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2.
西藏地区流动人口逐渐增多 ,对该地区驻藏部队人员免疫效果观察将有一定的意义。为探讨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我们对驻藏乙肝病毒标志物均阴性者 ,接种乙肝疫苗并进行了 5年的随访 ,结果发现 ,抗 HBs阳性率最高 ,且女性接种效果似乎优于男性。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5 6 0名中 ,男 4 95名 ,平均年龄 37岁 ;女 6 5名 ,平均年龄 35岁。于 1997年接种前均采血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 ,对其中 4 2 8名HBsAg及抗 HBs均阴性者 ,一律接种乙肝疫苗。由于转业及其他原因 ,2 0 0 1年有 35 9名的资料完整。1 2 方法1 2 1 血清乙肝病毒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官兵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今后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乙肝三系五项阴性的官兵随机分组,用10μg和20μg乙型肝炎疫苗按0、1、6个月程序接种,全程接种后1、12、24个月检测血清抗-HBs,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者抗-HBs的产生率显著高于10μg接种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值增高且下降也明显减缓,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部队官兵宜首选20μg乙型肝炎疫苗按程序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成人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6年后的免疫效果及某部干部乙肝抗原、抗体情况。方法 :对某部男性干部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将 1997年按程序接种乙肝疫苗 180人与未接种 6 7人进行比较。结果 :接种疫苗组抗 HBs阳性率 (4 0 6 % )高于未接种组 (17 9% ) ,两者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接种疫苗组除 4 5~ 4 9岁抗 HBs阳性率 (37 8% )略低于未接种组 (38 5 % )外 ,其余年龄段均高于未接种组。接种疫苗组“两对半”均阴性率 (37 2 % )低于未接种组 (5 0 7% ) ,接种疫苗组各年龄段“两对半”均阴性率均低于未接种组。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 6年后仍具有一定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成人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的免疫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某合资企业选择700例20~55岁的健康成人,随机分2组,均以0、1、6程序分5μg/0.5ml、10μg/1.0ml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个月观察免疫效果。结果①5μg/0.5ml组:抗-HBs阳转率为94.4%,男女之间无差异,〈35岁组显著高于≥35岁组;抗-HBs滴度的中位数为365.90mIu/ml,男女之间无差异,〈35岁组显著高于≥35岁组;②10μg/1.0ml组:抗-HBs阳转率为94.6%,男女之间、〈35岁组和≥35岁组之间无差异;抗-HBs滴度的中位数为455.55mIu/ml,男女之间无差异,〈35岁组显著高于≥35岁组;③两组比较:两组免疫后的感染模式无差异,抗-HBs阳转率无差异,两组免疫后抗-HBs滴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35岁以下成人接种疫苗效果优于35岁以上,接种疫苗后抗-HBs持续保护时间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7.
我们挑选1984年入伍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HBVM)均阴性的新兵各200人,作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每人每月注射乙肝疫苗一针,连续三针。注射第一针后的1、1、6、12个月采血测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0%、96.2%、92.9%和84.6%。同时化验SGPT、HBsAg和抗-HB_c,均未发现不正常现象。而对照组在半年及一年复查有1/3及1/2新兵有HBVM阳性表现。证明乙肝疫苗安全、可靠、有效。为部队特种人员预防乙型肝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近年有关儿童接种国产血源性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的报道较多,但有关青年成人接种后免疫效果的报道则少见,本文通过对104名HBV易感年青军人分组使用不同剂量(10μg与5μg)乙肝疫苗进行免疫后的效果观察发现接种后抗-HBs阳性出现的时间及应答率10μg组早于和高于5μg组,抗-HBs S/N值>10的倒数10μg组亦显著为高。本文还对在部队中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必要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某部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新兵人群中的感染状况,为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分散选点、整群抽样的原则,确定某部的调查对象,通过专人询问并填写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3~5 ml,分离置于-20℃保存备用,统一采用SPRIA方法检测调查对象血清中HBsAg、抗-HBs、抗-HBc,ELISA方法检测调查对象血清中HBeAg、抗-HBe。结果所有受检人员HBsAg总阳性率为0.48%,抗HBs总阳性率为61.90%;城市新兵与农村新兵HBsAg总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的新兵HBsAg、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部队预防HBV,应同等对待不同入伍年限和兵源地的入伍新兵,有近40%的新兵抗HBs阴性,故有必要广泛对新兵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单磷酸阿糖腺苷 (Ara AMP)联合白细胞介素 2 (IL 2 )、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用 (Ara AMP联合IL 2、HBIG、乙肝疫苗 ,对照组用干扰素α 2a ,评估两组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复制近、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ALT复常率、HBeAs及HBVDNA阴转率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Ara AMP联合IL 2、HBIG、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病毒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本院术前和产前患者的HBV感染现状,以评估乙型病毒性肝炎医源性传播的风险.方法 对本院2010年8月就诊的1916例术前、产前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研究.结果 本院1916例调查对象的HBV血清标志物携带率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布差异,其5种血清标志物的总体携带率分别为:HBsAg6.25%,HBsAb 37.42%,HBeAg 1.2%,HBeAb 18.27%,HBcAb 25.37%;50.1%的调查对象5种标志物均为阴性.