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选择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38例,以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作为脂蛋白氧化修饰的指标,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血栓素B2作为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指标,比较冠心病患者服用辛伐他汀前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和血栓素B2的变化及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升高,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血栓素B2浓度明显降低,但仍未达到正常组水平。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血栓素B2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辛伐他汀治疗后可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而有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及血小板活化,本研究还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浸润学说与血栓学说之间存在的部分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其意义。方法:选择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者30例,其中20例合并肺动脉高压(A组);10例肺动脉压正常(B组);选择10名正常人作对照(C组)。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凝血烷B2、α-颗粒膜蛋白-140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浓度,采用高效薄层层析法测定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的浓度。结果:A、B、C3组间,6-keto-PGF1α浓度无显著性差异;B、C两组间,凝血烷B2、α-颗粒膜蛋白-140和PAF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血浆中凝血烷B2、α-颗粒膜蛋白-140和PAF浓度均显著高于B、C两组(P<0.05~P<0.01),而且α-颗粒膜蛋白-140与肺动脉平均压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5)。结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存在血小板活化,血浆中凝血烷A2与PAF浓度升高以及血小板活化均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对这些患者给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治疗可能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放免法测定了3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和血浆血栓素B2(TXB2)浓度。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及血浆TXB2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心功能越差,升高越明显。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及顽固性心力衰竭死亡者血小板膜表面GMP-140、血浆TXB2升高尤为显著,提示心力衰竭患者体内血小板高度激活,血小板活化与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活化在运动所致心肌缺血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5例冠心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踏车试验(ET)前后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和血浆血栓素B_2(TXB_2)浓度变化。结果显示,冠心病组36例ET阳性,19例ET阴性,正常对照组20例ET均阴性。冠心病ET阳性组运动后即刻血小板膜表面GMP-140、血浆TXB_2较运动前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ET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运动前后血小板膜表面GMP-140、血浆TXB_2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血小板活化可能是运动所致心肌缺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冠状循环中血小板的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由冠状静脉窦采血,采用放免方法检测PTCA术前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和血浆血栓素B2(TXB2),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浓度。结果 23例稳定民绞痛患者,15例不稳定心绞前患者PTCA术后5分钟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及血浆TXB2明显增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冠状循环中血小板的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由冠状静脉窦采血,采用放免方法检测PTCA术前后血小板表面α-颗粒胰蛋白(GMP-140)分子数和血浆血栓素B2(TXB2)、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浓度。结果23例稳定心绞痛患者,1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TCA术后5分钟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及血浆TXB2明显增高,术后10分钟达到高峰,30分钟降至正常。结论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确有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活化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放免法测定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29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和血浆血栓素B2(TXB2)浓度,结果显示,UA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血小板膜表面GMP-140及血浆TXB2明显高于SA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和正常对照组,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心绞痛终止后30分钟,升高的GMP-140全部恢复至正常组水平。GMP-140显著增高者,易发生心肌梗塞和心脏性猝死。提示血小板活化在UA的发生和发展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3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68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结果糖尿病组血小板GMP-140、TXB2明显升高,6-酮-PGF1α降低。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的活化,且血小板功能的发迹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血小板膜表面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SZ-51,以放射免疫法,检测2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1周内的血小板膜表面GMP-140、血浆凝血烷B_2(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的动态变化,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AMI的GMP-140、TXB_2和6-keto-PGF_(1α)在发病早期已明显增高,48h达高峰,以后呈逐渐下降的规律性变化,这表明AMI早期,血小板高度活化。TXB_2和6-keto-PGF_(1α)与GMP-140正相关。梗塞范围广、病情重时,这三项指标增高更为显著。