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检测应反激反应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OKT系统,间接葡萄球菌A蛋白花环法、对47例精神分裂症,2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2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相似文献   

2.
段民新  刘锟 《武警医学》2000,11(9):518-523
 目的 为了观察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检测55例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15例肺良性肿瘤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1)肺癌组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率(RBC-C 3 bRR)、CD 3<'+>、CD4<'+>、CD 8<'+>、CD4<'+>/CD8<'+>比值低于正常人(P<0.05~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依次高于肺良性肿瘤组、正常人(P<0.05~0.01).(2)肺癌RBC-C 3 bRR与CD4<'+>/CD 8<'+>成直线正相关(P<0.01,r=0.9131).(3)Ⅲa、Ⅲb期肺癌,RBC-C 3 bRR、CD 3<'+>、CD4<'+>、CD 4<'+>/CD 8<'+>比值低于Ⅰ、Ⅱ期肺癌患者、正常人(P<0.05~0.01),而RBC-ICR高于正常人(P<0.01).Ⅰ、Ⅱ期病人CD3<'+>、CD 4<'+>、CD 8<'+>低于正常人(P<0.01).RBC-ICR高于正常人(P<0.01).(4)术后10~14 d,根治组与术前比较:RBC-C 3 bRR、CD 3<'+>、CD 4<'+>/CD 8<'+>比值显著升高(P<0.01),而RBC-ICR、CD 8<'+>显著降低(P<0.01);术后与正常人比较:RBC-C 3 bRR、CD4<'+>/CD 8<'+>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姑息组与术前比较:RBC-C 3 bRR、CD 4<'+>、CD 4<'+>/CD 8<'+>比值显著升高(P<0.05~0.01),而RBC-ICR显著下降(P<0.01),CD 3<'+>、CD 8<'+>无明显改变,术后与正常人比较:RBC-C 3 bRR、CD4<'+>/CD 8<'+>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探查组与术前比较:两者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肺癌患者RBC免疫和T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对肺癌的诊断,治疗及病情预后估计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用抗人T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APAAP试剂盒检测60例脑血栓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脑血栓患者T_3~+、T_4~+、T_4~+/T_8~+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期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较,T_4~+、T_8~+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患者T_4~+/T_3~+呈倒置现象。急性期与后遗症期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随着病程延长,T_3~+、T_4~+呈上升趋势。提示脑血栓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局部放疗对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OKT系列以间接免疫酶染色法检测了局部放疔的72倒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和数量, 结果表明, 40侧乳癌术后单纯放疗患者, 放疗后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都非常显着地减少, T3、T4、比率无显着变化, 而T6比率显着地增加;T3、T4、T6.淋巴细胞教都非常显着地减少。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32例实体瘤放疗后完全消失的患者。放疗后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数。淋巴细胞都无显着减少T3, T4T6比率都无显着变化;T3, T4、T6淋巴细胞数都无显着减少。患者免疫功能无明显下降。两组各免疫参数减少率的比较进一步表明:有实体瘤经款疗完全消失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 T淋巴细胞各亚群数的减少都显着少于单纯术后放疗组。结果提示放射线对实体瘤的杀伤效应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减轻放射线杀伤外周血备免疫细胞尤其是T淋巴细胞的副作用, 乳癌术后放疗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观察肾细胞癌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诊断及疗效判断上的意义。方法选取2006~2009年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患者39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术前及术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肾细胞癌患者术前CD3+、CD4+、CD4+/CD8+低于健康对照组,术后患者CD3+、CD4+、CD4+/CD8+较术前明显升高。结论肾细胞癌患者术前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伤后机体免疫功能一方面表现出过度炎症反应状态,大量炎症介质对机体造成进一步损害;另一方面抗感染的免疫防御功能受到抑制,易继发感染。这种免疫功能的双向性改变给临床救治带来困难。然而对不同损伤程度的多发伤患者的免疫功能与炎症的相关性报道甚少。笔者通过测定58例多发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炎症指标,分析不同程度损伤患者炎症指标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比较其差异并对其不同损伤程度的病理生理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慢性长期微波辐照对大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低剂量微波辐照对大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微波辐射致免疫组织损伤的效应和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照微波辐照平均功率密度随机分为0(对照)、2.5、5、10mW/cm24组,每天辐照6min,每周5d,连续辐照1个月,于辐照14d后以及连续辐照1个月后的1、30、60、180d活杀大鼠取材.