共发现9种不同的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类型分布模式,未发现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或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的模式.结论 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计划免疫措施已取得很大成效,但因医源性感染而导致的乙型肝炎传播问题仍相当严峻,医院管理者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尽早采取更严格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部甲型肝炎病毒(HAV)在新兵人群中的感染状况,为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分散选点、整群抽样的原则,确定某部2008—2009年入伍新兵共计1 040人为调查对象。通过专人询问并填写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3~5ml,分离置于-20℃保存备用。统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调查对象血清中抗HAV-IgG、抗HAV-IgM。结果 1 040人受检人员抗HAV-IgM均为阴性,抗HAV-IgG阳性率68.2%,抗HAV-IgG阴性率31.8%;入伍第1年新兵402人,抗HAV-IgG阳性176人(43.8%),抗HAV-IgG阴性226人(56.2%);入伍第2年新兵638人,抗HAV-IgG阳性536人(84.0%),抗HAV-IgG阴性102人(16.0%);不同籍贯新兵抗HAV-Ig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城市新兵抗HAV-IgG阳性率78.8%、农村新兵抗HAV-IgG阳性率45.5%。结论部队预防HAV,应将重点放在入伍第1年及农村入伍的新兵,对这部分人群有必要进行甲型肝炎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B、C和D四个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virus Xprotein,HBx)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含A、B、C和D四种基因型HBx的真核表达载体和提前终止HBx表达的突变型单倍体HBV表达系统,共转染至人肝肿瘤细胞系HepG2细胞,利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不同基因型HBx对HBV核心启动子的激活作用,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表达情况,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方法检测细胞中HBV前基因组RNA(pgRNA)和总RNA(pgRNA,2.2kb和0.8kbRNA)的转录情况。结果 A、B、C和D四种基因型HBx的表达均可显著激活HBV核心启动子活性,但不同基因型HBx的激活作用不同。除C基因型外,A、B和D三种基因型HBx均可显著增强HBsAg和HBeAg的胞外分泌水平。检测HBV复制中间产物发现,C基因型HBx对HBVpgRNA和总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显著低于A、B和D基因型。结论不同基因型HBx对HBV复制的影响不同,为进一步研究HBV基因型与HBV复制能力以及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病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原发病分别为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终末期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肝癌。所有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均应用拉米夫定,术后125例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及小剂量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另外3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对HBV再感染者予以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随访3~48个月,观察疗效。结果3例单用拉米夫定者有2例术后出现HBV再感染,复发时间分别为术后6个月和9个月;125例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及抗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患者中仅5例发生再感染,其中的3例服用阿德福韦酯,3个月后HBV-DNA转阴。结论肝脏移植术后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及小剂量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更有效防治乙肝病毒再感染。阿德福韦酯能够有效治疗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抑制HBV变异株的复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e抗原状态即HBeAg(-)和HBeAg(+)两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及相关肝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05例初次住院的CHB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和HBeAg(+)乙肝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及肝癌检出率、HBV DNA定量、肝组织病理学的组间差异。结果 HBeAg(-)组CHB患者年龄明显大于HBeAg(+)组,其肝硬化、肝癌发生率高,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HBeAg(+)组重;HBeAg(+)组CHB患者HBV DNA载量总体上高于HBeAg(-)组。结论 HBeAg(-)组CHB患者的预后差,临床工作者要重视HBeAg(-)组CHB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 (CHB)抗乙肝胎盘治疗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比观察经肝穿活检确诊 (G2 ~G3)的 11例合并与 2 2例未合并HGV感染的CHB抗乙肝胎盘肽治疗 (4ml,1次 /d ,肌注 ,疗程 4月 )的远期疗效及预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肝脏损害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且血清HBsAg ,HBeAg ,HBV DNA均阳性 ,ALT异常。结果 两组患者无论治疗结束时 ,治疗后 6个月、1年、2年ALT复常率、HBeAg ,HBV DNA阴转率 ,还是治疗结束时、治疗后 6个月、1年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年后肝功能水平变化也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抗乙肝胎盘肽治疗的 2年持续应答率达 42 4%。结论 HGV感染并不影响CHB抗乙肝胎盘肽治疗的远期疗效 ,也不影响CHB的预后。HGV至多仅有微弱的肝脏致病性。抗乙肝胎盘肽是一种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9.
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最近几年的研究重点是病毒的组分与宿主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多的与病毒有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被发现,这可能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的每一个步骤都有许多宿主细胞因子参与。本文将讨论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乙肝病毒感染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