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胆石性胰腺炎复发的预防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7月入院并治愈的112例急性胆石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访。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未行胆囊切除术。根据是否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将所有患者分为EST组和非EST组,并根据是否行胆囊切除术进一步分组,比较各组胆石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平均随访18.5个月(6~30个月)。EST组38例,其中16例行胆囊切除术,均无胆石性胰腺炎复发(0/38);非EST组74例,14例胆石性胰腺炎复发(14/74),复发率为18.9%,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在非EST组中,胆囊切除29例,2例胆石性胰腺炎复发(2/29),复发率为6.9%;未作胆囊切除45例。12例胰腺炎复发(12/45),复发率为26.7%,胆囊切除后胰腺炎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复发距患者出院时间为2周至2年不等。对2例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的胆石性胰腺炎行ERCP,均发现有胆总管结石,EST后,无胰腺炎发作。结论EST能有效预防胆石性胰腺炎复发,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于高龄、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胆囊切除能降低胰腺炎复发率,胆总管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胰腺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老年病人胆囊切除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及年龄对该手术的影响。作者复查391例65岁以上胆囊切除术病例,女252例(64%)、男139例(36%)。在其347例中,163例(47%)因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一般病例均行择期手术,手术指征包括胆绞痛、右上腹慢性疼痛和胆结石胃肠综合征;其余184例(53%)有并发症。62例为单纯性急性胆囊炎或亚急性胆囊炎。4例并发脓毒症。16例确认为胆囊坏死,其中6例胆囊穿孔;9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急性胆囊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非结石性胆囊炎;1例急性胆囊炎。34例胆总管结石并存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28例胆石性胰腺  相似文献   

3.
有证据认为结石移动暂时阻塞胆总管末端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作,进一步发现后者多见于不规则性结石以及胆囊管口径较大的病例,这是由于结石较易移动的缘故。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于壶腹部者超过90%,但真正形成共同开口者仅约10%,在这部分患者造影时可见造影剂从胆管返流入胰管。有些报道指出在有急性胰腺炎发作的患者,上述返流现象更为多见。为此,作者拟通过胆道X线造影研究胆石的移动和胆汁返流与急性胰腺炎发作的关系,试图寻找一些依据来识别  相似文献   

4.
1背景和定义胆石症为世界范围常见病,但只有(20—30)%的患者具有l晦床症状。该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和上行性胆管炎。少见并发症为Mirizzi综合症、胆囊一胆管瘘和胆石性肠梗阻。胆石性肠梗阻罕见,大约占肠梗阻的(1—4)%。胆石性肠梗阻乃由胆结石通过胆囊一肠瘘移行至小肠所致。作为胆石性肠梗阻一种特殊类型,胃出口处的胆石梗阻谓之Bouveret综合征。其因1896年LeonBouveret首次报道二例胃出口胆石性梗阻而得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胆石性胰腺炎复发的预防方法.方法对1999年1月~ 2001年7月入院并治愈的112例急性胆石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访.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未行胆囊切除术.根据是否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将所有患者分为EST组和非EST组,并根据是否行胆囊切除术进一步分组,比较各组胆石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平均随访18.5个月(6 ~ 30个月).EST组38例,其中16例行胆囊切除术,均无胆石性胰腺炎复发(0/38);非EST组74例,14例胆石性胰腺炎复发(14/74),复发率为18.9%,两组有显著差异(P < 0.01).在非EST组中,胆囊切除29例,2例胆石性胰腺炎复发(2/29),复发率为6.9%;未作胆囊切除45例,12例胰腺炎复发(12/45),复发率为26.7%,胆囊切除后胰腺炎复发率显著降低(P < 0.05).复发距患者出院时间为2周至2年不等.对2例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的胆石性胰腺炎行ERCP,均发现有胆总管结石,EST后,无胰腺炎发作.结论 EST能有效预防胆石性胰腺炎复发,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于高龄、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胆囊切除能降低胰腺炎复发率,胆总管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胰腺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胆石性胰腺炎是指因胆石症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约占急性胰腺炎的40~60%,我国的急性胰腺炎亦多系胆石症所致.胆石性胰腺炎无论在发病机理、自然病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与酒精性胰腺炎有所不同.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症作了较深入的研究,现根据有关国外文献对胆石性胰腺炎作如下综述.发病机理关于胆石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1901年,Opie根据1例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而死亡者的尸体解剖中,发现有一枚结石嵌顿于Vater壶腹,提出了急性胰腺炎的"共同通道学说".他认为结石嵌顿阻塞了胆汁与胰液的共同通道,使胆汁返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导致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但是,"共同通  相似文献   

