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CD44表达。采用寿命表法分析CD44表达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65例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CD4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7%、21.5%、89.2%。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CD44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按结直肠癌TNM分期,Ⅱ、Ⅲ期CD44阳性率高于Ⅰ期(P<0.01),Ⅲ期阳性率高于Ⅱ期(P<0.05)。比较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CD44表达检测结果,低分化腺癌CD44阳性率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腺癌(P<0.05)。结直肠癌原发灶CD44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4.2%。CD44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1.2%。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采用寿命表法分析CD44表达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3年无病累积生存率CD44阳性组为52.4%,CD44阴性组为7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D44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21ras>和CD4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及其20例转移性淋巴结标本P<'21ras>和CD 44的表达.结果 P<'21ras>和CD 44在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和85%.有淋巴结转移组P<'21ras>和CD 44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相关性检验提示P<'21ras>阳性组和CD44阳性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P<'21ras>和CD 4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P<'21ras>和CD 44阳性表达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干细胞标志(CD133)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乳腺癌组织中的CD133及MMP-9蛋白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109例乳腺癌组织中MMP-9、CD13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是40.4%(44/109)、46.8%(51/109),随肿瘤直径增大以及肿瘤分期的增加,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腺癌组织中CD133+肿瘤干细胞数量则随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加(P〈0.05)。②109例乳腺癌组织中,CD133+肿瘤干细胞MMP-9的阳性表达随病理分级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低分化乳腺癌组织中,MMP-9蛋白与CD133+肿瘤干细胞存在密切关系,CD133+肿瘤干细胞中MMP-9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恶性演进,或可成为预后预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探讨舌鳞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对舌鳞癌进展和转移的影响。应用常规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40例舌鳞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其中包括无淋巴结转移24例及有淋巴结转移16例,舌乳头状瘤12例及正常舌粘膜组织9例。结果显示,舌鳞癌组织中CD44v6阳性率为72.5%(29/40),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6高表达的阳性率为81.3%(13/16),无淋巴结转移者CD44v6高表达的阳性率为41.7%(10/24);舌乳头状瘤中仅有2例阳性高表达,阳性率为16.7%(2/12);而正常舌粘膜组织中未见有CD44v6蛋白的表达,研究表明,对舌鳞癌组织进行CD44v6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其进展程度和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RLIP76和CD44在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6年5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留取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RLIP76及CD44水平的变化;术中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胃癌组织RLIP76、CD44表达情况,分析RLIP76、CD44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后2周,胃癌患者血清RLIP76、CD44表达水平降低,与术前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90,26.291;均P<0.05);胃癌患者癌组织RLIP76阳性率为50.00%,CD44阳性率为58.54%,患者癌组织RLIP76、CD44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χ2=48.681,65.063;均P<0.05);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临床分期为Ⅲ-Ⅳ期、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RLIP76阳性率、CD44阳性率高于组织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临床分期Ⅰ-Ⅱ期及不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0.05);RLIP76阳性、CD44阳性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短于阴性者,但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7,P=0.151;χ2=0.452,P=0.501);Cox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RLIP76阳性、CD44阳性均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RLIP76、CD44水平呈异常高表达,且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MSCT征象与CD44v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术前进行MSCT扫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肿瘤标本进行染色,检测CD44v6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CD44v6在肿块最大径〉3cm的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3cm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MSCT上肿块轮廓出现分叶征、边缘出现短毛刺或棘状突起者,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②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肺癌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③CD44v6在胸膜受累组肺癌中的表达高于胸膜未受累组;④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NSCLC的MSCT征象与CD44v6表达具有重要关系;CD44v6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在NSCLC的浸润和转移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及其与p53、CD44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以免疫组化方法测定2002年1月~2004年5月手术获得的28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的survivin、p53、CD44的表达情况,用SPSS软件分析survivin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及其与p53、CD44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2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survivin总阳性率为60.7%(17/28),其中单纯胞质阳性占25.0%(7/28),单纯胞核阳性占10.7%(3/28),胞质和胞核共同阳性者占25.0%(7/28),总的胞核表达阳性率为35.7%(10/28).survivin的积分值为2.00±2.92,与正常肺组织(积分值为0.10±0.32)差异显著(P<0.005).survivin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中p53、CD44的表达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survivin阳性组中,胞核survivin表达阳性者p5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胞核survivin表达阴性者(P<0.005).结论 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且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胞核表达可能与p53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CD44v5表达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D44v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胃癌标本CD44v5的表达,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D44v5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率为58.33%.其中在淋巴结转移组为61.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4.4%,P〈0.05)。结论目癌组织CD44v5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关系,胃癌淋巴结转移组CD44v5望现离表达。  相似文献   

9.
