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TOAST分型法研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征。方法收集64例15~45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经头部CT或MRI证实;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线、心电图、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及血管炎方面的检查,多数患者做了血管方面的检查;脑卒中依据TOAST标准分型。结果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女性患者明显增高,脑卒中亚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占21.9%,小动物闭塞脑卒中占32.8%,心源性脑栓塞占18.8%,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脑卒中占15.6%,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占10.9%。15~35岁患者心源性脑栓塞和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脑卒中占相对高的比例;35岁以上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及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占相对高的比例。吸烟、酗酒的男性患者比例较女性患者显著增高,女性患者高血压病的比例较男性患者增多。结论根据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对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和预后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了解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病因分型的构成,分析不同亚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性登记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间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分析TOAST各亚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1例.TOAST各亚型构成比如下不明原因型36.1%,小动脉闭塞型29.6%,心源性栓塞型23.7%,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7%,其他明确病因型0.9%.各型6个月末病死率比较,心源性栓塞型最高(27.6%),小动脉闭塞型最低(1.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各型6个月末死亡/残疾率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高(45.2%),小动脉闭塞型最低(7.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各型6个月末复发例数较少,结论尚有待进一步验证.结论TOAST分型作为一种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方法,可以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估计和复发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管病发病、致死、致残和复发率均很高,已成为人类死因的第2位。由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复杂,不同病因对预后影响可能不同。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有助于根据不同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目前临床较常用的病因分型方法是TOAST(The 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re)分型法。该分型是以NINCDS分型系统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Toast分型与危险因素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我院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OAST病因分型标准确定本组患者的卒中亚型,并计算各个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构成比。结果本组患者TOAST亚型构成比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42.53%(37例),心源性栓塞型6.90%(6例),小动脉病变型34.48%(30例),其他病因明确的5.75%(5例),不明原因10.34%(9例)。该组患者危险因素从高到低分别是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饮酒、糖尿病、脑血管病家族史。结论在我国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小动脉病变型脑梗死占较大比例,其中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与饮酒为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适应证问题上存在较多争议.为此,本研究进行了双盲对照研究,共选取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5例,其中61例予以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TOAST分型,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或腔隙性脑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其他确定原因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stroke of other demonstrated etiology,SOE)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stroke of undemomtrated etiology,SUE)。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7和14d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与65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急性期(第1d)增高,在高峰期(第7d)较急性期明显增高,在恢复期(第14d)下降至急性期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值;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中CE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亚型组(P0.05);LAA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也显著高于SAO组、SUE组和SOE组(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明显,不同亚型的升高程度不同,这对于临床早期分型诊断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改良TOAST分型危险性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5-01—2016-12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TOAST分型明确各亚型,收集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式了解改良TOAST分型下各亚型的相关危险性因素。结果高Lp-PLA2[Exp(B)=4.116,95%CI:1.629-11.081(P0.001)]、ApoB[(Exp(B)=3.335,95%CI:1.289~9.607(P0.05)]、ApoA1[Exp(B)=3.383,95%CI:1.162~8.428(P0.001)]水平是青年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下AT的危险性因素;高ba-PWV[Exp(B)=4.100,95%CI:1.396~10.850]及心脏病[Exp(B)=5.371,95%CI:1.698~13.518]是青年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下CE的危险性因素,高Fpg[Exp(B)=4.039,95%CI:1.258~9.705]及高血压[Exp(B)=3.367,95%CI:1.182~8.501]是青年脑梗死改良TOAST分型下SAD的危险性因素(P0.05),未发现改良TOAST分型下的SOD、SUD的危险因子。结论 Lp-PLA2、ApoB、ApoA1、ba-PWV、心脏病Fpg及高血压可一定程度上协助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改良TOAST各亚型的辅助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组150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3.8%(28/64),小动脉闭塞型15.6%(10/64),心源性脑栓塞型3.1%(2/64),其他原因型25.0%(16/64),原因不明型12.5%(8/64)。中老年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4.0%(66/150)、小动脉闭塞型30.0%(45/150)、心源性脑栓塞型8.0%(12/150)、其他原因型4.0%(6/150)、原因不明型14.0%(21/150)。TOAST分型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青年组其他原因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组小动脉闭塞型明显低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酗酒史等危险因素差异不明显(P>0.05);青年组在脑动脉夹层、烟雾病等方面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中老年组在糖尿病史、脑卒中史、男性比率方面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不同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既要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更要关注相对少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TOAST分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变异性及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诊的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血糖监测将其分为血糖变异组和非血糖变异组,对所有患者的TOAST分型各亚型血糖变异性、TOAST分型各亚型血糖变异性两两比较情况、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患者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以及NIHSS评分患者例数具有明显差异(P<0.05)。血糖变异组患者的LAA患者例数明显多于非血糖变异组(P<0.05),LAA组血糖变异性与SAO组和CE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SAO组和CE组的血糖变异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入院半个月后血糖变异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非血糖变异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的变化,且2组患者在入院半个月后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NIHSS评分以及血糖变异等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关。