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各脑区NO含量的变化。方法用改良的血管内栓线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亚硝酸盐还原法反映脑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左右皮层、海马的NO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缺血侧与其自身对照侧相比,升高不明显。结论大鼠一侧脑缺血再灌注后,两侧同时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2.
人参总皂甙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甙(SP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脑微血管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用红四氮唑(TTC)染色、图像分析仪测定梗塞体积,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不同部位、不同时相的NOS活性不同,脑微血管中NOS活性在缺血4h(I4)组明显升高(P<0.01),脑组织(纹状体,海马)的NOS活性在I4却明显降低(P<0.01,P<0.05),同时梗塞体积扩大、病理改变明显加重.SPG使缺血4h(L4G)组脑微血管中NOS活性明显低于脑缺血4h(I4)组(P<0.01),而脑组织(纹状体、海马)NOS活性明显高于I4组(P<0.05,P<0.01),并伴随梗塞体积的减小(P<0.01)及病理变化的减轻.结论:脑微血管中NOS活性变化在局灶性脑缺血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脑组织中NOS活性变化也参与了其病理生理过程.SPG对MCAO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脑微血管中NOS活性及使脑组织中的NOS活性维持在一定水平上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及海马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用线栓塞SD大鼠右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HBO和高压空气(HBA)治疗下,观察不同时间点脑梗死体积和海马中NO含量的改变。结果:脑缺血1h后出现明显梗死灶,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扩大,海马中NO含量明显增高(P<0.01);经HBO治疗后,明显地抑制梗死灶的扩大(P<0.05),NO含量明显降低(P<0.05);HBA对脑梗死灶扩大和NO含量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HBO可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梗死灶的扩大和降低NO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缺血脑区和远隔脑区氨基酸动态变化的差异.方法 颈内动脉插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微透析技术取样,高效毛细管电泳一激光诱发荧光法检测,分别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缺血脑区(纹状体)和远隔脑区(海马)细胞外 3 种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纹状体细胞外谷氨酸、甘氨酸及γ-氨基丁酸 3 种氨基酸含量在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 20 min 时即显著升高.再灌注后有所下降,在缺血 60 min 及再灌注 60 min 一直维持在显著高于基线值的水平;海马细胞外 3 种氨基酸含量缺血 20~40min 明显升高,以后有所回降,再灌注 20~40 min 又上升,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分别出现一次高峰;假手术组动物纹状体和海马细胞外 3 种氨基酸含量在相应各时间点与基线值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 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不仅导致缺血脑区的损伤,在远隔脑区也引起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此模型上,脑缺血预处理10 min再灌注72 h后,再次脑缺血90 min后再予再灌注24 h,用Bederson神经缺损体征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用亚硝酸盐还原法测定脑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后,脑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组(IP R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轻于假脑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组(R组)(P<0.05);R组和IP R组的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层、海马的NO含量异常升高,与假脑缺血预处理 假脑缺血再灌注组(S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P R组缺血侧和自身对照侧皮层、海马的NO含量较R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脑组织的NO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Griss反应法测定脑组织NO含量变化,微量测定法测定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以及NO合酶(NOS)抑制剂NG-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1 h再灌注1 h脑组织匀浆中NO2-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L-NAME能部分抑制SOD活性的降低及NO2-、MDA含量的升高,与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 小剂量NOS抑制剂能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脑皮质及皮质下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和多胺含量,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PAO活性和多胺含量变化的时相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后再灌注2,4,8,24h动物模型,用高香草酸辣根过氧化物酶荧光法测定脑缺血区皮质和皮质下不同时相PAO活性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缺血区皮质和皮质下不同时相多胺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大鼠脑缺血区皮质和皮质下PAO活性在再灌注8h后开始升高(P<0.01),其高峰出现在再灌注24h后(P<0.01);实验组腐胺含量于再灌注4h后即开始逐渐升高(P<0.05),高峰出现在再灌注24h后(P<0.05);再灌注8,24h实验组精脒、精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PAO活性明显增高,PAO活性的增高促使腐胺高峰的形成,对脑缺血损伤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6):假手术(S)组、亚甲蓝对照(S+M)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组、亚甲蓝预处理(I/R+M)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于假手术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kg,S+M组于假手术后腹腔注射亚甲蓝5 mg/kg,I/R组于再灌注前5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kg,I/R+M组于再灌注前5 min腹腔注射亚甲蓝5 mg/kg。