7.
目前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一般被列为禁忌。本文作者报告用ERCP 检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结果.材料与方法: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值至少高于正常3倍,并经超声或CT 检查证实.除1例因曾行毕(?)式胃切除术而失败外,其余患者均在入院后12小时内做ERCP,31例中胆石性胰腺炎9例,非胆石性胰腺炎22例.结果:19例非胆石性胰腺炎中,17例(89%)主胰管和/或其分支有病理改变,13例(68%)胰管分支减少,10例(53%)主胰管造影剂显影淡或中断,3例(16%)显  相似文献   

8.
陈炯  徐荣楠 《胰腺病学》2003,3(1):20-22
目的:研究无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型的胰胆管汇流异常(APBJ)及其与与胆胰疾病的关系。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2年1月间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胆道造影(IOC)、磁共振胰管造影(MRCP)等影像学检查的2150例胆胰疾病中的52例无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型APBJ及其与胆胰疾病的关系。结果:本组APBJ的发生率为2.4%,APBJ的检查发现率为ERCP2.9%,IOC2.4%、MRCP2.0%,在52例无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型APBJ中有P-C型(胰管注入胆总管)32例、C-P型(胆总管汇入胰管)20例。胆囊上皮增生的发生率为51.9%,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为73.1%,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生率为26.9%,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34.6%,结论:APBJ与胆囊疾病关系密切,无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型APBJ的胆囊上皮增生和胆囊息肉样病变发生率高,是胆囊癌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对此类型APBJ病人主张预防性胆囊切除,APBJ是胰腺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C-P型APBJ的胰腺炎发生率高,在反复胰腺炎发作而无明显原因时,应考虑有APBJ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急性胆道疾病常继发于胆结石,临床上观察到的胆道系统疾病也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胆石症、胆总管结石、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问题外,也常遇许多特殊类型如非结石性胆囊炎、功能性胆囊疾病、胆石性肠梗阻等特殊的急性胆道疾病或特殊人群如减肥手术术后患者、妊娠妇女人群发生的急性胆道疾病[1]。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胆道造影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造影的方法和价值,对600例胆囊结石并慢性或急性胆囊炎(其中4例伴阻塞性黄疸,6例为胆源性胰腺炎)病人行无选择性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常规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胆道造影术。568例(94.7%)完成了术中胆道造影。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病变42例,其中32例为术前未曾检查出的胆管异常。全组共发生胆管损伤3例(0.5%)。表明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插管胆道造影成功率高,术中胆道造影具提高手术质量和防止或减少胆管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研究114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其诊断标准为血清淀粉酶>1,000IU/L,符合胰腺炎的临床经过,既往发作少于3次。共122次发作,男53次,女69次,平均年龄60岁。于进院后不久即采集血标本测定胆红素、硷性磷酸酶(AP)和谷草转氨酶(GOT)浓度。进院后48小时重复测定1次。在胰腺炎急性发作稳定以后,即用对比放射学检查,包括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剖腹术或尸解明确胆石诊断。结果胆石与74次(61%)急性胰腺炎发作有关。AP、胆红素和GOT血浆浓度的增高在与胆石有关的发作中更常见,特别是在进院当天。88%的与胆石有关的急性胰腺炎发作在进院时或进院不久  相似文献   