结论 年龄、糖尿病史、LAA患者等均是影响患者血糖变异性的相关因素,且血糖变异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即血糖变异性异常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较缓慢,预后情况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各TOAST亚型的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方法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NIHSS)对所有患者入院当天、3 d、7 d、14 d、出院当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治疗期间筛查并记录各亚型患者的危险因素。对比分析各亚型患者治疗期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TOAST亚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TOAST分型情况:心源性脑栓塞(CE)4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47例;小动脉卒中(SAA)143例;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5例;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65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高血脂(P<0.05);与小动脉卒中(SAA)相关的危险因素仅为高血压(P<0.05)。心源性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恢复较慢,预后最差;小动脉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最轻,恢复最快,预后最好;其他类型卒中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TOAST作为一种病因分型方法可以有效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估计及危险因素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卒中分型是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缺血性卒中诊断与治疗的基础,对于卒中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分型系统就是急性卒中Orgl10172治疗试验(trial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与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为了更精确的卒中分型,学者陆续提出修订TOAST的版本,因而有基于停止卒中研究(stop strokestudy,SSS)提出的SSS-TOAST与韩国改良-TOAST的产生。而新发展出的ASCO分型系统,在决定最可能卒中分型的同时,也同时保留了其他较不可能病因的信息,因此可能对于卒中复发的预防与研究是很好的工具。迄今仍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缺血性卒中分型系统,本研究探讨各个卒中分型系统的特性,分析其在诊断卒中时的优缺点。以此为基础,希望未来能发展出适合中国人的缺血性卒中分型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0,(1):80-83
<正>在过去几十年里,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存活率的提高,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绝对数量正在增加~([1])。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所有卒中的69.6%~70.8%。TOAST分型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缺血性卒中病因学分类标准,是1993年Adbams等在应用类肝素(Org10172)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制定的,其根据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脑成像结果和辅助诊断结果,将IS分为五种亚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TOAST分型及CISS分型的信度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定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fication,CISS)的信度检验。方法 连续收集我院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100例,由两位研究者对其进行分型,对3种分型分别进行信度检验。结果 本研究A-S-C-O分型的Kappa值为0.504,P <0.01;TOAST分型的Kappa值为0.769,P <0.01;CISS分型的Kappa值为0.710,P <0.01。结论 A-S-C-O分型的一致性中等,TOAST分型及CISS分型的一致性良好。【关键词】 脑梗死;A-S-C-O分型;TOAST分型;CISS分型;信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含量变化与急性卒中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treatment)分型的相关性,为临床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方法运用影像学和超声检查等方式,选择不同TOAST分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62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17例作为对照研究。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含量,经统计学分析,观察不同组别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含量与TOAST分型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含量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疾病的发生具有紧密的相关性。不同TOAST分型的内皮祖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63,P=0.001)。结论检测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含量对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分层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变化与改良TOAST分型和OCSP分型之间的关系。实验室检测显示,缺血性卒中组患者血清hs-CRP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3.68±6.92)mg/L对(3.98±0.76)mg/L;t=6.922,P=0.002]。TOAST分型中以心源性栓塞型患者血清hs-CRP水平[(16.82±6.16)mg/L]最高,然后依次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15.71±5.68)mg/L]、不明病因型[(10.06±3.89)mg/L]和小动脉型[(9.86±3.75)mg/L,P=0.027];OCSP分型由高至低分别为完全前循环梗死型[(17.02±6.98)mg/L]、后循环梗死型[(15.91±7.12)mg/L]、部分前循环梗死型[(12.83±4.95)mg/L]和腔隙性梗死型[(10.61±5.73)mg/L,P=0.005]。提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hs-CRP表达水平在改良TOAST分型和OCSP分型各亚型中存在差异,可以此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的TOAST病因分型基础上,研究各亚型与近期炎症事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性登记2007年8月1日~2008年2月28日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h内用专为此课题设计的表格完成资料收集,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分析TOAST各亚型与近期炎症事件间的关系。结果近期炎症事件与TOAST亚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别(P=0.011〈0.05)。近期炎症事件能增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O R1.68,95%CI 0.82~3.46)和心源性脑栓塞(OR 2.07,95%CI 1.12~3.80)的发病率。结论炎症事件能增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病率,而对小动脉卒中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的TOAST病因分型,各分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及相关基因Fgβ-148C/T、MTHFR 677C/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98例中国北方汉族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检测血浆Fg和tHcy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患者和60例相匹配的青年对照者进行Fgβ-148C/T、MTHFR 677C/T多态性分析。结果:本组TOAST病因分型心源性脑栓塞(CE)13.27%,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23.47%,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28.57%,其他原因引发的卒中(OC)19.39%,原因不明性缺血性卒中(UND)15.31%。TOAST各型青年缺血性卒中血浆Vg、tHcy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LAA型血浆Fg、tHcy浓度最高,但与其他各型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性卒中组Fgβ-148和MTHFR 677 T等位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AA型Fgβ-148T等位基因频率和CT+TT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型无显著差异(P〉0.05)。与吸烟、饮酒进行联合分析,缺血性卒中组Fgβ-148或MTHFR 677基因T携带者同时吸烟或饮酒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仅Fgβ-148CT/TT同时吸烟及MTHFR 677 CT/TT同时饮酒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复杂,血浆Fg和tHcy浓度增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Fgβ-148T等位基因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遗传易感因素。Fgβ-148与MTHFR 677T等位基因分别与吸烟、饮酒协同作用影响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临床上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比较容易,但在病因诊断方面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外尚缺少通用的病因诊断标准。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mke treatment,TOSAT)亚型分类标准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学分类标准,该标准来源于一个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TOAST研亚型分类标准侧重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学分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