ALDH1和CD55表达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乙醛脱氢酶1(ALDH1)阳性表达及CD55高表达在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65例随访5~8年的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ALDH1和CD55表达检测,判定ALDH1阳性表达及CD55高表达标本,分析各临床疾病特征与CD55高表达及ALDH1阳性表达的关系。计算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析其与CD55高表达、ALDH1阳性的相关性;分析5年生存率与临床疾病特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5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ALDH1阳性表达占24.6%(16/65),CD55高表达占33.8%(22/65)。ALDH1阳性表达和CD55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绝经状况、肿瘤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和孕酮受体表达情况、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术后是否接受其他治疗均无关(P>0.05),与肿瘤是否复发密切相关(P<0.01)。与ALDH1阴性、CD55低表达患者相比,ALDH1阳性表达、CD55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DH1阳性表达、CD55高表达、肿瘤直径...  相似文献   

10.
邹庆涛  张东伟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153-1155
目的:探索CD44v6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与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2002-01~2005-12手术切除甲状腺标本的存档腊块。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对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60例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CD44v6有44例表达,阳性率为73.3%。结节性甲状腺肿CD44v6无阳性表达。肿瘤组织的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经过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χ2=32.593,P〈0.01)。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强度与病灶的单发与多发病灶、有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相关,与肿瘤直径无关。结论:CD44v6可以用于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其转移潜能,在甲状腺癌治疗决策、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肺腺癌在CT上的一些典型征象,并探讨这些征象与CD147、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6-01至2012-12周围型肺腺癌73例可作免疫组化的蜡块及术前CT检查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测定肺腺癌组织中CD147及VEGF的表达结果,对阳性结果根据染色面积及染色强度进行等级划分。将CD147、VEGF的表达结果与术前CT检查的各特异性征象进行对比,观察两种基因表达结果与CT征象之间是否相关。结果 CD147表达与CT征象中的空泡征、肿块大小、棘突征、深分叶征、纵隔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相关性(P〈0.05),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无相关性(P〉0.05);VEGF表达与毛刺征、棘突征、深分叶征、纵隔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相关性(P〈0.05),与肿块大小、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肺腺癌的某些CT特异性征象与CD147、VEGF表达有相关性,可为判断肺腺癌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探讨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及腋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应用链酶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染色法 (S P法)、抗原修复技术和RT PCR对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各 37例及部分 (16例 )腋淋巴结阳性组织进行CD44V6蛋白及mRNA的检测。结果显示 ,乳腺癌组织的CD44V6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 (P <0 0 1) ,且与乳腺癌的TNM分期及腋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P <0 0 5 ) ;而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 ,患者年龄 ,肿块大小、部位 ,是否绝经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及在预测腋淋巴结转移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研究表明 ,CD44V6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且随着乳腺癌TNM分期的提高 ,其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 ;对乳腺癌组织进行CD44V6检测有助于预测乳腺癌病情进展及腋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Kiss-1、CD34的表达,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Kiss-1的表达及CD34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Kiss-1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D34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Kiss-1阳性表达组中CD34分布明显低于Kiss-1阴性表达组。结论Kiss-1及CD34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浸润、转移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大肠癌中CD44V6的表达 ,并探讨其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 93例大肠癌组织中CD44V6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不表达CD44V6。大肠癌中CD44V6表达阳性率为 63 .4%( 5 9/93 )。还显示大肠癌中CD44V6表达阳性率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 ,而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相关 (P <0 .0 5 ) ,与淋巴结状态密切相关 (P <0 .0 1)。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过度表达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检测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对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14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3对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147的表达情况.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147 mRNA的表达量(0.96±0.04)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量(0.53±0.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0.81±0.05)明显高于在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量(0.43±0.04),同时在有淋巴结转移组(0.98±0.0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69±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4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同时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无相关性(P〉0.05).提示CD147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MB)联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bone marrow micrometastasis,BMM)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MB富集联合SEM鉴定的方法检测106例乳腺癌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中上皮来源细胞的阳性发生率,分析其与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雌孕激素受体蛋白(ER、PR)表达及术后1年远端转移发生情况等常用病理学观测指标的关系。结果:106例乳腺癌骨髓标本中,37例检测到肿瘤细胞,骨髓微转移阳性率为34.9%;乳腺癌BMM阳性率与原发肿瘤大小正相关(P〈0.05);临床分期越晚,出现BMM的概率也越高(P〈0.01);BMM不仅与腋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且随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BMM阳性率亦增高(P〈0.05);此外,乳腺癌BMM阳性率还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正相关(P〈0.05);与ER、PR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负相关(P〈0.05);与术后1年内患者是否发生远端转移正相关(P〈0.05)。结论:IMB联合SEM检测骨髓微转移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