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叶产钳在新式剖宫产术中助娩胎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017年在我院行新式剖宫产术的4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徒手助娩胎头,观察组采用单叶产钳助娩胎头,比较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产妇康复情况一系列指标。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P0.05);观察组新生儿产伤总发生率为3.00%,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31.50%(P0.05);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及恶露干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式剖宫产术中采用单叶产钳助娩胎头有助于缩短胎儿娩出时间,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改善母婴结局,有助于产妇术后康复,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中应用产钳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时应用产钳的优势。方法:选择手娩胎头失败改用产钳助产291例为观察1组,因胎儿窘迫情况紧急、胎头高浮和深嵌直接使用产钳助产159例为观察2组,徒手取胎头1565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术中情况。结果:观察组应用产钳均1次助娩成功,娩头时间缩短,无一例发生产伤或因取头时间过长导致新生儿窒息。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产钳,可安全地娩出胎头,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单叶产钳在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月11月29日于我院再次剖宫产的11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助产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50)。实验组应用单叶产钳助产,对照组行常规助产。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胎头娩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子宫切口裂伤、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再次剖宫产术中应用单叶产钳助产可加快娩出胎头,减少产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产妇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臀牵引术和产钳术在头位剖宫产取头困难时应用效果,探讨剖宫产取头困难的最佳办法。方法:61例头位剖宫产(其中胎头高浮31例,胎头入盆过深30例),分别采用产钳术21例,臀位牵引术30例。结果:臀牵引术能减少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窒息及产伤、子宫切口撕裂、出血量,优于产钳术。结论:对头位剖宫产娩头困难,采用臀牵引,不仅可缩短胎儿娩出时间,还可降低因胎头娩出困难选择产钳助产引起的一系列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刘艳  蒋小亚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756-175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使用短柄小产钳助娩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头位剖宫产术中手取胎头失败或估计取胎头困难病例352例,根据术中情况选用短柄小产钳单叶或双叶产钳助娩。【结果】所有应用产钳病例均一次助娩成功。无一例发生新生儿产伤或因取头时间过长导致新生儿窒息。无母体损伤。【结论】短柄小产钳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可有效减少术中取头困难,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减少母体损伤。  相似文献   

6.
李忠秀 《临床医学》2013,33(5):73-74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中有利于胎头娩出的方法。方法选择再次剖宫产产妇1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92例)与对照组(88例),治疗组全部用压肠板协助胎头娩出,对照组用手助方法娩出胎儿,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胎儿均顺利娩出,自切皮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6.26 min[(6.0±0.5)min],术中平均出血180.68 ml[(125.5±12.50)ml],无新生儿窒息及子宫切口延长和撕裂。对照组自切皮至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8.68 min[(8.4±0.6)min],术中平均出血224.46 ml[(220.50±10.50)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子宫切口撕裂和倒"T"切口各4例,产钳协助胎头娩出4例。结论再次剖宫产子宫腹部粘连,术野相对较小,胎头高浮,麻醉效果的好坏均可影响胎头娩出,利用压肠板协助胎头娩出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胎头娩出时间,减少并发症,且使用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院行剖宫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中使用单叶产钳,对照组术中手取胎儿,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及产妇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损伤发生率及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单叶产钳是一种易于掌握、无副损伤的有效方法,能明显减少新生儿的窒息率和损伤率,减低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外横切口剖宫产术中取胎头困难时应用产钳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08-01/2008-12在我院住院需行剖宫产的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100例,对照组10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孕周、术前估计胎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该研究发现剖宫产术中应用产钳助娩胎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窒息发生率明低于对照组。另外在新生儿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切口撕裂、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方面研究组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腹膜外横切口剖宫产手术中发生徒手取胎头困难时,及时应用产钳协助胎头娩出时安全可行的,可以减少新生儿窒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娩头技巧史素娥剖宫术是临床上解决难产的主要手术之一,目前多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式。如不能很好掌握娩头技巧,势必造成胎头娩出困难,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子宫切口延长等并发症。胎头高浮是术时娩头困难的原因之一。对胎头娩出技巧总结如下。1资料和...  相似文献   

10.