各组于再灌注前5 min和再灌注24 h时采用Longa评分法行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再灌注24 h时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后计算脑梗死体积及其百分比;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皮质病理学变化;化学发光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和S+M组相比,I/R组和I/R+M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及其百分比、脑组织ROS含量均升高,Nrf2和HO-1蛋白表达上调(P<0.01),缺血侧脑皮质有明显病理学损伤。与I/R组相比较,I/R+M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及其百分比、脑组织ROS含量均降低,Nrf2和HO-1蛋白表达上调(P<0.01),缺血侧脑皮质病理学损伤较轻;S组和S+M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甲蓝预处理可以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Nrf2和H0-1的表达、降低脑ROS的含量、产生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 beta synthase,CBS)/硫化氢(H2S)体系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a,iNOS)/一氧化氮(NO)体系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相互作用,探讨脑保护策略.方法 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C)、脑缺血/再灌注组(I/R)、脑缺血-再灌注+氨基胍(iNOS抑制剂)组(I/R+A)、脑缺血-再灌注+羟氨(CBS抑制剂)组(I/R+H).采用4血管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脑缺血/再灌注+氨基胍组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前30 min腹腔注射氨基胍500 mg/kg,脑缺血-再灌注+羟氨组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前30 min腹腔注射羟氨5 mmol/L,对照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缺血20 min再灌注6 h后处死大鼠取海马,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H2S、NO、GSH、SOD、MDA量的变化及CBS-mRNA和iNOS-mRNA表达水平;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海马中H2S、NO的量增高,GSH、SOD的量降低,MDA的量增高,CBS-mRNA和iNOS-mRNA表达增高(P〈0.01),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受损;脑缺血-再灌注+氨基胍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海马中NO、MDA的量降低,H2S、GSH和SOD的量增高,CBS-mRNA的表达增高,iNOS-mRNA表达降低(P〈0.05或P〈0.01),电镜观察线粒体损伤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羟氨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海马中H2S、GSH和SOD的量降低,NO、MDA的量增高,CBS-mRNA的表达降低,iNOS-mRNA表达增高(P〈0.05或P〈0.01),电镜观察线粒体损伤加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iNOS/NO体系参与了神经细胞的损伤,而CBS/H2S体系具有抗损伤的作用,两体系间存在相互的调节;iNOS抑制剂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中枢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外周给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路路通组(LLT,31.25 mg•kg-1)及OMT 35、70和105 mg•kg-1 腹腔注射给药组;脑室给药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LLT 0.15 mg•kg-1组及OMT 0.35 mg•kg-1脑室注射给药组。以神经学评分及脑梗塞面积为指标观察OM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检测OMT脑室注射给药大鼠血清NO含量。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腹腔注射OMT 105 mg•kg-1组神经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OMT 70和105 mg•kg-1组脑梗塞面积缩小(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 OMT 0.35 mg•kg-1脑室注射给药组大鼠脑梗塞面积缩小(P<0.05),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室注射OMT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中枢作用可能为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S100β水平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姜黄素处理组,每组24只。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CAO)2 h诱导建立暂时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姜黄素处理组大鼠术前连续3 d给予腹腔注射姜黄素溶液,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和72 h采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O和 S100β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处理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流24和72 h时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和72 h时脑组织中NO和S100β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处理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和72 h时脑组织中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缺血再灌注72 h时脑组织S100β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能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降低脑组织中NO和S100β水平,提示脑组织中NO和S100β水平降低可能与姜黄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磷脂浸膏(DSLZ)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丹参酮ⅡA组和低、中、高剂量DSLZ组(5.0、10.0、20.0 mg·kg-1,以丹参酮ⅡA计),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5),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增大(P<0.05),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和N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DSLZ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缩小,脑组织中 SOD活性明显升高, MDA及NO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 P<0.01)。HE染色,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胞膜不清,细胞出现肿胀、变形、坏死,细胞间质水肿,细胞间隙增大;高剂量DSLZ组大鼠神经细胞核仁清晰,间质轻微水肿。结论:DSLZ可减轻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自由基损伤、抑制NO神经毒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13.
