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气PM2.5暴露与慢性肾脏病、膜性肾病和肾癌等肾脏疾病密切相关.急慢性PM2.5暴露会损伤小鼠肾小球滤过功能,引起肾脏组织损伤.PM2.5可以通过诱导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内质网应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缓激肽系统激活,引起肾脏血管和组织损伤,肾小球滤过率和清除能力减退,介导肾脏损伤和肾脏疾病的发生.本文对2016...  相似文献   

2.
周萍  李均 《现代保健》2013,(9):148-149
肾纤维化包括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以过量细胞外基质在肾间质积聚、肾脏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为主要特征,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理改变[1]。肾纤维化发生涉及炎症反应、肾脏固有细胞及免疫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促/抑纤维化细胞因子失衡等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卫敏 《大众健康》2002,(6):36-36
肾小球疾病多数是与免疫因素相关的炎症性疾病,因此作为具有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作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便成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各种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理不同,又各具特点,因此对激素使用的适应症、治疗方法和效果亦不同,甚至有的情况下还禁忌使用,下面就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与激素的关系分别简述之。  相似文献   

4.
一、填空题1 新月体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2 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病基础上形成的新月体性肾炎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3 原发病的免疫炎症损伤4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5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6 IgA肾病7 肾活检标本免疫病理学检查8 过敏性紫癜肾炎狼疮肾炎酒精性肝硬化9 强化血浆置换疗法甲泼尼龙冲击伴细胞毒药物10 125/75mmHg130/80mmHg二、单选题1 E2 D3 A4 A5 A三、多选题1 ABCD2 AB3 AC4 BCE四、问答题1 ①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 :包括高血压、肾小球高压、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②蛋白尿③高脂血症2 …  相似文献   

5.
刘云豹 《药物与人》2014,(9):374-374
足细胞(padocyte)是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外侧的脏层上皮细胞,因其胞浆在基底膜表面形成伪足样突起而得名。以足细胞病变为显著特点的肾小球疾病称为足细胞病(podocytopathy)。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起病,血尿、高血压、浮肿,并常伴少尿为临床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本病以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为最高,是一种感染后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小球无菌性炎症。[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醛固酮是具有盐皮质激素活性的类固醇激素,在肾脏病中醛固酮与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共同作用,增加氧化应激、炎症和纤维化、诱导近端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antagonist, MRA)在预防、治疗缺血再灌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延缓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 CKD)进展,保护移植肾有积极作用。本文就MRA在肾脏疾病作用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长期并发症之一,是最常见的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原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细胞肥大、足细胞丢失是糖尿病肾病中主要的病理改变,并最终引发蛋白尿。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足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关键因素。失调的AMP活化激酶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能量传感器,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综述的目的是为了强调AMPK相关的分子机制在糖尿病肾病足细胞病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患病率的逐年增高,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也与日俱增,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危险疾病。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肾小球病变是DN的主要病理改变,目前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JAK/STAT/SOCS信号通路作为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重要通路,广泛参与了细胞的增生、分化、凋亡及炎症反应过程,在多种肾脏疾病中具有调控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该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重要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即免疫介导的以肾小球为主的炎症性病变。许多炎性因子在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对炎性因子的研究不断深入 ,炎性因子与抗炎性因子的相互作用可能决定了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现将有关肾小球肾炎的免疫抑制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IL -l受体拮抗剂IL -l属多肽类生长因子 ,最初认为是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目前发现肾小球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均可分泌IL -1。IL - 1的生物学作用广泛 ,是一种多功…  相似文献   

11.
<正>胱抑素C(Cys-C)是一种表达于人体内几乎所有有核细胞中的蛋白质,参与细胞内外蛋白水解的调控,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的成员[1]。因集恒定的血液生成速率、可自由滤过肾小球、肾小管不分泌并可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等特点于一身,使其成为了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细微变化的理想标志物[2]。但近年不少研究显示,Cys-C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密切相关,参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姜晓刚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9):1378-1380
脂质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可通过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2].Moorhead等[3]率先提出脂质代谢异常的肾毒性学说,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及高血压肾病等常伴高脂血症.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s,MC)是肾小球中最主要的固有细胞,生理状态下其形态结构及数量均保持相对恒定,但在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均表现为MC大量增生,最终导致肾小球纤维化.目前有关ox-LDL与肾脏细胞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探讨了ox-LDL对MC增殖及其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疾病的常见的两种微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内皮细胞被认为是高血糖损伤的主要靶点之一。在糖尿病微血管系统中,细胞内高血糖通过炎症反应、内皮细胞与足细胞/周细胞和外泌体相互作用等多重病理生理过程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视网膜血管几何参数变化可间接反应肾脏的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和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同样影响视网膜血管的改变。从病理机制、临床指标等方面探讨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由炎症细胞、结构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感染、变态反应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细胞因子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为例对细胞因子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各种感染、过敏、代谢障碍、免疫性血管炎、血液病及肿瘤等均可引起肾小球病变,出现以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为特点的临床表现,统称为肾小球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一般是指病变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所谓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系指原为其他  相似文献   

16.
慢性砷中毒对肾小球细胞凋亡形态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慢性砷中毒对肾小球细胞形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复制慢性砷中毒大鼠模型,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细胞凋亡染色(Tunel法)观察肾小球形态学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用图像分析计数.结果 慢性砷中毒大鼠肾血管充血、问质水肿、肾小球细胞数量增多、肾小球凋亡细胞核深染、固缩.砷中毒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肾小球细胞凋亡较对照组肾小球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分别为(34.10±6.49),(1.50±1.18),(10.27±3.51),(1.50±1.18).结果 慢性砷中毒可致肾小球细胞增殖,也与肾小球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哮喘是呼吸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疾病。它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炎症,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的、可逆性呼吸系统气流阻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如今患有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人数不断增加,DN对前者的影响是巨大的。在DN的发生发展中,有三种主要通路参与其中,这些通路代表着异常的细胞内代谢、多元醇和蛋白激酶C通路的激活、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肾小球高灌注诱导的肾小球内高压。从DN进展到ESRD,高血糖是这三种重要通路的主要上游驱动力量,作为这三种主要通路的下游因素,微炎症及随后发生的细胞外基质扩张是DN进展的共同通路。近几年,研究者已经确信炎症通路在DN的进展中起主要作用,并且针对不同炎性因子给予了相应治疗。本文就炎性因子在DN中的作用及最新的抗炎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TH 细胞在超敏反应性疾病所致迟发生炎症反应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 IFN-γ是 TH1细胞的主要效应因子 ,其局部浓度的改变直接影响炎症反应的程度。研究发现 ,传统免疫治疗即是通过提高致敏局部 IFN- γ分泌而获得成功。在现代免疫治疗中 ,人们亦已尝试直接应用 IFN- γ治疗超敏反应性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为使 IFN-γ在局部持久而稳定的表达 ,有人用质粒运载IFN- γ基因至炎症局部 ,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满意结果。 IFN- γ应用于临床的实用性、安全性有待更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茶碱对支气管哮喘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普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支气管高反应性是其重要特征。然而直到目前气道炎症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在这方面研究较多的是多种炎性细胞及其释放的毒性蛋白、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在哮喘气道炎症发生中的作用[1]。本文通过对实验性哮喘豚鼠血和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