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以及大鼠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和CD45RA+B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①连续辐照结束后60d,外周血WBC在2.5mW/cm2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10mW/cm2组明显降低(P<0.01).辐照后180d,各辐照组WB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②连续辐照14d后,胸腺组织内ROS水平随辐照剂量增加而持续升高,呈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辐照1个月结束后的60d,5mW/cm2组R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辐照1个月结束后的1~60d,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但辐照后180d,2.5mW/cm2组CD3+和CD4+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5mw/cm2组CD8+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各辐照组CD4+/CD8+比值虽然在辐照后180d出现升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④辐照后60d,5mW/cm2组外周血CD45RA+B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辐照后180d,各辐照组CD45RA+B细胞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大鼠经长期低剂量微波辐照后,免疫功能在早期改变不明显,晚期损伤较为明显,外周血WBC和CD45RA+B淋巴细胞在辐照后180d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检测34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时外周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窒息新生儿按窒息程度、窒息时间(急性期和恢复期)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研究,了解不同状态下新生儿外周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结果:窒息新生儿CD3、CD4、CD8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重度窒息及窒息急性期患儿CD3、CD4的紊乱更加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对新生儿免疫功能有明显影响。随窒息的恢复,外周T细胞亚群的紊乱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2010年间在我院住院的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调查,采用Herth希望因子量表和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并分析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总体希望水平为(33.9±12.5),生活质量总平均分(48.5±25.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β=-1.22,OR=0.30)、肝炎分期(β=-2.32,OR=0.10)、病程(β=-3.21,OR=0.04)和希望水平(β=2.21,OR=9.03)与生活质量有着密切关系(P<0.05),其中年龄、肝炎分期和病程与生活质量负相关(β<0,OR<1),希望水平是正相关影响因素(β>0,OR>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希望水平是生活质量重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提高其希望水平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内树突细胞(DC)及其亚群的特征,分析它们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清除的关系.方法 选择10例免疫耐受患儿(免疫耐受组)、20例免疫激活患儿(免疫激活组)和14名健康儿童(健康组),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髓样树突细胞(mDC)和浆样树突细胞(pDC)的百分比,分别用poly Ⅰ:C和CpG ODN2216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mDC产生白介素12(IL-12)和pDC产生干扰素α(IFN-α)的能力;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内mDC和pDC的数量.结果 免疫激活组mDC和pDC的百分比(分别为0.39%±0.17%和0.22%±0.13%)明显低于免疫耐受组(0.52%±0.21%和0.28%±0.10%)、健康组(0.47%±0.20%和0.36%±0.19%),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儿DC数量与血清ALT呈明显负相关,与HBV DNA病毒载量无明显相关性.免疫激活组CpG刺激产生IFN-α的量(464.8±381.8pg/ml)明显低于免疫耐受组(822.3±327.2pg/ml)和健康组(866.0 ± 311.1pg/ml,P<0.05),而免疫耐受组与健康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DC在poly Ⅰ:C刺激下产生IL-12的能力三组无明显差异.同时还发现免疫激活患儿肝内的mDC和pDC数量均明显增加.结论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DC数量的下降可能与局部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 (CHB)抗乙肝胎盘治疗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比观察经肝穿活检确诊 (G2 ~G3)的 11例合并与 2 2例未合并HGV感染的CHB抗乙肝胎盘肽治疗 (4ml,1次 /d ,肌注 ,疗程 4月 )的远期疗效及预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肝脏损害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且血清HBsAg ,HBeAg ,HBV DNA均阳性 ,ALT异常。结果 两组患者无论治疗结束时 ,治疗后 6个月、1年、2年ALT复常率、HBeAg ,HBV DNA阴转率 ,还是治疗结束时、治疗后 6个月、1年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年后肝功能水平变化也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抗乙肝胎盘肽治疗的 2年持续应答率达 42 4%。结论 HGV感染并不影响CHB抗乙肝胎盘肽治疗的远期疗效 ,也不影响CHB的预后。HGV至多仅有微弱的肝脏致病性。