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单胺类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期间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 :①正常组 ,②假手术组 ,③缺血 1h组 ,④缺血 2h组 ,⑤缺血 2h再灌 1h组 ,⑥缺血 2h再灌 2h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大脑皮层和纹状体多巴胺 (DA)、去甲肾上腺素 (NE)、5 -羟色胺 (5 -HT)含量。结果 :与②组比较 ,③组大脑皮层和纹状体DA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 ;④、⑤组大脑皮层和纹状体DA、NE、5 -HT含量均显著降低 (P <0 .0 1 ) ;⑥组DA、NE、5 -HT含量与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MCA缺血再灌注时 ,大鼠大脑皮层和纹状体DA、NE、5 -HT含量显著降低 ,降低程度与缺血时间长短有关 ,其中DA降低较明显。提示DA、NE、5 -HT参与局灶性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预先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BDNF采用侧脑室注射法给药。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BDNF预先给药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高剂量组(H);除C组外,其余各组分别行脑缺血1 h再灌注72 h后处死取脑皮层标本待检。采用TUNEL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BDNF预先给药各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减少(P〈0.01);在BDNF预先给药各组中,以预先给药高剂量组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最小(P〈0.01)。结论不同剂量的BDNF预先给药均能明显减轻脑I/R后神经细胞凋亡,具有不同程度的脑保护作用。且随BDNF预先给药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数量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和氨基胍(AG)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NO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L-Arg组和AG组,每组15只。L-Arg组、AG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后,L-Arg组按500mg·kg-1腹腔注射1mLL-Arg注射液;AG组按100mg·kg-1术后腹腔注射1mLAG注射液;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术后腹腔注射1mL灭菌生理盐水。观察缺血再灌注后12、24、72h大鼠行为学改变,血清中NO浓度和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OS)分布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L-Arg组在缺血再灌注12h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AG组在缺血再灌注24h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AG组在缺血再灌注12h行为学评分高于L-Arg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L-Arg组和AG组缺血再灌注12、24、72h的NO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L-Arg组缺血再灌注12h的N0含量显著升高(P<0.05),AG组缺血再灌注24h的NO含量显著降低(P<0.05)。缺血再灌注12和24h,AG组的NO含量均显著低于L-Arg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12、24、72h的模型组、L-Arg组和AG组的iNOS阳性细胞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缺血再灌注12、24、72h的L-Arg组iNOS阳性细胞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G组在3个时间点的iNOS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AG组在3个时间点的iNOS阳性细胞数均低于L-Arg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NO和NOS的表达随时间动态变化,且NO在参与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可能具有双重作用。L-Arg、AG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娟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3):263-265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预处理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水、Na+、Ca2+含量的变化,探讨红花注射液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红花预处理组,每组10只。用Zeal Longa 5级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水、Na+、Ca2+含量。结果:红花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但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水、Na+、Ca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水、Na+、Ca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红花预处理组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预处理可以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水肿和Ca2+超载作用,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多药耐药蛋白(Mrp1)在脑内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缺血再灌注的关系.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缺血再灌注后1、3、7d组(n=6).应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以抗Mrp1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Mrp1的表达变化.结果 Mrp1在正常脑内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缺血再灌注后1d、3 d、7d组中,缺血再灌注区的皮质、海马及纹状体内可见Mrp1表达升高,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在3d组达高峰(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中Mrp1的表达增高,可能是细胞受损时的自我保护反应,但同时也可能与临床耐药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IGF-1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IGF-1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步骤同模型组.IGF-1组于缺血2 h再灌注1 h后经尾静脉注入5 mg/L IGF-11 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时经尾静脉注入1 ml生理盐水.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各组取6只大鼠灌注,取视交叉前后各2 mm的脑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nNOS阳性表达.另6只断头取脑,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结果: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皮层少见正常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减少,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损伤神经元空泡变性多而明显.与模型组相比,IGF-1组皮层神经元细胞空泡变性较少,程度较轻;正常细胞增多,可见少数淋巴细胞浸润.假手术组未发生脑梗死.IGF-1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为(12.4±0.9)%,较模型组的(24.6±3.7)%减小(t=9.97,P<0.01).模型组、IGF-1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皮层nNOS阳性细胞数依次为(38.83±2.92),(28.33±2.58)和(15.00±1.41),逐渐降低(F=106.8,P<0.05).结论:外源性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nNOS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葛根素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自由基作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观察葛根素 (Pur)对家兔脑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自由基作用。方法 以“四动脉阻断法”建立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缺血前、再灌注后应用Pur对家兔大脑皮质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影响。结果 家兔静脉注射Pur 3 0mg kg可显著减少缺血区脑组织的过氧化脂质MDA ,NO含量 ,提高SOD活性 ,降低NOS活性 ,缺血前应用Pur效应优于再灌注后应用 (P <0 .0 1)。结论 Pur可减轻自由基反应对脑组织的损害 ,对缺血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与复苏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