12.
18例老年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病人进行早期内镜乏特壶腹胆道括约肌切除术,其中11人有慢性心脏、呼吸道或肾脏疾病而被认为有外科高危险性。本法的结果除1例发展到短暂性胆管炎外,余临床症状均立即改善,无死亡。对照组为20例同一时间内用其他方法处置的老年胆石性胰腺炎,有1名死亡,治疗组经平均22月追踪,仅2例进行了选择性胆囊切除,余均良好。认为早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肝硬化患者中胆石症的发生率较非肝硬化患者为高。这类病例虽常无症状,但其并发症特别具有危险性。当发生并发症时手术虽有危险,仍须施行。但对无症状的胆石症患者则以避免胆道手术为佳。作者复习近8年因非胆道疾患而手术,术中扪及胆石的肝硬化病例。临床资料:384例肝硬化中发现64例有胆石症。平均年龄为52±5岁;男性43例,女性21例;45例为酒精性肝硬化。作者对结石症状的有无、结石性质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术式为胆囊切除或胆囊切开取石,作胆囊切除者常规作术中胆管造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十二指肠乳头部微胆石的内镜诊治方法和价值。方法对反复胆绞痛、术后再发胆绞痛、特别是发生急性胰腺炎者进行内镜乳头切开,观察乳头有无排石,收集胆汁进行显微镜检。结果在完成内镜检查治疗的319例患者中发现微胆石34例(10.7%,34/319);依来源分:胆囊型(Ⅰ型)8例,胆管型(Ⅱ型)7例,胆囊胆管混合型(Ⅲ型)19例。单纯内镜治疗26例;内镜联合胆囊切除8例。结论微胆石临床发病率不高,但危害和风险大,内镜是最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Ⅰ型和Ⅲ型可联合切除胆囊。  相似文献   

15.
胆囊结石致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石症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有报道 ,重型胰腺炎、轻型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分别为 83 %和 5 6%。 1996~ 1999年 ,我院收治胆囊结石导致的急性胰腺炎患者 10 8例。为探讨胆囊结石致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 ,我们对 10 8例患者胆囊结石的直径、数目等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观察组为胆囊结石导致急性胰腺炎患者 10 8例 ,男 4 6例、女 62例 ,平均年龄 5 4 .6岁。均符合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即 :1急性呕吐、腹胀伴不同程度的腹膜炎体征 ,血或尿淀粉酶升高。 2胆囊或胆总管结石 (本文只选择胆囊结石的病例 )。 3胆总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652例胆石症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年龄组胆石的胆系分布、胆石成分与患者性别、职业关系、临床症状、并发症及手术时机选择与预后.1方法652例胆石症病人均为我院外科自1991年1月~1995年12月住院手术病人.入院48小时内接受手术者称为急症手术.手术中发现胆管内有化脓者  相似文献   

17.
自本世纪初Opie首次揭示胆石与胰腺炎关系之后,这方面的临床资料不断积累,胆道结石作为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基本上得到确认。但对胆石性胰腺发病理机制的了解仍较局限,胆石性胰腺病的治疗仍存在分歧。因此,作者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学习期间,回顾性的收集近几年收治的67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胆石性胰腺炎的治疗和手术时机。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993年1月至1995年1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住院病人84例,其中明确为胆石性者67例,占88.9%,男28例,女39例,男女之比为1:1.42;年龄最大78岁,最小21岁,平均为58.5岁。胆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前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了解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胆囊切除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A组)和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后急性胰腺炎( 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的病因均为胆囊结石,且其中24例为胆囊多发小结石;B组占同期所有病因导致急性胰腺炎的8.9%,其中16例为胆源性胰腺炎,6例病因未明,10例为复发性。 A组DBIL/TBIL、GGT异常例数均多于B组( P均<0.05)。肝功能检验指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胆囊切除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是胆囊多发小结石,多数病例DBIL/TBIL(>50%)及GGT高于正常,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为胆总管结石,并且具有复发性。  相似文献   

19.
自从Opie于1901年首先发现胆道疾患和胰腺炎之间的关系以来,许多学者已对胆石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指出待急性期缓解后再行手术似较为安全。本文作者通过65例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的病理改变与手术时机的分析,提出早期手术处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合并胆石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占民 《山东医药》1999,39(4):35-36
肝硬化患者胆石症发生率为15%~20%,比非肝硬化者高2倍,且尸解时的胆石发现率高达20%~30%。肝硬化患者行胆囊切除,手术死亡率为30%,而非肝硬化者仅为1%以下。由此可见,如何处理好这类患者是个十分困难的问题。1肝硬化合并胆石症的临床特点①以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