抗乙肝胎盘肽是一种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部新兵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和疫苗接种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630名新兵,进行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V-M,对HBV-M全阴者接种乙肝疫苗,按0、2程序,剂量20μg,接种2月后检测抗体水平。结果该部队新兵中HBsAg阳性3人(0.5%);抗HBs阳性390人(61.9%),抗HBs阴性240人(38.1%),抗HBe和(或)抗HBc阳性28人(4.4%),60名接种乙肝疫苗的新兵中,57人检测HBV-M,抗HBs阳性49人(85.96%)。结论该部队新兵HBV现症感染率远远低于我国普通人群平均感染率,对HBV-M阴性新兵接种乙肝疫苗,按0、2程序,剂量20μg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和临床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87例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同期血清HBV DNA水平、血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7例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与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χ2=30.26,P<0.01);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χ2=10.94,P>0.05)。血清TBIL、ALT、AST、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ALB、PTA与之呈负相关。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毒复制活跃和血清TBIL、ALT、AST、GGT能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  相似文献   

16.
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178例CHB,随机分为A、B、C 3组.A组用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B组用苦参素、C组用胸腺肽,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HBeAg及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1.8%、53.6%,B组分别为32.7% 、34.6%,C组分别为21.6% 、21.6% (P〈0.05 or P〈0.01);A组肝组织TGF-β的表达显著下降,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胸腺肽在抑制乙肝病毒、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方面优于单用苦参素或胸腺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下简称慢肝)是否存在免疫机能紊乱,活血化瘀疗法是否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方法慢肝患者120例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与2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将120例慢肝随机分为辨证组(A组)21例,活血化瘀组(B组)15例,辨证加活血化瘀组(C组)65例。结果慢肝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治疗后C组疗效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在辨证基础上加活血化瘀的中药,能调整慢肝患者的免疫功能,显著提高治疗慢肝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的关系,寻找乙肝检测更便捷的方法。方法 125例慢性乙肝患者分别使用PCR法测定HBV-DNA的含量,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前S1抗原。结果 125例样本中,检出乙型肝炎大三阳60例,检出乙型肝炎小三阳65例,在大三阳与小三阳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与HBV-DNA的阳性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V前S1抗原和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有很好的相关性,HBV前S1抗原持续阳性代表了疾病的慢性化,甚至发展为肝衰竭、肝硬化及肝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复方甘草甜素即美能治疗中国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综合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8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SNMC治疗组40例(80 ml/d)和甘利欣对照组40例(30 ml/d),总疗程为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肝功、血清HBeAg和HBV DNA载量;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开始后第4周治疗组的ALT明显下降,其均值(38.9±34.6) IU/L,对照组(78.5±71.8)IU/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有32例HBeAg阴转(阴转率70%),且HBV DNA定量下降至低于检测范围(<103拷贝/ml,PCR法检测),随访6个月均持续阴转,对照组在HBeAg的血清学阴转和病毒学特征上无变化.结论 复方甘草甜素治疗中国CHB患者,不仅能改善肝功能,且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停药后肝炎复发情况。方法观察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停药6个月以上的临床表现。结果免疫耐受期的9例患者中0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停药6个月内4例有效患者均出现复发。非免疫耐受期患者中显效13例(13/113,11.50%),有效90例(90/113,79.65%),无效10例(10/113,8.85%)。治疗期间复发11例(11/113,9.73%),均为有效病例。停药后6个月内,显效患者中7例(7/13,53.85%)出现病情复发,有效病例中69例(69/79,87.34%)出现复发。突然停药组与逐步停药组患者治疗前ALT水平无显著差别,但停药后半年内最高ALT水平突然停药组明显高于逐步停药组(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但复发率较高,建议长期应用以抑制病毒复制。免疫耐受期患者不宜应用拉米夫定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