱抑素C(Cys-C)、尿素(UREA)、肌酐(CRE)水平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肾病(DN)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N三组中,血清Cys-C浓度升高,Ⅲ期DN组〉无DN组(P〈0.05),Ⅳ期DN组〉Ⅲ期DN组(P〈0.01),Ⅴ期DN组〉Ⅳ期DN组(P〈0.01)。血清尿素和血清肌酐浓度,无DN组、Ⅲ期DN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期DN组血清尿素、血清肌酐浓度水平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胱抑素C是能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理想标志物,比尿素、肌酐敏感,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评价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观察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治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60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同期治疗的单纯糖尿病的62例患者及健康患者61例进行对照,检测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患者中三者检测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组中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结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和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治疗和监测病情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尿NGAL(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aibetic nephropathy,DN)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其敏感度和特异性.方法 根据尿蛋白检测结果,将92例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分为2组:正常蛋白尿组(A组)和微量蛋白尿组(B组)各46例,收集46名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ysC、β2-MG和尿NGAL等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CysC、β2-M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B组CysC(0.69±0.17)、β2-MG(2.34 ±0.61)水平高于A组的CysC(0.57±0.097),β2-MG(1.7±0.6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尿NGA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项指标的联合预测因子的曲线下面积为0.956,大于0.90,说明在DN早期诊断中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CysC、β2-MG、尿NGAL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Urea等指标呈正相关(P<0.01).结论 CysC、β2-MG和尿NGAL3项指标联合能有效提高DN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武辉  张静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41-124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55例,分别检测其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胱抑素。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单纯糖尿病组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及胱抑素C差异显著(P〈0.01),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组经辛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CysC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有很好的相关性,是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且可以作为肾功能好转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胱抑素C(CysC)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能准确反映GFR的可靠指标,特别是能反映早期肾损伤。CysC是一个由122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的分泌性蛋白质,具有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性质,能在所有的有核细胞中恒定持续的表达,无组织学特异性。所有的有核细胞都能稳定地产生,存在于人体的体液中,CysC几乎完全被肾小球滤过,然后由肾小管重吸收,紧接着被降解,而且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和尿微量白蛋白(m ALB)对门诊糖尿病患者体检时早期发现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门诊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阴性的临床确诊的138例糖尿病患者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 C和尿m ALB含量。同时,用酶法检测传统的肾功能标志物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在血清BUN和Cr水平均在正常范围的前提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Cys C和尿m ALB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Cys C阳性检出率为23.9%,尿m ALB阳性检出率为25.4%,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敏感度。结论血清Cys C和尿m ALB是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联合检测血清Cys C和尿m ALB可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肾损伤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糖尿病患者组66例和正常对照组健康人员60例血清,用颗粒增强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β2-MG,同时用酶法检测Urea、Cr的浓度,对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组血清CysC和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ysC和β2-MG在糖尿病患者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Urea、Cr。结论血清CysC和β2-MG是评价GFR的敏感特异性指标,对于临床上发现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胱抑素C(Cys—C)、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意义。方法按尿微量清蛋白(UmAlb)将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A组为UmAlb〈30mg/d,单纯DM组,56例;B组为UmAlb30-300mg/d,早期DN组,58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50例;测定各组Cys—C、Scr、IL一6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Cys-C、Scr、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l〈O.05),B组Cys—C、IL-6水平高于A组(P〈0.0S);糖尿病B组Cys—C、IL-6水平异常检测率明显高于Scr水平。结论Cys—C、1L-6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A组加厄贝沙坦片;治疗B组加厄贝沙坦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疗程3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 MG)等.结果 治疗3个月后,各组FPG、2 hPG、HbA1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A组、治疗B组U-mAlb、U-β2MG、Scr、TC、TG较治疗前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比较,治疗B组U-mAlb、U-β2MG、Scr、TC、TG较对照组、治疗A组下降,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明显减少U-mAlb、U-β2MG,保护肾脏、减缓糖尿病肾病进程,同时对脂代谢紊乱也起到了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分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小球中ROBO4/ARF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肾小球内皮细胞(MGECs)通透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0例DKD患者肾穿刺活检标本,参考Tervaert病理分期将DKD肾组织分为早、中、晚期各10例,以10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OBO4/ARF6在MGECs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蛋白尿、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MGECs中有丰富的ROBO4表达,而ARF6表达较少.DKD组ROBO4主要在MGECs中表达,而ARF6在MGECs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KD组ROBO4染色阳性强度明显降低(P<0.05),且随病理分期的增加阳性强度逐渐减弱;而ARF6阳性强度随DKD病理分期的增加逐渐增高(P<0.05).ROBO4在MGECs中的阳性强度与24h蛋白尿呈负相关(r=-0.840,P<0.01),与血清肌酐呈负相关(r=-0.689,P<0.01),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660,P<0.01),与eGFR呈正相关(r=0.589,P<0.01);ARF6在MGECs中的染色强度与血清肌酐、eGFR无相关性(P>0.05),与24h蛋白尿呈正相关(r=0.603,P<0.01),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582,P<0.01).