陈凤霞 《临床医学》2012,32(2):65-66
目的减少剖宫产中母婴并发症。方法介绍单叶产钳在剖宫产中的使用方法,并与徒手娩头法在娩出胎儿所用时间、头位难产发生率、母婴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在胎头高浮的剖宫产中使用单叶产钳可以减少头位难产的发生率,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单叶产钳可以在胎头高浮的剖宫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胎头高浮娩出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娩头困难、娩出时间过长对新生儿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2003年(I组)和2004~2005年(II组)在我院行新式剖宫产胎头高浮的临床资料,对胎头娩出时间、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四方面进行比较,以说明新处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胎头娩出时间I组70 s~8 min,II组40 s~3 min;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I组18.9%,Ⅱ组3.90%;新生儿窒息率I组15.1%,II组2.44%;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I组4.56%,II组0.49%。各项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胎头高浮娩出困难、娩出时间过长将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熟练掌握新式剖宫产胎头高浮娩头方法和技巧,减少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缩短胎头娩出时间,进而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头深入盆且固定时(简称胎头深定)剖宫产的两种取胎方法,指导临床选用一种更合理安全的取胎方法,从而使胎头深定剖宫产对母儿的危害降到最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胎头深定剖宫产的孕妇45例,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剖宫产术中用牵引胎足臀位取胎法(观察组),一组剖宫产术中取胎用阴道上推胎头头位取出法(对照组),对两种不同取胎方法进行临床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子宫切口裂伤、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产褥病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损伤、窒息、胎儿娩出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胎头深定时剖宫产选用牵引胎足臀位取胎法相对较安全,在我们临床可以选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803-3804
分析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的原因,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选取行剖宫产术发生娩头困难的患者104例,对娩头困难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处理措施。104例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中胎头高浮占53.85%(56/104),明显高于其他原因(P<0.05),其次为胎头过低(17.31%)、麻醉效果不佳(14.42%)、瘢痕子宫(9.62%)、胎儿过大(4.81%)。采取相应措施后出现子宫下端切口裂伤(3.85%)、新生儿轻度窒息(7.69%)、重度窒息(1.92%)的情况,转至新生科均痊愈出院,母婴均无其他并发症出现。剖宫产中胎头娩出困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前需对母婴情况进行认真评估,熟练掌握麻醉及剖宫产手术操作,以最大限度减少胎头娩出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一个重要方法。胎头高浮时行剖宫产往往造成娩头困难,影响新生儿评分,而适当时机应用缩宫素可减少娩头困难的发生。本文25例手术时胎头仍高浮者采用胎儿娩出前、吸净羊水后入壶或静脉点滴缩宫素,使子宫收缩,协助娩出胎儿。25例无1例娩头困难,新生儿评分好,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自1995年7月~1996年7月,25例孕妇行剖宫产时胎头仍高浮,于术中胎儿娩出前应用缩宫素。1994年6月~1995年6月间,30例孕妇剖宫产时胎头仍高浮者,胎儿娩出前未用宫缩剂,作为对照,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头高浮剖宫产娩头方法。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3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胎头高浮产妇98例,随机分为2组,以改进子宫切口48例为观察组,常规娩头法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取头时间、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取头困难1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显著性(χ^2=4.14,P〈0.05)。观察组平均娩头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0.38,χ^2=6.58、4.23,P〈0.01、0.05)。结论改进后的娩头法安全、可靠,母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行剖腹产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新生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取胎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切口疼痛、切口延裂、盆腔粘连、术中血尿、胎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更佳,能有效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加快产妇术后康复,提高新生儿分娩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正>剖宫产术尤其是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由于诸多因素常有娩出胎头困难发生,通常采用产钳帮助胎头娩出,但若使用不当,操作时间长,极易造成母婴损伤。我院应用压肠板在剖宫产娩出头困难中协助胎头娩出,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中,因胎头深嵌于骨盆或高浮于子宫切口以上造成娩头困难时,如处理不当,可引起子宫切口撕裂、血管损伤、输尿管损伤、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等情况,对母婴的危害很大。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发生胎头娩出困难46例,处理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宫产术式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20例。观察组采用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剖宫产术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对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子宫口撕裂和娩头困难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子宫下段高位横切口术式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以及并发症方面较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具明显优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术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1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行改良周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保留导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死亡,新生儿Apgar评分小于7分和7~10分的比例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周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优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