这提示,检测上述指标对监护病情,以及评估预后可能有辅助参考价值,并为发病早期选用抗血小板活性药物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斑块的形态学分为三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同时采集受试者冠状静脉窦及升主动脉血作血浆及血清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环素F1α的测定。结果显示,冠动脉造影表现为Ⅲ型斑块的患者血浆TXB2CS/AO比值明显高于Ⅰ型斑块,Ⅲ型玉块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70例糖尿病(DM)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指标(血小板GMP-140、血浆TXB2、血浆6-酮-PGF1α),并一30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DM有血管病变者(DMI组),的血小板GMP-140、血浆TXB2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无血管病变者(DMⅡ组,P〈0.05);血浆6-酮-PGF1α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DM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且此变化在血管病变发生前即已出现,血管病变发生后更为明显,其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观察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凝血系统的变化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10 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 ,并与4 4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发现 ,冠心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指标变化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 <0 .0 1)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 <0 .0 5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D 二聚体水平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 <0 .0 5 )。结果提示 ,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 ,表现为继发性纤溶亢进 ,血小板活性增加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且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斑块的形态学分为三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同时采集受试者冠状静脉窦(CS)及升主动脉(AO)血作血浆及血清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的测定。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造影表现为Ⅱ型斑块(表面不规则)的患者血浆TXB2CS/AO比值明显高于Ⅰ型斑块(表面光滑)、Ⅲ型斑块(长段不规则)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Ⅱ型斑块者血清TXB2CS/AO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及血清6-keto-PGF1α四组间差别无显著性。结果说明,Ⅱ型斑块的患者冠状循环中血小板明显激活,TXA2大量释放。从而从临床生化的角度提示,Ⅱ型斑块常代表局部斑块破裂及(或)局部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潘生丁对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浆TxB_2、6-K-PGF_(1α)含量的影响韩燕,王增来,周民伟我们对1990年收治的40例老年高血压、42例冠心病患者服用潘生丁前后的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含量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及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前后血小板活性的动态变化及与血管再通的关系。方法:80例AMI患者,随机分成溶栓组及溶栓+阿司匹林组各40例,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6、12、24小时测定血浆中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浓度,依临床间接指标(3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判定血管再通,比较两组间及两组中再通与未通患者血浆GMP-140浓度的动态变化。正常对照组60例。结果:AMI患者溶栓前后血浆GMP-140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个溶栓组溶栓后再通与未通患者均呈现不同浓度的动态变化。血管再通,则血浆GMP-140浓度降低,血管未通,血浆GMP-140浓度升高;阿司匹林对血浆GMP-140浓度无影响。结论:AMI后血小板高度活化,血浆GMP-140浓度与血栓形成、溶解及再通密切相关;阿司匹林不是抑制血小板活化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和血浆GMP-140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小板和血浆GMP-140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姚兴土,杜同信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证明NIDDM患者的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机能亢进有关。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一些新的活化特异抗原如α-颗粒膜蛋白(α-GMP-140)暴露到血小板膜表面,因此测定血...  相似文献   

17.
3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药物(前列腺素E1)干预组,分别检测3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α颗粒膜蛋白(13MP140)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TC、LDL-C、GMP140及CD62P增高,HDL-C/TC降低(P<0.05);药物干预组HDL-C/TC高于高脂血症组(P<0.05);药物干预组GMPl40及CD62P高于对照组,低于高脂血症组(P均<0.05).提示高脂血症能够促使血小板活化,而前列腺素E1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冠心病(CH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增长趋势,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对CHD危险因素的研究中,诸多生化指标日益受到重视〔1,2〕。本文通过比较患者各时间点血栓素B2(TXB2)、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ax)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间,旨在探讨CHD手术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费晓峰,周晓玲,刁鹿鸣,陈水波,陈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α-granulemembraneprotein,GMP-140,其分子量为140KDa,它是血小板活化脱颗粒反应中小颗粒释放后的遗留产物,...  相似文献   

20.
采用病例对照及用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测定3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观察硫氮酮对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作用及有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冠心病组oxLDL、LPO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GSH-Px显著降低(P<0.01),应用硫氮酮治疗后oxLDL、LPO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0.05),GSH-Px显著升高(P<0.01)。结论:硫氮酮具有良好的氧自由基清除作用,其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是防治冠心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