结论 DKD患者MGECs中存在ROBO4低表达和ARF6高表达,提示ROBO4/ARF6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DKD肾小球内皮、血管的病理损伤和尿蛋白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液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两组:DM无蛋白尿组(UAER<30 mg/24 h),50例;DM微量蛋白尿组(UAER 30300 mg/24 h),60例;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CysC、速率法测定尿素氮(BUN)、酶法测定血肌酐(Scr),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2型DM尿微量白蛋白患者CysC、BUN、Scr的异常结果检出率分别为78.3%、10.0%、16.8%,CysC的异常结果检出率明显高于BUN、Scr。结论血清中CysC的浓度可作为2型DN早期诊断指标,且对了解肾脏损伤程度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早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Cystatin C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血Cystatin C水平和肾脏局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对16只STZ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4、8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肾脏局部MMP-9的表达,以MMP-9平均积分光密度(IDP)为观察指标,同时通过ELISA法检测血Cystatin C浓度改变,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NC4、NC8组大鼠肾脏MMP-9的表达(IDP分别为15·620±3·444,16·185±3·120)呈强阳性;DM4、DM8组大鼠肾脏MMP-9的表达(IDP分别为8·180±0·905,3·948±0·623,P<0·01)呈递减,而血Cystatin C浓度(分别为4·467±0·455ng/ml,5·150±0·23ng/ml,P<0·01)递增,且MMP-9的表达和血Cystatin C浓度呈显著负相关(4周时r=-0·863,P<0·01;8周时r=-0·964,P<0·01)。结论血Cystatin C是反映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改变的指标,MMP-9表达减少是DN早期病理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牙周健康状况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受试者70例,其中正常组,轻度、中度及重度牙周炎组分别为10例,20例,20例,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检测受试者血清IL-21与IL-6水平。结果牙周炎组患者血清IL-21和IL-6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重度牙周炎组患者血清IL-21和IL-6表达分别高于轻度、中度牙周炎组(P<0.05);血清IL-21、IL-6表达强度与牙周病严重程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0.653,P<0.05)。结论检测牙周病患者血清IL-21和IL-6水平的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制、预防和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IL-6、IL-6R及PCNA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IL-6)、胃癌组织中IL-6及其受体(IL-6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三者与胃癌临床生物学指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技术半定量、平行地检测30例胃癌患者外周血、胃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IL-6及其受体的水平,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IL-6、IL-6R、PCNA与胃癌临床生物学指征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显著增高,手术后则明显下降;胃癌组织中IL-6、IL-6R水平较癌旁组织显著增高,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IL-6、IL-6R、PCNA在胃癌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生物学特征显著相关.结论 IL-6、IL-6R和PCNA是反映胃癌细胞恶性程度和浸润转移深度的重要指标,对它们的水平进行检测,特别是对血清IL-6水平的测定,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判断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短期(28 d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12至2021-1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脓毒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血清指标,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因子,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死亡的预测能力。结果 入院28 d内存活33例(存活组),死亡27例(死亡组);死亡组的年龄及血清PCT,hs-CRP和IL-6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CT(OR=1.288)、hs-CRP(OR=1.195)和IL-6(OR=1.184)均是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血清PCT,hs-CRP和IL-6及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43, 0.829, 0.726和0.938,联合检测的预测能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91, 4.069, 5.271,P<0.05),联合检测预测准确度最高。结论 血清PCT,hs-CRP和IL-6均对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更准确,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L 6 )在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与严重感染新生儿血清IL 6的水平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 6mRNA表达情况。结果 感染组血清IL 6水平升高 ,其中败血症性休克组尤为明显 ,并随病情好转而下降 ,检测时病程在 3d以内的患儿血清IL 6显著高于病程在 4d以上者 ;另检测 5例败血症患儿PBMC均见IL 6mRNA的表达 ,而 6例对照新生儿中仅 3例有IL 6mRNA表达。按百分位数法初步确定血清IL 6≥ 2 3ng/L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参考指标 ,此指标敏感性为 81% ,特异性为 83 %。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早期血清IL 6水平升高、IL 6mRNA表达增强 ,与病情、预后有关 ,早期检测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评估慢性肾病(CKD)临床及病理改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 根据CKD分期标准,前瞻性纳入行肾脏穿刺活检及同侧肾脏CEUS检查的CKD 1-3期病人60例,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0.3±14.3)岁。记录病人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SonoliverR定量分析软件对造影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相关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Imax)、曲线上升支斜率(A)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分期CKD病人的CEUS参数,对有差异的CEUS参数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并与实验室指标、病理评分进行Pearson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CEUS参数分析显示,CKD 2、3期病人的Imax值均低于CKD 1期(均P<0.05),3期病人的A值低于1期病人(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max值与SCr、BUN呈负相关,与eGFR呈正相关(r=-0.350、-0.476、0.485,均P<0.05),A值与eGFR呈正相关(r=0.278,P=0.031);Imax值与肾小球硬化评分呈负相关(r=-0.493,P<0.001),Imax、A值与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评分呈负相关(r=-0.398,P=0.002;r=-0.283,P=0.029)。 结论 CEUS能够反映CKD病人肾脏血流灌注的改变,且与临床及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望成为CKD病人评估及随访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